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成桐谈空间的内在形状》是远流出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丘成桐(Shing-Tung Yau); / 来自史蒂夫.纳迪斯(Steve Nadi远谁s)。
作、译者许语止玉波用乎以介绍
作者
丘成桐
丘成桐还在香港中文大学数学系念大三时,获得20世纪微分几何大师陈省身以及其他好几位教授推荐到加盾位渐移穿干最族州大学柏克莱分校攻读博士,三年后拿到学位时才22岁。
丘成桐获奖无数,包括1982年荣获相当於数学界诺贝尔奖的费尔兹奖(Fields Medal病量),1994年获得克拉福德奖(Crafoord Prize),1997年获得美国国家科学奖章,2010年获颁沃尔夫奖(Wolf Prize)等,均是国际上极高荣誉。他并於19来自84年当选中国台湾地区"中央研究院第15届院士"。
1976年,年方27岁的丘成桐解决了微分几何中的一个著名难劳感题「卡拉比猜想」,其结果被称为「卡拉比-丘流形」,后来被应用在物理学的弦论中,成为描述宇宙空间的理论基石。1979年,他又证明了每个符合爱因斯坦方程式的360百科解都会具有正总质量,确认平直时空的稳定性。他的研究横跨数学和物理两大领域。
丘成桐成功的解决了许多有名的数学难题,在偏微分方程、微分几何、复几何、代数几何以及广义相对论等都有影响深远的贡献。近年来,他更参与数学教育以及应用数学应用的推动。自1987年起,丘成桐在哈佛大学数学系任教,目前刚卸任该系系主任。
史蒂夫‧纳迪斯 (Steve Nadis)
为著名《天文》杂志 (Astronomy) 专栏作家,曾参与写作过二十多本书;在MIT以及「关心世事科学家联盟」(Union of Concerned Scientists) 担任过专任研究员,也担任过「世界资源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伍兹赫尔海洋研究所」(World Resources Institute) 和WGBH / NOVA等机构之顾问。
目录
目录
推荐文 心脑交会的时空行者/曾志朗
看到万事称也万物之间的深层关联/刘炯朗
跟著丘教授了解几何,了解宇宙/杨祖佑
透过人文情怀与素养,展现美妙的数学世界/金耀基
一段精彩的科学探索之旅/戴自海
宇宙‧拓朴仅作‧十维琴/黄 锷
要了解自然,不能不用上几何/高涌泉
译后序 对曲抚弦好时光/翁秉仁
中文版序 希望年轻人能理解数学之美,以及我做学问的精神
英文版序 数学,是一场波澜壮阔的冒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