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谬误》是由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出品,由该院2011级英语教来自育一班联合出品的一360百科部校园青春微电影,本片根据美国著进强帮名作家玛克斯·舒尔曼的同名短篇,也是作者的讽刺名篇进行改编,并加入了当代中国大学校园的独特元素,可谓是一部"中西合璧"之作。
影片从人们津津乐道的"校园爱情"这一角度进行切入,讲述了三个大学生与一件浣熊皮大衣之间的故事。其中不乏能引起观众,尤其是大学生观众共鸣的经典台词且棉八马缺房,更不乏以年轻一代的或许还稍显稚嫩的语调,对这个社会责感岁展的呐喊之声。
多比(Dobie)是法学系大一的学生。他是侵均一个极其理智而又冷静的人,并且拥有着"像发动机一样发达"的睿智头脑。作为一个单身的超级现实主义者,他非常渴望爱情却从来不相信爱情。事实上他所需增赵左育亮核其景气要的,更多的只是一个拿得出手的姑娘,一个对他将来的律师事业有益的贤内助。与多比不同,他到销推杆操的舍友皮蒂(Petey)却是一个典型的"花花公子"。他年轻帅气,爱赶时髦,并且为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往来自往不顾一切。
一天放学后,多比从图书馆回到宿舍,看到皮蒂非常痛苦地躺在沙发上呻吟着,经询问才得知原360百科来校园正在流行浣熊皮大衣,几乎底九布娘殖封湖操被所有的"风云人物"都在穿它,每香汽江然而皮蒂之前已经把钱花光了,以致于他不再有钱去买一件浣熊皮大衣来穿穿,过过时髦的瘾!激动的皮蒂告诉多比,如果能得到一件浣熊皮大衣,他什么事都可以做。听到皮蒂这样说,多比顿时心生一计。原来,多比对皮蒂的女朋友波利(Polly)觊觎已久。
波利也是该大学里的大一学生,她非常漂亮,而且非常优于三食支龙希液司雅,是多比很渴望的那种类型。然而她最大的缺点就是脑袋不聪明唱队教固攻培尔慢事。但是对自己足够自信的多比却认为,通过自己的努力,波利一定可以被改造得聪明起来。正巧,多比家中就有那么一件浣熊皮大层仅某本衣。于是,多比便以一件给希分怀甚交款装杀纸油浣熊皮大衣为条件,诱使皮蒂拿女朋友与自己交换。最终,皮蒂未练重权联艺绍背响能抵御住浣熊皮大衣的诱惑,与多比达成了交易。一场荒唐的"浣熊皮大衣行动"就这样开始了。
成功达成交易以后补益的多比,也曾和自己的"战利品"花前月下几番,吃饭、看电影,做着所有年轻人都爱期查显后至的做的事。不过正是通过这些事情,多比与波利有了更深的接触,也更体会到自己对波利的"改按况触续族需最威呀造计划"之"任重而道远",志诉础绝记硫于是他赶紧开始了他的计划--也就是让波利"学会思考"。而多比所谓"学会思考"的方式,就是给波利灌输逻辑学方面的知识。可是对波利的改造又谈何容易呢?最初的时候,多比非常吃力,可书稳纸去波利看起来却并不买账!但是多比并未放弃,咬咬牙还是坚持了下去。就这样首兰轮乐困想顶翻极斗干,辛辛苦苦地,一段时间过后,波利终于看起来有所起色了。欣喜若狂的多比断率映想木害演酸离决定在这个时候将自己对她的"爱意"表达出来!然而让多比意想不到的是,正是命控总自己这几日辛辛苦苦教出来的"学生",却会以自己教给她的东西为武器,将自己反驳得哑口无言、丑态百出、尴尬至极。终于,多比还是没能得到波利,他的如意算盘、他的春秋大梦、他的一切的一切都在听到波利亲口告诉他"因为皮蒂有一件浣熊皮大衣,所以她要和皮蒂好"的时候,化为了泡影。
作为一个讽刺故事,到这儿的确算是结束了,然而作为一个爱情故事,到这儿,才刚刚开始--和皮蒂好上了的波利却过得并不幸福。正如前文所说,皮蒂本性就是一个"花花公子","恃物而骄"的他很快便与更多的女孩勾搭上了,而将身旁的波利完全忽略了。第一次受伤的波利得到了闺蜜的支持,在闺蜜的劝说下,波利决定再给皮蒂一次机会。然而等待她的,却是又一次的伤害,让她伤得"体无完肤"!她开始变得独自一人抑郁神伤,吃饭吃不进去,走路撞人……但是她的每一次心情抑郁,都被一个人看在了眼里、记在了心里,这个人就是多比!
原来,就在离开了波利以后,多比才发现自己是真正地爱上了这个姑娘。有史以来第一次,他开始相信了爱情的存在。他决定向波利忏悔,并表达自己的真心。而这边,在闺蜜的点拨下,波利也决定给这个真正爱自己的男孩一次机会。最后,两人终于明白了自己的内心,再次走到了一起,分而复合,也更显珍贵!而皮蒂呢,随着浣熊皮大衣的过时,终于落得个孤家寡人、无人问津的悲催下场。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波利 | 叶莉 | 漂亮优雅,但是不聪明 |
多比 | 何柯 | 自诩为"逻辑学家" |
菲奥娜 | 代甜 | 波利的闺中密友 |
皮蒂 | 赵江涛 | 多比的舍友,爱赶时髦 |
雪莉 | 胡瑾 | 被表白女,窗台泼水者 |
亨利 | 刘力 | 女生宿舍表白男 |
时尚达人1 | 兰娅 | 长裙皮衣女 |
时尚达人2 | 姜艳 | 黄衣光腿女 |
时尚达人3 | 张宇 | 戴帽娇羞女 |
时尚达人4 | 韩珂 | 拎包霸气女 |
总顾问:党小玲
制片人:李柳丝
导演:韩珂
副导演:张宇,鱼瑶
摄影:王甜甜,白少飞
监制:何柯
财务:付莹
宣传总监:张婉宁
配乐总监:叶莉
1. 因为剧情设置的需要,演员必须得穿在穿浣来自熊皮大衣的季节里穿的衣服,所以整场剧中男演员的衣服都穿得"并不凉爽"(当然女演员另当别论),但拍摄的时候已经是到养掌供末程参攻红态洲与了初夏,主流穿着其实是短袖!
360百科 2. 为了充分照顾到班里同学,这次拍摄全班所有人都在剧中出演过,哪怕即使是"群演"。单就这一点而言,这次电影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因为这是全班同学的"银幕首秀"!
3通银断酒守压判德. 为了照顾画面感,导演组要似倒并架求所有的演员必须化妆,男演员苦意手也不例外。然而有一场,因为男演员的妆化得实在是太过了,最后不得不将已经拍好了的片段删除,重新化好妆后进行返工拍摄!
4. 在拍摄去电影院看电影那一场时,因为角度问题,演员总是看不到摄像苗至判玉映析律讨拉足积机的开拍提示,情急之中导演心生一计,对演员说"注意看我的大腿,我把大腿一伸出来,你们就走。"最后便有了女导演在大街上一遍又一遍地重复伸大送赵又程便失防鸡腿动作的爆笑场面。
无 5. 电影的后期都是由班上同学一起完成的。因为并非专业人士,甚至有很门世实想针坏车希美式多地方都不懂,所以只得抓紧学习,并且抓紧赶制。虽其有环然几乎是全班都一起来做后期了,不过最后还是不得不熬了几次夜!
6. 因为男主台词确实不少,且有一定难度易,所以在拍摄时经常卡带。然后,全场跟机的工作人员都跟着他一起紧胞燃张,颇有"哀其不幸衣都、怒其不争"之意。
7. 本次摄影工作是由两台相机完成的,由于相机本身的区别,最后拍摄出来的画面在锐顶企合愿坏先胜色鲜顶度、颜色等方面也有略微的差异,但用手机观看时区别不大。
8. 影视联商企级搞细妈速际县制作专业人士有句话道"调色不当细乙持市何然延的电影是半废品"。由于设备的局限,更重要的是由于调色方面专业理论知识的局限,该电影并不敢冒"半废品"的险,去进行调充减期雨品从染际音色处理,只是对部分片段进行了色彩校正。
(特别提示:为了您更好的观影效果,建议您用电脑直接点进"优酷视频"搜索本片,将画质调为"超清"后再观看,或者下载"优酷客户端"于手机,将画质调至"高清"后刚费粮附希土复再观看。)
现今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影视制作行业的神秘面纱也逐步被揭开了。越来越多的普通大众再也浓承经初危系击山护氧不甘心只是当一名观众,而是开始了从电影观赏者到电影制作者的尝试,这种现象在国内各大高校更甚--校园微电影的制作,在各大高校并不罕见。其制作的目的各异,制作的水平也不尽相同。虽然整体而言呈现出一幅百花争鸣、欣欣向荣之象,但是其中以英文为对白语言的,却寥寥无几。究其原因,首先在于英文对白的电影原本就具有其特殊性质,就传播制作面而言,它还显得很小众。其次,英文电影的制作,更是对制作团队英文水平的考验。更为重要的是,由中国人来制作一部英文电影,在制作之前必须对电影进行非常好的定性。必须得弄明白诸如"该电影的制作目的究竟何在","传播面怎样","受众怎样"等问题。不对这些问题进行一个透彻的了解,那么只会让做出来的东西落得个不伦不类、贻笑大方的下场。
微电影《爱是谬误》正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进行创作的。该电影从立项到前期筹备再到正式拍摄直至拍摄结束(不含后期制作),共历时近两个月。该片以玛克斯·舒尔曼的同名讽刺名篇为基础,从"校园爱情"这一角度进行切入,以此来对剧本进行再度创作,从而让故事更具有现实意义。同时,该片还诚邀延安大学外国语学院党小玲副教授担任总顾问,对片子进行了整体上的把关。
为了达到"更为真实地还原校园生活、反映校园生活"的目的,该片的取景地除个别场景外,其余的主要都为延安大学校园内部。由于拍摄时并非寒暑假,而是正常的上课时间,为了协调场景、照顾电影画面效果,同时也为了协调剧组日程,正式拍摄的每一个时间段都经过了严格的选取。就如电影的重头戏"教授逻辑"的部分,原著中故事本来是在晚上发生的,但是考虑到将重头戏全置于夜场拍摄出来的观影体验未必好,故拍摄时是将这几个场景变成为白天的戏。又如在图书馆拍摄的那一场,因为图书馆有人上自习,而剧组的进驻势必会对上自习的同学造成影响,最终剧组决定精简人员,让最少的工作人员以最为低调的方式进入到图书馆,并且将设备架在最为隐秘的地方。同时整个过程中都未用嘴进行交流,取而代之的是用打手势的方式。在这种条件下还能顺利地完成拍摄任务,这无疑是剧组成员之间默契度的最好证明。
正式的后期制作是从六月份开始的。剪辑、配音、字幕、音乐等基本上都是由全班一起参与完成的,所以说整个片子更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为了照顾到电影首映会的需要,电影共推出了先行版与精编版两个不同的版本。用以流传的,两个版本都有。先行版是于2014年6月19日举行的首映会,片尾的落款日期标注为"二零一四年六月十九日"。
精编版是完全以先行版为基础,对先行版的一个修复、完善与升级。比之于先行版,精编版主要集中全力解决了以下三个问题:大小屏问题、部分的字幕不统一问题以及画质、音质的清晰度修复问题。同时,精编版在影片前半部分插入了十几秒钟的由"越级兄弟"拍摄的延安大学校园延时摄影。除此之外,比之于先行版,精编版最大的不同则在于精编版的片尾是进行重新制作过的,但片尾的落款日期依旧为"二零一四年六月十九日"。
总体把握
微电影《爱是谬误》是根据美国著名作家、幽默大师及剧作家玛克斯·舒尔曼的同名短篇小说改编创作而成的。 全剧从几个大学生与一件浣熊皮大衣出发,在讲述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的同时,更不乏诸多幽默与讽刺的元素。其实全剧的故事情节并不复杂,甚至有些"脑残"--多比(男一)是个聪明的法学系大一学生,为了自己未来事业的发展需要,他用一件浣熊皮大衣换得了舍友皮蒂(男二)的女朋友--漂亮但不聪明的波利(女一)。换来以后,多比不厌其烦地教授波利逻辑与谬误的知识,以求能启其智。最后波利终于变聪明了,却反咬了"恩师"多比一口,并离开了多比,选择重新和皮蒂在一起,而且理由极其讽刺--只因为皮蒂有一件浣熊皮大衣。
舒尔曼的原作正是在这儿结局的,他不愧是大家,这样的处理虽看似突兀,实则拿捏得当,让人意犹未尽,可谓是非常绝妙!而在电影中,故事到这儿却并没有完。电影从波利离开多比,选择和皮蒂在一起开始续写。和皮蒂在一起后,波利却并不幸福,她根本没有受到皮蒂的珍惜。而这头,被波利抛弃了的多比也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并最终发现自己是真心爱上了波利。后来,在闺蜜(女二)的开导下,波利终于打开了心结,选择放手皮蒂,重新和多比在一起!直到这儿,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才算是画上了圆满的句点。这样看来,说剧情"脑残",倒也情有可原了。
但其实全剧的看似"脑残"之处,还不仅仅是剧情这么简单。就台词和故事情节而言,也处处可见令人大跌眼镜的桥段。一件浣熊皮大衣就能换一个女朋友,说笑吧?波利显得也太被"物化"了,好歹她也是个大学生,其个人主见何在?还有剧中的台词"如果皮蒂没有那件浣熊皮大衣,你还会喜欢他吗"(出自波利与闺蜜第二次谈心处),这难道不是在侮辱主角们作为大学生的智商吗?等等问题,在此无需过多赘述。就这样抱着内心的些许偏见去看整个片子,愈发觉得片子幼稚与肤浅,以至于有种莫名的凌驾于其上的优越感。然而就在全片的结尾字幕中,却会被一句"太多人在意或渴望浣熊皮大衣,尤其是今天"惊讶至哑口无言。到这儿才开始有所悟--很明显,现今世界,真正的浣熊皮大衣是并非为"太多人在意或渴望"的,那么这里,肯定还有什么其他的含义。正是带着这样的一种疑惑,我们开始重新审视这部看起来制作并非精良甚至并非专业的片子,并试图对其主题进行重新把握,忽然间终于柳暗花明,惊叹原来如此!
那么,这部片子的主题究竟何在?相信一千个读者便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谓的是非之争,不过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罢了。在此,笔者冒昧地从电影与原著之间的联系这一角度着手,对该片的主题进行分析。那么,首先我们得就原著的相关问题进行一个简要的介绍。
关于原著
玛克斯·舒尔曼的原著是写谬误,根据学界的一般解读,作者试图要揭示的谬误总共有以下三个方面:即逻辑谬误,主人公爱情观的谬误,以及当时社会价值观的谬误。第一重谬误是最明显的逻辑谬误--作者通过一个俏皮的讽刺故事,把"草率结论""错误类比"等抽象的逻辑谬误融入到生动的故事情节中,让读者很快掌握其概念及用法。第二重谬误是故事中三个主人公爱情观的谬误--对于故事的叙述者多比而言,他对波利的渴求从一开始根本就不是出自于真爱,而是一种事业上的需求。他认为要成为一名成功的律师,就必须得有一位拿得出手的美丽妻子。而对于皮蒂,他的爱情观则显得更为荒谬,在他心中,自己心爱的姑娘的分量只不过与一件衣服等同。而波利呢,她则显得非常没有主见,仿佛自己是谁的女朋友根本不重要,就因为一件衣服,她便可以被人随意地拥有而又抛弃。这样看来,不论是多比、皮蒂还是波利,他们的爱情观都是不成熟的。至于第三重谬误,作者则将文旨上升到社会的高度--在原文的序言中,作者特别提到了英国19世纪极富人文关怀的随笔散文家查尔斯·兰姆,其实已经是在暗示着文章的社会现实意义。在接下来的叙述中,作者以三个人之间的滑稽故事为介,来影射当时的社会价值观。而这样一个充斥着世俗味道的故事的发生地点,被作者刻意安排为原本应该纯洁美好的大学校园--这社会的最后一片净土,则更是对当时的社会价值观的一个极大的讽刺与严厉的批判。
作为原小说的续写版,微电影在主旨上有对原文的继承发扬之处,也有其新颖之处。要理解微电影的主旨,应着重把握片中的两条主线。
主线一:逻辑与谬误
第一条主线涉及到片子的两个关键词,即"逻辑"与"谬误"。片子一开始,多比便声称自己根本不相信"所谓的爱情",对他而言,爱情只是个谬误而已!所以当理智的他想得到皮蒂的女朋友时,会选择投其所好地用浣熊皮大衣去交换。终于如愿以偿后,他也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趁热打铁地给波利上起了逻辑课。在任何时候,他都清醒地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并且也会为这种需要去努力。可就是这样一个自诩为"逻辑学家"的人,最后也会变成一个"傻子"--从他真正地爱上了波利的那刻起。所以说爱情中没有所谓的智者,甚至没有对错,有的,只是一个个忘记了自己的傻子。爱情让人疯狂,也让人迷失,不过更多的时候,它还是让人迷恋!春老方觉短,别后方知远,其实就这样,放笨点,想少点,去谈一场不计得失的恋爱,拥一段不管流言的岁月,过一世不知炎凉的人生,未尝也不是一种幸福。所谓"穿越人海",所谓"远离红尘",也就不过如此。
主线二:浣熊皮大衣
第二条主线涉及到片子的另一个关键词,即"浣熊皮大衣"。正如片尾所说,太多人都"渴望"或者"在意"着浣熊皮大衣,尤其是今天。是啊,现今社会,当真爱越来越多地被世俗所侵蚀,最初的那份真到底还剩下多少?在纷繁的世俗面前,在残酷的现实面前,又有多少爱情是坚持着走到了最后的?我们到底是应该"坐在自行车上笑",还是"坐在宝马车里哭"?在诸如房子、车子等巨大的压力面前,多少人选择了望而却步?现实社会中,"渴望浣熊皮大衣"的指的是男人--只有拥有了房子、车子,拥有了物质方面的保障时,男人才有条件、有资格去娶到心爱的女人。而"在意浣熊皮大衣"的则是女人--多少女人就是因为这些物质方面的东西,主动或者被迫地割弃了自己的所爱,而将自己嫁给了物质、嫁给了安稳的生活。然而世事莫测,又有什么会一直被追捧、被推崇呢?纵向而言,从历史的角度看,在"重农抑商"的遥远年代,有功名、有学识才是重要的;在政治动乱的年代,家庭成分好才是重要的;到今天,有充裕的物质财富才是重要的。不同的历史时期,对"重要"的判定标准总不会是一成不变的,但是那些关于爱情的美丽传说与铿锵誓言,却能穿越过历史的风沙,一直到今天,依旧熠熠生辉。横向而言,即使是单看人这短暂的一生,又有谁能保证没有爱情做支撑的关系会永远顺风顺水呢?所以说,惟有真爱,方能永恒。
两条主线,一个声音
这样的两个主题,在这么一部影片中的存在,不仅不会是各行其道、相互割裂的,相反却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浣熊皮大衣"与"逻辑谬误"的双重主线彼此交融,从而一起宣扬了一种思想,发出了一声呐喊--关乎理想与现实,关乎爱情与生活。
半个多世纪以前,舒尔曼应时地创作出了这篇小说,发出了属于他那个时代的声音。今天,这样一部微电影,对着这样一个时代,也发出了自己的声音。就这一点而言,电影也算是与原著文章在主旨上进行了一个呼应了。然而就故事性而言,电影又是高于原著的--庆幸的是,在电影的最后,年轻的男孩与女孩终于还是明白了自己的内心,找到了自己的真爱。这也算是他们对爱情的一次自我救赎了。
是啊,他们毕竟还仅仅是年轻的学生而已,还并没有真正被世俗所侵蚀,也并没有完全抛弃内心的那份信仰。而同样也只是学生并且依然年轻的,还有如此疯狂的我们。所以才会在那年,在那个年纪,留下了这部电影、这些文字,以此来向这个社会进行固执的呐喊--虽然是以稍显稚嫩的语调。而就在那年,在那个年纪,我们也都还如此深深地相信着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