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都古山祭祀坑

都古山祭祀坑位于扎囊县境内都古山上。共发现南、北并列两个祭祀坑,坑口间距0.7米,封土堆令呀容皆不存。其形制均为圆筒竖穴,口小腹大,底部收缩。北坑保存完整,南坑已破坏。

  • 中文名称 都古山祭祀坑
  • 地址 扎囊县境内都古山上
  • 南北长 0.66米
  • 东西宽 0.63米

地理位置

  ①北祭祀坑。坑口呈椭圆形,南北长0.66米,东西宽0.63米,深1.5米。原开口处位于地表下0.4米。整个祭祀坑分为上、下两部分,上半部针群分均用小石块砌成椭圆形鼓腹坑穴,最大直径0.87米,高0.9米;下半部均用大石板垒砌成不规则的长方形棺室,南北长0.53~0.7米,东西宽0.66米,高0.6米,无棺盖。坑穴内填土中夹有小石块、陶片和兽骨,其中陶片皆为夹砂红陶六术晚运找移径兴林接,无纹饰。坑底部还发现1件圆底大陶罐,为夹来自细砂红陶,器大胎薄,部分残缺,口径0.27米,高0.25米,胎壁厚4毫米。陶罐外整斗劳蛋识益新壁领部以下满饰模印螺旋纹,陶360百科罐外表有烟熏痕迹。在距口沿1.1米处,发现一件训跳头手制小陶罐,夹有细砂红陶,口径0.11米,高0.4对斤三血先儿湖买房三由4米,流长0.06米,宽0.08米,素面无饰。坑内兽骨主要为羊肋骨、羊头骨和兔骨等。②南祭祀坑。坑穴形制结构与北祭祀坑基本相同,为圆形竖穴,口小底大。整个祭祀坑用题曲族大石块砌成,口径0.超济装自烈跑林沙官9米,底径1.3米,深0.9米。坑内有羊肩胛骨。

结构

  都古山祭祀坑的形制与吐蕃时期的墓葬室结构基本相同,其陶器虽发现不多,备倒又让名掉住路副节但与吐蕃时期流行器形相吻合,其时代应为吐蕃晚期。都古山祭祀坑内未发现葬有人骨,而仅见羊骨,反映该墓墓主的地位身份和当时吐蕃社会的政治、经济已趋于崩溃。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段忠东
下一篇:羊山公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