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拉拉的褐色披肩

《拉拉的褐色披肩》是美国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的长篇小说,讲述了美国墨西哥裔女孩拉拉的成长历程与家族史。

  • 中文名 拉拉的褐色披肩
  • 作者 (美)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 出版时间 2002年
  • 文学体裁 长篇小说
  • 中文字数 426千字

内容简介

  每一年,塞拉亚·雷耶斯("拉拉")一家--叔叔、婶婶、父亲、母亲,还有拉拉的六个兄长--都会分乘三辆车进行一次乱哄哄的旅行。他们从芝加哥启程,驾车前往墨西哥城度暑假,那里是他们的"小乖乖祖父"和"可怕祖母"的家。一路之上,拉拉力图在兄弟们的聒噪之外寻找另外一种声音;她尝试理路期实妒室然解自己身处何方,究竟是在边境线的哪一边。对于家族来自生活,拉拉是一个精明的观察者。但是,当拉拉开始讲述发生在祖母身上的故事,寻找是什么原因导致祖母变得如此可怕时,祖母却指责拉拉的描写夸大其词。转瞬之间,对家族中几代人身世的360百科讲述演变成了一场"追溯历史"的喧闹之旅,于是,真实与谎言就这样交织在生活之中。该书堪比一条直安拉抓任珍贵的墨西哥长披肩--经过了雷耶斯家女人们的代代相传,它依旧随风舞动,生生亚造照晶父位尽不息;它就是一部鲜活的关于况盐历史、家庭以及爱的史诗。

拉拉的褐色披肩

作品目录

第一篇 回到故土墨西哥
二篇 跨越边境的努
第三篇 鹰与蛇,我的母亲和父亲
01 绿、白、红,墨西哥的颜色10 故事从祖母开始36 祖父去世了
02 墨西哥,我们最近的南方邻居11 孤独的日子37 命运大街上的生活
03 回到故乡:卡比卢恰12 好朝跑零父保祖母的真命天子38 姑妈的故事
乎久继温陈女罗04 我们这一家13 小帮佣来到祖父家39 边境上的朋友
05 "靓皮儿"姑妈14 在"十日劫难"中,祖父失去了他的三根肋骨40 祖母来到芝加哥
06 奇怪的少女坎德拉莉娅15 祖父去了美41 我们的房子和爸爸的铺子
07 妈妈的愤怒16 杂乱无章陈参烧不境酸的装潢店42 母亲
08 一次家督责存孔息燃医庭旅行17 曾祖父差一点就死了43 祖母吓坏了我们
09 爸爸的选择18 祖父的脚丫子44 婆媳这一对冤家
19 偷偷摸摸的日子45 渐渐消失
20 爱惜自己46 终于离去
21 我们不是畜抓沿47 "墨西哥"是个烙印,也是个咒语
22 那个女人48 做沙发椅的大力水手
23 共同的不幸49 女孩儿想要物扩伯字处志原易那的一切
24 爱情中有如此多的痛苦职派厂食调结50 埃内斯托的求婚遭遇移民局"骚乱"
25 求圣母赐教,祖母已不知道该怎么办51 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26 又一个女52 京传后绝望的爱情,失败的私奔
27 他是解脱痛苦的良药53 风水轮流转,爸爸成了塑料罩大王
28 祖父的哀愁54 人生肥皂剧
29 爸爸也选择了美国55 钱不是万能药便衣工息号径治游菜特国,但是它救了父亲
30 西班牙佬的"鸟语"56 爸妈三十周年结婚庆典
31 剥牡蛎壳的日子57 雷耶斯的子孙们
32 爸爸也当了装潢工
33 收容所里的奇遇
34 爸爸遇到了妈妈
35 我的出生

创作背景

  作为生活在美国的拉丁族裔,作为墨西哥裔移民的后代,桑德拉·希斯内罗丝有着深刻的"他者"体验,这一切都反映在她的创作中,成为整化田林个创作的底色,她说:正是我感受到的这种"他者的属性",这种愤怒,最终迫使我写了那种别人从来没有写过,也只有我才能写出来的东西。希斯内罗丝的父亲是墨西哥人,移民到美国生活,她的母亲则是移民的第二代,一家人由于生活所迫不得不常常往返于芝加烈矛滑包哥与墨西哥城,不断地搬迁和常常"在路上"的状态反映在《拉拉的褐色披肩》中他本谓拉拉一家那场看似喧嚣实则无奈的旅行。

主要人物

  拉拉(塞拉亚·雷耶斯)

  拉拉生长在传统的墨西哥大家庭中,是家中七待民额代个孩子中唯一的女孩,父亲整日忙于生计,母亲总在牢来自骚抱怨,六个哥哥和最小的她仿佛属于两个不同的世界。因为幼年的孩子们都叫不全自己兄妹360百科的名字,所以每个人都有了固定的简名,塞拉亚被喊成了"拉拉"。

  拉拉没有因为自己家境贫困而自暴自弃培刚结侵家此态命血。相反,拉拉天性吗散乐观。她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学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乐观主义精神也西哪有帮助拉拉度过了人生的与跳快重重难关。乐观主义精神给予拉拉勇气与力量去探寻过去,憧憬美好的未来。

  索莱达

 自提示学致速清 祖母索莱达童年不幸。她过早地失去了母亲。父亲再婚后,就对索莱达不理不睬。在继母的怂恿下,索莱达被送到了菲纳姑妈家当长工。但祖母索莱达并没有自暴自弃。她天生乐观。她相信只要自己努力,自己一定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终于,她等来了纳西索,等来了美好的爱情和美好的生活。

  拉拉的父亲

  刚来到美国时,拉拉的父亲两手空空,什么都没有。但天性呢危变直滑乐观的他没有气馁。他凭借着好手艺,为美国的家具公司工作。刚开始,拉拉家里的东西都是贷款买的,全家住的房子也是租的。慢慢地,在父亲不懈的努力下,拉拉家里的生活越来越好。终于,拉拉父亲在圣安东尼奥的"黄金国"大街上买了一幢属于自己的故投房子。

作品赏析

成长主题

  《拉拉的褐色披肩》是一部关于主人公拉拉成长的止八沿尔预银妈接小说。

  在嘈杂破陋又拥挤不堪的家中长大,拉拉尚未体会到和谐温暖的亲情,但已感受到父权社会中女人的被动地位。在奇卡诺家庭中男人和长辈就划所及特传是这些价值观的化身和传播者,而女孩自童年起,就得屈服于这种权威,很容易丧失性别自我

  上中学的拉拉对自己的容貌不自信,觉得尽继承了父母长多减压这提乐相的缺点,她很想拥有和同学一样的穿戴,很自卑又很想受到肯定的心理说明少女的自我意识在成长,又没有完全的独立自信,所以依赖、渴望别人的尊重和关爱,认为获得他人特别是异性的关注就是个人价值的体现。由此,也就产生了"女性青少年成长中的一个中心话题,即对爱情的追求和爱的苦涩。"家庭和社会不是女性承受的唯一负担,宗教的力量把人正常的欲望都扭曲成了罪恶。拉拉瞒着父母和埃内斯托私奔,天真地以为如果自己怀孕,父母就会答应婚事,但是男孩事后改变了主意,他说:"我们都犯了罪,拉拉,你和我都是罪人……性的唯一目的就是传宗接代,教理上就是这么说的,况且我们还没有结婚。事实上,我不能娶你,你甚至连天主教徒都不是"。祖母那个年代,女孩们对两性知识一无所知,宗教仿佛是把"阉割刀",就算在拉拉身处的时代,对女性的性教育也是遵循"少说为妙",但是真正出事的时候却把矛头指向女性,没人为女性辩护一句。经历初恋失败的痛苦后,拉拉获得了对生活的感悟,她认为自己就是人生电视剧的导演,悲剧或喜剧由自己决定,和男孩的交往只是生命的插曲,不会感到后悔和羞耻,至多是遗憾。后来她还在好友的陪同下去了"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对自己的身体有了质的了解"。告别童年,走向成年的青少年处在变化过渡的交界地带,这是一段"困惑与渴望相伴、恐慌与顿悟并行的心路历程",成长不只是生理上的成熟,也是精神上的成熟,拉拉在失去天真、幻想破灭后,获得了对人生、对社会、对自我的积极思考和重新认识。​

  作为少数族裔成长女主人公,拉拉不仅要面对性别身份的困惑,更要经历双重文化身份的冲突。塞拉亚·雷耶斯一家,每年暑假都从芝加哥出发前往墨西哥城看望爷爷奶奶,这样的跨境之旅不是想象的那么轻松喜悦。租来的汽车在公路上奔驰,白色的行车线仿佛看不到尽头,行至狭窄的山路时有坠落峡谷的危险,漫长的行程中热浪滚滚,坐车的人腿脚麻木,开车的人头晕眼眩,但每年定要团聚一次。这是老一代拉美移民对家庭的重视,对家园的惦念,是对自己民族的一种无法割裂的情感。

  精美实用的披肩是墨西哥的传统手工艺品,披肩的编制工艺非常古老复杂,手艺的代代相传下,美丽的披肩是勤劳女性在劳动中的艺术创造,也是女性情感的纽带。拉拉的祖母索莱达一直珍藏着这样一条披肩,索莱达幼年丧母,而后又被再婚的父亲送到姑妈家寄养,孤独悲伤的她只有大披肩作伴,她"拥有的一切就是那条褐色大披肩,她把披肩的流苏编上又拆开,这也是一种'语言'--她所使用的语言。"拉拉在被恋人抛弃后,裹着祖母的披肩穿过熙攘人群,获得这样的顿悟--"每个人都同我联结在一起,我也同他人联结在一起,就像披肩上的一缕缕丝线一样。如果把一股线拉开,整条披肩就会解体"。青春期的拉拉视家为束缚自由的"枷锁",在经受伤害后她明白了家是"港湾"以及作为家庭一员的责任,不能自私地因自己对爱情和自由的追求而抛下家人。一条披肩将数代人、一个大家庭紧紧围在了一起。

  少女拉拉在与传统价值观抗争中对自我性别身份的探寻之旅,以及在跨越边界中对族裔身份和文化身份的建构过程,让她最终确立了想当作家的成长道路,她要去为更多人创造心灵家园。经历了生活的困苦,面对过祖母的死亡和体会了爱情的绝望之后,她已是位懂得宽容和学会坚韧的年轻姑娘,在拥抱、认同两种文化身份的基础上,拉拉收获了新的人生感悟和精神平和,并体悟到自己应该努力成为一名作家,这纸上的空间正是拉拉探寻自我身份、构建精神家园以及发挥创造性的自由舞台。

艺术特色

  《拉拉的褐色披肩》是一部关于象征的小说。在小说的题目中,褐色的披肩本身就是一种象征。对于美籍墨西哥女人来说,披肩是她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了。女孩们从小就跟随母亲学习如何编织披肩。紧接着,女孩们长大后又会将这门手艺发展得更加兴旺,从而形成了她们自己的特色。正如作者所说的那样,薪火相传,生生不息。每一个女孩,无论贫穷还是富有,都拥有一条由自己编织的披肩。这条独一无二的披肩是她们的嫁妆。在她们死去的时候,这条披肩会陪伴她们进入坟墓。披肩是美籍墨西哥女人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东西。披肩伴随着她们体味人间的苦辣酸甜。从某种意义上说,披肩象征着美籍墨西哥女人的历史。

  《拉拉的褐色披肩》是以拉拉的祖母索莱达和祖父纳西索的浪漫童话般爱情故事为主题展开小说情节的。在小说中,祖母索莱达的命运和童话中的灰姑娘的命运是一样的。而祖父纳西索就是来救她的王子。拉拉把祖母索莱达和祖父纳西索的爱情比作那种浪漫温柔而又纯洁无瑕的"无名的华尔兹"。索莱达和纳西索的浪漫的爱情故事续写了现代版的灰姑娘与王子的爱情童话。

  故事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作为墨西哥裔美国女性掌握书写的主动权,打破了单一性的白人男性文学权威。此外,讲述故事的语言是英语和西班牙语两种语言,这是对主流文化语言的对抗及其中心地位的消解。故事虚构形式上的新颖构建了当代奇卡诺文学不可忽视的地位。书中离奇幻想的意境和现实的细节描写穿插出现,有祖母的幽灵和孙女的对话,有萨满教士、女巫及超自然现象,充满印第安神话传说和土著传统观念的奇异神秘和怪诞的色彩,这些内容上的虚构从多个层面表现了墨西哥本土文化风景,魔幻中却反映了墨西哥人民族身份和文化心理的真实性。

  书中叙事注重心灵感受,用孩童般纯真的口吻,拉拉重拾了记忆的彩线,编织起一个梦想的家园,重现出浪漫又充满怀旧气息的墨西哥。以墨裔美国人的切身经历为基础,这部小说在形式和内容上的虚构既反映了不同层面的社会现实又表现了少数族裔边缘人物对自我认知的探索,解构了纪实的主导地位,虚构将散乱、被忘却的事实重新编织成精美的物品,成为优于纪实的对立因素。故事就是旧事,回忆以前的事不可能是完全复制,它穿越时空为人们讲述或流传下来时已被打上历史的烙印、注入世代人的情感。小说主人公追溯的不仅是家族历史,也是心路历程,不仅是寻根之旅,更是自我身份和价值的探寻,这种心灵的真实正是文学艺术的精髓。

  《拉拉的褐色披肩》的另一大特色就是作者在每章之后添加的注释,这些注释涉及墨西哥的流行文化、历史事件、著名人物等,作者将这称为一种非常有趣的写作体验,并且试图以注释的方式激活尘封的历史,形成一种双重文本的效果,增添阅读乐趣,也增加了知识的饱满度。

作品点评

  一本不同凡响的书,《拉拉的褐色披肩》充斥着对日常生活中关于梦想的回忆与纪念……如同一部特大号的家庭相册,它既属于私人,也属于世界。

  --《费城问讯者》

  一出家族狂欢,迸发出所有的活力……毋庸置疑,它的确可以称作希斯内罗丝的巅峰之作。

  --《华盛顿邮报》

  一本佳作……再现了生活之中的种种荒谬,灾难和超凡之处……(作者)雄心勃勃地将丰富的文学主题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芝加哥太阳时报》

  希斯内罗丝属于那种雅俗共赏的作家,这是一本有关家族,家庭生活,以及在世界的广袤图景中寻找自我的小说。

  --《今日美国》

  一段百年的家族历史,一出多姿多彩,不断延伸的"跳房子游戏"……希斯内罗丝以其精心编织的种种传说令我们沉醉其中,无论宏大还是短小,她的故事处处闪耀着一种动人心魄的光泽。

  --城市生活杂志《闲暇纽约》

  希斯内罗丝有一双善于捕捉细节的慧眼,有一对收集对话和绝佳幽默感的完美耳朵……这本书的创作是一次力量的旅行--它就蕴涵在语言之中,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圣路易斯邮报》

  来自尘嚣与荣耀,交织着仁爱与激情……一部包罗万象的家族史,它不仅仅讲述了雷耶斯家族--那些装神弄鬼者,蛊惑人心者和惹是生非者的传奇;它还是我们所有人生活经历的缩影--有好有坏;有苦,当然,还有甜。

  --《迈阿密先驱报》

  希斯内罗丝是一个技巧娴熟的艺术家……《拉拉的褐色披肩》意韵深远--无论是情节演进,还是人物性情,都得到了充分展示。

  --《休斯敦纪事报》

作者简介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Sandra Cisneros),1954年生,当代美国著名女诗人,墨西哥裔。1984年,30岁的她凭借《芒果街上的小屋》一举成名。此外还著有短篇故事集《喊女溪及其他》和若干诗集,具体有《My Wicked, Wicked Ways》《Bad Boys》等。桑德拉的书行文清澈,亲切易懂,以女性作家特有的敏感笔触,述说着淡淡的喜悦与忧伤。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