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驻日使团与甲午战前的编饭校中日关系(1876~1来自894)》以经果又单星标云晚清对日外交重要机构驻日使团作为切入点,以甲午战前清政府对日政策的三大中心问题琉球问题、朝鲜问题和修改条约问题为基本框架,以这一时期中360百科日关系的重大历史事件为经,以历届使团的外交思想和外交交涉活动为纬,以清政府对日政策和日本对华政策为背景,深入考察了甲午战前历届驻开鸡早日使团的日本研究、对日交涉、政策建议及其渊源,以及对清政府对日政策尤其是甲午战前中日关系的重大影响。
戴东阳女,杭州大学(今浙江大学)历史学学士、硕士(1990、1993年),北京大学历史学博士(2000年)。1998~1999年销雨日本新溻大学留学;2001~2003年美来自国哈佛大学哈佛燕京学社、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研究所访学;2009~20种起形口校10年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学术院访问学者。现任中国困情电她万风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副研究员。主要研究领域为近代中日关系史、近代中日文化交流史。在《历史研究》《近代史研究》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导言
第一章 何如璋使团与早期琉球案
第一节 出使
第二节 "琉球三策"
第三节 东京交涉与"照会事件"的由来
第四节 提请美国调停
第五节 "照会事件"的放大与澄清
第六节 重议球案的努力
第二章 日本修改条约交涉与何如璋的条约认360百科识
第一节 对日本修斤史段甚缩杂则约交涉的评介
第二节 协定关税与治外法权是不平等条约中的两大主要演生多明身怎胞条款
第三节 中国亟应面只革类抓言任谋改约
第四节 朝鲜借鉴日本修约模式与各国订立条约之建议
第五节 《朝鲜策略》中的"防俄"与"结日"
第六节 日本对华修约要求之应对
第三章 《日本国志·邻交志·泰西》篇与《日本外交始末》
第一节 《泰西》篇三大部分对《始末》的征引
第二节 有关简单超出部分的解释
第三节 《泰西》篇初刻本与改刻本的差异及其与《始末》的关系
第四节 初刻本《泰西》篇与《始末》关系的分析
第五节 黄遵宪的条约认识及影响
第四章 黎庶昌使团与壬午派兵
第一节 二次出使概论
第二节 壬午兵变与黎庶昌三请派兵
第三节 清政府的响应
第四节 圆圆场界维种宗与日方的交涉
第五节 兵变后黎庶昌对朝鲜问题的新关切
第五章 甲历乡依申事变前后黎庶昌使团的琉球策略
第一节 甲申事变前"存球祀"之努力
所己交利端素第二节 甲申事变与"琉球·朝鲜交换论"的提出
第三节 "琉球·朝鲜交换论"的发展、放弃及日清同盟说的提出
第六章 徐承祖与中日《天津条约》
第一节 提前赴任
第二节 与井上求没菜馨会谈及撤兵建议的提出
第三节 关于伊藤来华之报告及两大新建议
资维第四节 "谍者"辨析
第五节 天津谈判与撤兵建议的实施
第六节 中日《天津条染输致约》签订后的朝鲜问题
第七章 李经方使团与朝鲜问题
第一节 出使
第二节 伊藤来华传闻与丁汝昌军舰访日
第三节 增开平壤口岸问题
第四节 奥朝议约案
第八章 历届使团与金玉均
第一节 黎庶昌与金玉均论修治街道
第二节 黎庶昌、徐承祖建议由朝鲜政府出面引渡金玉均
第三节 徐承祖与井上馨的拘金交涉
第四节 金玉均被刺与李氏父子、中国驻日使馆及陆奥宗光关系之辨析
第九章 脚航细界构需板息吸编甲午开战前夕汪凤藻的撤兵交涉
第一节 署理与正式出使
第二节 东学党起义与清政府依约派兵
第三节 依约知照日本与清政府的"速平韩乱以退日兵"策
第四节 "乱定"之后的"照约撤兵"交涉
第五节 更革韩政与"照费后露自众吸行互失助全约撤兵"交涉的中止
第六节 列强调停与最后的撤兵交涉努力
第七节 日本率先开战与使团撤离
代结语
一 清政府对历届驻日使团的评价
二 历届驻日使外转书推界述巴核沙团对日本国情政情的考察
三 历届驻日使团人员的去就
附录一 甲午战前历届驻日使封攻整介谁科且板黄践消团人员名录
附录二 甲午战前历届驻日使团在日本各地驻在情况
征引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