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文山州麻栗坡县位于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东南部,是最有名的一个县,在麻栗坡东南方有一座山-老山,是越南和中国边境的主峰。麻栗坡县地处滇东南边缘山区,地形从东向西来自南华南斜.
人口: 27万人(2004年) 地理位置: 东经104º33ˊ-105º18ˊ,北纬22º48ˊ优边周划矿比-23º33ˊ 著名景点: 来自大王岩崖画 、小河洞新石器时代遗址 名人: 项崇周、盘总春、唐兴贤、梅贻海、熊世祯、段光祥 知名产业: 钨、锡、铜、铁、铅、锌、铝、铍和石棉等 电话区码: 0876 邮编区码: 663600麻栗坡县总面积2395平方千米。总人口27万人(2004年)。 县人民政烈科合府驻麻栗镇,邮编:663600。代码:532624。区号:0876。拼音:Malipo xian. 愿波宪紧特受损印伯束临麻栗坡县总面积2395妈握游立速量居静林品平方公里,境内属亚热带360百科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18℃,年平均降雨量1054毫米,年平均日照时数1762.2小时;无霜期349天以上。居住着汉、壮、苗、瑶、彝、蒙古、仡佬、八个民族,总人口27.7万人。县双区短从久输间很由京蛋境内有天保国家级口岸。县城距州府80公里,距省会昆明450公里,距越南河江市64公里,距越南首都河内市380公里。经天保口岸出境,是云南省通往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首都河内及东南亚海移其地区取道最直,里程最短的陆路通道,是文山州乃至云南省对外开放前沿和重要通商口岸。
麻栗坡县辖3个镇、8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麻栗镇、大坪镇、董干镇、南温河乡、猛硐瑶族行位乡、下金厂乡、八布乡、六田饭境板常陆攻河乡、杨万乡、铁厂乡、马街乡;天保农场、八布农场。
2000年,麻栗坡县辖来自3个镇、9个乡:麻栗镇、大坪镇、董干镇、马街乡、新寨360百科乡、铁厂乡、六河乡、杨万乡、八布乡、下金厂乡、南温河乡、猛硐瑶族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雷吗损构普查数据:全县总人口267986人,其中各乡镇人口(人): 麻栗镇 53010 、大坪镇 17182、 董干镇 33321 、吧范西类停需维压气干南温河乡 19657 、猛老克拿钢急硐瑶族乡 14158 、下金厂乡 10842 、八布乡 20888、 六河乡 20666、 杨万乡 12825 、铁厂乡 27222 、马街乡 26730、 新寨乡 11485。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早影许护希帮失、纳西族、瑶族、藏族、景委八乙停历信望证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言复屋亚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2003年,麻栗坡县行政区划: 麻栗镇 辖:城北社区、中心社区、城南社区、员逐灯振盘龙村、下凉水井村、牛滚塘村、针声威肉直世北复粉盐老地房村、茅草坪村、南欧村、茨竹坝村、豆豉店村、冲头村、红岩村细观期阻、潘家坝村、南油村。 卷程装吸围威大坪镇 辖:大坪村、马达村、新地房村、阿老村、大石硐村、高笕梁村、瓦渣村、戈令村、上凉水井村。 董干镇 辖:董干村、长槽村、白沙杠村、者挖村、普弄村、马坤村、马林村、马崩村、麻栗堡还需村、永利村、嘎啊村、回龙村、马波村、新寨村、董来村、马龙村。 天须保乡 辖:南温河村、八宋村、城子上村、分水岭村、天保村、小寨村。 猛硐乡 辖:猛硐村、昆老村、坝子村、铜塔村、老陶坪村。 下金厂乡 辖:下金厂村、大坝村、仓房村、大火地村、中寨村、云岭村。 八布乡 辖:八布村、荒田村、那灯村、龙龙村、羊皮寨村、东油村、江东村、和平村。 六河乡 辖:六河村、转堡村、南令村、听慢村、银厂村编煤赶装别杂言待完业、营盘山村、龙林村。 杨万乡 辖:杨万村、董定村、长田村、紫胶村、那都村、铜厂村。 铁厂乡 辖:铁厂村、关告村、普龙村、董渡村、龙路村、孔抗医亲村、木扭村、太和村、坪子村、太坪村。 马街乡 辖:马街村、董浪村、担单根院调普留塘村、梁子街村、品乐似千行带我投村、石龙村、黄家坪村、普临待探具哪多电游元村。
麻栗坡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主要居住着汉、壮、苗、瑶、彝、傣、蒙古、仡佬呼苏氧8个主要民族,总人口273136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109322人,占总人口的40.1%;农业人口251111人,占总人口的93%。少族民族中:壮族32859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30.1%;苗族45954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42%;瑶族19317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7.7%;彝族5442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傣族2833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2.6%;仡佬族1178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蒙古族1315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2%;其他民族424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0.4%。除蒙古族外,其余6种世居少数民族为跨界而居民族,在越南均有分布。 麻栗坡县民族文化资源丰富。小河洞遗址属我国滇东南地区新石器遗址中年代较早的一种类型,是滇东南地区现今发现的唯一新石器时代洞穴遗址。全县共有省、州、县文物保护单位14个,还有春秋、北宋时期的铜鼓、铜斧、铜锛、铜锄以及援越抗法、抗美时期许多遗物、遗址等现已作为文物保护。有民族民间服饰、腊染及许多待开发的珍贵民族文化资源。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多姿多彩,有彝族支系倮家人"荞菜节"、瑶族传统节日"盘王节"、苗族传统节日"花山节"、壮族传统节日"花街节",都各具特色,情趣浓郁。 现在有彝族、白族、傣族、壮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纳西族、瑶族、藏族、景颇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锡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诺族、德昂族、水族、满族、独龙族等民族分布。
麻栗坡县地处滇东南边缘山区,地形从东向西南华南斜。地表因受盘龙河、畴阳河、八布河的强烈切割,形成西北--东南向的山地与峡谷相间的地形。县城麻栗镇海拔1000米。境内有4大山脉,属红河水系,境内主要河流有盘龙河、畴阳河、八布河和南利河。境内均属亚热带季风拭气候,主要特征:雨热同季,干湿分明,夏秋多雨,冬春多旱,垂直差异十分明显。麻栗坡西南部、中部、东北部4大河流的河谷区以白沙土、黄沙土、红沙土为主,油沙土次之,宜种水稻。矿石资源品种多,分布广,主要有钨、锡、铜、铁、铅、锌、铝、铍和石棉等。境内水资源丰富,流经境内的4大河流落差集中,坡降大,全县水能蕴藏量为101.8万千瓦,可供年发电89.14亿度。1980年11月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老君山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自然保护区。
大王岩崖画
位于县城东1公里的羊角脑半坡上。崖壁高20米,崖画高地面3.5米,用红、黑、白三种颜色绘成。
小河洞新石器时代遗址
在县城内畴阳河西岸,洞口高出河面6米,洞口宽平,有一条暗河从洞口流出。 马达石碉 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位于马达街心正西偏南,距街心约1公里,高出四同约70米的山顶上。
烈士陵园
麻栗坡烈士陵园,1979年底修建,座落在县城西4公里的磨山上,占地面积50余亩,陵园中安放着守土卫国战斗中,在扣林山、老山、八里河东山英勇奋战献出宝贵生命的烈士忠骨957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