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政治及其公共性

《政治及其公共性》是2009年中国社会科学出版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涂红志果损织文娟。

  • 书名 政治及其公共性
  • 作者 涂文娟
  • ISBN 9787500484264
  • 定价 28.00元
  • 出版社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内容简介

  对于来自人类社会及其政治棉病现名续事务的公共性问题,现代人似乎很容易理解,也越来越关注;但实际上却又似乎不甚了解,且越来越模糊、甚至淡忘。这样说好像颇为费解,既不合逻辑,也不合事实。

图书目录

  序 公共性的政治伦理理解

  导论 汉娜·阿伦特与政治哲学

  第一章 公共性与公共领域的衰

  第一节 "公共性"概念历史溯源

  一 西方"公共性"概念演变

  二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公

  三 中西文化中"公共性"概念的异同

  第二节 阿伦特的"公共性"概念

  一 "公共性"与"私人性

 言们令支间苦分根 二 "公共性"的三个360百科维度

  第三节 失落的公共领域

  一 公培式钱宁争会共领域存续的条件

  二 公共领域衰落的过程

  三 公共领域衰落的表征

  第四节 对公/私二分法的批评与辩护

  一 批评之一:不辩证的二分法

么代克女即罪江冲饭矿  二 批判之二:男权原则的二分法

  三 为阿伦特一辩

  第二章 政治行动:政治公共性的本质

  第一节 行动与人的条件

  一 劳动和动物化的劳动者

  二 工作和技艺

  三 政治行动和政治行动者

  第二节 行动的结构我助特征

  一 存在与显现一致

  二 对不朽的期盼

李树属许胜价准  三 行动之勇智思之勇

  四 权力新释

  五 政治自由

  第三节 在比较视野中审视行动

  该绿强见杨倍促证举剂意一 古典时代的自由:阿烧新氢设伦特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多葛主义

  二 劳动与奴役:阿伦特与黑格尔、马克思

  三 工具性的权力和交往性的权力:阿伦特、韦伯与哈贝马斯

  四 消极自由和积极自由:阿伦特与自由主义

  第三章 政治邪恶:政治公共性的瓦解

  第一节 极权主义的产

  一 极权主义产生的三部曲

  二 揭开《极权主义的起源》的历史学和方法论谜团

  第二节 极权主义的运动法则

  一 宣传:虚构与谎言的世界

  二 组织:共同行动蜕变为秘密会社

  三 意识形态与恐怖:极权主义统治的逻辑暴政

  第三节 政治邪书路器负绍阶汉

  一 根本的恶:人间的地狱形象

  二 平庸的恶:邪恶的肤浅与无根形象

  三 反思极权专制邪恶

  第四节 思考与判断:抵制政治邪恶的屏障

  一 扩展的思维方式

  二 想象力的处理和反思的处理

  三 共通感

  第四章 由革命走向团结:政治公共性的复兴

  第一节 革命:"无中生有"的奇迹

  一 "开端"困境:从马基雅维里到西耶斯

  二 以政治核项义良道田神测行动替代人民主权

  三 政治体的存续

  第二节 团结:从理跟装犯论的遮蔽中产生?

  一 团结、同情与怜悯

  二 三种团结观

  三 从精英到平等:迈向新的团结

  第五章 大众社会:政治公共性的挑战与完善

  第一节 大众文化:世界性的瓦解

  一 大众文化的兴起

  二 大众文化的审美主体:庸人

 等事附示 三 文化与政治

  第二节 政治谎言:极权主义梦魇的泛滥

  一 政治谎言的现马矛龙另初手代特点

  二 谎言与行动

  三 真理与政治

  第三节 政治暴力

  一 政治文化传统对暴力的迷思以及对暴丈与权力的混淆

  二 愤怒与理性化暴力的非理性

  三 权力的合法性与暴力的正当性

  四 民间暴力和官方暴力

  第四节 公民不服从

  一 良知拒绝与公民不服从

  二 公民不服从的产生原因和特点

  三 公民不服从的合法性

  结语 公共性与现代性:结构性张力

  参考文献

  后记

作者简介

防钢假找余集鱼  涂文娟,1981年出生,清华大学哲学博士。现任中央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西方政治哲书迫议板行宁殖率预学和伦理学方面的教学和研究。迄今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PetroHostel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