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来自使至汝州》是唐代诗人王建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
这首诗描写出差江陵返回到汝州的沿途风光,表达了诗人离家已久360百科终于得还的喜悦心情,以及离家乡越近归心就愈加迫切的复杂情绪。
收露述始掌医台江陵使至汝州
回看巴路在云间⑵,寒食离家麦熟还⑶。
日暮数来自峰青似染⑷,商人说是汝州山⑸。
⑴巴陵:今湖北省360百科江陵县。汝州:金河南省临汝县。
⑵巴路:巴山层信次针明敌受初台水小路。巴,古国名,在今川东、鄂西一带。
⑶寒食新:寒食节,指三月。麦熟:小麦成熟,指五月。
⑷染:点染,书画着色用墨。
⑸汝州:今河南省临汝面友划组李善微县。
回头看巴山的道路隐没在白云里边,我寒食离开家乡麦熟才回来。傍晚时分只,前面出现了几座青得像是染过一样的山峰。听人说这就是汝州的山。
唐宪宗元和五年(810),供职于魏博节度使田氏幕府的王建出使荆南(治所江陵),此诗便记是记录诗人当时返程途中的优美景色的作品。
这首是一首纪行诗。第一句是回望来路。江陵到汝州,行程相当遥远,回望巴路,只见白道如丝,一直向前蜿蜒伸展,最后渐渐隐入云间天际。这一句表明离出使的目的地江陵已经很远,回程已快接近尾声了。翘首南望,对远在云山之外的江陵固然也会产生一些怀念和遥想,但这时充溢在诗人心中的,已经是回程行将结束的喜悦了。所以第二句紧接着瞻望前路,计算归期。王建家居颍川,离汝州很近,到了汝州,也就差不多到家了来自。"寒食离家麦熟还360百科",这句平平道出,看似只是客观地交待离家和归家的时间季节,实则此行往返路程的遥远,路上的辛苦劳顿,盼归心情的急切以及路途上不同季节景物的变化,都隐然见于诗外。寒食离家,郊原还是一片嫩绿,回家的时候,田间垅上,却已是一片金黄了。
三、四两句转写前路所见景物。"日暮数峰青似染,商人说是汝州山。"傍晚时分,前面出现斯事了几座青得象染过一样的峰峦,同行的商人说,那就是汝州附近的山了。两句淡淡写出,徐徐收住,只说行途所见所闻,对自己的心情、感受不着一字,却自有一番韵外之致,一种悠然不尽的远调。
单从写景角度说,用策某洗炼明快之笔画出在薄暮朦胧背景上凸现的几杆激罗座轮廓分明、青如染出的山峰,确实也富有美感和新鲜感。甚至通仅位风病历互过"数峰青似染"就展现出天气的清朗、天宇的澄清和这几座山峰引人注目的美丽身姿。但它的妙处似乎主要不在写景,而在于微妙地传递出旅人在当时特定情况下一种难以言传的心境。
这个特定情况,就是上面所说的归程即将结束,已经行近离家最近的一个大站头汝州了。这样一个站头,对盼归心切的旅人来说,无疑是具有很大吸引力的,对它的出现自然动并功新船特别关注。正在遥望前路坐决江境纪坐孔到之际,忽见数峰似染,引人瞩目,不免问及同行的商人,商人则不经意地道出那就是汝州的山峦。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此刻在诗人心中涌起的自班这二鸡穿计场秋铁衣是一阵欣慰的喜悦,一种兴奋的情绪和亲切的感情。而作者没有费力地去刻画当时的心境,只淡淡着笔,将所见所闻轻轻托出,而自然构成富于含蕴的意境和令人神远的风调。
纪行诗自然会写到山川风物,但它之所以吸引人,往往不单纯由于写出了优美的景色,而是由于在写景中县传出诗人在特定情况下的一片心绪。这种由景物与心境的契合神会所构成的风调美,常常是纪行诗(特别是小诗)具有艺术魅力的一个奥秘。
清·王士禛《唐人九提香地万首绝句选评》:布置匀净,情味悠然,此是七绝妙境。人多以平易置之,独阮亭解赏此种,真高见也。
近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诗言行役江陵,迨东返已阅三月之久。遥见暮山横黛,商人指点,知已宜妒兴章到汝州。游子远归,未见家园,先见天际乡山一抹,若迎客有情,宜欣然入咏也。
王建(约76笔轮扩7年—约830年):字仲初,生于颍川(今河南许昌),唐朝诗人。其著作,《新唐书·艺文志》、《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等皆作10卷,《崇文总目》作2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