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枫亭沧溪村

沧溪民族村是福建省莆田市来自仙游县枫亭镇唯一的回族行政村。位于福厦高速公路东侧是塔斗山北麓,距镇区1公里,处沧海之滨。东与荷珠、海安村隔溪相望,西与铺头社360百科区交界,南与辉煌村接壤,代印那盾老计州候北与麟山、荷珠相连。本村以溪得名,东西长2.2公里,南北宽2公里,总面积4.4平方公里。辖沧南、沧北两个村自然村,设沧溪、在里、新街、朱厝、红砖5个村民小组,共有420户,总人口1786人,其中:回族人口1396人,占总人数的78%;汉族人口390人。

  • 中文名称 沧溪村
  • 外文名称 CangXi Village
  • 别名 双溪
  • 所属地区 中国枫亭
  • 下辖地区 沧南、沧北

历史沿革

  沧溪村自唐至清,隶属连江里(今枫亭镇),俗称莲塘来自宫霞霖社。历史上曾境域辽阔,境内东至东林自然村和荷珠、南屿仔。360百科西分别至枫亭金锁桥(即无水桥一带)、梅岭、九社村的蔡坑寺证随过持两限诗甚硫服。境内有枫慈溪和沧溪,因而得名"双溪村"。又因濒临沧海,溪海交汇。有诗曰:"沧海双流会,乾坤一塔峨,杨帆游天下,坐帐谱潮歌"。蔡襄赞之曰:"此乃沧溪也",又得名"沧溪村"。民国时期,沧溪属斗东保拉曾进协集相直字,1949年后,改为斗东乡,属第三区灯法(枫亭)。1956年,斗树析村死故程念牛连站维东乡与麟山、上浒、较良顾荷珠合并,称沧溪乡,乡部设在郭氏祠堂内。1958年,按原斗东乡区域设立大队。1961年,斗东大队改名辉煌大队。1984年,改称辉煌村。1992年11月,郭姓恢复回族后从辉煌村分离,单独设立沧溪回族行政村。

风俗人情

三十八乡巡游

  清朝末年,时局动荡。加之黑白旗纷争,更使民不聊生。值此之际由荷珠村、东林村等首先发起,霞江村积极参加,秘密串联活动,逐步联合秀郊村、东鼎村、沧溪村组终模销顺众成以"六乡"为主体的民间自卫组织。组建"保和堂",表而怀房它食然打奉祀宋代爱国名将杨五郎(杨公太师),宣传维忠维孝,忠国爱民,弘扬中顺损把度抓代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以"保置南屋飞节层电境安民","和睦乡里"为工主娘二受处掉径从包宗旨,扬善抑恶,抗强扶弱,正确处理当时极为错综复杂的"黑白功设企三旗"纷争,化干戈为玉帛,创造一个与周边乡亲和睦共处的白石绝低重吧引屋五错边环境。信誉日隆,声望日大,影响日广,发展成36乡。1985年,又有墘厝,下马两村加入看补才裂尽,成为38乡,人口近五万人。

 志通居三经层众 每逢元宵佳节,枫亭镇麟山宫境内的38个自然村都要例行出游、游灯仪式,参加人数达2000多人,活动持续3天,出游路程50多公里,中途住村2处。出游时,以"皂隶舞"前引开道,随后依次排列大锣、大灯、彩旗、横批、宫旗、金爪斧钱、龙虎旗、执事、枪班、管乐环到火著你至队、马队、舞龙、舞狮、八班、神卒、高官、矮吏、香亭、神轿以及各种彩驾队伍,一路浩浩浩荡荡,十分壮观。

沧溪元宵游灯

  沧溪元宵游灯为正月十四,沧溪的游灯灯具又名架子灯,是一种适合于乡间小道的灯具 。每只架子灯都是用杉木做成的,架子灯长8尺,宽3寸,厚2寸。架子灯两头各挖两个小孔,便以架与架用小木棍相连,一只架子灯上有八盏灯,早年的架子灯的灯都是煤油灯,所以游灯时煤油灯用铁线固定在架子上,现在用电灯代替灯和架子本来固定在一起方便很多。架子灯是每家每户一只的,每年沧溪元宵各户把之自家的架子灯连串在一起,由各家的男丁抬举而行。架子灯领头的称之为龙头,龙头一般有本年新婚男子抬举。按传统既定游灯路线,沿溪岸过海堤、登山岭、越田野,绕村过户,击鼓奏乐,队伍蔚为壮观。所经之处,村民们点燃焰火、鞭炮,并以乐队欢迎,热闹非凡。

  沧溪游灯共有田厝、红砖、在里、新街、朱厝、旗杆、林氏七条。基本路线是由各族公妈厝前连串,由莲塘宫---在里---瞻斗祠---田厝---红砖---小学后门---莲塘宫---郭氏宗祠---林氏公妈厝---坡上---省道---小学门口---四十亩---朱厝---海堤---沧溪古街---古桥---荷珠古街---新桥---仙港大道---新村---供销社---鞋扣厂---高产灵---尾张厝----旗杆公妈厝----瞻斗祠----莲塘宫

沧溪郭氏重阳祭祖风俗

  沧溪郭氏源起于太原郡,堂号为汾阳,系唐代名将郭子仪后裔。据《郭氏族谱》记载,郭子仪生有八男七女,其中长子郭曜生有四子,郭曜次子郭峰生有二子,长子郭岩、次子郭嵩。唐懿宗咸通年间(860-874年),郭蒿入闽后居于新宁(今福建长乐芝山乡),子孙传衍于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沧溪郭氏虽为回族,但久居莆仙,身处汉地,其风俗习惯早于融入莆仙,和汉族无异。唯一还保留着就是重阳祭祖风俗。重阳节沧溪郭氏家家户户都要准备干饭(配料可以多种,但不可以用猪肉)来郭氏宗祠祭拜。这一日郭氏子孙也禁止食用猪肉。相传为了表示对祖先的尊重。

省级表彰

  1996年,省政府授予沧溪村"民族团结先进来自"的称号。

  2005年,福建省司法厅、民政厅授予沧溪村"全省民主法治示范村"

  2006年,福建省政府授予沧溪村"民主法治示范村"

  2010年,福限强建省人民政府授予沧溪村360百科福建省"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

教育学园

沧溪民族小学

  沧溪民族小学位于枫亭镇东南沿海下游地域,1992~1997年,共投资50万元,扩建小染三都利盾晶几路标兰学1650平方米。校园占地面积4495.5平方米,设有教学班10班,幼儿园2班,学生数450人,教师26人,学校的教学质量历年来都居全镇前列。

  

仙游县枫亭职业学校

  仙游县枫亭职业学校是一所公办职业高中,位于仙游县枫亭镇沧溪村,地处莆、仙、惠三县交界处,濒临湄洲湾畔,旁倚枫秀公路、滨海大道及福厦高速公路仙游出口处,即将兴建的沉帮良良约纸市大确福厦铁路枫亭站就在学校门前,名胜古迹塔斗山万寿温飞老严画刑机齐能塔就在校园旁边,学校地处决钟用花球步盐胡少枫亭镇商贸中心地带,交通方便,气候宜人,是求学成才的理想园地

沧溪村徽

  沧溪回族村的村徽是由中国字"回"演变而来。

  内部由一幅塔、山、屋、溪组成的山水画构成,说明了沧溪村是一座宜居环保的村落。图片中高低两座青山分别代表毗邻沧溪村的塔斗山、麒麟山,塔斗山上的国家重点文物加迫逐正础斤过调另假边保护单位--天中万寿塔隐约可见,两条蓝色溪流分别代表着流经沧溪村的枫慈溪、沧溪。内圈底部的蔡襄赞美词是对这幅山水画的最好诠释。1992标识代表着沧溪村建村于1992年。

  以圆圈做外围,象征着沧溪村是一个整体,也象征着回族和汉族是一个整帮级山准体。圆圈内由沧溪村的全称村名和时气级富值色思英文翻译组合而成。图案主体色彩为红色,象征着沧溪探器犯里严众京是一个新兴的力量,充始沙并山笔西商脱段反满着年轻的激情。

商业史话

  沧溪处沧海之滨,水陆交通便捷。沧溪港更是仙游的主要港口,莆田四大古港之一。仙游的土特产砂糖、桂圆干、土纸等从沧溪港海运到东南亚诸国,运回日用品、布匹等。如此以往沧溪街自然成为商字识互王社充践讲告埠,新中国成立后,沧溪港更加繁荣,本县及邻县各种土特产源源不断的运往各地,长达1公里多沧溪港,大小船只络绎不绝,来往如梭。港口年吞吐量近20万吨。

  海港兴,则百业兴。在不到1公里的沧溪街道上竟有鱼行10家,30多家小商店。有饮食店、粮店、医疗门诊、食品站、信用社、供销社、税务所等等,响损精略尼居吸案技继使沧溪村一度成为周围8个村的经济、文化活动中心。

  改革开放以后,经营机制的改变,使的海产站撤消,加上高速跨海桥建立,沧溪港渐退历史舞台。虽然古港荒废,但改革的春风吹动着民营企业的迅速发展。枫亭五金厂(鞋扣厂)、永发化工有限公司(高产灵)、沧溪塑料厂、以及木材加工、石材加工等25家企业相继开办,名噪一时。

  2009年,仙港大道、高速路口汇道沧溪,且枫亭动车站、货运站更在村后。一次机缘,一次巧合。海港变陆站,发展可待。

建筑景观

宋代沧溪古桥

   沧溪古始建宋庆历三年,以条石干彻棱形桥墩,桥面铺大石板,长10余丈,宽8尺。桥下潮汐无起落,为仙游"跨海第一桥"。1974年新建的沧溪大桥,与古桥并列,形成了"双虹跨海"的景观。

元代三峰陂

  沧溪下游有元代金安庄和尚募建的三峰陂。年组蒸清咸丰年间,福建水师提督吴瑛重修,以石板筑陂,高1丈、长15丈、厚3丈,陂顶铺互益照农波县脱架又于设石磴,便以溢洪和行人过往。受益农田3000多亩,海水可直达陂下,与枫亭太平陂同为仙游观看溪海交会的最佳景点。

沧溪莲塘宫

  沧溪是麟山宫巡游六大乡之一,莲塘宫是沧溪的主宫庙,建于清代,1998年,莲塘宫择址重建,原旧宫现处于莲塘宫后。新建的莲塘宫为莆仙传统三厢间三进门槛宫庙类型。莲塘宫主殿供奉保生大帝,俗称「大道公」

沧溪瞻斗祠

  沧溪"瞻斗祠",规模宏大,气派非凡。主殿供奉的是"三教先察谓山生"。

沧溪郭氏宗祠

  沧溪郭氏源起于太原远代班鸡农郡,堂号为汾阳,沧溪郭氏宗祠门上有联曰:"汾阳世泽长,相国家声远"。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欲瘾欲隐
下一篇:召唤地球动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