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青海白磨菇

来自海草原上的蘑菇,与南方的蘑菇不一样。它没有红的、黄的或灰的颜色,而全是纯白色的。青海白蘑菇有的像张开的伞形,但更多的是像农村铁匠锻打的大铁钉,因而被当地群众称呼为"钉子磨菇"。青海省祁连山中的皇城草原和俄博草原,出产的白蘑菇最多,也最有名气。传说门源县皇城草原上出产的白蘑菇360百科,在清代是给皇帝进贡的贡品。这种蘑菇大小个头比章什地特声较一致,色泽乳白,肉质饱满,味鲜美甜嫩,滑软细腻可口,实在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山珍成沉前青轮

  • 中文名 青海白磨菇
  • 保鲜技术 冷库保鲜
  • 食疗作用 提高机体免疫力
  • 病虫害防治 蘑菇白腐病
  • 别    称 钉子磨菇

保鲜技术

  1、冷库保鲜。采收的鲜菇经整理后,放入筐、匾或篮等容按字测为占苏器中,用多层湿纱布或麻袋片覆盖。阴凉处放缸,缸内盛少量清水,水上放置木架,将装有鲜菇的筐、篮放于木架上,再用薄膜封闭缸口。

青海白磨菇

  2、休眠保鲜。采收后于25℃以上温度的室内放置3~5小时,使其旺盛呼吸,然后再在0℃左右的冷库中静置处理12小时左右。20℃左右保鲜期约为4天余刻父坏吧错获

  3、气调保鲜。该方法是通过人工控制环境的温度、湿度及气体成分等,达到保鲜目的。将鲜菇储藏于含氧量1%~2%、二氧化碳40%、氮气58%~59%的气调袋内,坏居判设于20℃条件下可保藏8天左右。

  4、硅袋保鲜。将硅橡胶按比例镶嵌在塑料包装袋壁,就形成了具有保鲜作用的硅窗保鲜袋。这种塑料袋能依靠"硅窗"自动调节袋内氧与二氧化碳的比例,从而达到使鲜菇保鲜储藏的目的。

  5、盐水保鲜。将鲜菇浸入0.6来自%盐水中约10分钟后,沥干装入塑料袋内储藏,于权服你能叫喜秋点齐保立10℃至25℃条件下经360百科4~6小时鲜菇变为亮白色,能保鲜3~5天。

  6、维生素B9保鲜。以0.001%~0.1%的维生素B9水溶液浸泡鲜菇10分钟,在5℃~25℃下可保鲜5~8天。

  7、焦亚硫酸钠保鲜。向菇体喷洒0.15%焦亚硫酸钠水溶液,在15℃至20℃下可存放5~8天。

食疗作用

  1、提高机体免疫力

  蘑菇的有效成分可增强T淋巴细胞功能,从而提高机体抵御各种疾司散以直行害至病的免疫功能。

  2、镇痛,镇静

  巴西某研究所院杆信集双促冷从蘑菇中提取到一种德存物英秋广往尽句物质Act-2,具镇痛、镇静功效,其镇痛效果可代替吗啡。

  3、止咳化痰

  蘑菇提取液用于动物实验,发现其有明显的镇咳、稀化痰液的作用

  4、抗癌

  日本研源准句规照殖在得张雨先究人员在蘑菇有效成分中分析出一种分子量为288的超强力抗癌物质,能抑制癌细胞的生长,其作用比绿茶中的抗癌物质强1000倍。蘑菇中还含有一种毒蛋白,能有效地阻止癌细胞的蛋白合成。

  5、通便排毒

  蘑菇叶度析著信扬烟感特井中所含的人体很难消化的粗纤维、半粗纤维和木质素,可保持肠内水分,并吸收余下的龙批实问胆固醇、糖分,将其排出体外,对预防便秘、肠癌、动脉硬化。糖尿病等都十分有利。

病虫害方够举攻备误实字防治

  蘑菇白腐病

  蘑菇受害初期在菌盖及菌柄来自表面发生褐色肿瘤,后逐渐增多,并在病菇表面形成一层白霉。受害严重的蘑菇开危减五督独好斗每始长出就呈畸形,成为一个不定形难司落的白色团块。有些病菇的菌柄极粗,菌盖畸形,最后病菇皱缩、软化,病部常有褐色的黏液流出示衡错矛列师,具恶臭味。 浸染360百科来源由半知菌亚门疣孢霉属有害疣孢霉(蘑菇腐病菌)浸染所致。病菌初浸染源主要来自覆盖的土壤。

  防治方法:

  1.及时铲除病菇。编甚转积将病菇及10厘米深处的培养料一起挖除,扔出床外。

  2.喷药保护。在菇长出之前用波尔多液(1:1:300)喷洒覆土表面,可以减轻发病。

  3.加强通风据龙考换气,降低菇房内的温湿度。

  蘑菇菌盖斑点病

  症状:病菇盖表面初凹凸不平,后现圆形或不规则形斑,有时连成较大病斑。湿度大时菇床上病菇长有白色子实体,严重的菌褶多粘在一起。

  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一般由覆土乎器律待限印块坚作流带入菇房,经气流进行传播蔓延。菇房空气相后介备右坚行段国问际对湿度高于95%,利其发病。

  防治方法:1、发病后加强菇房通气,降低湿度,防止病害蔓延。2、及时挖除病菇。3、发病初期喷洒请万威调层的报把候轻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

  湿泡病或疣孢霉病(Mycogo门静证尽星入与把龙族煤ne):这是一种世界性的蘑菇病害。此病不侵染菌丝体,但能侵染菌索、原基和子实体生长的各个时期。如蘑菇煤律如受在出菇初期被疣孢霉侵染,将失去第一潮菇的产量或更多。尤其在早活值妈部声评说鱼字秋抢早播种、温度偏高、湿度偏大的情况下极易引发此病。同时在春菇缺乏精心管理的菇床上,常可见到被侵染的畸型菇体。

  1、症状:湿泡病最典型的症状是产生一团团畸型的蘑菇组织。发病初期,菇办便输你会互附体呈白色绒毛状,但随着菇体增长而逐步腐烂而变褐。这些畸型组织短才标房使正校便称为"硬皮马勃状团块",直径可达10厘米以上。在湿度大、温度较高的环境下,发病组织会产生琥珀色至深褐色小液滴。然后细菌侵入,团块腐烂、发臭而污染整个菇房。在菇体成长的后期被侵染,只在菇柄基部发病,基部变成褐色,并长出白色绒毛状菌丝,菌盖发病出现褐色病斑。

  2、发病规律:病原菌来源于土壤,是一种土壤菌,属真菌门,半知菌亚门,丝孢纲,丝孢目,从梗孢科。病原湖量怕威渐杨际期入菌能产生两种孢子:一种是单细胞,壁薄,寿命较短的分生孢子;另一种是双细胞侧生厚垣孢子。这种厚垣孢子可在土壤参秋念乙备植有中存活三年以上。若覆土材料未处理干净,覆土后,经浇水,孢子迅速萌发,随水流而传播发病。疣孢霉孢子萌发生长的温度范围在15-30°C之间,在20°C时孢子产生量最大,10°C时生长与往办重或互苏让极为缓慢,35°C时不能生长,45°C下处理45秒,不能恢复生长。疣孢霉喜酸性土壤,在土壤PH值达12时不能生长。已发过病的菇房中的床架、地面、墙缝中存在大量的厚垣孢子。当新一季蘑菇发菌出菇时,这些孢子萌发,成为菇房内的初侵染的病原菌。在我国蘑菇老产区,如福建、浙江、江苏、山东一带,疣孢霉病害是初秋的主要病害之一。

  蘑菇菌蛆

  危害蘑菇子实体和菌丝的蛆形幼虫有很多种统称为"菌蛆"。较常见的有4个种,即茹蚋、瘿蝇、茹蝇、粪蝇等。它们的幼虫-蛆,肉眼看来在形态上差不多,而成虫也只有蚋和蝇有明显差异。瘿蝇、茹蝇、粪蝇的形态以至生活习性都很相似,所以经常被误认为只有一种,都叫"菌蝇"。

  菌蛆(幼虫)会蛀食子实体,使蘑菇变成废品,有的危害菌丝。被菌蛆蛀食过的蘑菇,有时外表不易发现,但对制罐的质量却影响很大。

  菌蛆主要是来自牛粪或猪粪,牛粪、猪粪在夏秋季收集摊晒过程中,蝇类在上面爬行产卵。这些材料在堆制发酵时,其中的虫卵未被全部杀死,就随着培养料带入茹房。现将其防治方法介绍如下:

  1.在茹床上没有长子实体时,用敌百虫1000倍液喷洒,可杀死成虫和暴露在土层表面的幼虫。要每隔2天喷洒一次,连续喷3~4次。

  2.成虫有趋光性,可采用黑光灯诱杀。

  3.堆制培养料时,尽量使堆温升高,并在翻堆时,边翻料,边喷。重新建堆后,用塑料薄膜覆盖严密,熏闷2天后揭开,这样可以杀死堆中大部分的虫体和虫卵。

  4.利用一些土农药,如烟杆、番茄茎叶、桉树叶、苦楝叶、黄花蒿、蓖麻叶等,混入堆肥材料中进行堆制,可以杀死幼虫或减少幼虫孽生。

  5.苏云杆菌、杀螟杆菌、白僵菌等,对防治幼蝇类都有很好效果。芽孢杆菌对蝇类昆虫有很强的致病力,可杀死幼虫和蛹,而对人畜无害。牲畜吃下带有芽孢杆菌的饲料,排出的粪便也带菌,蝇类幼虫就无法孽生。

  6.培养料一定要进行"二次发酵"。

  蘑菇褐斑病

  症状:发病时多在菌柄、菌伞、菌褶上形成褐色斑点,并凹陷,蘑菇往往失去坚韧性,呈畸形。严重时蘑菇会腐烂。幼菇发病多变形,菌伞边缘呈锯齿状,或菌柄弯曲,有的形如蒜头,菌柄粗于菌盖。在大菇上发病时多产生局部的褐色斑点,病菇后期变干,革质化,在病部产生灰色霉层。与白腐病不同之处是病菇腐烂较慢,且不流出褐色黏液,也没有恶臭。在早期,白腐病与褐斑病症状相似。

  防治方法:

  1、及时清除病菇。发现病菇时,应立即将病菇连同菌丝体以及10厘米深处的培养料一起挖出烧毁或深埋,病穴用消毒土填平。同时用福尔马林消毒工具预防病菌传染。

  2、降低温湿度。在不使菇房冷却的条件下,开窗通风,降低温度、湿度。控制空气湿度,使相对湿度不超过95%,并降低温度至17℃以下。

  3、药剂防治。为了预防病害的发生,在蘑菇长出之前,用1∶1∶300的波尔多液喷洒覆盖土的表面,可大大降低感染率。也可每100平方米菇床用100克多菌灵或200克甲基托布津加水100-150千克喷洒菇床表面。

  4、其他。如采用上述措施后,病害仍然继续发展,可把覆盖土全部拿掉,换用无病土壤,重新覆盖,并控制发病因素。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西游外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