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金圣叹评唐诗全编

《金圣叹评唐来自诗全编》是1999年地力农较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原著)金圣叹和(校点)陈德芳。

  • 书名 金圣叹评唐诗全编
  • 作者 (原著)金圣叹 (校点)陈德芳
  • 类别 文学
  • 出版社 四川文艺出版社
  • 出版时间 1999年11月1日

简介

  《金圣叹评唐诗全编》,(明)金圣叹著,陈德芳校点。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金圣叹给据夜子少房存短古继承了文学评点派的优长,其评点的《水浒》和《西厢记》以文笔诙诡流畅,见解别致尖刻,艺术剖析细密深入,而且融入个人思想情感,因此在社上广为流传,甚受广大读者的欢迎。金圣叹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是很独特的,具有一定的反传统倾向,其意义在中国现代新文学运动之后才渐渐被发现并给予肯定。

  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金圣叹继承了文学评点派的优长,其评点的《水浒》和《西厢记》以文笔诙诡来自流畅,见解别致尖刻,艺术剖析细密深入,而且融入个人思想情感,因此在社会上广为流传,甚受广大读者的欢迎。金圣叹对中国古典文学的认识是很独特的,具有一定的反传统倾向,其意义在中国现代新文超类境击双省身学运动之后才渐渐被发现并给予肯定。

作品目录

前序

  葭秋堂诗序

  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序

卷之一

  杜审言

  春日京何跑福比林雷治太宜属中有怀

  大 酺

  李 峤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

  沈佺期

  兴庆池侍宴

  遥同杜员外审言过岭

  唱纪什织迅问装急再入道场纪事

  影出判轻跟车体顶待喜红楼院

  和上巳连寒食有怀京洛

  龙 池

  宋之问

  三阳宫石心京对食淙侍宴得幽字

  和赵员外桂阳桥遇佳人

  奉和春初幸太平公主山庄

  崔 湜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

  马怀素

  奉和人日宴大明宫恩赐彩缕人胜

  奉和立春游苑迎春

  武平一

  立春日内出彩花树

  刘 宪

  立春日内出彩花树

360百科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

  韦元旦

  兴庆池侍宴

  裴 漼

  龙 池

  张 说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

  三月三日承恩游沙面宴定昆池官庄

  幽州新岁作

  氵邕湖山寺

 养拉化个非触 苏 颋

  奉和初一曲间再春幸太平公主南庄

  兴庆池侍宴

  扈从鄂杜间奉呈刑部尚煤线书舅崔黄门马常侍

  奉和春日幸望春宫

  张九龄

  奉和圣制早发三乡山行

  贾 曾

  奉和春家或省查革身良日出苑瞩目应令

  徐安贞

岁伟逐音动职  闻邻家理筝

  李 邕

  奉和初春幸太平公主南庄

  孙 逖

  和左司看督杀活装雷断够张员外自洛使人京中路先

  赴长安逢立春日赠韦侍御及诸公

  张 谔

  延平门高斋亭子应岐王教

  庚光先

  奉和刘采访缙云南岭作

  李 憕

  奉和圣制从蓬则立害沙还审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

  贾 至

  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僚友

  王 维

  大同殿生玉芝龙池上有庆云百官

  共睹圣恩便赐宴乐敢书即事

  酬郭给事

  早秋山中作

  敕赐百官樱桃

  积雨胞轮西止滑零辋川庄作

  既蒙宥罪旋复拜官伏感圣恩窃书

  鄙意兼奉简新除使君等轮法水行命加阿定超件诸公

  酌酒与裴迪

  春日同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过乘如禅师萧居士嵩丘兰若

  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呈两省刻十易兴企教强质黑宽僚友之作

  出塞作

  敕借岐王九成宫避暑

  奉和圣制从蓬莱向兴庆阁道中留春雨中春望之作

  听屋核吗军贵著企心和太常韦主簿五郎温泉寓目

  送杨少府贬郴州

  裴 迪

  春日与王右丞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

  孟浩然

  除夜有怀

  登安阳城楼

  春 情

卷之二

  王昌龄

  万岁楼

  九日登高

  高 适

  同陈留崔司户早春宴蓬池

  夜别韦司士得城字

  东平送前卫县李宷少府

  重 阳

  送李少府贬峡中王少府贬长沙

  崔 颢

  黄鹤楼

  行经华阴

  岑 参

  西掖省即事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奉送杜相公发益州

  暮春虢州东亭送李司马归扶风别庐

  首春渭西郊行呈蓝田张二主簿

  和贾至舍人早期大明宫呈两省僚友之作

  和祠部王员外雪后早朝即事

  赴嘉州过城固县寻永安超禅师房

  李 颀

  送魏万之京

  题璿公山池

  寄綦毋三

  宿莹公禅房闻梵

  送司勋卢员外

  祖 咏

  望蓟门

  万 楚

  五日观妓

  綦毋潜

  经陆补阙隐居

  崔 曙

  九日登仙台呈刘明府容

  元 结

  橘 井

  严 武

  巴岭答杜二见忆

  张 谓

  春园家宴

  杜侍御送贡物戏赠

  别韦郎中

  西亭子言怀

  刘方平

  秋夜寄皇甫冉郑丰

  陶 岘

  西塞山下回舟作

  独孤及

  同皇甫侍御斋中春望见示之作

  张志和

  渔 父

  李 白

  登金陵凤凰台

  题雍丘崔明府丹灶

  送贺监归四明

  题东溪公隐居

  鹦鹉洲

  寄崔侍御

  别中都兄明府

  刘长卿

  汉阳献李相公

  献淮宁军节度使李相公

  赠别严士元

  登余干古城

  将赴岭外留题萧寺远公院

  使次安陆寄友人

  送耿拾遗归上都

  送陆澧仓曹西上

  自夏口至鹦鹉洲望岳阳寄阮中丞

  江州重别薛六柳八二员外

  送柳使君赴袁州

  题灵佑和尚故居

  登松江驿楼北望故园

  送灵澈上人还越

  过贾谊故居

  北归人至德界偶逢邻家李光宰

  赋 得

卷之三

  钱 起

  幽居暮春书怀

  阙下赠裴舍人

  山中酬杨补阙见过

  夜宿灵台寺寄郎士元

  包 何

  阙下芙蓉

  和程员外春日东郊即事

  同阎伯均宿道观有述

  秦 系

  献薛仆射

  题章野人山居

  李嘉佑

  题游仙阁息公庙

  题灵台县东山主人

  早秋京口旅泊赠张侍御

  自苏台至望亭驿人家尽空春物增思

  怅然有作因寄从弟纾

  送朱中舍游江东

  暮春宜阳郡斋愁坐忽闻枉刘七侍御诗因以酬答

  韩 翃

  题仙游观

  送王少府归杭州

  送李少府人蜀

  送冷朝阳还上元

  送高别驾归汴州

  送故人赴江陵寻瘐牧

  送客归江州

  皇甫冉

  同温丹徒登万岁楼

  宿淮阴南楼酬常伯能

  使往寿州寄刘长卿

  秋日东郊作

  酬李补阙

  酬张二仓曹杨子所居见寄兼呈韩郎中

  送孔巢父赴河南军

  韦应物

  宴李录事

  自巩洛舟行人黄河即事寄府县僚友

  寓居澧上精舍寄于张二舍人

  寄李儋元锡

  皇甫曾

  早朝日寄所知

  秋夕寄怀素上人

  郎士元

  春宴王补阙城东别业

  酬王季友题半日村别业兼呈李明府

  还赠钱员外夜宿灵台寺见寄

  盖少府新除江南尉问风俗

  卢 纶

  长安春望

  晚次鄂州

  早春归盩厔旧居寄耿拾遗湋李校书端

  耿 湋

  上裴行军中丞

  司空曙

  南原望汉宫

  酬李端校书见赠

  题暕上人院

  寄胡处士

  九日登高

  李 益

  送贾校书东归寄振上人

  同崔颁登鹳雀楼

  崔 峒

  寄上韦苏州兼呈吴县李明府

  窦叔向

  夏夜宿表兄宅话旧

  李 端

  宿淮浦忆司空文明

  送濮阳录事赴忠州

卷之四

  张南史

  陆胜宅秋雨中探韵

  朱 放

  早发龙且馆舟中寄东海李司仓郑司户

  窦 常

  寒食途次松兹渡先寄刘员外

  窦 牟

  秋居对雨赠别卢七侍御

  于 鹄

  送宫人人道

  杨郇伯

  妓人出家

  戴叔伦

  和汴州李相公人日立春

  赠司空拾遗

  过故人陈羽山居

  酬耿少府见寄

  过贾谊旧居

  朱 湾

  寻隐者韦九于东溪草堂

  王 建

  早春午门西望

  献王枢密

  早秋过龙武李将军书斋

  送从侄凝赴江陵少尹

  上阳宫

  华清感旧

  同于汝锡游降圣观

  寄旧山僧

  题金家竹溪

  题石瓮寺

  贺杨巨源博士拜虞部员外

  赠卢汀谏议

  从军后寄山中友人

  赠崔杞驸马

  微雪早朝

  送宫人人道

  送司空神童

  岁晚自感

  闻 说

  送吴谏议上饶州

  故梁国公主池亭

  武元衡

  崔敷叹春物将尽恨不同览时余方

  为事牵求及往寻不遇因题留赠

  秋夕对雨寄史近崔积

  严司空荆南见寄

  春题龙门香山寺

  王 表

  清明日登城春望寄大夫使君

  权德舆

  田家即事

  待漏假寐梦归江东旧居因思惠阇黎茅处士

  送李处士弋阳山居

  刘禹锡

  金陵怀古

  松滋渡望峡中

  送李瘐先辈北选

  张郎中籍远寄长句开缄之日已及新秋因举目前仰酬高韵

  怀 妓

  送周使君罢渝州归郢中别墅

  荆门怀古

  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汉寿城春望

  窦夔州见寄寒食日忆故姬小红吹笙因和之

  题于家公主旧宅

  窦朗州见示与澧州元郎中早秋赠作命同答

  羊士谔

  郡中即事

  郡中言怀寄西川萧员外

  陈 羽

  夜别温商梓州

卷之五

  韩 愈

  和水部张员外宣政衙赐百官樱桃诗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答张十一功曹

  酒中留上襄阳李相公

  晋公自蔡州人觐途中重拜台司

  以诗示幕中宾客愈因之

  韶州留别张端公使君

  奉和库部卢四兄曹长元日朝回

  柳宗元

  从崔中丞过卢少府郊居

  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

  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别舍弟宗一

  同刘二十八哭吕衡州寄江陵李元二侍御

  柳州寄丈人周韶州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

  杨巨源

  寄江州司马

  送章孝标校书归杭州因寄白舍人

  古意赠王常侍

  寄中书同年舍人

  送人过卫州

  薛司空自青州归朝

  酬卢员外

  冬夜陪丘侍御听崔校书弹琴

  题贾巡官林亭

  和大夫边春呈长安亲故

  赠浑钜中允

  送定法师归蜀法师即红楼院供奉广宣上人兄弟

  早 朝

  赠张将军

  观征人回

  送澹公归嵩山龙潭寺葬本师

  张 籍

  寄和州刘使君

  寄苏州白二十三使君

  寄陆浑赵明府

  白居易

  送王十八归山寄题仙游寺

  香炉峰下新卜山居草堂初成偶题东壁

  寻郭道士不遇

  临卧听法曲霓裳

  余杭形胜

  履道池上作

  舟中晚起

  湖上春行

  西湖晚归回望孤山寺赠诸客

  元 稹

  过襄阳楼呈上府主严司空楼

  在江陵节度使宅北隅

  和乐天早春见寄

  鄂州寓馆严涧宅

  清都春霁寄胡三吴十一

  早春寻李校书

  初除浙东妻有沮色以诗晓之

  赠严童子

  李 绅

  人泗口

  江南春暮寄家

  滁阳春日怀果园闲宴

  回望馆娃故宫

  重到惠山

  忆春日太液池亭东候对

  皋 桥

  晏安寺

  贾 岛

  早秋寄题天竺灵隐寺

  题虢州吴郎中三堂

  寄韩潮州愈

  送卢少府归牛渚

  朱庆馀

  自萧关望临洮

  羽林郎

  归故园

  题废宅

卷之六

  李商隐

  七 夕

  圣女祠

  重过圣女祠

  哭刘蕡

  隋 宫

  二月二日

  筹笔驿

  即 日

  马 嵬

  题白石莲花寄楚公

  宿晋昌亭闻惊禽

  泪

  楚 宫

  赠从兄阆之

  井 络

  写 意

  安定城楼

  杜工部蜀中离席

  曲 池

  潭 州

  王十二兄与畏之员外相访见招小饮时

  余以悼亡日近不去因寄

  流 莺

  七月二十九日崇让宅宴作

  和人题真娘墓

  水 斋

  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

  子初郊墅

  赠赵协律皙

  赠司勋杜十三员外

  温庭筠

  春日访李十四处士

  南 湖

  过马嵬驿

  经李微君故居

  寄岳州李员外

  游南塘寄知者

  寄卢生

  春日偶作

  和友人溪居别业

  赠知音

  过陈琳墓

  题崔公池亭旧游

  西江上送渔父

  利州南渡

  山中与道友夜坐闻边防不宁因示同志

  寒食前有怀

  宿云际寺

  河中陪节度游河亭

  寄清凉寺僧

  伤李处士

  杜 牧

  九日齐山登高

  题青云馆

  寄题甘露寺北轩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早 雁

  西江怀古

  齐安郡晚秋

  长安杂题

  又

  街 西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自宣城赴官上京

  柳

  商山麻涧

  残春独来南亭因寄张枯

卷之七

  许 浑

  姑苏怀古

  南庭夜坐贻开元禅定二道者

  韶州驿楼宴罢

  鹤林寺中秋夜玩月

  郑秀才东归凭达家书

  咸阳城西门晚眺

  登故洛阳城

  早发天台中岩寺度关岭次天姥岑

  淮阴阻风寄楚州韦中丞

  和友人送僧归桂州灵岩寺

  骊 山

  伤李秀才

  与韩郑二秀才同舟东下洛中亲友送至景云寺

  姑熟官舍

  凌歊台送韦秀才

  沧浪峡

  再游姑苏玉芝观

  重游练湖怀旧

  村 舍

  四皓庙

  南海府罢南康阻浅行侣稍稍登陆

  主人宴饯至频暮宿东溪

  凌歊台

  金陵怀古

  京口闲居寄京洛友人

  卧 病

  酬钱汝州

  寓居开元精舍酬薛秀才见贻

  送王总归丹阳托看故居

  晨起白云楼寄龙兴江准上人兼呈窦秀才

  灞上逢元九处士东归

  秋晚自朝台至韦隐居郊园

  将归姑苏南楼饯送李明府

  汴河亭

  李 远

  听话丛台

  失 鹤

  赠南岳僧

  听王氏子话归州昭君庙

  赵 嘏

  长安晚秋

  齐安早秋

  长安月下与故人语故山

  东 望

  题横水驿双峰院松

  登安陆西楼

  曲江春望怀江南故人

  忆山阳

  忆山阳此是另一日复忆

  早发剡中石城寺

  今年新先辈以遏密之际每有宴集必资清谈

  经汉武泉

  送卢缄归扬州

  寄 归

  寒食新丰别故人

  薛 逢

  开元后乐

  长安夜雨

  汉 武

  猎 骑

  宫 词

  题白马驿

  姚 鹄

  玉真观寻赵尊师不遇

  刘 威

  游东湖黄处士园林

卷之八

  刘 沧

  秋夕山斋即事

  秋日寓怀

  秋日山寺怀友人

  经龙门废寺

  咸阳怀古

  题王母庙

  留别复本修古二上人

  怀汶阳兄弟

  江楼月夜闻笛

  春晚旅次有怀

  和友人忆洞庭旧居

  晚归山居

  长洲怀古

  经麻姑山

  经炀帝行宫

  项 斯

  宿山寺

  山 行

  雍 陶

  送徐山人归睦州旧隐

  经杜甫旧宅

  到蜀后记途中经历

  赠玉芝观王尊师

  晴

  来 鹏

  寒食山馆书情

  鄂渚除夜书怀

  崔 鲁

  春日即事

  过蛮溪渡

  春晚岳阳言怀

  曹 邺

  碧浔宴上有怀知己

  送进士下第归南海

  李群玉

  黄陵庙

  送秦炼师归岑公山

  玉真观

  金塘路中

  九子坡闻鹧鸪

  同郑相公出歌姬小饮戏赠

  秣陵怀古

  李 郢

  赠羽林将军

  江亭晚秋

  晚泊松江驿

  重阳日寄浙东诸从事

  友人适越路过桐庐寄题江驿

  裴晋公

  江亭春霁

  暮春山行田家歇马

  送刘谷

  李 频

  湘中送友人

  和友人下第北游感怀

  题张司马别墅

  鄂州头陀寺上方

  刘得仁

  赠敬晊助教

  方 干

  题乌龙山禅居

  法华寺上方

  赠式上人

  湖北有茅斋湖西有松岛轻棹往返

  颇谐素心因成四韵

  翁 绶

  陇 头

卷之九

  司空图

  寄赠诗僧秀公

  张 乔

  河中鹳雀楼

  胡 曾

  寒食都门作

  自岭下泛舟到清远峡作

  唐彦谦

  长 陵

  蒲津河亭

  寄 怀

  章 碣

  桃 源

  沈 彬

  人 塞

  皮日休

  西塞山泊渔家

  开元寺客省早景

  初冬偶作寄南阳闰卿

  寄闰卿博士

  褚家林亭

  病后即事

  奉和鲁望新夏东郊闲泛有怀

  陆龟蒙

  ? ?

  别墅怀归

  寒夜同袭美访北禅院寂上人

  小雪后即事

  中秋后待月

  闲 书

  春雨即事

  同袭美游北禅院院是故司勋陆郎中旧宅

  奉送浙东德师侍御罢府西归

  褚家林亭

  李 豰

  浙东罢 府西归酬别张广文皮先辈陆秀才

  郑

  哭天元观顾道士

  魏 朴

  悼 鹤

  李 洞

  毙 驴

  曹 唐

  送羽人王锡归罗浮

  送刘尊师只诏阙庭

  暮春戏赠吴端公

  赠南岳冯处士

  郑 谷

  鹧 鸪

  渚宫乱后作

  氵美 陂

  登慈恩寺塔

  石 城

  崔 涂

  春夕旅怀

  鹦鹉洲春望

  张虫宾

  边 情

  赠九江太守

  苏广文

  自商山宿陶令隐居

  周 朴

  桐柏观

  登福州南涧寺

  吴 融

  金桥感事

  彭门用兵后经沛路

  废 宅

  富 春

  新安道中玩流水

  春归次金陵

  浙东筵上有寄

  书 怀

  送知古上人

  和陆拾遗咏谏院松

  即 事

  东归次瀛上

卷之十

  韩 偓

  春 尽

  重过曲江

  三 月

  午睡梦江外兄弟

  过临淮故里

  避地寒食

  途中经野塘

  伤 乱

  禁中作

  曹 松

  别湖上主人

  南海旅次

  刘 兼

  梦归故园

  王贞白

  洗 竹

  韦 庄

  奉和左司郎中春物暗度感而成章

  雪夜泛舟游南溪

  鄜州留别张员外

  柳谷道中作却寄

  忆 昔

  天井关

  江上题所居

  鹧 鸪

  鄠杜旧居

  庭前桃

  悼亡姬

  灞陵道中

  江皋赠别

  婺州屏居蒙右省王拾遗轩车枉访

  病中延款不得因成寄谢

  咸阳怀古

  题盘豆驿水馆后轩

  黄 滔

  寄怀南北故人

  雁

  送 僧

  李咸用

  题王处士山居

  春日喜逢乡人刘松

  廖匡图

  九日陪董内召登高

  韦 蟾

  送卢潘尚书之灵武

  罗 隐

  曲江春感

  桃 花

  重过随州故兵部李侍郎恩知因抒长句

  商驿楼东望有感

  梅 花

  送舒州宿松县傅少府

  莲塘驿

  忆九华

  寄前宣州窦常侍

  罗 邺

  征 人

  谭用之

  赠索处士

  寄左先辈

  秋宿湘江遇雨

  秋夜同友人话旧

  徐 寅

  赠黄校书先辈璞闲居

  览柳浑汀洲采白苹之什因成

  伍 乔

  晚秋同胡秀才溪上

  无 名

  游朱陂故少保杜公林亭

  皎 然

  晚春寻桃源观

  清 江

  喜严侍御蜀还赠严秘书

  护 国

  伤蔡处士

  贯 休

  献蜀王建

  齐 己

  中秋月

  寄庐岳僧

  闻尚颜上人创新居有寄

  送人人蜀

  昙 域

  怀齐己上人

  若 虚

  乐仙观

  栖 一

  武昌怀古

  怀庐山旧隐

作品摘要

  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漠漠水田飞万艺许千甲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

  前解

  此解即《豳风》「馌彼南亩」句中所有一片至情至理,特当时来自周公不曾说出,留教先生360百科今日说出也。盖一家八口,人食一升,一年人三百六十升,八人共计食米二十八石八斗。除国税婚丧之外,此项全仰今日下田苦作之人之力,更无别出可知也。今使因积雨,致炊迟。因炊迟,致饷晚。因饷晚,致始执角蒸功吧部真农饥。此即合家嗷嗷仰食之人,无不为之仓皇踧踖,身心无措者也。故三四承之,言如此水田无际,望之但见飞鹭,则应念我劳人胼胝,不权苦早材其目知直到何处。如此夏木阴长,听来百啭黄鹂,则应念我劳人腹枵,不着叫愿找投做度划争知已忍几时。奈何不过一藜一黍,至今犹然未得传送。一解四句,便只是精写得一个「迟」字,如何细儒不知,乃漫谓之写景也;如何千年以来,说唐诗门模者,一味皆谓闲闲写景?夫使当时二南、十五国风、二雅、三易的派评胜颂亦曾无故写景,则谓唐亦写景可也。若《三百篇》并无此事,则唐固并无此事;「漠漠」句,言作苦。「阴阴」句,言日长。作又苦,日又长,然后「积雨炊迟」一「迟」字,方是当家主翁淳厚心田中一段实地痛恻也。若必争之曰写景,则藜黍既迟,资织般张源只积考其措服苦饥正切,而主翁顾方看鹭听鹂,吾殊不知此为何等诗,又为何等人之所作也!近日颇复见人画此二句,不知此二句,只是「迟」字心地,夫心地则又安能着笔!

  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野老与人争席罢,海鸥何事更相疑。

  上解,是写居辋川心地。此解,是写居辋川威仪。言颇彼有人,见距细目程前我庄居,因遂疑我习静拉些批书以修斋。夫我亦何静之可习,何斋之可修乎!不过眼见槿花开落,因悟身世并销,正逢葵叶初肥,不免采撷充膳,是则千已状或有之耳。且夫人生世上,适然同处,以我视之,我固我也,彼固彼也,如以彼视之,彼亦我也,我特彼也。然则百年并促,二餐并艰,人各自营,谁能相让。今必疑我习静修斋,则岂欲令二三野老侧目待我,一如阳居所云:家公执席,妻子避灶,然后自愉快耶?亦大非本色道人已。

  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跳院硫千载空悠悠。

  前的特衣

  此即千载喧传所云《黄鹤楼》诗也。有本乃作「昔人已乘白云去」,大谬。不知等止买持除附材变谈此诗正以浩浩大笔,连写三「黄鹤统银黄班相胶犯步措杂」字为奇耳。且使昔人若乘白云,则此楼何故乃名黄鹤?此亦理之最浅显者。至于四之忽陪白云,正妙于有意无意,有谓无谓。若起手未写黄鹤,先已写一白云,则是黄鹤、白云,两两对峙。黄鹤固是楼名,白云出于何典耶?且白云既是昔人乘去,而至今尚见悠悠,世则岂有千载白云耶?不足当一噱已;作诗不多,乃能令太白公阁笔,此真笔墨林中大丈夫也。颇见龌龊细儒,终生拥鼻,呦呦苦吟,到得盖棺之日,人与收拾部署,亦得数百千万余言,然而曾不得一乡里小儿暂时寓目,此为大可悲悼也;通解细寻,他何曾是作诗?直是直上直下,放眼恣看。看见道理,却是如此,于是立起身,提笔濡墨,前向楼头白粉壁上,恣意大书一行。既已书毕,亦便自看,并不解其好之与否,单只觉得修已不须修,添已不可添,减已不可减,于是满心满意,即便留却去休。固实不料后来有人看见,已更不能跳出其笼罩也。且后人之不能跳出,亦只是修补添减俱用不着,于是便复袖手而去,非谓其有字法句法章法,俱被占尽,遂更不能争夺也;太白公评此诗,亦只说是「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夫以黄鹤楼前,江矾峻险,夏口高危,瞰临沔、汉,应接要冲,其为景状,何止尽于崔诗所云晴川芳草、日暮烟波而已。然而太白公乃更不肯又道,竟遂挦首相让而去,此非为景已道尽,更无可道;原来景正不可得尽,却是已更道不得也。盖太白公实为崔所题者乃是律诗一篇,今日如欲更题,我务必要亦作律诗。然而公又自思律之为律,从来必是未题诗,先命意;已命意,忙审格;已审格,忙又争发笔。至于景之为景,不过命意、审格、发笔以后,备员在旁,静听使用而已。今我如欲命意,则崔命意既已毕矣;如欲审格,则崔审格既已定矣;再如欲争发笔,则崔发笔既已空前绝后、不顾他人矣。我纵满眼好景,可撰数十百联,徒自呕尽心血,端向何处入手?所以不觉倒身着地,从实吐露曰:「有景道不得。」有景道不得者,犹言眼前可惜无数好景,已是一字更入不得律诗来也。嗟乎!太白公如此虚心服善,自为自己深晓律诗甘苦。若后世群公,即那管何人题过,不怕不立地又题八句矣;一解看他妙于只得一句写楼,其外三句皆是写昔人。三句皆是写昔人,然则一心所想,只是想昔人双眼所望,只是望昔人,其实曾更无闲心管到此楼,闲眼抹到此楼也。试想他满胸是何等心期,通身是何等气概,几曾又有是非得失,荣辱兴丧等事,可以污其笔端。一是写昔人,三是想昔人,四是望昔人,并不曾把楼挂到眉睫上,凡古人有一言、一行、一句、一字,足以独步一时,占据千载者,须要信其莫不皆从读书养气中来。即如此一解诗,须要信其的的读书。如一二便是他读得《庄子·天道》篇,轮扁告桓公:古人之不可传者死矣。君之所读,乃古人之糟粕已乎。他便随手改削,用的恰好。三四便是他读得《史记·荆轲列传》易水一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他便随手倒转,又用的恰好也。至于以人人共读之书,而独是他偏有本事对景便用,又连自家亦竟不如,此则的的要信是养气之力不诬也。后人又有欲捶碎黄鹤楼者,若知此诗,曾不略写到楼,便是空劳捶碎。信乎自来皆是以讹传讹,不足供一笑也。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后解

  前解自写昔人,后解自写今人,并不曾写到楼;此解,又妙于更不牵连上文,只一意凭高望远,别吐自家怀抱,任凭后来读者自作如何会通,真为大家规摹也;五六,只是翻跌「乡关何处是」五字。言此处历历是树,此处凄凉是洲,独有目断乡关,却是不知何处。他只于句上横安得「日暮」二字,便令前解四句二十八字,字字一起摇动入来,此为绝奇之笔也。

  登金陵凤凰台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前解

  人传此是拟《黄鹤楼》诗,设使果然,便是出手早低一格。盖崔第一句是去,第二句是空,去如阿颋佛国,空如妙喜无措也。今先生岂欲避其形迹,乃将「去」、「空」缩入一句。既是两句缩入一句,势必句上别添闲句,因而起云「凤凰台上凤凰游」,此于诗家赋、比、兴三者,竟属何体哉?唐人一解四句,四七二十八字,分明便是二十八座星宿,座座自有缘故,中间断无无缘故之一座也。今我于此诗一解三句之上,求其所以必写凤凰游之缘故而不得也。然则先生当日,定宜割爱,竟让崔家独步,胡为亦如后世细琐文人,必欲沾沾不舍,而甘出于此哉;「江自流」,亦只换云悠悠一笔也。妙则妙于「吴宫」、「晋代」二句,立地一哭一笑。何谓立地一哭一笑?言我欲寻觅吴宫,乃惟有花草埋径,此岂不欲失声一哭?然吾闻伐吴,晋也,因而寻觅晋代,则亦既衣冠成丘,此岂不欲破涕一笑?此二句,只是承上凤去台空,极写人世沧桑。然而先生妙笔妙眼,于写吴后偏又写晋,此是胸中实实看破得失成败,是非赞骂,一总只如电拂。我恶乎知甲子兴之必贤于甲子亡?我恶乎知收瓜豆人必便宜于种瓜豆人哉?此便是《仁王经》中最尊胜偈。固非止如杜樊川、许丹阳之仅仅一声叹息而已。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后解

  前解写凤凰台,此解为凤凰台上人也。「三山半落」、「二水中分」之为言,竭尽目力,劳劳远望,然而终亦只见金陵,不见长安也。看先生前后二解文,直各自顿挫,并不牵合顾盼,此为大家风轨。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

  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前解

  倏然是文物,倏然却是荒草,倏然是荒草,乌知不倏然又是文物?古古今今,兴兴废废,知有何限?今日方悟一总不如天澹云闲,自来不如本不有兴,今亦无废,直使人无所容心于其间。斯真寺中阁上、眼前胸底斗地一片妙理,未易一二为小儒道也。「来」、「去」、「歌」、「哭」四字,是再写一;「山色」、「水声」,是再写二。妙在鸟人平举。夫天澹云闲之中,真乃何人何鸟?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

  后解

  约今年已是深秋,约今日又复落日。嗟乎,嗟乎!日更一日,秋更一秋,天澹云闲,固自如然,人鸟变更,何本可据?望五湖,思范蠡,直欲学天学云去矣。「帘幕」五字是画深秋,「楼台」五字是画落日,切不得谓是写雨写笛,唐人法如此。

  咸阳城西楼晚眺

  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

  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

  前解

  仲晦,东吴人,蒹霞杨柳,生性长习,醉中梦中不忘失也。无端越在万里,久矣神形不亲,今日独上高城,忽地惊心入眼。二句七字,神理写绝。不知是咸阳西门真有此景,不知是高城晚眺,忽地游魂。三四极写「独上」「独」字之苦,言云起日沉,风来雨满,如此怕杀人之十四字中,却是万里外之一人独立城头,可哭也;二句只是一景,有人乃言「山雨」句胜于「溪云」句,一何可笑!

  鸟下绿芜秦苑夕,蝉鸣黄叶汉宫秋。

  行人莫问当年事,故国东来渭水流。

  后解

  秦苑也,秦人何其在?吾徒见鸟下耳。然而日又夕矣。汉宫也,汉人何其在?吾徒闻蝉鸣耳。然而叶又黄矣。孔子曰:「逝者如斯,不舍昼夜」。今日问前人,后人且将问今人,后人又复问后人,人生之暂如斯,而我犹羁万里耶?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