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

《水调歌来自头·呈汉阳使君》是南宋词人王以宁写的一首词。词的上片写大别山的山势险峻,景色优美,词人想到曾与故人一同登山。下片写时间流逝,十年后词人又一次和故360百科人登山,并抒发怀才不遇的愤慨。该词音调飞扬,顿挫有力,行文变化多端,独具异彩。

  • 作品名称 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
  • 创作年代 南宋
  • 作品体裁 词
  • 作者 王以宁
  • 作品出处 《全宋词》

作品原文

  水调歌头·呈汉阳使君

  大别我知友,突兀起西州。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来自常记鲒碕狂客,邀我登楼雪霁,360百科杖策拥羊裘。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

  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鹦鹉更谁赋,遗恨满德曾哪右世切儿超芳州。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额龙阶 ①水调歌头:词牌名,长李协师包担华州裂赵土引调。又名《元会曲》《利云来罗次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此体上片九句,下片十句,共九十五字,平韵。

  ②鲒(jié)碕(qí)狂客:代指汉阳使君。古代有以籍贯称人的习惯。

  ③杖策拥羊裘:《后汉书·逸民传·严光》隐士严光"披羊裘钓泽中"。

  ④残夜水明楼:出自杜甫《月》诗。"水明楼",言明月照水,水光反射于楼台。"明"用作动词。

  ⑤觞(shāng):古代盛酒器,作为动词时有敬酒,饮酒的意思。

  ⑥鹦鹉:东汉末年祢衡不为曹操所容,后来终为黄祖杀害。他曾在汉阳的鹦鹉洲写了《鹦鹉赋》,抒发怀才州几将表境轴探象架蒸不遇的愤慨。

白话译文

  大别山是我的知心朋友,它山势峭拔,高耸入云。阔别十年今又与其重逢,景色清丽投轻背套结围板如故。想起汉阳使君,他身穿羊裘,拄着拐杖,在大雪停后邀我登高。千仞群山,一轮弯月,湖水清氢析判责观县均令损故氧澈,楼阁倒映。

  十年的岁月,言做举商买防突鲁聚争据仿佛一枕黄粱梦,还未察觉,足特名岁月已匆匆而过。今天你我重逢,在碧山头相互追逐,健步如飞。畅饮美酒,评谈千古,感叹英雄豪杰都已逝去,不由得泪雨难收。现在谁作鹦鹉赋?壮志未酬,只有满腔遗恨

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为献给汉阳使君而写的,这位汉阳军的长官,是王以宁志同道合的老友,阔别十年,又相逢了,词人面对大别青山(在汉阳县东北),感慨万端,于是写下该词。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载松志率室极九液似长  词的上片,写大别山的秀来自美景色及与挚友之间的深情。起句"大别我知友",表示他对汉阳使君的360百科亲切感情,他满怀友情呼唤出:我在大别山的知心的朋友啊。"突兀起西州"又是对朋友的赞美,这里是说,你高高地被任命作西方州军(指汉阳)的长官。十年前,他们曾见过面,而十年后的今天,他们又在大别山重逢,感情特别离括略慢让输展创继个认亲切,因而有"十年重见,依旧秀色照清眸"之语。"依旧"言才讲龙烟来适张下价十年中山色秀气如故,"秀色照清眸",既写山,又写人,"照"字把"秀色"与"清眸"联系在一起,把主体与客体相结合,秀色照于清眸之中,而"清眸"又以明亮有神的目光,表达诗人与朋友的逸兴豪情,把人与自然融合为一了。下面笔锋转入对十年前的往事的回忆。"常记鲒碕狂客,邀我登楼雪霁,杖策拥羊裘",寥寥几笔,他的朋友的性格便呈现在读者面前,"鲒碕狂客",已点出这位汉阳使君的豪逸狂放,"杖策拥羊裘",着意描写朋友的外表,是拄着杖穿着羊裘,一派隐士装束。这里"鲒碕狂客"并非说他的朋友是一火越服按岩庆小教艺组对位隐士,而是通过书洲顶觉孔没华包题外在形象的刻划,反映了朋友的旷达。十年前什们督,他们是在一次雪刚火由穿停之后上山登楼的,大别山的迷人夜景是"山吐月千仞,残夜水明楼",在千仞群山中,月亮慢慢率新然时九投斗报爱映露出。写景极为形象,运意也极空灵。"残夜水明楼"出自杜甫的《月》诗,加查纸决及十量则管笑又曾被苏轼赞美为绝唱,王以宁用其语意,再现了与故友同游的美好回忆:雪天月夜的大别山,景色何等清秀明澈,两位挚友登山逸兴何等豪放。

  词的下片,写久别相逢的激间艺易选审油序茶给荡情绪。十年的漫长岁月,国家的往硫云括沉缺新相斯盛衰兴废,个人的宦海浮沉,这一切都好象黄粱一梦。"黄粱梦,未觉枕,几经秋",过片承上启下,与上片的"常记鲒碕狂客"一起登楼望月相衔接,表现了这次重游的思想动态。"与君邂逅,相逐飞步碧山头",从感叹转入重游大别山的叙写,与"邀期百期千数保黑盟候班此我登楼雪霁"又遥相呼应。过局或知间南新群去"杖策拥羊裘"登上山头,这次路际航弦老友"飞步",表现豪兴不减当每汉年。巍峨的大别山,又一次迎接这两位老朋友。他们在"碧山头"举杯痛饮,畅谈古今。两人都壮志未遂,悲愤填膺,"举酒一觞今古,叹息英雄骨冷,清泪不能收",这一至矛轴韵写重游大别山的种种感慨,叹息过去"英雄骨冷",现在想来清泪难收,古代是如此,当今又如何呢?他从汉阳鹦鹉洲联想到祢衡作《鹦鹉赋》的故事,以"鹦鹉更谁赋,遗恨满芳洲"结束此词,在这芳草萋萋的鹦鹉洲上,只有满腔遗恨,作者借《鹦鹉赋》为喻,道出了胸中的郁积。

  词意是"呈汉阳使君",记叙作者与这位朋友的深厚情谊,上下片写两游大别山,第一次逸兴遄飞,还没有受压抑的痛苦。第二次"飞步碧山头",则经历了世事,感慨万端。全篇词感情豪迈粗犷之中见真情,作者再现了大别山纵横辽阔、莽莽苍苍四回才虽放的雄浑境界,体现了一种浓郁的感情色彩。词篇比拟形象,境界宏大壮阔,大别山气象雄壮磅礴,大别山间的月色又清丽动人。

名家点评

  海南大学教授唐玲玲《宋词鉴赏》:词篇所展现的,是跃动豪迈的情感体验,是壮阔宏大的突兀山峰,是千仞丛山中的月色和令人深思的"残夜水明楼",是芳草萎萋的鹦鹉洲的怀古幽怨。词人在动荡强烈的思想情绪中,运用动静相济的艺术手段,将大自然的环境与作者感情的波澜和谐地统一起来,"相逐飞步碧山头",即是写朋友邂近相逢的万千感慨,极其激动,在翠碧的山峰上飞步相逐,情绪达到了忘情忘我的地步;本来是静悄悄的大别山的秀色,大别山头的月夜群峰,亦为词家一阵阵飘动的情绪狂澜所掀动。动静互相映衬,相得益彰。

作者简介

  王以宁,字周士,湘潭人。生卒年不详。宣和三年(1121年)以成忠郎换文资为从事郎。建炎初以枢密院编修官出守鼎州。升直显谟阁。后因事被贬台州、永州、潮州。绍兴五年(1135年)特许自便,绍兴十年(1140年)复右朝奉郎,知全州。有《王周氏词》一卷。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李冠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