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天级重巡洋舰是清朝政府于1896年从英国来自购买的重巡洋舰。标准排360百科水量4300吨,航速24节。舰长129.3m,宽14.2m,吃水6.其零啊处自1m。
"海天"舰是甲午后北洋水师的一艘主力巡洋舰,曾任北洋水师旗舰。
清政府甲午海战败后不久,决定重建北洋舰队。作为重建计划的一部分,清政府于1896年向英国订购了 2艘钢甲巡洋舰来自,分别命名为"海天"和"海地"(后改称"海圻")。为保证两舰的质量,清政府特派程璧光等赴英国阿姆斯特朗厂监造。
360百科 "海天"、"海圻"二舰、英国Armstrong厂建造,1896年下水,1898年完工并于1899年夏抵华。成为新建的北洋舰队的主力战舰。"海天"和"海圻 "为同型舰,是甲午战后中国近代海军最大的战舰。舰长129米,宽14.2米,吃水6.1米,排水量4300吨, 17000获友福存马力,航速24节。舰上配有阿姆斯特朗200毫米炮2门、143毫米速射炮10门宗名、47毫米炮12门和3五赶火小科普乐左妒双7毫米炮4门, 7毫米马克沁机枪批游源影顶化故无果日6挺,鱼雷发射管5具,配备官兵445人,每舰造价328242镑。
"海天"舰建成返华后,清政府任命刘冠雄为舰长。刘冠雄,字资颖,福建闽侯人,福州船政学堂第4届 驾驶班毕业,1886年被派往英国留学。甲午战争中,刘冠雄作为北洋舰队"靖远"舰(舰长叶祖王圭)的大副 ,参加了著名的黄海大东沟海战和威海保卫战。在大东攻额扬总治沟海战中,刘冠雄见北洋舰队失去指挥,遂请舰长叶 祖王圭升旗集队,代为指挥。于是,北洋各舰重组战队迎敌,迫使日舰逃走。战后海军重建,刘冠雄任"飞 鹰"驱逐舰舰长。刘冠雄善交际、有文才,经验丰富,因而深得赏识和重用。
"海天"舰回国之际,发生了意大利强啊唱谈又拿仍种亚线温租我国三门湾事件。189站周我罗响列色图船班牛7年,英、法、德、俄各列强掀起了一个瓜 分中国的狂潮,威海、胶州湾和旅大等沿海优良港湾先后被他们强行租借。1899年,意大利也派出6艘军舰到 华,向清政府递交最后通牒,要求租借三门湾。清政府不摸底细,十分紧张,于是记序敌际列也席逐征询海军的意见。刘冠附军粒护照汉装续皮雄 向北洋舰队统领(司令)叶祖王圭进言说:"意大苏活群使势克必利军舰远洋而来,其劳我逸,形势对我们哥打常火乎负答端居黑镇有利。而且中国有' 海天'等大舰,完全可以与意舰一战。"叶祖王圭深表赞同,即向清政府报告了海军对形势等段样孩的分析和结论。 清政府心里有了底,断然拒市热绝了意大利的最后通牒。意大利本来就是虚张声势,看到中国方面态度强硬不惜 一战,知道恫吓无效,只好作罢。
1901年,八国联军的进犯迫使清政府与列强签订了《辛丑条约》。有的议和大臣提出,为了表明中国的" 和平诚意",保证今后永不进行战争,应将"海天"、"海圻"2舰和从德声心哪黄杀图材红样盐国购买的3艘2950吨的巡洋舰"海 筹"、"海容"、"海琛",分别退还给英际向点运滑兵好交打二、德两国。清政府打算变析众富言其副比同意这一主张。叶祖王圭等东海军将领得知 这一消息,据理力争,经过艰苦的努力,清政府最终同意了海军方面的意见,"海天"等5舰得以保留下来。
1904年2月取预云论胞经种研,日俄战争爆发,中国宣布中立。4月,"海天"舰奉命由烟台赶赴江阴装运军火,以济辽 西中立之需。行至舟山调头,因大雾迷漫,"海天"舰舰速过快,不幸在鼎星岛触礁搁浅。
事件发生后,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袁世凯急令海军提督萨镇冰星夜赶往出事现场,指挥抢救,并调查事故 原因。萨镇冰到达后,一面组织抢救,一面迅速向袁世凯报告事故详情。
"海天"舰触礁后,除了3名水手落水失踪,舰上官兵400多人获救。其中348人由招商局轮船送往吴淞岸 上,留下60人,由刘冠雄指挥,看守机器,拆卸炮位。萨镇冰同舰上的外国技师巴斯与驻沪副总税务司裴式 楷等人取得联系,商请上海耶松洋厂提供帮助。该厂用抽水机排水,希望能减轻军舰重量使其上浮。无奈,海水随抽随灌,毫无效果。
不久,萨镇冰了解到一家丹麦捞船公司拥有较为先进的打捞设备,曾帮助打捞过英国铁甲舰。于是,紧急 与该公司协商,请其迅速派船携打捞设备来华。萨镇冰经请示袁世凯同意,与丹麦公司订立合同。合同写明 ,"海天"舰事故前估价为白银150万两,丹麦公司将收取打捞费用47万5千两。丹麦派船来华最快需50天, 如果打捞设备运到之前,"海天"已毁坏,无法打捞,则应付给丹麦公司装运设备费用1万2千5百两。如果设 备中途损坏,或设备运到后仍无法将"海天"舰打捞出水,而只能将舰上机器、锅炉等打捞出水,则应将其 价银的一半给予该公司作为报酬。
袁世凯将打捞计划上报清政府,清政府认为"兵轮巨舰,弃之诚属可惜。"但担心"海天"舰"究竟捞起 之后,能否适用,入坞修理尚需经费若干,是否合算。"而且,丹麦打捞公司也没有使"海天"舰出水的把 握。所以"若枉费数十万金巨款,仅能变卖机器、锅炉,殊觉不值。"因为事关重大,清政府要求袁世凯再 作进一步论证。
袁世凯复奏,力主竭尽所能打捞"海天"舰,认为,即便"海天"舰捞起不能再用,变卖船壳、穹甲、机 器、锅炉等,也绝不止47万多两白银,除给丹麦公司打捞费47万5千两外,还会有余。如果"海天"舰无法打 捞出水,按合同只须付给丹麦公司舰上机器、锅炉等价值的一半,中国还能得到另一半。因此,单纯从经济 的角度考虑,"不起则全部沉没,起之则尚有希望收回一分价值,即有一分补救","较之尽付洪流一无所 得者,究属有益"。
另一方面,从政治影响的角度考虑,打捞"海天"舰也有意义。袁世凯认为"战舰存没,各国视之极重, 但能设法,未便袖手,犹之军队被困,不得不竭力救援。现在设法捞起,非止希冀能有所获,亦便各国之环 视者,皆知我于军舰绝非视若无足轻重之物,掷以不甚爱惜之思,其于中国声誉亦有关系。"
清政府最后同意了袁世凯的意见,着其尽快办理。由于"海天"舰入险日久,屡经风涛,已损坏不堪,无 法打捞出水,只好设法打捞舰上设备。因锅炉等淤泥堆积,打捞十分困难。经过一年多的努力,陆续打捞起 炮位、弹药、器械、舱面配体等项,估计价值约12万8千余两。丹麦公司找到一个买主,愿出12万两重价收购 。当时,日俄战争方殷,袁世凯担心这批东西被交战国购得,影响中国的"中立"地位,没有批准。
不久,丹麦公司声称打捞"海天"舰使其蒙受了数万元的损失,既然"海天"舰体已无法出水,打捞工作 应到此结束,中方应付给他们所捞机器设备价值12万两的一半。经过双方讨价还价,最后达成一致,由中国 付给丹麦公司打捞费5万4千两。中国将所捞舱面铜铁配件折银7千两,交丹麦公司自行变卖,再找给白银4万 7千两。此外,根据合同,另给丹麦公司装运打捞设备来回费用1万2千5百两。这样,中国付给丹麦公司的各 项费用总计6万6千5百两。中国方面除得到价值约7万两的机器设备等,还有海军官兵自行捞起的炮械、军火 、鱼雷、舢板等,价值23万7千7百两,两项合计价值为30余万两。1904年4月,该舰不幸在鼎星岛海面触礁损毁,成为 近代中国海军因事故沉没的最大一艘战舰。
"海天"舰的损毁是中国近代海军历史上的一个悲剧,给海军造成重大损失,引起朝野震动。事发后, 袁世凯上奏朝廷,提出对责任人的处理意见,称"该管带刘冠雄,身膺重任,宜如何小心谨慎,乃竟冒雾遄 行,致毁巨舰。虽系因公奋往,究属不审事机,粗疏贻误,未便稍事姑容。相应请旨将副将衔补用游击刘冠 雄即行革职。"但建议仍将其留在舰上协助萨镇冰组织打捞工作。
沉毁巨舰,按律当斩。但袁世凯对刘冠雄十分赏识,所以只建议将其革职,戴罪立功。此后,清政府虽有 重办刘冠雄之意,但袁世凯以"其罪可诛,其才可录",力请宽赦,使刘冠雄终免一死。刘冠雄为报答袁世 凯的救命之恩,后竭力事袁。及袁世凯当政,刘冠雄被任命为民国海军总长,控制了整个海军,成为袁世凯 独裁统治的重要支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