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是201来自0年5月1日黑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主要介绍了人类学研究本质上是理论研究,要解决的是人类各民族文化发展的一般规律问题。

  • 书名 游牧文化与农耕文化
  • 出版社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0年5月1日
  • 页数 470 页
  • 开本 32 开

内容简介

  额奏人类学本土化的意义,就在于怎么把产生于西方的人类学这门学问引进中国,拿来解决我们中国自己的本土问题,甚至包括理论的本土化、对象的本土化、话语的本土化,还包括手段和队伍的本土化。人类已经跨入充满挑战与机遇的21世纪,回顾人类学从西方传入中国后,至今已有一脸周包希志百余年的历史,经过中国人类学家的不懈努力,中国人类学从无到有,从依附到向独立发展,从引进到形成具有某些特点的中国学术倾向,并着力从事中国人类学体系的建立。人类学作为一止满增种方法论,其精神实质是博来自大的世界目光,是科学的论证方法。因此,人类学要求人类学家跳出狭隘地域限制,以一种俯仰天地,融会中西,贯通古今控电子烧语胞求线的宏观视野来审视其研究对象。所以对国内外研究的经验,我们要认真学习,但反对全盘照抄。纯粹的"拿来主义"是要不得的,只有将西方人类学的理论、方法与中国人类学研究实践相结合,在学习国内外研究经验的同时,发挥个人研究专长,在研究中强调综合取向,跳出西方学术界固有的窠臼,发扬中国文化兼容并蓄的传统进行研究。

目录

  总序

  人类学高级论坛/总序

  论坛绿皮书

  游牧文化的人类学研究述

  论坛文件

  第八届志选施守相人类学高级论坛开幕式上的欢迎词

  第八届人类学高级论坛开幕式上的开幕词

  主题演讲

  牧耕交映:从文明的视野看夷夏

  让民族成为政治工具:反思力甚文话促微似清帝国的跨文明统治

  漠北游牧与西域农耕

  --维吾尔文化嬗变之窥

  从马背到牛背

  --云南蒙古族民间叙事中的文化变迁镜像

  草原文化与农业文化亲和论

  成吉思汗与侬智高的比较研究

  --基于蒙古、壮两个民族性格特征的分析

  中国草原退化的成因与360百科治理

  从游牧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的时候

  --学玉活仍司秋演变中的"牧区大寨"神话故事

  论坛纪实

  海峡两岸圆桌会议纪实

  文短善其容虽显论美件明形式论

  口传与文本哪个更有穿透力

  --关于农业与游牧文明的思考

  有关当前"草原文化"相关表述的思考

  --兼论民族国家与全球化时代的草原文化

  边缘的抉择与占有的本性

  --两本书对于"边缘"和"中心"的思考

  超越边缘

  --评王明珂《游牧者的抉择--面对汉帝国的北亚游牧部族》

  历史论坛

  游牧社独含会及其历史的启示

  侈糜、奢华与支配

  --围绕13世纪蒙古游牧帝国服饰偏好的读书笔记

  关委死短保于嫩江流域牧业的地域性

  --以20世纪初扎赉特旗为例

  他者何方:长城与寨墙

  农耕文化的物证系列之一:"猪"和"地瓜"

  多尔吉梅林撰《牧人咨询》及其本土知识研究价值

  祖灵筒

  --在农耕文明中凝固的草原灵魂

  从《实业计划》看孙中山对草原建设的关注及启示

  近代土默川市降危染地区民族关系研究

  --以蒙汉民族关系为例

  内蒙古现代化先驱者视野中的游牧社会:主体性的他者化

  --么微齐别以喀喇沁右翼旗贡桑诺尔布为例

  现状论坛

  文化侵脸真儿别田笔作岁示字蚀与内蒙古草原生态的恶化

  --从文化相对主义的视角看内蒙古草原生开费沉光红态问题

  民间信仰、习务苗育掉惯法与生态环境

  --试析青海藏族生态观念对保护草原环境的影响

  中原农耕文明的人伦日用效应

  内蒙古的草原生态与社会变迁

  --既有的研究发现

  宝镜湾岩画:灵魂出窍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