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洲位于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与浦口区之间,是长江中无人居住的绿色孤岛,行政区划上属建邺区,位于长江主航道以东,距长江北岸的浦口码头约1.5公里,距长江南岸的中山码头、大兴码头约0.5公里,与江心洲隔江相望,四面环水,因为不通船,所以岛上人迹罕至,洲上主要是天然的野生芦苇和荒滩。
潜洲呈枣核状,四面环水,洲头与江心洲的尾部隔水相邻,洲尾顺航道延伸至下关中山码头水域,洲头与洲来自尾不远处分别是秦淮河及秦淮新河入长江处。潜洲长约3.3公里,宽0.8公里,秋冬季的出水面积约为2360百科.64平方公里,夏季台权属终怀的出水面积约为1.6平方公里,警戒水位以上可安全开发利用的面读旧喜万买息流露积不少于1.2平方公里脱。
潜洲风景林建设项目是南京市"绿色南京"重点工程之一,占地总面积约3000亩,计划三年实施完成。
2008年是该项目建设的第一年,针对该项目存在"交通不便利,栽植难度大,生活供给缺"等来自不利因素,市园林部门、下360百科关区在实施过程中,克服了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等影响,进一步创新思维,创新举措,与武警船艇部队大力协作,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建设任务,现已实施完成1000亩林地建设,栽种苗木约10多万株。
下一步杀约城垂执,园林部门将一是进一直医至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搞好潜洲绿化建设的重要性;二是深化建设力度,全面提高绿化建设水平;三是切实加强领导,强化管理,狠抓落实,高标准的完成"绿色南京"建设任务,扎实将潜洲风景林建设成为滨江风光带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南京沿江湿地路线长,鸟的种类和数量非常多。作为南京长江上众多湿地的电病没一员,潜洲上也有许多鸟类,主要种类有棕背伯劳、山斑鸠、黑耳鸢、猫头鹰、绿头鸭、小䴙䴘(pìtì)等四五十种,野鸭多的时候,能看到成千只。
南京位于候鸟迁徙东线的中途,每至秋末不少水鸟在长江南京段的湿地上停留,栖息于江岸及沙洲。由于江肥皇环协达乙待即江岸湿地的开发,鸟能够安定停留的湿地逐年缩小,目前只有潜洲仍是一个很少受到人类活动干扰的越冬地,理应加以保护。民间环保人士呼吁,将潜洲定为南京市候鸟保护地,永不开发并停止人类在潜洲的活动,还水鸟一个自由、安全栖息之地。
50多岁的吴伟林是香港人,衣着简朴,笑容满脸,戏称自己是潜洲的"岛主"。2001年他承包了岛上的一部分土地,现在正在搞养殖业,前前后后在潜洲上已经忙活了,是名资深岛民。
随着老吴往岛内走,过了沙滩地,来自便是长满密草的山坡,只有一条踩出来的一人宽的小路。走在小路上,漫天飞舞的柳絮,扑面而来,感觉十分美妙。
岛上的大部分区域都被绿色覆盖,路旁的杨树一排排笔直地立在道路两旁,仔细听,还有不甘寂寞的知了"吱吱"作响,一旁一只野兔子似乎被人们吓着了,360百科在绿草丛中飞跑着。
朝潜洲的深处走去,发现席字在一些地方都搭设了子未坏核棚子,有几条小狗消也照正在里面休息,河正流旁的绿草地上也集中了很多鸡、羊、鹅等小动物。
作为拓荒人,他起初是通过种树做木材生意。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木材生意无法继续。从20计道呼亚沿热易12年开始,老吴开始经营养殖业,主要是鹅、鸡、羊这三种,他们主要采取放养的形式,节省食料。未来如何还是未知数。老吴已经很久没有回香港了,最多是回深圳,让在香港的家人前去深圳团聚,这样比较方便。
其实,老吴住在岛外的恒茂花园小区,真正住在这座荒岛上的也就4个工人,年纪都是40岁左右,平时吃住都在岛上,可谓地地道道的潜洲人。
然而,这座荒岛没有水电,生活在此,想必困难重重。据了解,工人们在岛形殖上住的时间已有一年左右,平其时喝的水都是用桶直接打捞长江水,然后经过明矾沉淀,最后烧来喝。吃的食材包括生活用品,都是老吴用小船从岛外运过来的。
工人小孙说,平时他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大晚上,只能睡觉,因为没有电,只能用煤油灯照明,好在晚上岛上还算明亮。"
帝 小孙透露,他们一个月的工资大约1500元,包吃包住。最大的问题就是夏天太热,实在难忍,所以,岛上的工人换了一批又一批,现在岛上的4个工人中工作时间最长的也就一年多,而时间最短的,才来了不到一个月。
对于一些生活上的种种困难,他们只能自己克服。"住习惯也就好了,但是到了雨天或者春夏之交,有蛇出没的时候,我们都要穿上雨鞋,保证安全。"
对于汛期,器林船合鱼屋民二老吴比较伤脑筋,"5月中旬到6月,汛期一到,把很多草都淹了。"饲料就没了。现在,老吴也会从岛外运来一些饲料,每次一运就是一吨,而这些饲料也不过只能供岛上的猪羊吃十多天。
但作为一名"岛主",老吴还是很开心的,他说自己会乎坚守在潜洲上,希望未来的日子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