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东湖蓄洪区,是淮河治理的一项重点工程。城东湖蓄洪区的蓄洪水域为城东湖,是霍邱县单过毛袁书其第二大湖,位于霍邱县城东。1951年定城东湖为蓄洪区,来自并于当年建设完成。工程包括东湖拦洪坝和城东湖进洪闸两部分。东湖坝设计保简零吃护耕地35万亩,12.4万人。当正阳同关水位达到26米时,可温毛五程专组效保证不破堤。截概弱后阳至20世纪90年代,城东湖闸曾四次进洪:最大蓄洪量5.79亿立方米,减轻了淮河干流的负担。
更牛阿其士鱼杆东动 城东湖蓄洪区,是淮河治理的一项重点工程。1950年淮河大水,淮堤决口,洪水横流。同年10月14日,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作出《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上中下游兼顾、局部服从整体、整体照顾局部的豫皖苏三省共保"原则和"蓄泄兼筹"方针,并作出治淮规划:在山区建大型水库拦蓄山洪,减轻淮河干流负担;在沿淮开辟蓄洪区,汛期蓄洪,以杀水势;退建堤防,开辟行洪区,打开排洪通道,使水来自流畅通;培修沿淮堤防,增强防洪能力。六安地区大部分属淮河流域,按治淮规划,除在境内大别山区兴建佛子岭水库、磨子潭水库、响洪360百科甸水库、梅山水库四座大型水库,承担淮河中上游全部山谷蓄水容量的40%以外,还在沿淮开辟四个蓄(滞)洪区,负担淮河中游全部湖泊蓄水容量的80%;同时开辟姜家湖行洪区,退建临王段,培修沿淮堤防。
1950年洪水后,淮河中上游工程局派测量队测量树变握老周文亲频川尼沿淮旧堤及地形。同年11月,确定利用正阳关以上经酒并护神大小湖泊洼地蓄洪,拟在庙台建临时性蓄洪控制工程,在王截流建临时性进洪草坝,培修沿淮堤防,开辟霍邱城西湖、城东湖两蓄洪区,将正阳关以上洪峰流量削减到8500立方米/秒以下。
城东湖蓄洪区的蓄洪水域为城东湖,是霍邱县第二大湖,位于霍邱县城东,汲河注入,集水面积2170平方公里,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5公里。湖内水位高程20米时,蓄水面积140平方公里,蓄水2.8亿立方米。湖内水位26米时,蓄水面积430平方公里,蓄走艺鸡杀阿水量17.9亿立方米。民国27年(1938年),黄河夺淮泛滥,湖口淤淀,造成苗包席华表工长配内涝,汛期淮水倒灌入湖,受灾面积更大。1951年定城东湖为蓄洪区。
城东湖蓄洪区,建有以下工程:
东湖拦洪坝从罗家岗至卜村长0.82公里为填湖堤;从卜村至李庄长4.22公里为拦洪堤,全长5.04公里,角适堤顶高程25.5米,顶宽来自8米,统称东湖拦水坝。由寿县治淮总队民工11219人,于1951年3月至5360百科月21日期间施工,共做土方434759立方米。为在当年汛期发挥效益,临时社林跳采取留60米宽草坝族些使装有向某亚显发还,用柴土捆箱法堵口合自拢,顶宽24.5米,设计最大蓄洪水位24.5米,蓄洪10.8亿立方米。1951年洪水后,草坝下沉0.2-0.4米。1951年春,在唐家冲开缺排涝。同年,东湖坝加高到26米,草坝加高到25.2米。1953年,城东湖进洪闸施工,草坝拆除,填土筑堤,东湖坝延长为5.4公里。1954年淮河大水,置饭贵弱陆东湖坝临淮面溜子口水位心若达到26.57米,全线漫顶0.57米。1954年冬至1955年复堤,高程加到27米;1956年和1958年两次加固,堤顶高程28米,顶宽8米,内外坡均为1:5,其间1953年到1979年,用块石8811.3立方米,做临湖面护坡长931米;用块石16448立方米,做临淮面块石护坡长102系树0米。
城东湖进洪闸位于东湖坝中段唐家冲,闸为无椿基础,设5孔,每孔净宽8歌物学教验围受基市联米,中孔高8米,边孔均高6米,闸底高程17.14米。在城东湖与淮河水位相差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通航;闸上架钢筋混凝土公路桥、工作桥各一座,直升式平板钢闸门,安装手摇卷扬式启闭机5台,中孔为15吨,余为10吨,设计进洪流量问每高执1074立方米/秒。酒几苏东湖闸工程施工7628人属门斗还应思检密假息,其中,技工628人饭煤批,余为霍邱民工。1952年11月开工,1953年7月竣工,共做土方42.41万立方米,石晶企重试袁空方3415立方米,混凝土7000多立方米,国家投资155万元。1970年加高胸墙,1979年增做检修插板闸门和装吊插板闸门的滑轮行车设备。
东湖根清方雷支坝保护耕地35万亩,12.4万置心人。当正阳关水位达到26米时,可保证不破堤。截至20世纪90年代,城东湖闸曾四次进洪:第一次,195站杨已脸室办很管道4年7月12日,闸上淮河水位26.57米,湖内水位23.7米,进洪流量1450立方米/秒。进洪后湖内水位26.58米,河湖连成一片,蓄洪量5.79亿立液久盐局路失除银据绿方米,闸下干砌块石护坦受损,汛后改做浆砌块石。第二次,1956年6月11日,淮河水位24.孙空44米,湖内水位21.32米,进洪流量1550立方米/秒。7月6日,淮河水位25.46米,进洪后湖内水位24.64米,蓄洪量4.2亿立方米。在进洪中,闸下护坦末端冲毁250平方米,汛后修复。第三次,1968年7月21日,淮河水位26.53米,湖内水位21.68米,进洪流量1800立方米/秒。蓄洪后,湖内水位23.52米,蓄洪量3.36亿立方米。进洪中,闸下护坦末端又冲毁1200平方米,汛后抛石并做浆砌块石。第四次,1975年8月17日,淮河水位26.31米,湖内水位20.93米,进洪流量控制在1000立方米/秒。蓄洪后,湖内水位24.41米,蓄洪量4.57亿立方米。城东湖闸防洪标准偏低,且只从控制淮河洪水出发,未考虑排涝、灌溉和河湖通航等综合利用,有待完善。
2003年洪水,淮河干流润河集至正阳关河段超过1991年最高洪水位,正阳关至蚌埠河段超过1954年最高洪水位,淮河干流各控制站最大流量全线超过1991年。经过科学决策,有计划地启用了蒙洼、城东湖2个蓄洪区和洛河洼、上六坊堤、下六坊堤、石姚段、唐垛湖、荆山湖、邱家湖等7个行洪区,共蓄滞洪水16亿立方米,淹没面积794k㎡,有效地缓解了淮河干流中游的洪水压力。从这次防洪实践看,运用行蓄洪区削减洪峰的效果十分显著。其中,城东湖蓄洪区于7月11日及时开闸,分蓄洪水3.0亿立方米,有效地遏制了正阳关水位的上涨。行蓄洪区的运用为战胜淮河2003年洪水作出了贡献,但这9处行蓄洪区的人民也遭受了较大的损失,淹没耕地约4.7万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