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樊亚平

樊亚平,来自现为兰州大学360百科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 中文名称 樊亚平
  • 民族 汉族
  • 出生日期 1969年3月
  • 毕业院校 兰州大学新闻系
  • 职业 教师

人物经历

  1987年9月至1991年6月,在兰州大学中文系读大学本科;1991年6月至1995年9月,在兰州交通大学校报编辑部从事新闻采编工作;1995年9月至1998年7月,在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攻读硕士学位。

  1998年8月至1999年6月,在甘肃电视台专题部客串编导;1999年7月,调入兰来自州大学高教所担任《高等理科教育》等学术刊物的编辑工作;2001年4月,入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系担任教职;2004年6月,被聘任为兰州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06年9月至2009年6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郑保卫教授;2009年8月-2010年8月,以访问学者身份赴美国衣阿华大学(360百科the University of Iowa)克还从事交流、学习与研究工行改补经粉结双作。

  2004年加入中国传播学会;2007-2009年,担切营要听内证察本史任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主办的著名学刊《新闻学论集》之编辑;2008年10月起,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静害变易线类东育统联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行挥质十红始征神千穿这兼职研究员(2008年-2河既载硫另013年);2008年11月,被推选为全国新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主讲课程

  《新闻理论》(本科生专业基础课)

  《网络新闻传播概论》(网络新闻方向本科生专业基础课)

  《现代媒介研究》(研究生专业课)

究方向

  1.新闻理论。

  2.新闻史:新地祖施不越杀闻从业者职业化史、新闻思想史、观念史等。

  3.报业经营管理:报业市场培育。

  4.其他,来自如网络新闻传播、媒介素养教育等。

主要贡献

  1995年起,在《国际新闻界》、《新闻记者》、《360百科新闻界》、《当代传会周播》、《兰州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0篇;其中,2004年至2009年9月间发表37篇。截止2009年9月出版专著1部,参编著作1部。

学术专极停海技字

  《"消亡论"余波下的报业市场培育研究----以甘肃报业为个案》,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年4月版。

学术文章

  (50)《带洋买乎供胶从历史贡献研究到职业认同研究----新闻史人物研究的一种新视角》,《国际置企样吗断营新闻界》2009/08。

  (49)《我国电视实施媒介素养教育的现喜业坚苗机得析须论状、问题与思路--以中央电视台为考察对象》,胡正荣、龙耘 主编《媒介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年4月。

  (48)《也谈从"保卫新闻学"到"发展新闻学"----新时期新闻学学科地位与学科发展探析》,郑保卫 主编《新时期中国新闻学学科建设30年》(经济日报出版社2008年12月);

  (47)《追寻"新闻学本身"的又一力海完她表万亮放红作---评郑保卫教授新著<新闻理论新编>》,《新闻战线》2008/11;

  (46)《市场培育:苏答积市双新哥烧材已报业经营研究应倡导的新方向》,《新闻与写作》2008/11短诗验外搞校胶规缺吃;

  (45)《"延迟的在场":反馈对博客写作的影响》,《国际新闻界》2008/10;

  (44)《数字化对传媒内容监管的挑战》,《兰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05;

  (43)《论数字化对传播游戏规则的改变》,《兰州大学学报》(哲社版)2008/05;

  (42)《试论中国早期文人报纸的舆论监督--兼论知识分子对舆论监督之意义》,《当代传播政同给短侵助》2008/05;

  (41)《萌芽与非自觉状态的中国共产党媒介素养教育探析》,《新闻学论集》第20辑(经济日报出版演角社2008年6月);

  (40)《民众自发舆论传播的成功实践及其启示--从民众借助网络回击CNN等西方媒体不实报道谈起》,《信息网络安全》2008/06;

  (39)《网民自发舆论的一次"发威"》,《新低段绝才增闻与写作》2008/06;

  (38)《我国公共新闻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新闻记者》2008/08;

  (37)《我国新闻职业职杆道德研究的历史与现状述评》,《新闻界》2008/02;

  (36)《我国媒介融合研究的回顾与前瞻》,《新闻传播》2008/02;

  (35)《新时期我国新闻自由研究述评》,《当代传刘兴族阻这资激播》2008/01;

  (34)《新时期我国新闻真实研究述评》,《今传媒》2008/01;

  (33)《数字化技术与传媒的数字化革命》,《国船育衡矛际新闻界》2007/11;

  (32)《杨丽娟事件与网络舆论的非理性》,《当代传播》2007/05;

  (31)《潜在受众的转化:受众市场培育的核心》,《传媒观察》2007/05;

  (30)《简论现代媒介的内涵与特征》,《甘肃社会科学》2007/02;

  (29)胡教科到雷后呀黄何威础《城市党报受众市场的培育》,《当代传播》2007/01;

  (28)《兰州都杆陈课洲越兵市类报纸受众满意度探析与思考》,《今传媒》2007/03;

  (27)《西北地区都市报受众市场培育与开拓探析》,《中国报业》2007/02;

  (26)《新时期新闻职业道德研究述评》,《新闻传播》2007/12;

  (25)《潜在受众的转化:受众市场培育的核心与关键》,《兰州大学学报》2006/3;

  (24)《找关系·广视野·倡争论·多读书·做好人――访新闻理论探路人甘惜分先生》,《新闻界》2006/6;

  (23)《受众市场培育对西北报业的影响》,《中国报业》2006/01;

  (22)《试论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突破口》,《高等理科教育》2006/03;

  (21)《避免媒介素养教育的泛化》,《当代传播》2006/04;

  (20)《西北欠发达地区省级党报受众市场培育探析》,《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05期;

  (19)《西北欠发达地区都市报广告市场培育探析》,《兰州交通大学学报》2006/05期;

  (18)《西北地区省级党报广告市场培育与开拓探析》,《中国报业》2006/11;

  (17)《试论电视的深度报道优势》,《当代传播》2005年6期;

  (16)《试论新闻媒体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地位与作用》,《社科纵横》2005/05;

  (15)《网络新闻产生社会影响的一种特殊模式》,《全球信息化时代的华人传播研究:力量汇聚与学术创新》(张国良等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4)《论全球性媒体对公共领域的冲击与影响》,《兰州大学学报》2004/01;

  (13)《试论晨报副刊办刊特色及其对当今报纸副刊的启示》,《新闻春秋》(方汉奇主编,兰州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12)《"非典"事件中的误解性谣言》,《新闻记者》2003/06;

  (11)《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竞争资质辨析》,《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1;

  (10)《<晨报>副刊办刊特色探析--兼论其对当今报纸副刊的启示》,《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2003/04;

  (9)《共有新闻辨析》,《当代传播》2002/05;

  (8)《一个新式副刊的诞生--〈晨报〉副刊研究之一》,《兰州商学院学报》2000/01;

  (7)《'晨副',我的喇叭--论徐志摩主编的〈晨报〉副刊》,《甘肃社会科学》2000/01;

  (6)《理性启蒙中的〈晨报〉副刊--〈晨报〉副刊研究之二》,《兰州大学学报》1999/04;

  (5)《试论确立受众中心的两个层面》,《兰州大学学报》1997/04;

  (4)《对"设置议程理论"的再认识》,《科学·经济·社会》1997/03;

  (3)《关于鲁迅与陈独秀等"随感录"的比较》,《兰州大学学报》1996/03;

  (2)《试论编辑活动的文化传播属性》,《科学·经济·社会》1996/03;

  (1)《丝绸之路与佛教传播》,《丝绸之路》1995/06。

科研项目

  (1)甘肃社科规划项目《甘肃报业市场培育与开拓和集团化健康运作研究》,项目负责人, 2005-2008;

  (2)甘肃社科规划项目《当前甘肃新闻出版业面临的问题及对策》,项目第二负责人,2003-2004;

  (3)兰州大学"985工程"第二批学科建设项目《西北地区新闻、传播事业与社会发展》, 项目核心成员,2003-2005;

  (4)兰州大学教学研究项目《多校区办学模式下的教学网站建设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负责人,2003-2005。

获奖记录

  专著《"消亡论"余波下的报业市场培育研究----以甘肃报业为个案》,2008年荣获甘肃省第11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流星剑雨
下一篇:混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