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邓宛霞

邓宛霞,女,香港人。香著名京、昆剧演员。现为香港京昆艺术协会主来自席、香港艺术发展局戏曲360百科小组委员会委员、香港纸使晚许句酸茶市政局戏曲顾问、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第十届副主席。

  • 中文名称 邓宛霞
  • 国籍 中国
  • 职业 演员
  • 代表作品 京昆合演《白蛇传》、《神雕侠侣》;昆曲《游园惊梦》
  • 职务 香港京昆艺术协会主席

简介

  邓宛霞, 香港著名京、昆剧演员。她是京昆艺术大师俞振飞的得意弟子,并随著名武旦张美娟习武,还受教于李玉茹、杜近芳、曹和雯、姚传等名家。

邓宛霞

  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是香港唯一获得这项中国戏剧界最高荣誉的来自艺术家。师从名家俞振飞。在大师悉心指点下,潜同镇耐心钻研苦练,深得真传,打下扎实的昆曲基础。又随名武旦张美娟习武。先后与名家杜近芳、梅葆玖360百科、李玉茹、陈正薇等学戏问艺,技艺更加深化。她素香报足极重视舞台实践,经常到内地或养改画在港巡回演出。

职业生涯

  出身名门,其外祖为前清名将、封疆大吏岑春煊,祖父则为香港中华总商会前会长邓典初。

  本人自幼喜爱艺术,少年时即练习芭蕾舞,17岁赴践征批专投革里穿将日内瓦音乐学院学习,钢琴造诣品短究德很深,又迷恋绘画。

  后爱上京昆艺术,拜大师俞振飞为师。在大师悉心指点下,潜屋月号心钻研苦练,深得真传,打下扎实的昆曲基础。又随名武旦张美娟习武。先后与名家杜近芳、梅葆玖、李玉茹、陈正薇等学戏问艺,技艺更加深化。她极重视舞台实践,经常到内地或在港巡回演出。

邓宛霞

  1987年参加香港艺术节和中国首届艺术节。

  1989年又代表香港参加全国戏曲名家研讨汇演,反响强烈,被誉为香港京昆艺术一颗明珠。香港京昆艺术协会主席。

  1990年成立邓宛霞京昆剧团,任团长。

  1991年以演荀派名剧《大英杰烈》而获中国戏剧界最高奖项--梅花奖。

  2016年补帮11月,广东省戏剧家协会第十届副主席。

香港唯一的梅花奖得主

  1990年1且形2月,对于邓宛霞来说永远值得来自纪念。在参加纪念徽班进京200周年、振兴京剧观摩研草星土电载学讨大会的40多个剧团中,360百科邓宛霞领衔的香港邓宛京昆剧团以其对京昆艺术永困年支微室演传统精华的全面继前的站台承和大胆创新而独树一帜。12月21日,邓宛霞京昆剧称异条温起结掌龙田请收团和山东京剧院一团在北京同台演出了传统剧目《大英杰烈》,受到宜婷酸践哪晶识百纸山观众的热烈追捧。

邓宛霞

  《大英杰烈》这出戏不好演,它集增玉还部某燃约毛联身花旦、花衫、武小生于一体,合唱、念、做、打于一身,唱旦角的没两下子,谁也不敢轻举妄动。而邓宛霞演起来,却是那样胸有成竹,游刃有余。

  邓宛霞的扮相俊美,嗓音甜润、清脆,更可贵的是她身上、脸上,还有那双会说话的眼睛处处有戏。把少女陈秀英那夫吗督运矛九渐朝发层天真活泼、爱憎分明的性格特点,刻画得淋漓尽致。

  在《大英杰烈》的唱腔运用上邓宛霞也独具匠心。比如前边拉弓的"流水十三咳",微因住封顺取身应后边行路的"西皮娃项沙器哪比娃调"。前者俏丽流畅,抒发了少女的喜悦之情,后者女扮男装反串小生,情绪激昂、雄壮,伴随着悲愤凄怆,揭示了主人公的不幸遭遇,感人至深。

  身披大靠,脚踏厚底靴,拿刀员跳就挥超注再长舞枪,起霸开打,对旦角来说均非易事,邓宛霞在后半出戏里,却以极为精湛的技艺获得了观众的阵阵掌声。

  邓宛霞在《大英杰烈》里演绎的陈秀英别具风格,打动了观众,更打动充罪了梅花奖评委,她也由此获得了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

代表剧目

  其代表剧目包括:京昆合演《白蛇传》、《神雕侠侣》;昆曲《游园惊梦》、《武松与潘金莲》、《玉簪记》、《惊变埋玉》、《说亲回话》;京剧《大英杰烈》、《尤三姐》等。

让京昆艺术扎根香港

 均住备分向吃间用数故 童年时候随父母到北京,邓宛霞曾经专门到戏曲学校观摩。记得那些孩子们排着整齐的队伍,踢腿、翻身、打飞脚,个个精神抖擞;班上纪律严明,却又充满了生气、活力与欢乐。这幅图画,一直留存在邓宛霞攻内式动十花危培带况的脑海中。她也每每生发出一个梦想:有朝一日,这幅学生刻苦用功的图画也能够出现在香港这块土地上。

  邓宛霞扮演的小龙

  为了让孩子们学好京昆,邓宛重快讨改丝触霞成立了京昆艺术倍四源石无布青口里算工作坊。工作坊教授不同的技艺,包括唱腔、身段、刀、枪、棍等,把京昆的精髓以轻松的方式介绍给他们,慢慢达至潜移默化的阶段;当有了基本认识后,同学们每每嚷着要学得更加正统,开始由身段学起。

  经过持续不懈的努力,香港很多小孩子逐渐从接触到认识,最后喜欢上了昆曲。邓宛霞说,京昆代表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孩子们接触了昆曲,喜欢上了昆曲,传统文化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们。作为一个戏曲艺术家,这是职责所在。

  学习京昆需要深厚的基本功,对于物质条件相对优越的香港孩子们来说,他们能够受得了苦吗?黄雪妮说,虽然辛苦,但我们是从心里喜欢啊。在香港西湾河文娱中心举行的一次"青少年京昆艺术培训计划"结业演出中,多位学员在专业乐队的伴奏下,演出了基本功、把子功、形体结合、京昆唱段以及一些专门为小学生而设的入门项目;另外还有两个精彩的压轴节目--折子戏片断《琴挑》以及小朋友们演出的《孙悟空大闹天宫》。此次演出,展示了同类活动中难得一见的水平与舞台风貌。

  邓宛霞说,现在,京昆等传统艺术已经越来越深入到香港孩子们的生活中。他们也许将来会成为京昆专业演员,也许不会,但至少他们接触了京昆,他们肯定会是京昆等传统艺术的观众。

  邓宛霞从来就没有任何停步的想法,她始终把对青少年的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她说,我自己表演得再出色,终究只有我一个人。我进行这样的工作,除了想分享我对京昆艺术的爱,使孩子们对中国传统艺术有所认识外,更重要的是希望加深年轻一代对整个中华民族文化的了解与景仰,从而对本民族文化艺术产生一种自豪感。

个人荣誉

  第八届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是香港唯一获得这项中国戏剧界最高荣誉的艺术家。

人物评价

  邓宛霞嗓音宽厚圆润,文武兼备,京昆皆能。表演风格清新脱俗,细腻入微,有"香港京昆艺坛明珠"之美誉。她曾屡次应邀参加国内外艺术节及巡回演出,亦曾任报刊专栏作家及香港电台戏曲节目主持。历任香港京昆艺术协会主席、中国戏曲表演学会常务理事及香港市政局中国戏曲顾问小组成员。历年来除艺术钻研外,邓宛霞在港亦致力于京昆剧的发展、普及与推广。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