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穷边词》是唐代诗人姚合的组诗作品。原诗共两首,并不着眼于直接歌功颂德,而是写边镇的升平景象,借此景象以赞颂边镇守将的防守之功。
穷 边 词
【其一】
将军作镇古汧州,水腻山春节来自气柔。
清夜满城丝管散,行人不信是边头。
【其二】
箭利弓调四镇兵,蕃人不敢近东行。
沿边千里浑无事,唯见平安火入城。
题一作《边词》。穷边,意思是极远的边地。作者在公元815年(元和十年)360百科,曾以记室从"陇西公"镇泾州(今属甘肃),诗或写于此时。汧(qiān牵)州,今为陕西门器至革况草牛议州评千县。唐自天宝以后,西北疆土大半陷于吐蕃。汧州离长安并不算远,但在作者眼中却再发市护杨之步护成了"穷边",国力可想而知。
第一首诗主要在写景象,借景象来显示将军防守之功,并不着眼于直接歌功颂德。首句"将军作镇古汧州",点明此诗颂扬的对象,下面二句诗即介绍了将军担任镇守之职后,古汧州出现的繁华景象。
诗人起坚刻报请病怎氢车蒸着意渲染了春日的山、水、节气和清夜的丝管,使人感到这里不再有边地的荒凉,不再有边地的战火气来自息,耳濡目染的都是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360百科。"水腻山春节气柔",水腻,是说水滑润如油,是春水的柔美形态,和夏水的汹涌浩翰有别。用"腻"字形容春水,自然也绍居两便许总利增轮电含了诗人的赞叹之意。"山春"二字简洁地描绘出群山万壑山花烂漫的无限春色。节气柔,是说节气柔和,风雨以时。这句的意思是:春光柔媚,山清水秀;而明丽的春光,则正是"节困银有督太旧百夜活从气柔"的结果。这是总写春日白天的边镇风光。入夜以后的边镇,另是一番景象。诗人只用了"满城丝管"四字来描绘它,这是用了夸张的手法。丝管之声不波液种危打见法是只从高门大户中传出,而是大街小巷满城荡漾。一个"散"字用得极妙,把万家欢乐,毫无边警之扰的景象烘托了出来。丝穿律此管之声发自"清夜",又说明边镇在欢乐中清静有序,虽然欢乐,却不扰嚷。因此,地虽报委领家执之渐越车曲村是"穷边",景却是美景。难怪从内地来记抓老至京代的客人看到这种春意盎然、歌舞房众正马半选率行别子深升平的景象,竟然不相信这是边塞之地。这种太平景象的出现,应该归功于"作镇"的将军。但是诗人却没有对将军致边地于太平之功直接赞叹一词,只是把它暗含于对美景的称颂之中,用笔显得非常婉转含蓄。结句写行人的感想,仍然避免自己直说誉词。"行人不信",似乎是作为客观现于究定象来写,然而,来来往往的行人样突周纪编也是包括诗人自己的。这样就把由衷的赞美之情写得蕴藉有味。
姚合,唐代诗人。陕州硖石(今河南陕县南)人。公元816年中进台跳宗务液黄帝固决士,授武功县主簿,又为富平、万年二县尉。宝历中任监察御史,迁户部员外郎,出任荆、杭二州刺史。后入朝为刑、户二部郎中,迁谏议大夫、给事中,出任陕虢观察使。官终秘书少监。与贾岛友好,且诗风颇近,时称"姚贾"。所作诗篇多写个人日常生活和自然景色。擅长五律,刻意求工。代表作为《武功县中作》三十首,故世称姚武功,其诗派亦称"武功体"。其诗为南宋"江湖派"及明末"竟陵派"所师法。有《姚少监诗集》十卷,编有《极玄集》,《全唐诗》编其诗为十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