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亚洲多边主义

《亚洲多边主义》是2012年8月时事出版社出版迫击云庆的图书,作者是张贵洪和斯瓦兰·辛格。

  • 书名 亚洲多边主义
  • 作者 张贵洪、斯瓦兰·辛格
  • 出版社 时事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2年8月
  • 页数 313 页

简介

  《亚洲的多边主义》从地区安全范式、制度模式演变和亚洲合作治理三个视角,对亚洲多边主义的演变、特点、趋部联减住凯注实祖犯止势及其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亚洲国家选择共同体和合作安全这样的构想和范式,为多边主义注入了亚洲特性;亚洲次区域和跨地区多边主义的行动为我们展示了制度模式的实践;亚洲国际关系的新挑战和亚洲地区合作的新特点为亚洲多边主义和合作治理提出了新的课题。未来世界秩序的构建和国际关系的演进需要亚洲贡献其智慧和经验。《亚洲的多边主义》是中国、东南亚和南亚多国青年学者合作研究的成果,由复旦大学同际问题研究院和亚洲学者联合会共同倾力打造立讨包院蒸容翻木失其都

作者简介

  张贵洪,1965年出生于浙江嵊州。现为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联合国研究中来自心执行主任,中国360百科南亚学会常务理事,中印友好协会理事,中国联合国协会理事,亚洲学者联合会(AAS)副会长兼中国同学会召集人。曾在美国史汀生中心、蒙特雷国际研究院、佐治亚大学、华盛顿大学和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防分析研究所从事访问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联合国与国际安全,亚太地区国际关系等。目前担任教育部重大课题告历范攻关项目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教育部重点教材的首席专家,主持国家便卷江粮凯风从略社科基金项目。

  斯瓦兰·辛格(Swaran Singh),印度尼赫鲁大学国际研究学院外灯行决准留尼理一吃交和裁军教授,国际政治、组织和裁军研究中心主任,亚洲学者联合会(新德里)主席,印度亚太学会(瓦拉纳两)秘书队结所顶长。现担任《亚洲政策与政治》(马尼拉)、《印度洋地区》(海德拉巴德)、《印度洋研究》(德里)、《千年亚洲》(德里)等杂志的编委。曾是哥斯达黎加和平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厦门大学、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和菲律宾大学亚洲中心的访问学者,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客座教授,科学人文中改棉斤负吃落心(新德里)学术顾问(2003-2007年),以及国防分析研究所(新德里)研究员。

图书目录

  前言

  导论

  一、什测剂用反别方六过21世纪的多边主义

 三沿孩临被五促所林条 二、亚洲的多边主义行动

 特就积滑逐大阻 三、亚洲的创造性经验

  四、亚洲对理论范式的贡献

  五、各章主要内容

  六、结论

  第一部分地区安全来自范式

  第一章安全共同体范360百科式的演变:亚洲的视角

  一、界定安全共同体

  二、安全共同体范式的源起

  三、演变及应用

  四、东盟安全共同体范式

  第二章东亚安全多边主义与大国

  一、东盟的多边主义品牌

  二、东亚的安全多边主义

  三、大国和多边机制

  四、美国

  五、中国

  六、日本

  第三章中亚的创新:作为新规范的灵活性

  一、多边主义与地区安全

  二音此黄危岩势干、大国角色及对大国的回应

  三、地区制度律烟祖保良取县放建设的努力

  四、与区域外国家接触

  五、哈萨克斯坦的领导作用

  六、亚训外急系程限洲相互协作与建立信任会议

  七、反思多边活动

  第四章多边主义视角下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研究

  一、气候变化谈判体考货制的背景

  二、各国在气候变化县胜谓元曲金谈判中的立场和政策

  三、多边主义与BASI修富践每置酒断因似适血C集团国家多边协商机制节双落手食小的原则

  四、对后哥本哈根点律操沙时代国际气候变化谈判的建议

  第五章印度的"东向"政策及其对亚洲地区一体化的影响

  一、印度"东向"政策及其战略目标

  二、印度"东向"政策的演变

  三、印度"东向"政策对东南亚地区安全态势的影响

  四美生权扩六怀班明怕史、积极应对挑战,努力构建"印度-中国-东盟"友好合作关系

  第六章冷战后印度的亚洲战略评析

  一、战略的存在

  二、战略的实施

  三、特点、效果及走势评析

  第二部分制度模式演变

  第七章东盟地区论坛模式对南亚多边主义的启示

  严轴病一、从东盟到东盟地区论坛

  二括含、东盟地区论坛:起源与发展

 州树径列换往油内县钟委 三、南亚与东南亚之比较

  四、东盟地区论坛模式之于南亚

门星成台  第八章从多边主义看印、巴、伊成为上合组织观察员的战略考量

  一、上海合作组织的战略目标调整

  二、各方的战略考量

  三、印、巴、伊成为观察员制移后的战略影响

  四、上海合作组织的发展前景

  第九章东亚经济多边主义:中国担当"驾驶员"吗?

  一、东亚地区合作

  二、东亚峰会

  三、贸易关系的发展

  四、中国是"驱动者"吗?

  五、中国:推动"东盟+3"的进程

  六、中国一东盟自由贸易协定的影响

  七、东北亚的问题和行为者

  八、东亚经济共同体构建

  九、中国参与的动力和动态

  第十章中国的亚洲多边外交:制度模式的视角

  一、中国的亚洲多边外交:过程与原因

  二、中国亚洲多边外交的制度模式选择

  三、新形势下的中国亚洲多边外交:挑战与应对

  第十一章规范一致与东盟建设:后苏哈托时期印尼的伊斯兰教、民主与多元文化

  一、导言

  二、印尼伊斯兰教:文化"混血性"与多样性特征

  三、政治民主化、伊斯兰极端主义与反阿赫默迪亚运动

  四、自由伊斯兰主义与多元文化

  第三部分亚洲合作治理

  第十二章亚洲的合作与治理:新挑战、新特点、新探索

  一、亚洲国际关系的新挑战

  二、亚洲地区合作的新特点

  三、亚洲治理模式的新探索

  ……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绿水无忧
下一篇:杨振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