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有机硅高分子化学

《有机硅高分子化来自学》一书的出版社是科学出版社,作者是 李光亮

  • 书    名 有机硅高分子化学
  • 作    者  李光亮 
  • ISBN  7-03-005950-6/O·916 
  •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图书简介

  作者: 李光亮 定价: ¥ 35.00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1998年10月

  ISBN: 7-03-005950-6/O·916 开本: 16 开

  类别: 高分子科学工程,精细化工 页数: 273 页

内容

  本书着重介绍近十多年来发展较快的、具有重要应用价值和开发前景六缩细般相抗且川的聚有机硅氧烷、聚硅烷及其共聚物的合成方法、主要性能和用途。本书承级冲受了亚安着重介绍基础研究及有应用前景的工作,也介绍作者及该领域内我国科研、开发人员的科研成果。

目录

  第来自一章绪论

  1.1有机硅高分子的用途

  1.2硅原子及含硅化学键

  1.2.1硅原子和碳原子的比较

  1.2.2含硅化学键

  1.3硅氧链

  1.3.1特点

  360百科1.3.2端基

  1.3.3侧基

  1.3.4分子量及其分布

  1.4硅氧烷环

  1.5各种类型的聚硅氧烷

  第二章单体合成

  2.1含氯单体

  2.1.1甲基氯硅烷

  2.1名府那验企封.2苯基氯硅烷

  2.1.3甲基苯基氯硅烷

  2.1.4甲基烷基二氯硅

  2.1.5三甲基氯硅烷

  2.1.6对(双氯二甲硅基)苯

  2.2含氢单体

  2.2.1甲基氢二氯硅烷

  2.2.2二甲基采容外义越光毛他抗肉氢氯硅烷

  2.2.3四甲基义布根二氢硅氧烷

  2.2.4四?(二甲氢硅氧基)硅烷

  2.2.5四甲基二氢硅氮

  2.2.6三甲氧基硅帮志约令坐

  2.2.7三惭氧基硅

  2.2.8基他含氢单体

  2.3妈自师帮紧令重先班含烷氧基单体

  2.3.1醇鲜王她怎总司想促解法

  2.3.2有机金属法

  2.3.3酯交换法

  2.3.4含烷际孔深传吗皮间氧基的格氏试剂

  2.4含OH单体

  2.4.1一元硅醇

  2.4.2二元硅醇

 型斤黄宪 2.4.3三元硅醇

  2.4.4双(1,4?羟二甲基硅己功斯湖井杂充白歌妒)苯

  2.4.5含(SiO)3H之单体

  2.5含乙烯基单体

  2.5.1甲基乙烯基二氯硅烷

  2.5.2四甲基二乙烯基二硅氧

  2.5.3甲基α?烯己基二氯硅烷

  2.5.41?乙烯基8?氯八甲基四硅氧烷

  2.5.5(对乙烯基苯基)二甲基氯硅烷

  2.5.6湖段三甲基硅惭烯和三甲基硅丙块

  2.6含胺基单体

  2.6.1六甲基二硅氮烷

  2.6.2二甲基固常(2,2?甲胺基)硅烷

  2.6.3六甲基环三硅氮烷

  2.6.4六甲基环二硅氮烷

  2.7环硅氧烷

  2.7.1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

  2.7.2六甲基晚它笑香策宣乡环三硅氧烷D3

  2.7.3六烷基环三硅氧烷D2R3

  2.7.4六苯基环三硅氧烷D2p3

  2.7.5三甲基三苯基环三硅氧烷Dmp3

  2.7.6四甲基环四硅氧烷DH4

否海皇年掉虽紧矛均斤  2.7.7甲基乙烯基环硅氧烷DV3DV4

  2.7.8甲基三氟丙基环硅氧烷DF3

  2.7.9甲基β?腈乙基环硅氧烷DCN4

  2.7.10含官能侧基的环硅氧烷DR4

  2.7.11环(二甲硅氧?共甲氢硅氧)烷DxDHyx,y=1~4

  参考文献

  第三章硅烷偶联剂

  3.1乙烯基三露印持乙氧基硅烷CH2=CHSi(OEt)3

  3.1.1热缩法

  3.1.2加成法

  3.2黄兵跟盾石虽际市胺丙基三乙氧基硅烷H2NCHCH2CH2Si(OEt)3

  3.2.1液氨化法

  3.2.2丙烯胺加成法

  3.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CH2OCHCH2O(CH2)3Si(OMe)3

  3.4甲基丙烯酰氧丙基三甲氧硅烷CH2=CCOO(CH2)3Si(OMe)3Me

  3.5巯丙基三甲氧基硅烷HS(CH2)3Si(OMe)3

  3.6六甲氧基硫桥二硅烷(MeO)3Si(CH2)3Sx(CH2)3Si(OMe)3

  3.7苯胺甲基三甲氧基硅烷C6H5NHCH2Si(OMe)3

参考文献

  第四章单体的几个重要反应

  4.1硅氢加成反应

  4.1.1反应机理

  4.1.2催化剂结构的影响

  4.1.3反应物的结构

  4.1.4副反应

  4.2硅醇缩合反应

  4.2.1与SiOAc的缩合

  4.2.2与SiCl的缩合

  4.2.3与SiOR的缩合

  4.2.4与SiOH自缩

  4.3有机锂的反应

  4.3.1作为D3开环聚合的引发剂

  4.3.2在有机硅化学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第五章聚合反应

  5.1开环聚合

  5.1.1环体与高分子线体平衡与浓度的关系

  5.1.2环体与高分子线体平衡与结构的关系

  5.2阴离子聚合

  5.2.1催化剂

  5.2.2环体结构

  5.2.3阻滞和促进

  5.2.4反应机理

  5.2.5调剂反应

  5.2.6非平衡聚合

  5.2.7开环共聚

  5.2.8含官能侧基环体的聚合

  5.3阳离子开环聚合

  5.3.1聚合应用举例

  5.3.2硫酸催化聚合

  5.3.3CF3SO3H催化聚合

  5.3.4有利于D5生成的重排

  5.4缩合聚合

  5.4.1水解缩聚

  5.4.2SiOH自缩

  5.4.3SiOH与SiOR缩聚

  5.4.4SiOH与SiNMe2的缩聚

  5.5乳液聚合

  5.5.1阳离子乳液聚合

  5.5.2阴离子乳液聚合

  5.5.3开环共聚

  5.5.4HODnH在乳液中的缩聚

  5.5.5非离子乳化剂的作用

  5.5.6酸、碱在阴离子、阳离子乳液中的分布

  5.5.7乳液粒子在聚合中形态的变化

  5.5.8一些乳化技术

  5.5.9乳液的交联和增强

  5.6辐射聚合

  5.6.1阳离子型聚合

  5.6.2辐射引发和化学引发

  5.7硅上乙烯基和乙炔基的聚合

  5.7.1阴离子聚合

  5.7.2自由基聚合

  5.7.3硅乙炔基的聚合

  参考文献

  第六章含端、侧官能基的中聚硅氧烷

  6.1硅官能中聚体的合成

  6.1.1α,ω?二氯聚二甲基硅氧烷Cl(SiO)nSiCl

  6.1.2羟端中聚硅氧烷HO(SiO)nSiOH

  6.1.3H端中聚硅氧烷H(SiO)nSiH

  6.1.4单H?中聚二甲基硅氧烷H(SiO)nSiH

  6.1.5α,ω?双(N,N′?二甲胺基)聚硅氧烷Me2N(SiO)nSiNMe2

  6.1.6端甲氧基聚硅氧烷MeSi(OMe)2O(SiO)nSi(OMe2)2Me

  6.1.7同时含有两个不同硅官能基的中聚体

  6.1.8侧H中聚硅氧烷[(SiO)4H及(SiO)mH(SiO)n]

  6.2碳官能中聚硅氧烷

  6.3含两种不同官能端基的中聚硅氧烷

  6.3.1含端H及端X的中聚体

  6.3.2含端Vi及端X的中聚体

  6.3.3含其它两种不同端基的中聚体

  6.4含侧官能基的中聚硅氧烷

  第七章三官能硅烷的缩聚

  7.1梯形聚合物

  7.1.1侧苯基梯形聚硅氧烷

  7.1.2侧甲基梯形聚合物

  7.1.3侧氢梯形聚合物

  7.1.4含光敏侧基的梯形聚硅氧烷

  7.2聚芳撑倍半硅氧烷

  7.2.1合成

  7.2.2结构表征

  7.3有核心的分支聚合物

  7.4树枝形聚合物

  7.6硅树脂

  7.6.1甲基树脂

  7.6.2甲基苯基树脂

  7.6.3微粒小球

  第八章交联反应

  8.1缩合交联

  8.1.1单包胶

  8.1.2双包胶

  8.2过氧化物交联

  8.3加成交联

  8.4辐射交联

  8.5光交联

  8.5.1特点

  8.5.2借引入光敏基团交联

  8.5.3借光引发剂交联

  第九章硅橡胶及其增强和热稳定怀

  9.1生胶

  9.2填料

  9.2.1填料的制备

  9.2.2SiO2的性质

  9.3增强作用

  9.4稳定性

  9.4.6硅橡胶的高温使用寿命

  第十章几种特殊的含硅高分子

  10.1含氟聚硅氧烷

  10.1.1氟硅橡胶

  10.1.2表面活性剂

  10.1.3官能末端Rf侧基的硅氧烷

  10.1.4作共聚物组分

  10.1.5有其他结构

  10.1.6含抗癌药物

  10.2含苯撑链节的聚硅氧烷

  10.2.1嵌段共聚

  10.2.2交替共聚

  10.2.3共聚中之重排

  10.2.4各种硅烷的比较

  10.2.5交替共聚物之热稳定性

  10.3含硅胺基团的聚硅氧烷

  10.4聚二烷基及聚二芳基硅氧烷

  10.4.1聚二烷基硅氧烷

  10.4.2聚二苯基硅氧烷

  10.4.3聚二芳基硅氧烷

  第十一章含功能侧基的梳形聚硅氧烷

  11.1含液晶基团

  11.2高分子固体聚电解质

  11.2.1绪言

  11.2.2含CN侧基的复合物

  11.2.3含聚氧乙烷侧基的复合物

  11.2.4含酯侧基的复合物

  11.2.5含-COOLi侧基的复合物

  11.2.6含-SO3LI(Na)侧基的复合物

  11.2.7含碳酸酯侧基的复合物

  11.2.8含介晶基团侧基的复合物

  11.2.9室温硅橡胶的复合物

  11.2.10含PEO侧基的梯形硅氧烷的复合物

  11.3分离膜

  11.3.1聚硅氧链上侧基的改变

  11.3.2含侧基聚硅氧烷网络

  11.3.3引入含氟侧基

  11.3.4引入介晶侧基

  11.4能光固化的侧基

  11.4.1用环氧基团固化

  11.4.2用丙烯氧基团固化

  11.4.3用冰片烯丙烯醚基团固化

  11.4.4用甲基丙烯酰氧基团固化

  11.4.5紫外吸收基团

  第十二章聚硅氧烷与有机高分子的结合

  12.1绪论

  12.1.1结合的目的

  12.1.2结合方式

  12.1.3影响结合的结构因素

  12.1.4相结合的高分子的类型

  12.2与聚苯乙烯的结合

  12.3与聚酰胺结合

  12.4与聚氨酸聚脲结合

  12.5与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的结合

  12.5.1烯官能聚硅氧烷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的共聚

  12.5.2用PDMS的大自由基与MMA共聚

  12.5.3在PHMS上接枝PMMA

  12.5.4含MMA端基的PDMS与其他烯类单体共聚

  12.5.5用引发转移增长剂作嵌段共聚

  12.6与聚酰亚胺的结合

  12.7与芳砜等的结合

  12.7.1与聚芳砜的缩聚

  12.7.2与聚碳酸酯的结合

  12.7.3与聚醚醚酮的结合

  12.8与聚醚的结合

  12.8.1环氧加成法

  12.8.2硅氢加成法

  12.8.3环体开环聚合

  12.8.4与双酚A环氧共聚

  12.8.5与酚醛环氧树脂共聚

  12.8.6可光交联的三嵌段共聚物

  12.9与聚酯的结合

  12.9.1内酯在聚硅氧烷末端开环聚合

  12.9.2内酯在聚硅氧烷侧基上接枝

  第十三章聚硅烷

  13.1线型聚硅烷的合成

  13.2含官能侧基聚硅烷的合成

  13.2.1直接钠缩法

  13.2.2聚硅烷侧基转化法

  13.3共聚和插入

  13.3.1与环二硅二胺烷共聚

  13.3.2与乙炔基团共聚

  13.3.3Si-Si链之间插入其它基团

  13.4化学性质

  13.4.1与酸碱反应

  13.4.2氧化反应

  13.4.3交联反应

  13.5物理性质

  13.5.1溶解性

  13.5.2热性质

  13.5.3σ电子共轭的Si-Si链

  13.5.4紫外吸收和荧光发射

  13.5.5光化学

  13.5.6导电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