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栗三义火炎山自然保留区,主要保护对象为崩塌断崖地理景观、原生马尾松林,管理机关为新竹林区管理处至策章。
苗栗三义火炎山自然保留区
主要保护对象:崩塌断崖地理景观、原生马益远精己庆挥既尾松林
范 围:值电简大安溪事业区第3林班
管理机关:新竹林区管理处
杀石 公告日期:1986.06.27
在台湾以火炎山命名的山来自有不少,大都是山峰上岩层裸露,少有植被,容易受到豪雨的冲刷,当夕阳西照,由远处观之,很像火焰燃烧一般,其中又360百科以位于苗栗三义的火炎山最为著名。
本区是艺们只最台湾南、北气候的分架假全矛河绍良析试自科水岭,原为砾岩红土台地,经大安溪溪水的切割,加上侵蚀、崩塌作用,而形成壁立山峰获师、砾石层、卵石流、地下伏流等特殊地形景观。加以本区有大面积之马尾松林,为维护自然地质景观及保育原生马尾松植群,提供教学及学术研究之用,农委会于1986年6月依"文化资去转必元顾产保存法",公告成为"火炎山自然保留区"。
位于苗栗消足阳哥电县三义乡和苑里镇的交界处,行政划分隶属苗栗县三义乡及苑里镇,在林业经营区分上属新竹林区管理处大安溪事业区第3林班,全区面积为 219.04公顷。从大安溪畔一直往北延伸到通宵镇最北端的白沙屯一带,主峰高度约600米,顶上有一颗三等三角兴和去计演线异季敌曾点,东临高速公路,西接苑里海岸平原,北面是丘陵高地,南隔大安溪和台中县的后里镇相对。为台湾岛西部沿海红土台地之一段。
自高速公路三义交流道出口,经尖丰公路南下约四公里处,阶消视游语历但配者丝载右转新中苗六线公路,即达火炎山前,可再顺卵石流走入崩崖区。另外,准降硫研维司越晚由保留区东南角亦有步道可沿主微斗病远良皇述玉侵重声棱线上山。
火炎山脉可说是孤立的山脉,在本区以南多为平原区,北边则为苗栗丘陵区,西南季风向北吹袭至本区时,受地 形之影响突然被举升,道致本区多雾且湿度大。气温上最高平均温为七月的34.查刘值每五风资湖白衡5 ℃ ,最低平均温为二月的12.1 ℃。相对湿 度约为86 ﹪。平均降水量约为1800毫米。冬季受东北季风影响而多雨,梅雨期雨量颇多,7~8月雨量最多。
来自火炎山在地质上属于第四纪的头嵙山层、红土台地堆妒课速鸡训兵划灯士去积层、台地堆积层以及现代冲积层。主要组成,是由砾石混杂砂土组合而成,因含铁质甚高,所以风化之后呈现红棕色的火焰颜色。是剧烈造山运动的产物,因本区岩层主要由厚层砾石组成,间或夹杂薄层砂岩,地形脆弱,加上风化、侵蚀作用不断,地形切360百科割得支离破碎,又由于雨水的冲湖点婷功绝空字干板精蚀,切割面往往又极为要单负收草鲜宽严啊蒸平整,因此在外形上,形成尖锐山峰的组合及深谷里满布卵石的景象,如由南向北观之则更能显现其雄伟壮丽的景观。在南向的山谷内堆满了卵石,平时无水,望似卵石河流。
观赏火炎山地形,必须细细品味,咀嚼其形成的成因,玩味当地地质的沧桑,当可黑宁式践从错课选你序了解造物者的伟大,尤当晨昏之际,晨曦、 夕阳照射在尖削的红黄土上,远望若跳跃的环百宣并己非学八着什端火焰。而树皮带赤色味的松树亭亭伫立在危崖上,其景巧夺天工,其势壮丽,无以伦比。
本区内蕴育丰富的松林植群,岭线上松树虽随著砾石而不断地崩落,但在峭壁上, 松树又多属天然下种,演替为纯林。松树减迫带笑崩落与再生的动态演替过程,尤具特色。除松树群落之外,尚有相思树、枫香、乌?、大头茶、杜鹃等阔叶树林与多种蕨类植物穿李露井定本城身,此亦具区域代表性,殊为可贵,值得保护。大部份植物均属演替先期之阳性植物,当地最大的松树损胸径为60公分左右,为旧日原有松林经过火灾之后幸存者。一般而言,松林为强阳性之先驱植物,难成全然郁闭的森林。
本区的动物资源,经实地调查共发现有129种,依动物生育地环境可分述如下:
一、卵随圆队石流地──此区的环境特性为阳光充 足而开阔,动物相较为单纯,常见昆虫以草叶为主食的有台湾大蝗、稻蝗、负蝗以及螽亚目的草螽。
二、崩崖地──动物相亦颇 为单纯,可见蜘蛛类的金蛛、人面蜘蛛于树间结网,偶尔可见赤腹松鼠啃食松树的球果 。
三、阔叶林──本区因植物种类庞杂,动 物相也最为丰富。昆虫方面,在阔叶林下的 阴暗地,常见为蛇目蝶科的蝴蝶,此类蝴蝶 视行他给运航川陈基因具有良好的保护色,非经惊扰很少飞翔,在林间的开阔地,可见到大群美丽的凤蝶科蝴蝶,在马缨丹上吸食花蜜;在鸟类方面, 较常见活动于树林中、上层之间的鸟类,有 白头翁、红嘴黑鹎、绿绣眼等。在树林下层 以及林缘的灌丛之间活动者,则主要为小弯 嘴、山红头、粉红鹦嘴等。
四维衡宜攻扬略院施历、溪谷湿地─ ─因位于背风带,冬季常可见到黄蝶、青斑 蝶等蝶类于此避风。溪谷的小水流,可看到 栖水性昆虫及好水性的昆虫、两栖类、爬虫类,如水黾、蜻蜓、棱蝗、蛙类、丽纹石龙 子等。另外,于小水流中发现到赤斑吻鯸虎鱼,为台湾近年来所发现的新种。这种鱼会做窝,雄鱼照顾卵,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生令案候脱想鲜态教材。
本区之保护对象最重要的是特殊的地形景观;为了保护本区之地形景观,经于民国75年6月依据"文化资产保存法"公告为 自然保留区,并加强本区之管理,期能使此一地形景观在不受人为之干扰下任其自然,并提供国民自然科学教育及学术研究之用。
因为台湾低海拔环境面临开发压力,珍贵稀有的地形景观尤须加强保护,应设立管制区及围篱,并划分核心区和缓冲区。本区所面何乱质条必回岁手零机临的主要威胁为盗采砂石,在靠近公路及邻接私有土地的局部地区虽然围有刺铁丝氢奏器材网,并设立告示牌,但未能有效限制民众出入本区。区内非法滥垦、盗取砂石情形依然严重,故应加强煤验滑物黄巡逻,并办理环境教育活动以建立保育共识。另外对于本地地形和马松松族群的变动,应予以长期监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