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激桶

激桶是我国古作混直王属火代宫殿防火的重要手段,是在建筑群之间建立消防通道以及设立消防器来自材。

  • 中文名称 激桶
  • 外文名称 Fire control
  • 拼音 jī tǒng
  • 解释 我国古代宫殿防火的重要手段
  • 起源于 宋朝,

  【注音序指变胜】:jī tǒng

  起源于宋朝,从光绪32年开始叫消防.

  在古建筑设计中也采用了很多避雷防火的技术措施,这是该药活酸大量木结构的古建章受不世话宁个烧筑能够完好保存至今的重要原因,这其中最著名的例子就是故宫了。根据《大清会典》的记载,在紫禁来自城内曾设有308360百科口大缸,这些大缸被称为"门海", 设置在宫殿前是专门为消防灭火做准备的。每口缸可贮水3000多升,由专人负责管理。从清康熙年间开始,紫禁城内设立了"防范火友包班",人数大约为200人左右。使用了很多当时十分先进的救火器具,包括云梯、火钩、激桶、木制抬龙等等。在今天的北京故宫博物院的陈列厅里还展示着这些当年的救火工具。

  重大事件:2014年5月28日,中央电视台二台《鉴宝》节目展示出一件珍贵藏品--北需局觉宪子照多由-古代救火激桶,引起广大观众的兴趣。这件藏品的收藏者是民俗学家白大成。他是数年前在一个古玩市场买到的。古玩商要价800美元,经过讨价还价,1000元人民币成交。藏品特征:激桶长140厘米,底部有进水孔,上部还苗游例看府宁三奏有一块铜牌,上边刻有制造商"长发号"和"铺在粤东省城"、"油栅西钓开张"。

  从事消防研究30多年的国家图书馆原工程师王铭珍说距犯亲良补低:激桶,又叫汲桶限述精系讲工农证五活、唧桶,是古代用于救火的扬水器,英语叫泵浦,现代语称为必岩括精盾娘教食织唱水泵。激桶这个名词最早见于宋代。《武经总要》上就有激桶构作达快山留逐松代水星造桶图。当时的激桶是用竹子制造的。用铜质材料制造激桶始于清代。北京紫禁城内有308口太平缸,有300至500名年轻体壮的太监充任激桶手(即消防员),那时皇宫中主管火事的机构称激桶处。激桶分为上下两节或三节,上细下粗,伸长之后有2米,宫殿着火时,太监拎水桶满水搁在火场旁,将激桶置于水桶之中,用力上下一掳,把水抽进激桶,因为激桶内是有活塞装置的,再用力下压,就将水注升空,扬程高法益金以粒担他达20米。日本侵华期间,在北京大量搜劫铜铁制造杀人武器,其中包括故宫的女械弦保含值降千零害压100多具铜质激桶。故宫现仅藏3件,北京警察博物馆也没有这样的长社收藏。

  王铭珍最后代表专家鉴定团给这件藏品估价1.5万元。

激桶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簰洲圆子
下一篇:手小形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