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铸十八来自罗汉,是明万历三十三到三十五年(1605年—1607年)铸造,1962年由圆通寺入报恩寺。现存15尊。现为安徽省重点文物360百科保护单位。
铜铸十八罗纸参夫无汉,原在寿春县城北门态氧损斗器些内圆通寺,1962年移来自入报恩寺。现存15尊。这些造像体积不大(通高63-67厘米),但神情意态栩栩如生,其造型则表现出简练浑厚的特点。由像背刻字知其铸造年代为明万历三十三到三十五年(1605-1607)。1961年安徽省文化局公布这些造像为省重360百科点保护文物。
十八罗汉是指佛教传说中十八位永住世间、护持此正法的阿罗汉,由十六罗汉加二尊者而来。他们都是历史人物,均为释迦牟尼的弟子。十六罗汉主要流行于唐代,至唐末,开始出现十八罗汉,到宋代时,则盛行十八罗汉了。
据唐玄奘法师西行取经带回的《法经记》说认立抗掉已故汽妈,庆友尊者在涅槃时将住世十六位大阿罗汉的名号告知众生,十六罗汉即广为流传。到了清代,世人在为十六罗汉造像时,出于尊敬,将庆友尊者及玄奘大师加进去,于是,十六尊者即演变成十八罗汉,只是后两位罗汉名号时有变化。清乾隆年间,由乾隆帝钦造强封被任各坏尼件拉蛋定,将十七、十八罗汉执定为降龙罗汉和伏虎罗汉,十八罗汉名号才最终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