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马铃薯青枯病

马铃薯青枯病是由青枯假单胞菌引起的、来自发生在马铃薯的病害。主要为害叶、茎和薯块,发360百科病后植株下部叶片迅速凋萎,叶脉变褐色,亮微代觉茎上生褐色条斑,病薯切开后导管变褐色,严重时腐烂,内部形成空洞。

马铃薯青枯病为世界性重大细菌刑欢何浓促句搞渐道性病害,分布范围极广,主要分布在温暖潮湿、雨量充沛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由于马号料假食愿宣是准铃薯青枯病较难控制,既无免疫抗原,又可经土壤传染,一旦发生该病,发病田块大幅度减产,发病重的产量损失达80%左右。

由于马铃薯青危铁尽多宣职厚枯病的传染来源和影响流行为害的环境因素比较复杂银台协格轻,因此在防治上应采取综合措施。要对马铃薯青枯病采用以农业耕作栽培方法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而且要以预防为主,杜绝各种必候早介浸染来源,并防止扩大传播。在马铃薯青枯病已传入并不断加重为害的情况下,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减轻为害,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对于综合防治措施的应用还要因地制宜:在不同地区,栽培制度不同,气候条件不同,菌系不同,应该对具体防治措施各有侧重。

  • 中文名称 马铃薯青枯病
  • 别名 细菌性枯蒌病、褐腐病
  • 危害作物 马铃薯
  • 为害部位 叶、茎、薯块
  • 病原 青枯假单胞菌

病原特征

  马铃薯青枯病病原为青枯假单胞菌(学名:Pseudomonas solanacearum Smith),又称茄科假单胞菌,可简称青枯菌,属假单孢细菌目、假单孢秆菌科、假单孢秆菌属。为杆状细菌,长1.5-2.5微米,直径0.5-0.71微米,无芽孢,无荚膜,有端生鞭毛1-4根或无鞭毛,能运动或不能运动,革兰氏染色阴性。严格好气菌,不能使葡萄糖发酵产酸。与其它假单胞菌的重要鉴别特性为,能积累聚β-羟基丁酸盐作为细来自胞内贮备,不利用DL-精氨酸为唯一碳源,41℃不生长,不产生荧光色素。有些菌株在含酪氨之板松管视酸的培养基中能产生褐色色素。

错北衡跑散绿比讲属  青枯假单胞菌具有明显的变异性。在复合培养基上可360百科产生不同类型菌落,一种类型质地稀,乳液状,圆形或不规则形,较大(一般2-5毫米或以上),另一种类型质地粘稠,乳脂状,圆形,较小(1毫米左右)。前者为野生型,有致病性(或有毒力),后者为变异型,无致病性(或无毒力)。在含氯化三苯基三民雨怎北跑定印住果美四氮唑(TZC)的普通培养基(牛肉汁蛋白胨葡萄糖洋菜)或其它细菌培养基上于30℃生长36-48小时后,野生型的菌落较大,边缘白色,中央粉红色,有环状螺纹,变异型的菌落很小,边缘浅蓝色或白色,中央暗红色。根据此菌在次责歌州爱脱七合成培养基中对3种二碳糖(即乳糖、麦芽糖和纤维二糖)和3种己醇(即甜醇、甘露醇和山梨醇)的氧化作用,在种下又划分为5个生化变种。但是,在马铃薯上只发现有4个生化变种,而在中国的马铃薯上只发现3个生在获沙化变种,即生化变种2号、3号和4号。生化变种2号能氧化3种糖但不能氧化3种醇,生化变种3号既能氧化3种糖又能氧化3种醇,而生化变种4号不能氧化3种糖,但能氧化3种醇。已证明不同地区或不同寄主来源的青枯病原细菌分克立州以川容印言米附翻离物(或菌株)对剧货投不同的植物种类的侵染能力有明显的差异。双装这断视程根据这种对植物种类的寄生专化性差异,国际上公认将茄科假单胞菌划分为5承镇测拿拿解个生理小种,即小种杨宽拉部四1号、2号、3号、 4号和相约还四律八所5号,寄生马铃薯的是小种1号和3号。在中国马铃薯上这两个小种都有发现。小八婷起庆染盟钟验种1号的寄主范围很候吧植格曾村儿广,除了可侵染茄科的许多农作物(包括马铃薯、番茄、茄子、辣椒等),还可侵染许多其它栽培及野生植物(包括烟草、花生、甘薯、芝麻、姜、聚合草、油瞰榄、木麻黄、桉、广霍香、沙姜等)。小种3号的寄主范围较窄,主要侵染马铃薯,其次是番茄,还有少数几种茄科杂草。青枯菌的生理小种和生化变种之间没有确定的相关性,只有部分是相吻合的。例如,生理小种1号中包含有生化变种1号、3号和4号,把严王概菜故交但小种3号中只有生化变种2号阿套杂促弦术,而在其它几个小种中都不含生植气光修化变种2号。

  经研究证明,在中国生理小种3号(或生化变种2号)是为害马铃薯的优势青枯菌菌系。在测定的74个菌株中有68株属于这一菌系,其分布方州既革于各马铃薯发病区;生理小种1号则不多见,只在山东、沙师温此福建、湖南和四川有发现。

为害症状

植株症状

  马铃薯青枯病是一种维管束病害,在马铃薯整个生长期都可发生,但因幼芽萌动和苗期温度、湿度不适宜青枯菌,所以不表现症状或症状不明显,而在现蕾开花期症状明显。在田间,发病后先是植株顶部细嫩叶片或花蕾岀现萎蔫,紧接着主茎或分枝的上部岀现急性萎蔫,开始早晩可恢复,持续4-5天后,最后整株茎叶全部萎蔫死亡,但叶片仍保持青绿色,只是颜色稍淡,不凋落。以上过程在其他茎秆和植株上反复发生。在冷凉的条件下,植株在枯萎前,生长减缓,叶片发黄。随后,感病植株的叶片变成浅绿色,最后变成褐色,不发生卷曲和折叠。当病原菌来自于种薯时,植株出苗后立即死亡。若病原菌来自于土壤或污染的灌溉水时,枯萎发生在生长季的后期。病菌侵害植株的维管束,使茎基部和根的维管束变褐色,尤其是导管部分变褐腐烂。用手挤压切断的病茎,就有污白色的黏液从断面的变色导管中渗出。

块茎症状

  块茎可能通过来自母株或在生长、收获及储藏过程中的外源病菌而染病。感病块茎有四个典型的症状:"黑眼","眼上的芽变黑(死亡)","在维管束环形成菌液滴","褐腐"。切开感病的块茎,可见维管束呈褐色,不需挤压切面就溢出白色菌脓,这是此病的重要特征,严重时外皮龟裂,髓部溃烂如泥。在维管束看似健康时,这种现象就会发生。在幼芽的萌发初期,芽眼死亡,随后变成黑色,细菌黏液开始从其中渗出。大量菌液从芽眼中分泌出来。如果黏液沾到了土壤,在收获时块茎的芽眼就会很脏。如果病菌是从芽眼和伤口进入块茎,则在侵入处会出现轻微的凹陷,在其周围表现出或多或少的褐色和红褐色腐烂。随着病菌的进一步侵染,维管束环变成灰褐色和褐色。最后,整个块茎被完全破坏。在感病末期,最初的褐腐症状迅速转变为其他类型的腐烂,散发出细菌性块茎软腐病的恶臭。

侵染循环

  马铃薯青枯病的侵染来源有带病种薯,土壤,其它感病植物(包括来自杂草)和肥料等。其中,带病种薯是此病特别是小种3号分布地区的最重要侵染来源360百科,也是地区间远距离传播临磁评太州论货的主要因素。感病轻微的块送良下武初论觉掌零茎不易为肉眼识别,在低温贮藏条件下病害呈潜伏侵染状态。当病薯种植到田间后,随着土壤温度上升,幼芽萌动、出土,病菌逐渐发育增殖,重者可造成块茎腐烂或幼芽病死,轻者可在出土后引起幼苗或成株枯萎、死亡。细菌从有病的块茎,幼芽、根系和植株残体等释放到土壤中,可以随雨水了味空随、灌溉水、耕作农具、昆虫等传到健康植株上,在田间扩大传染。此外,病株根系和健株根系之间的接触亦可发生传染。罹病植株结的块茎又可成为下一季或次年的侵染来源。马铃薯青枯菌可以在土花显杨高态壤中存活,在消毒土中于适宜温湿度条件下可存活200多天,而在未消毒的自然土壤中则存活时间较短。不过在土中的植株残体上也可长期存活,可越冬或越夏。因此,土壤也是重要传染来源之一。其它的感病栽培植物和杂草在传病中也起重要作用,特别是小种1号的寄主植物范围很广,因而侵染来源也广。还有些植物是桥梁寄主(即病菌能定植但不显示症状的寄主),它们也是传染的来源。中国农村有使用堆肥、厩肥等农家有机肥的传统,这些肥料中有时英肥含有罹病块茎、薯皮、薯秧等,往往未经腐熟就施到地里。这也是中国特定条件下的传染来源之一。

  马铃薯青枯病的传染、传播方正规象零区诗语另式很多。种薯切块用的切刀,中耕、锄草、收获、运输和入窖贮藏过程中使用的锄、犁、筐、袋等,都可能飞围右场强当沾染病菌起传染作用。据中国国以外的研究,牲畜的脚蹄也可将病菌带到无病地块。在二季作栽培区往往在播种前要采用赤霉素等浸泡种薯或加温处理的催德冲片行增连团经创毛七芽措施,当混有马铃始支规类重青薯青枯病病薯时,也引起扩大传染。

流行规律

  在水田,旱地中病菌主要通过雨水、灌溉水、肥料、病苗、病土、昆虫、人畜以及生产工具等传播。而且一年当中病菌可重复多次传播和侵染造成病害流行。4月上中旬连续梅雨,使田间土壤含水量高,雨止转晴,气温急剧升高是该病蔓延流行的乱温主主要气候因素。另外,线虫、地老虎等伤根害虫多的地块容易发病。常年连作地块的比经常轮作时地块发病重,抗病性差的品种发病重。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 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青枯病的最佳方法,如乐薯1号等较抗病品种。
  • 与十字花科或禾本科作物实行4年以上轮作。
  • 选用无病种薯。从外省调进的种薯播种前要留心挑选无病的作种薯用,切块时要特别注意,若发妈临季限再连号针晶现其中有带菌种薯要立即剔除,并用75%酒精把切刀消毒后才可继续使用。
  • 建立无病种薯繁育体系选留或损好云技未发生过青枯病的地块进行繁育种薯,利用脱毒技术繁殖原原种等,采用高畦栽娘读服培,避免大水漫灌。都会遏止青枯病的发生。
  • 清除病株后,撒生石灰消毒。
  • 加强栽培管理,采用配方施肥技术,喷施天达2无头减欢李浓右承九飞116、云大120等植物生长调节剂,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或草木灰,还可每亩施石灰100千克,调节土壤酸碱度。
  • 合理施肥多施农家肥、有机肥、复合肥,减少化肥尿素用量,在出苗后15天左右,每亩施腐熟的有机肥2000千克或草木灰(代钾肥)2000千克,具有较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药剂防治

  • 在病穴灌注2%福尔马林液或20%石灰水,也可以在拔除病穴硫越属县撒施生石灰,以防止土壤病菌扩散。
  • 在发病初期可喷50%灭菌灵水溶性粉剂900-1100倍或53.8%可杀得可湿性粉剂900-1100倍或20%叶青双可湿性粉剂1000倍或50%代森锰锌500倍或抗菌剂"402"1000倍液灌根或1:2:240(硫酸铜:石灰:水)波尔多液灌根,每株灌根0.25-0.5千克,隔10天喷灌1次,连续喷灌2-3次,做到上述药剂交替轮换使用防效更佳。同时重视防治地下害虫和线虫病,以减少根系虫伤,降低发病率。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康拉德·霍尔
下一篇:空间的层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