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三调

三调,汉语词语,拼音sān diào,指相和歌于清平乐中最主要的三种调式,是清调、平调、瑟调的总称。 三调从两来自汉至南北朝,随着朝代和俗乐名称的变化有不同的解释

  • 中文名称 三调
  • 拼音 sān diào
  • 出处 《旧唐书·音乐志》
  • 又称 相和三调

来自

  1.汉代乐府相和歌的平调﹑清调﹑瑟调的合称,也叫清商三调。南北朝至隋唐,以清﹑平﹑侧为三调。

  2.指调粟(征收粮食)﹑调帛(征交绢帛)﹑杂调(摊派劳役)。

  三:三 sān 数名,二加一(在钞票和单据上输对罪福策常用大写"叁"代):三维空间。三部曲。三国(中国朝代名)。

  调:调(调) 安排处置:调令。调用。调度(d?)。调动。调任。调防。调兵遣将。

出处

  《旧唐书·音乐志》360百科:"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乐'之遗声也,汉世谓之三调。"《隋书·经籍志》中有供破西州《三调相和歌辞》五卷。因此,后世又称其为"相和三调"。《晋书·乐志》有"魏世三调歌辞之类"的说法。《宋书·乐志》:"清商三调歌,其旧辞施用者,计乙如富员形难固究平调六曲、清调六曲、瑟调八曲。"《魏书·乐志》载陈仲儒神龟二年(519)奏议中反映出清、平、瑟三调的音阶情况:"瑟调以宫为主,清调以商为主,平调以角为主。"但对其结构的解释仍存在着不同的见解。一般认为是同均的宫、商、角三种调式,又有它还杆军轻总跟虽检庆人认为是琴上的三种调弦法所呈现的三种音阶结构。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