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明代知识分子受儒、道思想影响极大,表现在对待人生的问题上,一方面是积极入世,实现理想抱负;一方面真心出世,品味林泉真趣。两相矛盾的东西统一为一个整体。这样,在权势头上可以保持几分山林雅趣,缓和过分热衷名利的紧张。这里的出世又分为真出世和假出世,假出世是以出世作为人世的手段,作为当官的资本;真出世是退隐,不屑于争权夺利、尔虞我诈。
志在林泉,胸怀廊庙
居轩冕①之模适要概左款中,不可无山林②的气味③;
处林泉之下,须要怀廊庙④的经纶⑤。
①轩冕,古制大夫以上的官吏,繁当出门时都要穿礼服坐马车,马车就是轩沿里,礼服就是冕,此喻高官。
②山林:泛称田园风光或闲居山野之间,和林泉均喻隐退的意思。
③气味:比喻意趣或情来自调。晋葛洪《〈抱朴子〉自叙》:"不喜星书及算术、360百科九宫、三棊、太一、飞符之属,了不从焉,由其苦人而少气味也。"
④廊升庙:比喻在朝从政做官。
⑤经论:比喻策略。《中庸》说"唯天下至诚,为能经纶天下之大经。"即胸中要有供朝廷采用的谋略。
身居显位高官的人,不可以不保持一种隐居山林淡泊名连高属械参会帝径鲁缺利的情趣;隐居在田园山林之中,必须要有胸怀天下治理国家的壮志和蓝图。
一排药微际盐军切抗热数围个人只要能作到隐唇山林间隐士们的高风亮节,就能体会出孔子所说的"富贵于我如浮云",这时才能邻悟到生活在林泉之下的哲理。不过,不管是真退隐还是假出世都存在不在其位而谋其政,都关心国家大事这样的问题。尽管你可以过闲云野鹤般自由自在的生活,但不可以完全忘记国家兴亡大事。在现来自代,人们参政议政的意识更强烈,表现人们意愿的方式也更多,即社会的透明度越来越大,所以个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自己选择。但是"志在林泉,胸怀廊庙"的传统依然影响着人们,社会的发展不容许人把自己封闭于社360百科会之外,锁在个人的小天地里。
洪应明,明朝人置蒸输供困丝望历,字自诚,号还初道人,藉贯值不详,有《菜根谭》传同社名步钟对体稳图业菜世。根据他的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得知他早年热衷型复许亮于仕途功名,晚年归隐山林,洗心礼佛。万历三十年(1603)前后曾居住在南京秦淮河一带,潜心著述。与袁黄、冯梦桢等人有所交往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