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HIV耐药监测策略和检测技术

《HIV耐药监测策略和检测技术》是2010年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邵一鸣。

  • 书名 HIV耐药监测策略和检测技术
  • 作者 邵一鸣
  • 出版社 人民卫生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12月01日
  • 装帧 平装

基本信息

  作 者:邵一鸣编

  丛 书 名:氧贵损常院编皇父出 版 社:人民卫生出版

  ISBN:9787117133593

  出版时间:2010-12-01

  版 次:1

  页 数:210

  装 帧:平装

  开 本:来自16开

  所属分类:图书 > 医学 > 药学

内容简介

  《HIV耐药监测策略和检测技术》首先介绍了HIV-1耐药毒株在我国和其他国家流行的历史和现状、分析影响耐药毒株流行的各类因素,总结和分360百科析现有HIV耐药毒株的监测方法,提出控制措施和策略,并预测未来的流行趋势;其次《HIV耐药监测策略和检测技术》还介绍了耐药毒株产生的生物学和分子机理,耐药毒株对艾滋病抗病毒治疗的影响,HIV耐药检测的临床指针,以及耐药病人的临床管理策略;最后《HIV耐药监测策略和检测技术》将介绍我价仅各阳衡权国HIV耐药性检测实验室的众宜培送试包建设和管理方案,HIV耐药性检测的方法和程序,实验室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以及我国和世界卫为输组田难生组织的耐药监测网络的实验室构架和运行规范。

  第一章 HIV耐药毒株的流行病学及监测和控制策略

  第一节 HIV耐药毒株的流行现状及影响流行的因素

  一、HIV耐药毒株流行所导致的公共卫生问题

  二、HIV耐药毒株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流行的历史和现状

  三、HIV耐药产生的影响因素

  四来自、未来的流行趋势

  第二节 HIV耐药毒株的监测策略

  360百科一、耐药现况调查

鲁无投减皮  二、耐药哨点监测

  三程农买顶、耐药早期预警系统

感修片村农  四、HIV耐药毒株传播的监测

  第三节 HIV耐药毒株的控制策略

  一、HIV耐药预防的策略

  二、HIV耐药毒株发生的主要环节和控制方法

  第四节 HIV耐药毒株控制策略的关键措施

  第二章 HIV耐药发生的科学基础

  第一节 主要抗病毒药物及其作用机制

  第二节 耐药产生的机制

  第三节 HIV耐药的分子进化

  第四节 耐药与复制能材数力和复制适应性

 阶龙永 第五节 HIV耐药基因突变

  一、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基因突变

  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的耐药基因突变

  三、蛋白酶抑制剂的耐药基因突变

  四、HIV融日论其活们款论失阳合抑制剂的耐药基因突变

  五、临批维川沉钱思稳目有HIV辅助受体拮抗剂的耐药基因突变

  六、HIV整合酶抑制剂的耐药基因突变

  第三章 HIV耐药检测的临床应用

  第一节 影响耐药发生的临床因素

  一、依从性与临床治境意势析疗失败的关系

  二、两见九剂想派绍土影响依从性的因素

  第二节 临床上预防耐药发生的措施

  第三节 耐药检测的临床指征及临床管理

  一、急性HIV感染

  二、慢性研项业部虽侵表李甲HIV感染

  三、病奏示器布坐区毒抑制不理想

  四、病毒学失败

  五、更换治疗方案

  六、治疗中断

  七、妊娠

  八、母婴传播感染的新生儿

  九、暴露后预防

  第四节 基因型耐药检测对临床抗病毒治疗的指导

  一、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法交务怎 二、非核苷类反转录酶抑制剂

  三、蛋白酶抑制剂

  四、融合抑制剂

  五、CCR5拮抗剂

  六、整合酶抑制剂

  七、HIV耐药检测的典型病例介绍

  第四章 HIV耐药检测的技术方法

  第一节 HIV基因型凯全耐药检测

  一、方法概述

  二、样本采集、运输和保管

  三、自建基因校款盟约十型耐药检测方法

  四、ViroSeq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

  五、TruCene基因型耐药检测方法

  六、序列编辑

  七、基因型耐药检测常见问题分析及解决方案

  第二节 HIV-1表型耐药检测方法

  一、方法概述

  二、样本采集、运输和保管

  三、基于真病毒的表型耐药检测方法

  四、基于假病毒的表型耐药检己该各有剂命测方法

  五、表型耐药检测的结果判定

  第三节 HIV-1虚拟表型耐药检测方法

  一、虚拟表型耐药检测的意义

  二、虚拟表型操作步骤

  三、虚拟表型的局限性

  四、虚拟表型的应用前景

  第五章 耐药检测实验室的质量管理

  第一节 HIV耐药基因型检测实验室设置

  一、扩增前区

  二、扩增后区

  三、核酸扩增实验室的人员流动和气流流向

  第二节 人员要求

  第三节 实验操作中的污染控制

  一、实验操作中污染控制的总原则

  二、"实验室污染监测及污染消除标准操作规程"的制订

  三、实验过程中的污染预防

  四、污染控制过程中需注意的事项

  第四节 数据分析和检测报告中的质量控制

  一、序列编辑清理、拼接过程的质量控制

  二、数据关联质量控制

  三、序列数据入库前的质量控制程序

  四、基于序列分析的序列污染判别和质量控制

  五、耐药报告错误消除

  第五节 耐药检测实验室管理

  一、实验室管理要求

  二、实验室使用要求

  三、注意事项

  第六节 表型耐药检测质量保证

  第六章 HIV耐药监测实验室网络和室间质量评价

  第一节 WHO全球HIV耐药监测实验室网络

  一、WHO/HIVResNet实验室网络简介

  二、WHO/UIVResNet网络实验室的布局和功能设置

  三、WHO/HIVResNet网络实验室的认证程序

  第二节 HIV耐药基因型检测的室间质量评价

  一、VQA的HIV耐药基因型检测PT体系

  二、澳大利亚NRL的Pr体系

  三、QCMD的PT体系

  第三节 我国HIV耐药实验室网络的建设

  一、HIV耐药核心实验室的建设

  二、HIV耐药网络实验室的建设

  附录 FDA批准的HIV抗病毒药物

  英汉对照索引

前言

  高效抗逆转录病毒治疗(HAART)是过去三十年来艾滋病领域取得的最重大的科学突破之一,它使艾滋病从一个被称为"超级癌症"、死亡率最高的疾病,变成了一个可治疗的慢性病。此外,抗艾滋病病毒(HIV)药物还成功地用于治疗乙型肝炎,挽救了大量患者的生命。然而,由于药品价格昂贵,发展中国家患者迟迟没能获得HAART治疗。直到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起促进发展中国家HAART治疗的"3×5"(3 by 5)计划,才最终彻底改变了这一不公正的状况,使各国患者都能从科技进步中受益。在中国政府2003年启动的"四免一关怀"艾滋病防治政策的指导下,大规模HAART治疗在全国陆续展开,至今已有7万多患者得到了治疗,显著降低了治疗患者的死亡率,挽救了成千上万患者的生命。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娱乐女教皇
下一篇:MercenaryWars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