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苏门百泉书院

苏门百泉书院是我国古代特有的教育组织形式,他以私人创办为主,将教学和研究右还节、图书的收藏和校对合为一体,是相对独立与官学之外的民间必袁岩引身超性学术研究和教育组织。觉部英率快审模从明到清的数百年间,百泉书院几度兴衰,名噪全国,在我国的书院史上占有极高的地位。

  • 中文名称 苏门百泉书院
  • 地理位置 河南辉县苏门

简介

  百泉拿事演看屋令级随站全书院,位于河南辉县苏门。此地百泉汇涌,万木扶疏,风景极佳。

  百泉书院

百泉书院

  元代建有太极书院。明来自成化十七年(1481)提学副使吴伯通在百泉太极书院360百科旧址重建书院,始名百泉。院有三重,前为先贤祠,中为讲道堂,后为主敬堂。从庠生中择数十优者肄业其中。吴亲定条规,率令督课。弘治十年(1497)、十一年,知县刘玉、李琮修葺,创思贤亭,祀孙登、嵇康、邵雍、李之才、姚枢、许衡、窦默诸儒。知府陈庆尝相与讲学,诸生多有所成,万历六年(1578)知县聂良杞重修,颁学约6条以励诸生。九年令毁天下书院,遂废。历三年,又修复。崇祯十五年(1642)改为贡院。清顺治十六年(1659)御史李粹然请复贡举于开封,恢复书院旧观。学者孙奇逢移家辉县,来院讲学达25年之久,耿介、汤斌诸辈皆从之学。乾隆七年(1742)抚宪雅尔图命蒲司赵诚修建敷教堂、主敬堂、思贤亭、藏失难书阁、斋舍、号房及周、程专祠。十五年因乾隆帝巡至苏门,改为万寿行宫,书院移建于湖西资消新书阿进请脱陆天读,更名"泉西",延邑绅王中翰掌教,"文章理学,骎骎然将日盛焉"。道光六年(1826)知县周际华视院舍破败,乃将其移至城内南街,仍名"百泉",设有月课和常课,延名师张梧冈、刘屺南力加训导,讲明时笔例稳通视掉核初身世之本、为人之道、为学之要,探求姚枢、许衡诸儒讲学之旨。教学多以举业为重。立学约10条,以资磨砺。光绪三十一年(19划怕谁六孩友05)改为县立高等小学堂,旧址今为书院街小学。

对联

  书不读秦汉以下; 意常在山水之间。 佚连死名题百泉书院

  胜地集名儒,轶姚许赵窦以抗宗传,群仰夏峰作乔岳; 熙朝开属够牛使往判去板二皮喜理学,继濂洛关闽而昌后裔,从教死纸睢水得渊流。 清代程梓庭题百泉书院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公众事件
下一篇:中级物理化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