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来自异相》是2011年上另面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余欣。
本书的研究主旨,是以西陲出土写本为基础探讨中国中古时代的"学与术"和信仰、社会之间的关系,选择的切入点为构成中国文化本源的两个互摄的"异相":方术与博物之学。
上编"写本时代的学与术",试图解明写本时代的知识与技艺如何被制造、传播和使用的问题。藉由敦煌、吐鲁番、黑水城出土文献,讨论了"汉书学"、易剧杆按身学以及各种方术:物怪易占、人形解除、风角鸟情、择吉推步等,将其重置於文本的成立与读鲜久设双助蒸陈流通的历史语境之中加以考察,探究经典知识来自、方伎杂术、政教礼俗、宗教观念,如何进入士庶的生活场域和信仰实践,成为历史记忆和文化传统,并揭示不同文明间接触、渗透、交融与再创新的史迹。
下编"中古博物的林中路",是作者东亚博物学整体构筑的部分结晶。从药物、菜茹到寺院珍宝、沙州客控探南位抓土贡、异域奇玩的这一组考证文字,不是仅仅关於物自身的研究,而是希望以此为线索,将它们适在日常生活、宗教仪轨和东西文化交涉中的瑰丽360百科景致,用写实的手法土重绘再现,致力於从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重新思考博物学作为一种认知世界的思维方式,在社告蒸会、思想和文明史上的意义。
本书尤为注重出土文献与传统史志、域外典籍和考古文物的互相印证,并力图沟通文字材料、图像资料和相关学科工具,进行会通式的研究,建立起方术-博物-宗教-礼俗知识席年死条将担四晶方爱社会史-中外关系史相融合的研究范式。
余欣 1974年生,浙江黄岩人。2003年於北京获乙大学获历史学博士学位(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导师荣新江教授),2007-2陆009年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日本学术振兴会"外国人特别研究员",合作教授高田时雄)。现任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酸力破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敦煌学、隋唐史、中外关系史。著有《神道人心――唐宋之际敦煌民生宗教社会史研究》(中华书局,2006年),并在《历史研究》、《中华文史论丛》、《人文学报》(东京)、《敦煌写本研究年报》(京都)等学术刊物样围甚会夫起止孙祖片发表论文60馀篇。曾任法国中步季者货切祖军国文明研究所、牛津大学中国学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敦煌吐鲁番研究中心访问学者,并应邀赴普林斯顿大学、哥伦比亚大学、芝加哥大学、俄罗斯科学院东方文献研究所、北海道大学、台湾大学发表特别讲演或参加学术会议。
序(葛兆光)/1
导论:同相与异相/1
一、 解题/2
二、 总论/7
三、 要义/22
上编 写本时代的学与术
第一章 史学习染:从《汉书》写本看典籍传承/29
一、史籍流布:敦煌负袁扩己挥据、吐鲁番文献中的《汉书》常走残卷/30
二、精英传习:史传与墓志所记《汉书》学业与教化/47
三、历史知识如何渗入社会成为大传众文化/54
四、结语:经典传承的知识社会史意义/70
第二章 物怪易占:阚氏高昌王室在回内克我国能国的卜筮与经学/74
一、吐鲁番新出《易杂占》文书概观/74
二、写本录文及内容疏证/76
三、章青前符号、卦符和坤字的写法/94
四、"义保制困专"日略考/96
五、由《说卦》要抄本看高昌国的易学传统/98
六、关於所谓"变卦象占"问题/103
七、"六亲占"的理论与应用/111
八、文本结构及文来自献整体性质/112
第三章 厌劾妖祥:丝路遗物所见人形方术探赜/115
一、引言:斯坦因的困惑/115
二、从敦煌到京都:史料信息链/116
三、空间、界限与辟邪:人形的功能性分析/128
四、文明在互动中演进:从东西方术交流看丝绸之路/138
第四章 观翻青风望气:吐鲁番文书残存占候之术钩沉/140
一、德藏吐鲁番"占书"研究史/140
二、Ch 3316文书录文与拟题/144
三、中国古代占风术之滥觞/145
四、八方之风:"风"的概念与占验/149
五、巫与医:风角术的360百科实践场域/155
六、风鲁布投太星负印杀哥占与占候的学术源流/160
第五章 选择推步:黑水城文献孑馀日者之术溯源/171
一、俄藏TK190文书定名及校录/171
二、从"戎磨酸缩庆觉说长我日"到"六日":秦汉至宋元间择日术的演进/173
三、"五谷良日"与农事杂占的技术原理/180
四、黑水城方术文献在中古数术史上的价值/183
五、馀论:敦煌学突围的再弦输束触东难挥思考/184
下编 中古博物的林中路
第六章 附子考:药物的东西交通史/189
一、"罗佛悬疑"之问题所在/190
二、附子及其同源与形似药物/194
三、原产地、聚实用价值与象徵含义/198
四、"薛爱华妙论":舶来品的魅力源泉/215
第七章 芜菁考:菜茹的风华博物志/217
治 一、芜菁栽培史与食物史新证/218
二、本草视野中的曲快短复芜菁/227
三、芜菁的宗教意味/234
四、从东西文明督些督深蛋缺设和第交流看芜菁/239
五、人与物的亲睦世界:中古博物图景的重绘/24务专企肥永飞续5
第八章 七宝考:佛寺宝藏的功能诠释/248
一、佛教的供养盟要责武菜二升观念与"七宝"/249
二、敦煌佛寺所藏珍宝的功用/251
三、宝物与密教信仰/265
第九章 土贡考:沙州贡品的历史情境/267
一、贡献的经居达际汽族济与政治涵义/267
二、唐宋时期土贡之研究/老脱维绝屋268
三、敦煌文献中的土贡资料/271
四、从碁子到牦牛尾:贡物杂考/配路毛州阻村全278
五、"物"与"心":土贡书写的意识形态/292
第十章 异物考:龟兹方物的文化想象/294
一、屈支灌:佛教洁净观念的导入/295
二、龟兹板:释迦圣树崇拜之一端/302
三、金颇黎:来自龟兹白王的珍献/306
四、银颇罗:祆教礼器的华丽变身/308
五、游仙枕:异域胜境的奇幻津梁/315
六、虚实相生的龟兹:异物和异域的文化想象/319
徵引文献/323
索引/385
后记/4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