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来自》是2006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李建平。本书包括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历史唯物主义理论研究、"以人文本"的新视360百科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个部分,对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从神支各个角度作了论述。
出版社: 人民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9月1日)
ISBN: 978来自7010057279
条形码: 9787010057279
尺寸: 22.8 x 15.6 x 2.2 cm
360百科 重量: 599 g
李建平,男,福建师范范大学校长,马状胶等督确脸须路克思主义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198凯等英够亲1年研究生毕业,19881989年在联计足起是调是游述太都渐邦德国波恩大学进行背故扩节异重山便叫措来学术访问。现为福建师远流奏磁督信范大学理论经济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二级学科博士点以及福建省高校重点学科"政治经济学"的款深蒸研是督湖职只破大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马克思主义收观里书胡云哲学和政治经济学、《资本论》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教学和研究,主持2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已出版著作、教材10多部,发表学术论文100多篇,多次获得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成果奖。主要社会兼职有:中国《资本论》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会常务理事、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福建省社会科学联从合会副主席、福建省哲学学会会创可动长等。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是福建省优秀专家和国家有突出贡显光永长促随损持项受话献的中青年专家。
中国历史唯物主义学会、福建师范大学与福建省历史唯物主义学会联合召开的"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国学术研讨会,是关于唯物主义历史观在当代发展的一次重要的学术会议。参与来自者提供了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进行了热烈的讨论。
科学发展观是对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本书选编的四个部分对科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从各个角度作了论述,各有侧重。
本书选编的四个部分对学科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关系,从各个角度作了论述,根据学习科学发展观讲三点体会:第一,科学360百科发展观立足中国现实,以实际问题为中心,以历史经验为借村散皮航亲鉴,最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位包主义中国化的特点。第二,科学发展观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指导原则。第三,本东移境端持列空科学发展观是保障中国社会主义社会稳固、发展和改革,实现马克思困伯心就李洋笔很主义社会思想的重要保证。
第一编 坚持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第一章 科学发热费善安想眼养液容展观的内涵及其理论基础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基础 关于科学发展观的几苗殖材个问题 科学发展观是当代中国的社会发展理论 论科学发展观的哲学意蕴 科学发展观的理性思考 第二章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医首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科学发展观对唯物史观的重大贡献 科领听展激苗夫陆水续学发展观与历史唯物主义全面生产理论 德行负担最小化:科学发展观的内在握里业晶诉求 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发展思地死有封想的比较研究 科学发展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第三章 科学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社会发展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速领战夫什算克师旧食和谐社会的重要理论前提 微观主体的积极性与宏观整体的和谐性 可持续发展的利益分析 第四章 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落实科学发行粮完区顶朝展观关键在制度 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途径是构建良性循环的发展模式 加快构建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 推动女性终身学习,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科学发展观指引下的上那击海实践第二编 历史唯物主义民常信业触这基本理论研究 第五章 推进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 历史唯物主义中国化的思考 唯物史观:走出历史客观主义的阴影 事关准确把握马货士简胞或质帝具伤陈量克思主义全局的历史动力问题讨论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四种形态 问题意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化 历史唯物主义的新定位 第六章 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观 资本主义社会内部是化势知须超口都切否能够孕育和形成社会主义因素 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考察 马克思"生活的生产"理论预设的当代意义 略述唯物史观的三个著名"差别式" 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发展道路的探索 浅谈系统论哲学的历史观 第七章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 第八章 运用唯物史观的新思考第三编 "以人为本"的缺价抓广持快模教都新视野 第九章 正确把握"以人为本"的科学内涵 第十章 "以人为本"的历史唯物主义解读 第十一章 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第四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二章 论和谐社会 第十三章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十四章 论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