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云南承宣布政使司

云南承宣尔土侵布政使司,简称云南布政司,是明朝在今云南和缅甸部分地区的一级行政区名,下辖55府。布政使司衙门驻云南府 。

  • 中文名称 云南承宣布政使司
  • 时代 明朝
  • 属性 衙门
  • 用途 管理

历史沿革

  来自云南布政使司:元属云南等处行中书省(云南行中书省)。

  洪武十五年(1382)临安路、车里路、武定路分别改置临安府、车里府、武定府;置平缅宣慰司;

  同年中庆路、大理路、澄江路、广西路、普定路、普安路、曲靖路、姚安路、鹤庆路、丽江360百科路、元江路、镇康路、孟定路、镇西路、南甸路、平缅路、麓川路、芒施路、和泥路、柔远路、谋粘路、木连路、芒部路、乌蒙路、乌撒路、东川西非针内留兰路、会川路、德昌路、建昌路、木邦路、云远路、威楚路、孟隆路、木朵路、孟肙路、木按路、孟杰路、蒙怜路、蒙莱路、蒙光路、太公路、木兰路分别改置府,其中中庆路、威楚路改置

  云南府、楚雄府;顺宁府、宁远直隶州分别降散州;武定府改置武定军民府;通西军或班何油留终民府、孟爱等甸军民府、木来军民府分别改置通西府、孟爱府、木来府;置蒙庆府;景东府降散州;耿冻路、蒙兀路废,后又纪则黄实废南赕;并置云南承宣布政使司,治云南府,辖云南府、临抗扬多把族丰鱼呢安府、车里府、大理府、澄江府、低六画日策京广西府、普定府、普安府、曲靖府、姚安府、鹤庆府、丽江府、元江府、镇康府、孟定府、南甸府、镇西府、平缅府、麓川府、芒施府、阻科和泥府、柔远府、谋粘府、木连府、芒部府、乌蒙府、乌撒府、东川府、会川府、德昌府、建昌府、木邦府、云远府、楚雄府、仁德府、柏兴府、北胜府、永昌府、腾冲府、孟隆府、木朵府、孟肙府、木按府、孟杰府、通西府、孟爱府、木来府、蒙庆府、蒙怜府、蒙莱府、蒙光府、太公府、木兰府、武定军民府、云龙甸军民府、平缅宣慰司;

  寻普安府、普王铁怎够括绿争越道负明定府分别改置普安军民府、普定军民府,普定军民府改属四川布政司;废平缅府、麓川府、南甸府、镇西府、芒施府、谋粘府封具被权、木连府、木邦府、镇康府;

  同年德昌府、建昌府、会川府改属四川布政司;广南西路改置广南府来属;

  十六年(1383)芒部府、乌蒙府、乌撒府改属四川布政司;仁德挥烧米诗断穿书布除岁府改置仁德军民府,又更名寻甸军民府;

  十七年(1384)顺宁州、景东州分别升顺宁府、景东府;宗察纸凯市置马龙他郎甸长官司;东川府改属四川布政司;车里府改置车里宣慰司;平缅宣慰司改置平缅军民宣慰司,又更名麓川平缅军民宣慰司;北胜府降散州;威远州升威远府,寻废;镇康府降镇康直隶州;云龙甸军民更灯府降散州;和泥府降长官司改属临安府;云远府更名孟养府,后废;

  二十三年末(1391)永昌府、腾冲府废;

  二十四年(1391)柏兴府降柏兴直隶州;

  二十六年(1393)柏兴直隶州废,改置盐井卫属四川都司;

  二十七年(1394)普安军民府月要配左使刚鲁景着黑改属四川布政司;姚安府、刑节责率留曲靖府分别改置姚安军民府、曲靖军民府;置缅中宣慰司,寻废;

  三十年(1397)丽江府、鹤庆府分别改置丽江军民府、鹤庆军民府;

  洪武年间柔远府、孟定府、通西府、木朵府、孟隆府、孟爱府、木来府、孟肙府、木按府、孟杰府、蒙庆府、孟养府、蒙怜府、蒙莱府、蒙光府、太公府、木兰府废

  洪武三十五年(1402)置孟定御夷府、镇沅直隶州、威远御夷直隶州、木邦府、孟养府;

  永乐元年(1403)置湾甸长官司、干崖长官司、潞江长官司、大侯长官司俱属都司;并置者乐甸长官司属都司,后改属布政司;置缅甸军民宣慰司;

  二年(1404)木邦府、孟养府分别改置木邦军民宣慰司、孟养军民宣慰司;

  三年(1405)湾甸长官司改置湾甸御夷直隶州,镇康直隶州废;置孟艮御夷府属都司,后改属布政司;

  四年(1406)镇沅直隶州升镇沅府;永宁州升永宁府;元江府改置元江军民府;置孟琏长官司属都司,后改属布政司

  七年(1409)置镇康御夷直隶州;

  十二年觉项里美板终曾身(1414)置南甸直隶州;

  十六年(14钢脚素边云矿顶灯18)潞江长官司升安抚司;

  十九年(1421)置车里靖安宣慰司;

  永乐年间车里军民宣慰司废;

  宣德元年(1426)潞江安抚司改属布政司;

  三年(1428)大侯长官司改置大侯直隶州;

  五年(1430)置腾冲直隶州;置猛缅长官司属景东府,后属布政司;

  八年(1433)置钮兀长官司;置潞江直隶州;广邑州升广邑直隶州;

  九年(1434)车里靖安宣慰司废;

  正统三年(1438)南甸直隶州、腾冲直隶州降散州;并潞江长官司、干崖长官司改属金齿军民卫;

  五年(1440)潞江直隶州废;

  六年(1441)麓川平缅宣慰司废;

  七年(1442)北胜州升北胜直隶州;

  八年(1443)置芒市御夷长官司属都司,后改属布政司;

  九年(1444)南甸州改置南甸宣抚司直属布政司,干崖长官司改置干崖宣抚直属布政司;置陇川宣抚司;

  十三年(1448)蒙化州升蒙化府;

  成化十二年(1476)寻甸军民府改置寻甸府;

  二十年(1484)置孟密安抚司;

  弘治十四年(1501)马龙他郎甸长官司改置新化直隶州;

  嘉靖元年(1522)置永昌军民府,潞江安抚司改属永昌军民府;

  嘉靖初年,缅甸宣慰司成为缅甸国;

  万历十三年(1585)孟密安抚司升孟密宣抚司,置蛮莫安抚司;

  十九年(1591)新化直隶州降散州;

  二十五年(1597)大侯直隶州降散州,猛缅长官司来属之;

  二十六年(1598)广邑直隶州废;

  三十三年(1605)木邦宣慰司、孟养宣慰司、孟密宣抚司、蛮莫安抚司改属缅甸国;

  万历年间武定军民府复改置武定府。

行政区划

云南府

  云南府:元为中庆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云南府,属布政司。

  昆明县:倚郭。东偏北有赤水鹏巡司,西偏北有清水江巡司。

  富民县:嘉靖年间徙治螳螂河南,万历二年(1574)徙治螳螂河北,十年(1582)徙治土主峰三里左右,四十二年(1614)复徙治螳螂河北。

  宜良县:西偏北有汤池巡检司。

  罗次县:元属安宁州。弘治十三年(1500)直属云南府。南偏西有炼象关巡检司。

  晋宁州:

  归化县:

  呈贡县:

  安宁州:县境有禄脿、贴琉二巡司。

  禄丰县:东南有老鸦关巡司。

  昆阳州:

  三泊县:

  易门县:明初徙治县北,万历年间复徙故治(易门所)。

  嵩明州:元为嵩盟州,成化十八年(1482)更名嵩明州。西南有兔儿关巡司。

  邵甸县:洪武十三年(1382)归附后省入嵩盟州。

  杨林县:成化十七年(1481)省入嵩盟州。后为杨林堡所治此。

曲靖军民府

  曲靖军民府:元为曲靖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曲靖府,属布政司,二十七年(1394)改置曲靖军民府。

  南宁县:倚郭。东北有白水关巡司。

  亦佐县:元属罗雄州。永乐初年直属曲靖府。

  沾益州:洪武十六年(1383)自州东河东营徙治乌撒后所,天启五年(1624)徙治故交水县;南有松韶铺巡司,西偏

  西有阿幢桥巡司。

  交水县:洪武十五年(1382)省入沾益州。后沾益州治此。

  罗山县:洪武十五年(1382)省入沾益州。后平夷卫治此。

  石梁县:洪武十五年(1382)省入沾益州。

  陆凉州:

  芳华县:永乐初年省入陆凉州。

  河纳县:永乐初年省入陆凉州。

  马龙州:西偏南有鲁婆伽岭巡检司。

  通泉县:永乐初年省入马龙州。

  罗平州:元为罗雄州。万历十五年(1587)更名罗平州。

  越 州:洪武二十八年(1395)省入南宁县。越州卫治此。

寻甸府

  寻甸府:元为仁德直隶府。洪武十五年(1382)属布政司,十六年(1383)改置仁德军民府,同年更名寻甸军民府,成

  化十二年(1476)复改置寻甸府,嘉靖七年(1528)自府东徙治凤梧山下。

  本 辖:

  为美县:洪武十三年(1382)归附后省入仁德府。

  归厚县:洪武十三年(1382)归附后省入仁德府。

临安府

  临安府:元为临安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临安府,同年徙治建水州,属布政司。

  通海县:元属宁州,为临安路倚郭。洪武十五年(1382)直属临安府,并徙临安府治建水州,去倚郭名目。

  河西县:西北有曲陀关巡司,后废。

  嶍峨县:元属宁州。洪武十五年(1382)直属临安府。西南有伽罗关巡司,西有兴衣乡巡司。

  蒙自县:西南有箐口关巡司。

  新平县:万历十九年(1591)析嶍峨县置新平县,来属临安府。南有南峒巡司。

  建水州:倚郭。洪武十五年(1382)徙临安府来治,为倚郭。北有曲江巡司;又东南有纳更山土巡司。

  石屏州:元为石平州。洪武十五年(1382)更名石屏州。西北有宝秀关巡司。

  阿迷州:元为阿宁万户。洪武十五年(1382)置阿迷州,来属临安府;永历二年(1648)更名开远州。州境有部旧村巡司,后废又州东偏北有东山口土巡司。

  宁 州:弘治十六年(1503)改流,正德三年(1608)复设土官,嘉靖元年(1522)又改流。土州同嘉靖元年降土知州置,自龙亩移驻甸尾。西偏北有甸苴巡司。

  西沙县:元省入宁州。洪武十五年(1382)复置西沙县,仍属宁州,寻复省入宁州。

  新化州:元为马龙甸属元江路。洪武十七年(1384)置马龙他郎甸长官司,直属布政司;弘治十四年(1501)改置新化直隶州,万历十九年(1591)降为散州,改属临安府。南偏西有摩沙勒巡司。

  宁远州:万历十四年(1586)析建水州置宁远州,来属临安府;四十八年(1620)省入建水州。

  宁远州:元为宁远直隶州。洪武十五年(1582)降为散州,改属临安府,宣德元年(1426)入安南国。

  纳楼茶甸长官司:元为纳楼千户属和泥路。洪武十七年(1384)改置纳楼茶甸长官司,改属临安府。

  教化三部长官司:元为教合三部(强现三部)属阿宁万户。洪武十五年(1382)置教化三部长官司,直属临安府。

  王弄山长官司:元为王弄山部属阿宁万户。洪武十五年(1382)置王弄山长官司,直属临安府。

  亏容甸长官司:元为铁容甸属和泥路。洪武十五年(1382)置亏容甸长官司,改属临安府。

  溪处甸长官司:元为七溪部属和泥路,有溪处甸军民副万户。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溪处甸长官司,改属临安府。

  思佗甸长官司:元为和泥路,倚郭思陀部。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和泥府,属布政司;十七年(1484)改置思佗甸长官司,改属临安府。

  左能寨长官司:元为思佗甸寨属和泥路。洪武十五年(1382)置左能寨长官司,改属临安府。

  落恐甸长官司:元为伴溪部属和泥路,有伴溪落恐部军民万户。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落恐甸长官司,改属临安府。

  安南长官司:元为舍资安南道防送军千户。洪武十五年(1382)更名舍资千户所,寻改置安南长官司;正德八年(1513)省入新安守御千户所,天启元年(1621)复置安南长官司。

澄江府

  澄江府:元为澄江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澄江府,属布政司。

  河阳县:倚郭。洪武年间自县西徙治绣球山上,弘治年间徙治县东金莲山上,正德十三年(1518)徙治县东旸溥山麓,嘉靖二十年(1541)徙治金莲山南,隆庆四年(1570)徙治舞凤山下。

  江川县:崇祯七年(1634)自县南故城徙治江川驿。西北有关索岭巡司。

  阳宗县:

  新兴州:北有铁炉关巡司。

  普舍县:洪武十三年(1382)归附后省入新兴州。

  研和县:洪武十三年(1382)归附后省入新兴州。

  路南州:成化十三年(1477)改流。东北有革泥巡司。

  邑市县:弘治三年(1490)省入路南州。

广西府

  广西府:元为广西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广西府,属布政司。

  本 辖:

  师宗州:

  弥勒州:南偏西有捏招巡司。

  维摩州:弘治六年(1493)徙治曲部驿,崇祯四年(1631)徙治大维摩。

广南府

  广南府:元为广南西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广南府,属布政司。

  本 辖:崇祯六年(1633)割广西故上林司西地来属。

  富 州:

  罗佐州:洪武十五年(1382)归附后省入富州。

  安宁州:洪武十五年(1382)归附后省入富州。

元江军民府

  元江军民府:元为元江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元江府,属布政司,永乐四年(1406)改置元江军民府。

  奉化州:倚郭。元为因远罗必甸长官司。洪武十八年(1385)仍置因远罗必甸长官司,嘉靖年间改置奉化州。东北有禾摩村巡司。

  步日部:洪武年间省入因远罗必甸长官司。

  恭顺州:元为他郎寨长官司。嘉靖年间改置恭顺州。

  普田思么甸长官司:洪武十六年(1383)省入车里军民府,称普耳,万历年间改称普洱。

楚雄府

  楚雄府:元为威楚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楚雄府,属布政司。

  楚雄县:倚郭。元为威楚县。洪武十五年(1382)更名楚雄县。西北有吕合巡司。

  广通县:元属南安州。洪武十五年(1382)内附后直属楚雄府。东偏北有舍资巡司;又东北有沙矣旧土巡司,西偏南有回蹬关土巡司。

  定远县:东偏北有黑井、琅井巡司,西南有罗平关巡司、南有会基关巡司。

  定边县:元省入镇南州。洪武十五年(1382)复置定边县,来属镇南州,寻直属楚雄府。

  [石咢]嘉县:

  南安州:

  镇南州:西偏北有沙桥巡司;又西偏北有镇南关、英武关、阿雄关土巡司。

  姚安军民府:元为姚安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姚安府,属布政司,二十七年(1394)改置姚安军民府。

  大姚县:元属姚州。洪武十五年(1382)归附后直属姚安府。西北有白盐井巡司。

  姚 州:倚郭。南偏东有箭场巡司,西南有普昌、普淜巡司,南有三窠巡司。

武定府

  武定府:元为武定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武定府,寻改置武定军民府,属布政司,隆庆三年(1569)徙治狮子山;万历年间复改置武定府。

  南甸县:元为倚郭。洪武十五年(1382)改属和曲州,成化十二年(1476)复直属武定府,正德元年(1506)省入和曲州。

  和曲州:倚郭。隆庆三年末(1570)自州南故城徙治狮子山下,为倚郭。西北有乾海子、罗摩洱巡司,东南有小甸关巡司;又西北有龙街关、金沙江土巡司。

  元谋县:

  禄劝州:东北有普渡河巡司,后废;南有撒墨巡司,后废。

  易笼县:洪武十七年(1384)省入禄劝州。

  石旧县:正德元年(1506)省入禄劝州。

景东府

  景东府:元为景东军民府。洪武十五年(1382)降为景东州,改属楚雄府;十七年(1384)升为景东府,属布政司。

  本 辖:北偏西有三岔河土巡司,西北有保甸土巡司。

  开南州:洪武十五年(1382)归附后省入景东府。

镇沅府

  镇沅府:元为远干州属景东军民府。洪武年间内附后,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兼并,洪武三十五年(1402)置镇沅直隶州,属布政司,永乐四年(1406)升为镇沅府。

  本 辖:

  禄谷寨长官司:永乐十年(1412)于禄平寨置禄谷寨长官司,来属镇沅府。

  大理府:元为大理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大理府,属布政司。

  太和县:倚郭。南有太和土巡司。

  赵 州:洪武十五年(1382)更名赵喜州,寻复更名赵州。东南有乾海子、迷渡市巡司;又南偏东有定西岭土巡司。

  云南县:元为云南州属大理路。洪武十五年(1382)降为云南县,仍属大理府,十七年(1384)改属赵州。东北有你甸、楚场巡司,东偏南有安南坡巡司。

  邓川州:县境有有青索鼻土巡检司。

  浪穹县:南有凤羽乡巡司;又东南有晋陀崆巡司,后废;又西南有上江嘴、下江嘴土巡司。

  凤羽县:洪武十五年(1382)省入浪穹县,设凤羽乡巡司。

  宾川州:弘治六年(1493)析赵州、太和、云南二县置宾川州,来属大理府。东北有赤石崖巡司,西南有宾居巡司;又西偏北有蔓神寨巡司,后废;北有白羊市巡司,后废;又北有金沙江土巡检司。

  云龙州:元为云龙甸军民府。洪武十七年(1384)降为云龙州,改属大理府;正统年间改属蒙化府,后复改属大理府。东北有云龙甸巡司,后废;北偏东有顺荡井、上五井、师井巡司,东偏南有箭捍场巡司,又东有十二关土巡司,初俱属浪穹县,后改属府。

  十二关长官司:元为十二关防送千户。洪武中期改置十二关长官司,嘉靖元年(1522)徙治一泡江之西。

鹤庆军民府

  鹤庆军民府:元为鹤庆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鹤庆府,属布政司,三十年(1397)改置鹤庆军民府。

  本 辖:西偏南有宣化关巡司,西南有观音山巡司,县境有清水江巡司。

  剑川州:元为剑川县。洪武十七年(1384)升为剑川州。西南有弥沙井巡司。

  顺 州:元属丽江路。洪武十七年(1384)改属鹤庆府。

丽江军民府

  丽江军民府:元为丽江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丽江府,属布政司,并徙治通安州大研厢,三十年(1397)改置丽江军民府。

  通安州:倚郭。西有石门关巡司。

  宝山州:

  兰 州:洪武中期改属鹤庆府,后复改属丽江府。

  巨津州:

  临西县:正统二年(1437)省入巨津州。

永宁府

  永宁府:元为永宁州属丽江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属北胜府,十七年(1384)改属鹤庆府,二十九年(1396)改属澜沧军民卫,永乐四年(1406)升为永宁府,属布政司。

  本 辖:

  剌次和长官司:元为朵甘思宣慰司辖地。永乐四年(1406)置剌次和长官司,来属永宁府。

  革甸长官司:元为朵甘思宣慰司辖地。永乐四年(1406)置革甸长官司,来属永宁府。

  香罗甸长官司:元为朵甘思宣慰司辖地。永乐四年(1406)置香罗甸长官司,来属永宁府。

  瓦鲁之长官司:元为朵甘思宣慰司辖地。永乐四年(1406)置瓦鲁之长官司,来属永宁府。

永昌军民府

  永昌军民府:元为永昌府属大理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永昌府,属布政司,二十三年末(1391)省入永昌军民卫;嘉靖元年(1522)置永昌军民府,仍属布政司。

  保山县:倚郭。嘉靖三年(1524)以金齿所、永昌所辖地置保山县,为倚郭。东北有沙木和巡司,西偏北有清水关巡司;又北有甸头土巡司,南有水眼土巡司。

  永平县:洪武二十三年末(1391)改属金齿军民卫,嘉靖元年(1522)复改属永昌军民府。北有上甸定夷关巡司,东北有打牛坪巡司。

  潞江直隶州:初为金齿永昌所,宣德八年(1433)改置潞江直隶州,属布政司,正统五年(1440)省入永昌府保山县。

  广邑直隶州:宣德五年(1430)于金齿军民卫之广邑寨置广邑州,来属金齿军民卫,八年(1433)升为直隶州,属布政司;正统元年(1436)徙治顺宁府右甸;万历二十六年(1598)省入永昌、顺宁二府,为右甸通判。

  腾越州:元为腾冲府属大理路。洪武十五年(1382)属布政司,二十三年末(1391)废;宣德五年(1430)置腾冲土直隶州,仍属布政司,正统三年(1438)降为土散州,改属金齿军民卫,十年(1445)复废;嘉靖三年(1524)置腾越州,改属永昌军民府。南有镇夷关巡司驻罗冲山上,东偏南有龙川江关巡司。

  潞江安抚司:元为柔远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柔远府,属布政司,后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兼并;永乐元年(1403)置潞江长官司,直属云南都司;十六年(1418)升为潞江安抚司,宣德元年(1426)复改属布政司,正统三年(1438)改属金齿军民卫,嘉靖元年(1522)改属永昌军民府。

  镇道安抚司:元为西番地。永乐四年(1406)置镇道安抚司,来属金齿军民卫;嘉靖元年(1522)改属永昌军民府。

  杨塘安抚司:元为西番地。永乐四年(1406)置杨塘安抚司,来属金齿军民卫;嘉靖元年(1522)改属永昌军民府。

  瓦甸安抚司:宣德二年(1427)置瓦甸长官司,属金齿军民卫;九年(1434)直属云南都司,正统三年(1438)复改属金齿军民卫,嘉靖元年(1522)改属永昌军民府。

  凤溪长官司:洪武二十三年末(1391)置凤溪长官司,属金齿军民卫,嘉靖元年(1522)改属永昌军民府。

  施甸长官司:元为石甸长官司。洪武十七年(1384)更名施甸长官司,仍属永昌府;二十三年末(1391)改属金齿军民卫,嘉靖元年(1522)复改属永昌军民府。南有金齿巡司驻浦关,城南有石甸巡司。

  茶山长官司:永乐五年(1407)析孟养军民宣慰司置茶山长官司,来属金齿军民卫,嘉靖元年(1522)改属永昌军民府。

蒙化府

  蒙化府:元为蒙化州属大理路。正统十三年(1448)升为蒙化府,属布政司。

  本 辖:北偏西有甸头巡司,南偏东有甸尾巡司,府境有样备巡司,南有澜沧江巡司;又西南有备溪江土巡司。

顺宁府

  顺宁府:元为顺宁直隶府。洪武十五年(1382)降为顺宁州,改属大理府;十七年(1384)复升为顺宁府,属布政司。

  本 辖:元为庆甸县,倚郭。洪武十五年(1382)省入顺宁州。西偏北有锡铅寨巡司,北偏东有牛街巡司,西南有锡蜡寨巡司,西北有蟒水寨巡司,北偏西有赤壁岭巡司,府境有猛麻、董瓮寨巡司。

  云 州:元为宝通州。洪武十五年(1381)省入顺宁州;后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兼并,永乐元年(1403)置大侯长官司,直属云南都司;宣德三年(1428)改置大侯御夷州,直属布政司;万历二十五年(1597)降为云州,改属顺宁府,三十年(1602)自州南徙今治。南偏西有腊丁乡巡司,后废。

  猛缅长官司:宣德五年(1430)于景东府猛缅、猛梳地置猛缅长官司,来属景东府,后直属布政司;万历二十五年(1597)改属云州。东北有大猛麻土巡司,西南有猛撒土巡司。

御夷府

孟定御夷府

  孟定御夷府:来自元为孟定路。洪武十师风象背换在持报车无际五年(1382)改置孟定府,属布政司;后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兼并,洪武三十五年(1402)复置孟定御夷府,仍属布政司。

  耿马安抚司:元为谋粘路。洪360百科武十五年(1382)改置谋粘府雷困裂,属布政司,后省入孟定御夷府;万历十三试电虽电年(1585)置耿马安抚司,来属孟定御夷为黄决席知检府。

孟艮御夷府

  拉天上刚督组孟艮御夷府:元为木肯寨属八百宣慰司。洪武年间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兼并,永乐三年(1406)置孟艮御夷府,属云南都司,后改属布政司。

去团回进剂  木朵府:元为木朵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木朵府,属布政司,后废,其后其地属孟艮御夷府。

  孟隆府:元为孟隆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孟隆府,属布政司,后废,其后其地属孟艮御夷府。

  孟爱十调府:元为孟爱等甸军民府。洪武病联响兵距朝十五年(1382)改置孟爱府,属布政司,后废,其后其地属孟艮御夷府。

  木来府:元为木来军民府。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木来府,属布政司,后废,其后其地属孟艮御夷府。

  北胜州:元为北胜府属丽江路随施神记东架。洪武十五年(1382)属布政司,十七年(1384)降为北胜州,改属鹤庆府;二十九年(1396)改属澜沧军民卫,正统七年(1442)升为北胜直隶州,仍属布政司,弘治九年(1496)自州北徙治澜沧卫广丝混环城。东偏南有宁番土巡检司。

御夷掌细费

威远御夷直隶州

  元为威远州属景东军民府。洪武十七年(1384)升为威远府,属布政司,后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兼并;洪武三十五年(1402)复置威远御夷直隶州,仍属布政司。

湾甸御夷直隶州

  元为镇康路地。洪武年间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兼并,永乐元年(1403)置湾甸长官司,直属云南都司;三年(1405)改置湾甸御夷直隶州,改属布政司。

镇康御夷直隶州

  元为镇康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镇康府,属布政司,十七年(138很少故裂息永雷眼烟2)降为镇康直隶州,永乐三年(1405)省入湾甸御夷直隶州;七年(1409)置镇康御夷直隶州,仍属布政司。

军民宣慰司

八百生五着标大甸

  元为八百宣慰司。洪武二十一年(1388)永乐二年(1404)更名八百大甸宣慰司。

八百者乃

此写粉  永乐二年(1404)置八百者乃宣慰司,寻省入八百大甸军民宣慰路得固尔黑运转必轻修司。

  孟肙府:元为孟肙路属八国方官速氢百宣慰司。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孟肙府,属布政司,后省入八百大甸军民宣慰司

  木按府:元为木按路属八百大甸军民宣慰司。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木按府,属布政司,后省入八百大甸军民

  宣慰司。

  孟杰府:元为孟杰路属八百大甸耐她毫啊或军民宣慰司。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孟杰府,属布政司,后省入八百大甸军民宣慰司。

  蒙庆府:元废。洪武十五年(1382)置蒙庆府,属布政司,后省入八百大甸军民宣慰司。

老挝

  元为老告军民总管府。永乐二年(1404)置老挝宣慰司。

大古剌

  元为登笼国。永乐四年(1406)置大古剌宣慰司。

底马撒

  永乐四年(1406)置底马撒宣慰司。

底兀剌

  原为大古剌占据地。永乐二十二年(1424)置底兀剌宣慰司。

缅甸

  洪武二十七年(1394)置缅中宣慰司,直属布政司,寻废;永乐元年(1403)置缅甸宣慰司,仍属布政司;嘉靖十年(1531)自立为缅甸国。

  东倘长官司:宣德八年(1433)置东倘长官司,属缅甸军民宣慰司;嘉靖初年入缅甸国。

木邦

  元为木邦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木邦府,属布政司,寻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兼并;洪武三

  十五年(1402)复置木邦府,永乐二年(1404)改置木邦宣慰司,万历三十三年(1605)入缅甸国。

孟养

  元为云远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云远府,属布政司,十七年(1384)更名孟养府,后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兼并;洪武三十五年(1402)复置孟养府,永乐二年(1404)改置孟养宣慰司,万历三十三年(1605)入缅甸国。

车里

  元为车里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车里军民府,属布政司;十七年(1384)改置车里军民宣慰司,永乐年间废,宣德六年(1431)复置车里宣慰司,仍属布政司。

  耿冻路:洪武十五年(1382)省入车里军民府。

  耿当州:元属耿冻路。洪武十五年(1382)省入车里军民府。

  孟弄州:元属耿冻路。洪武十五年(1382)省入车里军民府。

  蒙兀路:洪武十五年(1382)省入车里军民府,为乌得。

靖安

  永乐十九年(1421)析车里军民宣慰司于小彻里部置车里靖安宣慰司,直属布政司,宣德九年(1434)省入车里军民宣慰司。

宣抚司

  南甸宣抚司:元为南甸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南甸府,属布政司,后省入腾冲所;永乐十二年(1414)置南甸直隶州,仍属布政司;正统三年(1438)降为散州,改属金齿军民卫;九年(1444)改置南甸宣抚司,仍属布政司。

  干崖宣抚司:元为镇西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镇西府,属布政司,后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兼并;永乐元年(1403)置干崖长官司,直属云南都司,正统三年(1438)改属金齿军民卫;九年(1444)升为干崖宣抚司,仍属布政司。

  盏达副长官司:正统十四年(1449)析干崖宣抚司置盏达副长官司,来属干崖宣抚司。

  南 赕:洪武年间省入镇西府。

  陇川宣抚司:元为平缅宣慰司。洪武十五年(1382)仍置平缅宣慰司,同年属布政司;十七年(1384)改置平缅军民宣慰司,同年更名麓川平缅军民宣慰司,自姐兰徙治故麓川府;正统六年(1441)废,九年(1444)于陇把置陇川宣抚司,仍属布政司。

  平缅府:元为平缅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平缅府,属布政司,寻省入平缅宣慰司。

  通西府:元为通西军民总管府。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通西府,属布政司,后省入平缅宣慰司。

  遮放副宣抚司:正统年间陇川宣抚副使驻遮放城,万历十二年(1584)置遮放副宣抚司,来属陇川宣抚司。

  孟卯安抚司:元为麓川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麓川府,属布政司,寻省入平缅宣慰司,十七年(1384)麓川平缅军民宣慰司治此,正统六年(1444)宣慰司废,为麓川城,又称孟卯城;正统年间陇川宣抚同知驻孟卯城,万历年间置孟卯安抚司,属陇川宣抚司。

  孟密宣抚司:元为孟并司属木邦路。成化二十年(1484)置孟密安抚司,属布政司;万历十三年(1585)升为孟密宣抚司,三十三年(1605)入缅甸国。

  蛮莫安抚司:万历十三年(1585)析孟密安抚司置蛮莫安抚司,属布政司;三十三年(1605)入缅甸国。

长官司

  者乐甸长官司:元为楚雄府地。洪武年间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兼并,永乐元年(1403)置者乐甸长官司,直属云南都司,后改属布政司。

  钮兀御夷长官司:元为钮兀寨属和泥路。宣德八年(1433)析置钮兀御夷长官司,直属布政司。

  芒市御夷长官司:元为茫施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茫施府,属布政司,后废;正统八年(1443)置芒市御夷长官司,改属金齿军民卫,后仍直属布政司。

  小古剌长官司:永乐四年(1406)置小古剌长官司。

  茶山长官司:永乐四年(1406)置茶山长官司。

  底板长官司:永乐四年(1406)置底板长官司。

  孟伦长官司:永乐四年(1406)置孟伦长官司。

  八家塔长官司:永乐四年(1406)置八家塔长官司。

  刺和庄长官司:永乐四年(1406)置刺和庄长官司,直属都司。

  剌和庄长官司:永乐四年(1406)置剌和庄长官司,直属都司。

  里麻长官司:永乐六年(1408)析孟养宣慰司置里麻长官司,直属都司。

  促瓦长官司:初属麓川平缅宣慰司,永乐六年(1408)置促瓦长官司,直属都司。

  散金长官司:初属麓川平缅宣慰司,永乐六年(1408)置散金长官司,直属都司。

  八寨长官司:永乐十二年(1414)置八寨长官司,直属都司。

军事卫所

  云南都司

  云南都司:洪武十五年(1382)置云南都指挥使司,治中庆路(云南府)。

  云南前卫:倚郭。洪武十五年(1382)置云南前卫于中庆路(云南府)。

  云南后卫:倚郭。洪武十五年(1382)置云南后卫于中庆路(云南府)。

  云南左卫:倚郭。洪武十五年(1382)置云南左卫于中庆路(云南府)。

  云南右卫:倚郭。洪武十五年(1382)置云南右卫于中庆路(云南府)。

  云南中卫:倚郭。洪武二十六年(1393)置云南中卫于云南府。

  广南卫:永乐元年(1403)置广南卫于云南府。

  曲靖卫:洪武十五年(1382)置曲靖卫于曲靖路(曲靖军民府)。

  陆凉卫:洪武二十三年(1393)置陆凉卫于陆凉州西南。

  平夷卫:洪武十四年(1381)置平夷守御千户所于沾益州南故罗山县,二十三年(1393)升置平夷卫,后废,永乐元年(1403)复置平夷卫。

  越州卫:洪武二十三年(1393)置越州卫于越州(后为南宁县南偏东)。

  马龙卫:明初置马龙卫于马龙州,后更名云南左护卫(属王府),后废。

  临安卫:洪武十五年(1382)置临安卫临安府。

  通海前前千户所:洪武十五年(1382)置通海守御前前千户所于通海县城东。

  通海右右千户所:洪武十五年(1382)置通海守御右右千户所于通海县城东。

  临安右千户所:宣德五年(1430)置临安卫右千户所于蒙自县。

  新安千户所:正德六年(1511)置新安守御千户所于蒙自县东南。

  通海千户所:明初置通海守御千户所于通海县,后废。

  楚雄卫:洪武十五年(1382)置楚雄卫于楚雄府。

  定远千户所:洪武二十一年(1388)置定远守御千户所于定远县。

  姚安千户所:洪武二十八年(1395)姚安守御千户所于姚安府城北。

  姚安中屯千户所:洪武二十八年(1395)姚安守御中屯千户所于大姚县城东。

  大理卫:洪武十七年(1384)置大理卫于大理府。

  鹤庆千户所:洪武二十年(1387)置鹤庆守御千户所于鹤庆府,后废。

  洱海卫:洪武十九年(1386)置洱海卫于云南县。

  蒙化卫:建文二年(1400)置蒙化卫于蒙化州(蒙化府)。

  大罗卫:弘治六年(1493)置大罗卫于宾川州城东大罗山下。

  景东卫: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景东卫于景东府西景董山上。

  澜沧卫:洪武二十八年(1395)置澜沧军民卫于北胜州南(后为北胜州),弘治九年(1496)改置澜沧卫。

  蒗蕖州:元属丽江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属北胜府,十七年(1384)改属鹤庆府,二十九年(1396)改属澜沧军民卫,天启年间省入北胜直隶州。

  永昌卫:洪武十八年(1385)置金齿卫于永昌府,二十三年末(1391)改置金齿军民卫,嘉靖元年(1522)改置永昌卫。

  腾冲卫:永乐元年(1403)置腾冲守御千户所于故腾冲府(后为腾越州),属金齿军民卫,宣德六年(1431)直属都司;正统十年(1445)升置腾冲军民卫,嘉靖十年末(1532)改置腾冲卫。

  云南中护卫:明初置西河中护卫(属王府),属陕西都司,后更名云南中护卫(属王府),后废。

  杨林堡千户所:建文四年(1402)置杨林堡守御千户所于嵩盟州南故杨林县。

  安宁千户所: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安宁守御千户所于安宁州。

  宜良千户所: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宜良守御千户所于宜良县。

  易门千户所:洪武二十四年(1391)置易门守御千户所于易门县。

  马隆千户所: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马隆卫于马龙州城北,永乐二年(1404)降为马隆守御千户所。

  定雄千户所:万历十四年(1586)置定雄守御千户所于罗雄州城南。

  木密关千户所:洪武二十三年(1390)置木密关守御千户所于寻甸军民府南易龙堡。

  凤梧千户所:嘉靖七年(1528)置凤梧守御千户所于寻甸府。

  十八寨千户所:正德十六年末(1522)置十八寨守御千户所于弥勒州南偏西十八寨山。

  武定千户所:置武定千户所于武定府。

  永平千户所:洪武十九年(1389)置永平守御千户所于永平县。

  镇安千户所:洪武年间置金齿守御千户所于永昌府,万历十三年(1585)更名镇安守御千户所,徙治潞江长官司南猛淋寨。

  镇姚千户所:永乐元年(1403)置永昌守御千户所于永昌府,万历十三年(1585)更名镇姚守御千户所,徙治施甸长官司南偏东老姚关凤山麓。

  猛琏长官司:元为木连路。洪武十五年(1382)改置木连府,属布政司,后为麓川平缅宣慰司兼并;永乐四年(1406)置猛琏长官司,直属都司。

  右甸土千户所:万历十五年(1587)置右甸守御土千户所于顺宁府西南矣者寨。

  历任云南布政使

共有 78 笔资料:


  任职人员

  任职资讯

  类别

  卸任资讯

  备注

  1

  熊枚

  乾隆六十年五月十八日(1795,7,4)

  任

  嘉庆二年二月三日(1797,3,1)调安徽布政使


  2

  陈孝升

  嘉庆二年二月三日(1797,3,1)

  任

  嘉庆七年十二月廿四日(1803,1,17)缘事开缺


  3

  百龄

  嘉庆七年十二月廿四日(1803,1,17)

  调

  嘉庆八年九月十四日(1803,10,29)调桂抚


  4

  阿礼布

  嘉庆八年九月十四日(1803,10,29)

  任

  嘉庆八年十一月卅日(1804,1,12)丁母忧

  离职根据嘉庆八年十一月分冬季上谕档,页00329

  5

  策丹

  嘉庆八年十一月卅日(1804,1,12)

  任

  嘉庆九年三月三日(1804,4,12)缘事革职

  留豫省帮办河工,未到任,以河工未办妥革职

  6

  阿礼布

  嘉庆九年三月五日(1804,4,14)

  署



  7

  阿礼布

  嘉庆十一年四月十一日(1806,5,28)

  任

  嘉庆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1806,12,26)调湖北布政使

  丁忧服阕,实授

  8

  蒋攸铦

  嘉庆十一年十一月十七日(1806,12,26)

  任

  嘉庆十四年三月一日(1809,4,15)调江苏布政使


  9

  梁敦怀

  嘉庆十四年三月一日(1809,4,15)

  任

  嘉庆十八年二月廿七日(1813,3,29)调太仆寺卿


  10

  李长森

  嘉庆十八年二月廿七日(1813,3,29)

  任

  嘉庆十九年五月六日(1814,6,23)调福建布政使


  11

  额特布

  嘉庆十九年五月六日(1814,6,23)

  任

  嘉庆十九年六月三日(1814,7,19)调浙江布政使

  由按察使迁

  12

  刘清

  嘉庆十九年六月三日(1814,7,19)

  任

  嘉庆十九年七月廿三日(1814,9,6)人地不甚相宜,仍回山东盐运使任

  未到任

  13

  赵宜喜

  嘉庆十九年七月廿三日(1814,9,6)

  任



  14

  继昌

  嘉庆廿一年二月廿九日(1816,3,27)

  任

  嘉庆廿一年十一月八日(1816,12,26)调江宁布政使


  15

  李尧栋

  嘉庆廿一年十一月八日(1816,12,26)

  调

  嘉庆廿二年三月一日(1817,4,16)调巡抚


  16

  祝庆承

  嘉庆廿二年三月一日(1817,4,16)

  任

  嘉庆廿四年闰四月一日(1819,5,24)调直隶布政使


  17

  玉辂

  嘉庆廿四年闰四月一日(1819,5,24)

  任

  道光二年五月廿九日(1822,7,17)调江苏布政使


  18

  诚端

  道光二年五月廿九日(1822,7,17)

  调

  道光二年九月廿二日(1822,11,5)调福建布政使


  19

  史谱

  道光二年九月廿二日(1822,11,5)

  任

  道光五年六月十九日(1825,8,3)丁母忧

  离职根据传包

  20

  韩文绮

  道光五年七月三日(1825,8,16)

  调

  道光五年九月一日(1825,10,12)调赣抚

  由四川布政使迁

  21

  王楚堂

  道光五年九月一日(1825,10,12)

  任

  道光十年九月四日(1830,10,20)命到京


  22

  钟祥

  道光十年九月五日(1830,10,21)

  署



  23

  钟祥

  道光十一年五月四日(1831,6,13)

  任

  道光十一年十二月廿八日(1832,1,30)调江西布政使

  实授

  24

  潘恭辰

  道光十一年十二月廿八日(1832,1,30)

  任

  道光十四年七月十九日(1834,8,23)命到京

  布政使服阕

  25

  经额布

  道光十四年七月十九日(1834,8,23)

  任

  道光十五年九月廿九日(1835,11,19)调山西布政使


  26

  伍长华

  道光十五年九月廿九日(1835,11,19)

  任

  道光十八年四月廿三日(1838,5,16)调鄂抚


  27

  刘鸿翱

  道光十八年四月廿三日(1838,5,16)

  任

  道光廿年十二月廿三日(1841,1,15)调闽抚


  28

  梁萼涵

  道光廿年十二月廿三日(1841,1,15)

  调

  道光廿一年十二月十日(1842,1,20)调晋抚


  29

  岳镇南

  道光廿一年十二月十日(1842,1,20)

  任

  道光廿四年正月十四日(1844,3,2)卒

  离职根据道光廿四年二月奏摺档,页059

  30

  傅绳勋

  道光廿四年二月六日(1844,3,24)

  任

  道光廿五年正月十日(1845,2,16)调广东布政使


  31

  苏彰阿

  道光廿五年正月十日(1845,2,16)

  任

  道光廿五年八月六日(1845,9,5)卒於途

  离职根据道光廿五年八月外纪档页181,未到任

  32

  赵光祖

  道光廿五年八月廿六日(1845,9,27)

  任

  道光廿九年七月廿五日(1849,9,11)命到京


  33

  骆秉章

  道光廿九年七月廿五日(1849,9,11)

  调

  道光卅年三月廿四日(1850,5,5)调湘抚


  34

  张亮基

  道光卅年三月廿四日(1850,5,5)

  任

  道光卅年八月四日(1850,9,9)调巡抚


  35

  徐有壬

  道光卅年八月四日(1850,9,9)

  任

  咸丰三年三月十三日(1853,4,20)调湖南布政使


  36

  史致蕃

  咸丰三年三月十三日(1853,4,20)

  任

  咸丰六年三月二日(1856,4,6)因病解任


  37

  桑春荣

  咸丰六年三月二日(1856,4,6)

  任

  咸丰七年六月三日(1857,7,23)调巡抚


  38

  刘源灏

  咸丰七年六月三日(1857,7,23)

  任

  咸丰十年二月五日(1860,2,26)调黔抚


  39

  姚锡华

  咸丰十年二月五日(1860,2,26)

  任

  咸丰十年三月日因病乞归

  由按察使迁,离职根据续纂江宁府志卷14之6页266

  40

  贾洪诏

  咸丰十年三月廿六日(1860,4,16)

  任

  咸丰十年月日寻丁父忧

  由贵州按察使迁,离职根据碑传集补卷14页24

  41

  邓尔恒

  咸丰十年七月九日(1860,8,25)

  任

  咸丰十年十月二日(1860,11,14)调黔抚


  42

  陈景亮

  咸丰十年十月二日(1860,11,14)

  任

  咸丰十一年四月七日(1861,5,16)因病解任


  43

  萧浚兰

  咸丰十一年四月七日(1861,5,16)

  任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日(1863,12,20)缘事革职

  以赴任迟延革职(藉有差委逗留川省几及三年之久,尚未到省,未到任)

  44

  林鸿年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一日(1863,12,21)

  任

  同治三年八月廿四日(1864,9,24)调巡抚


  45

  刘岳昭

  同治三年八月廿四日(1864,9,24)

  任

  同治五年正月廿三日(1866,3,9)同上


  46

  岑毓英

  同治五年正月廿三日(1866,3,9)

  署



  47

  岑毓英

  同治六年正月廿六日(1867,3,2)

  任

  同治七年三月五日(1868,3,28)调巡抚

  实授

  48

  宋延春

  同治七年三月五日(1868,3,28)

  任

  同治十三年四月十四日(1874,5,29)因病解职


  49

  潘鼎新

  同治十三年四月十四日(1874,5,29)

  任

  光绪二年九月十一日(1876,10,27)调巡抚


  50

  杜瑞联

  光绪二年九月十一日(1876,10,27)

  任

  光绪三年八月卅日(1877,10,6)署巡抚


  51

  仓景愉

  光绪三年十月廿一日(1877,11,25)

  署



  52

  杜瑞联



  光绪四年七月三日(1878,8,1)实授巡抚


  53

  升泰

  光绪四年七月三日(1878,8,1)

  任

  光绪六年十二月十五日(1881,1,14)到京另候简用


  54

  吴德溥

  光绪六年十二月十五日(1881,1,14)

  任

  光绪八年正月廿九日(1882,3,18)卒

  离职根据军机处档121495号

  55

  唐炯

  光绪八年二月廿八日(1882,4,15)

  任

  光绪九年六月廿二日(1883,7,25)调巡抚


  56

  龚易图

  光绪九年六月廿五日(1883,7,28)

  任

  光绪十年二月廿一日(1884,3,18)调广东布政使


  57

  刚毅

  光绪十年二月廿一日(1884,3,18)

  调

  光绪十一年二月廿七日(1885,4,12)调晋抚


  58

  沈镕经

  光绪十一年二月廿七日(1885,4,12)

  任

  光绪十一年四月卅日(1885,6,12)调广东布政使


  59

  庞际云

  光绪十一年四月卅日(1885,6,12)

  调

  光绪十二年八月十九日(1886,9,16)卒

  离职根据光绪十二年九月月摺档

  60

  于荫霖

  光绪十二年九月十二日(1886,10,9)

  任

  光绪十三年二月日丁母忧

  离职根据清史稿列传页1396(母於正月七日卒)

  61

  曾纪凤

  光绪十三年二月廿五日(1887,3,19)

  调

  光绪十五年十月六日(1889,10,29)开缺终养


  62

  史念祖

  光绪十五年十月六日(1889,10,29)

  调

  光绪廿一年六月二日(1895,7,23)调桂抚


  63

  岑毓宝

  光绪廿一年六月三日(1895,7,24)

  调

  光绪廿一年九月八日(1895,10,25)缘事革职


  64

  裕祥

  光绪廿一年九月九日(1895,10,26)

  任

  光绪廿三年十月二日(1897,10,27)调巡抚


  65

  汤寿铭

  光绪廿三年十月三日(1897,10,28)

  任

  光绪廿四年五月廿五日(1898,7,13)调安徽布政使


  66

  于荫霖

  光绪廿四年五月廿五日(1898,7,13)

  调

  光绪廿四年十二月七日(1899,1,18)调鄂抚


  67

  李经羲

  光绪廿四年十二月七日(1899,1,18)

  调

  光绪廿七年三月三日(1901,4,21)调桂抚


  68

  林绍年

  光绪廿七年三月三日(1901,4,21)

  任

  光绪廿七年十二月二日(1902,1,11)调山西布政使


  69

  李绍芬

  光绪廿七年十二月二日(1902,1,11)

  调

  光绪卅年正月十七日(1904,3,3)缘事革职


  70

  刘春霖

  光绪卅年正月十八日(1904,3,4)

  任

  光绪卅年五月廿三日(1904,7,6)调广西布政使


  71

  张廷燎

  光绪卅年五月廿三日(1904,7,6)

  调

  光绪卅年八月廿七日(1904,10,6)调广西布政使


  72

  张绍华

  光绪卅年八月廿七日(1904,10,6)

  调

  光绪卅年十二月六日(1905,1,11)调山西布政使


  73

  吴廷斌

  光绪卅年十二月六日(1905,1,11)

  调

  光绪卅一年正月十三日(1905,2,16)调山东布政使


  74

  刘春霖

  光绪卅一年正月十三日(1905,2,16)

  调

  光绪卅四年正月廿二日(1908,2,23)开缺候简


  75

  沈秉堃

  光绪卅四年正月廿二日(1908,2,23)

  任

  宣统二年九月廿七日(1910,10,29)调桂抚


  76

  世增

  宣统二年九月廿八日(1910,10,30)

  任

  宣统三年闰六月七日(1911,8,1)调甘肃布政使


  77

  高而谦

  宣统三年闰六月七日(1911,8,1)

  任

  宣统三年九月十三日(1911,11,3)署四川布政使


  78

  周儒臣

  宣统三年九月十三日(1911,11,3)

  调署



  历任云南按察使

共有 79 笔资料:


  任职人员

  任职资讯

  类别

  卸任资讯

  备注

  1

  陈孝升

  乾隆六十年四月廿一日(1795,6,7)

  任

  嘉庆二年二月三日(1797,3,1)调布政使


  2

  孙藩

  嘉庆二年二月三日(1797,3,1)

  任

  嘉庆四年五月廿八日(1799,6,30)调安徽布政使


  3

  张端城

  嘉庆四年五月廿八日(1799,6,30)

  任

  嘉庆四年八月廿四日(1799,9,23)以母老改京职


  4

  公峩

  嘉庆四年八月廿四日(1799,9,23)

  任

  嘉庆五年二月五日(1800,2,28)调广西按察使


  5

  杨长桂

  嘉庆五年二月五日(1800,2,28)

  调

  嘉庆九年四月十六日(1804,5,24)年老以四五品京堂候补


  6

  李銮宣

  嘉庆九年四月十六日(1804,5,24)

  任

  嘉庆十一年三月十四日(1806,5,2)缘事革职

  离职根据嘉道两朝上谕档(十一),页193

  7

  蒋继勋

  嘉庆十一年三月十四日(1806,5,2)

  任

  嘉庆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1809,1,1)调广西按察使


  8

  梁敦怀

  嘉庆十三年十一月十六日(1809,1,1)

  调

  嘉庆十四年三月一日(1809,4,15)调布政使


  9

  同兴

  嘉庆十四年三月一日(1809,4,15)

  任

  嘉庆十四年七月六日(1809,8,16)调安徽布政使


  10

  岳庆

  嘉庆十四年七月六日(1809,8,16)

  任

  嘉庆十五年五月十八日(1810,6,19)缘事降调


  11

  颜检

  嘉庆十五年五月十八日(1810,6,19)

  任

  嘉庆十六年闰三月廿九日(1811,5,21)调黔抚


  12

  巴哈布

  嘉庆十六年闰三月廿九日(1811,5,21)

  任

  嘉庆十六年九月廿三日(1811,11,8)调江苏按察使


  13

  福升

  嘉庆十六年九月廿三日(1811,11,8)

  调

  嘉庆十八年七月三日(1813,7,29)调贵州布政使


  14

  额特布

  嘉庆十八年七月三日(1813,7,29)

  任

  嘉庆十九年五月六日(1814,6,23)调布政使


  15

  史致光

  嘉庆十九年五月六日(1814,6,23)

  任

  嘉庆十九年六月三日(1814,7,19)调贵州按察使


  16

  伊汤安

  嘉庆十九年六月三日(1814,7,19)

  调

  嘉庆十九年七月廿四日(1814,9,7)调河南按察使


  17

  韩克均

  嘉庆十九年七月廿四日(1814,9,7)

  调

  嘉庆廿一年四月廿七日(1816,5,23)调安徽布政使


  18

  广庆

  嘉庆廿一年四月廿七日(1816,5,23)

  任

  嘉庆廿二年七月廿三日(1817,9,4)调山东布政使


  19

  廉敬

  嘉庆廿二年七月廿三日(1817,9,4)

  任

  嘉庆廿四年闰四月三日(1819,5,26)调广东按察使


  20

  刘宝第

  嘉庆廿四年闰四月三日(1819,5,26)

  调

  道光元年二月十七日(1821,3,20)无能休致


  21

  杨国桢

  道光元年二月十七日(1821,3,20)

  任

  道光二年十二月十三日(1823,1,24)调河南布政使


  22

  吴廷琛

  道光二年十二月十三日(1823,1,24)

  任

  道光六年八月七日(1826,9,8)命到京


  23

  翟锦观

  道光六年八月七日(1826,9,8)

  调

  道光十年六月十三日(1830,8,1)因病解任

  实五月廿四日卒(道光十年六月奏摺档,页200)

  24

  李羲文

  道光十年六月十三日(1830,8,1)

  任

  道光十一年六月九日(1831,7,17)调陕西按察使


  25

  何煊

  道光十一年六月九日(1831,7,17)

  任

  道光十三年七月廿九日(1833,9,12)调山西布政使

  布政使服阕

  26

  图明额

  道光十三年七月廿九日(1833,9,12)

  任

  道光十三年十一月廿日(1833,12,30)调奉天府府尹


  27

  钱宝琛

  道光十三年十一月廿日(1833,12,30)

  任

  道光十五年正月廿五日(1835,2,22)调浙江布政使


  28

  程怀璟

  道光十五年正月廿五日(1835,2,22)

  调

  道光十五年六月九日(1835,7,4)在途患病开缺

  未到任,离职根据道光十五年六月分上谕档,页00063

  29

  王惟諴

  道光十五年六月九日(1835,7,4)

  任

  道光十九年八月七日(1839,9,14)调广西布政使


  30

  孙善宝

  道光十九年八月七日(1839,9,14)

  任

  道光十九年十月十五日(1839,11,20)调湖北布政使


  31

  费开绶

  道光十九年十月十五日(1839,11,20)

  任

  道光廿一年十二月廿六日(1842,2,5)调江西布政使


  32

  叶名琛

  道光廿一年十二月廿六日(1842,2,5)

  任

  道光廿二年十月十日(1842,11,12)调湖南布政使


  33

  文柱

  道光廿二年十月十一日(1842,11,13)

  调

  道光廿二年十一月廿八日(1842,12,29)调署江苏按察使

  十二月十六日实授江苏布政使

  34

  赵光祖

  道光廿二年十二月十六日(1843,1,16)

  任

  道光廿五年八月廿六日(1845,9,27)调布政使


  35

  普泰

  道光廿五年八月廿六日(1845,9,27)

  任

  道光廿九年七月廿五日(1849,9,11)命到京


  36

  张亮基

  道光廿九年七月廿五日(1849,9,11)

  任

  道光卅年三月廿四日(1850,5,5)调布政使


  37

  梁星源

  道光卅年三月廿四日(1850,5,5)

  任

  道光卅年十一月十八日(1850,12,21)调湖北布政使


  38

  春熙

  道光卅年十一月十八日(1850,12,21)

  调

  咸丰元年四月卅日(1851,5,30)留京以三四品京堂候补

  未及时到任,咸丰元年正月九日留署湖南布政使

  39

  崇纶

  咸丰元年四月卅日(1851,5,30)

  任

  咸丰二年二月六日(1852,3,26)调广东布政使


  40

  张印塘

  咸丰二年二月六日(1852,3,26)

  任

  咸丰三年二月九日(1853,3,18)调安徽按察使


  41

  清盛

  咸丰三年二月十日(1853,3,19)

  任

  咸丰六年四月廿日(1856,5,23)缘事开缺到京听候部议


  42

  海瑛

  咸丰六年四月廿日(1856,5,23)

  任

  咸丰六年十一月十三日(1856,12,10)调贵州布政使


  43

  潘楷

  咸丰六年月日

  署



  44

  清盛

  咸丰六年十一月十三日(1856,12,10)

  任

  咸丰七年正月六日(1857,1,31)调湖南按察使


  45

  毓科

  咸丰七年正月六日(1857,1,31)

  调

  咸丰七年六月廿六日(1857,8,15)同上


  46

  徐之铭

  咸丰七年六月廿六日(1857,8,15)

  调

  咸丰八年十一月廿八日(1859,1,1)调巡抚


  47

  姚锡华

  咸丰八年十一月廿八日(1859,1,1)

  任

  咸丰十年二月五日(1860,2,26)调布政使


  48

  邓尔恒

  咸丰十年二月五日(1860,2,26)

  任

  咸丰十年七月九日(1860,8,25)同上


  49

  花咏春

  咸丰十年七月九日(1860,8,25)

  任

  同治元年三月卅日(1862,4,28)因病赏假两月


  50

  岑毓英

  同治元年三月卅日(1862,4,28)

  暂署



  51

  花咏春



  同治二年三月九日(1863,4,26)因病开缺

  离职根据同治二年五月分奏摺档页155

  52

  林鸿年

  同治二年三月九日(1863,4,26)

  任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一日(1863,12,21)调布政使


  53

  刘岳昭

  同治二年十一月十一日(1863,12,21)

  任

  同治三年八月廿四日(1864,9,24)同上


  54

  席宝田

  同治三年八月廿四日(1864,9,24)

  任

  同治三年九月六日(1864,10,6)缘事降调

  未到任

  55

  赵焕联

  同治三年九月六日(1864,10,6)

  任

  同治五年正月廿八日(1866,3,14)开缺养亲


  56

  宋延春

  同治五年正月廿九日(1866,3,15)

  任

  同治七年三月五日(1868,3,28)调布政使


  57

  李元度

  同治七年三月五日(1868,3,28)

  任

  同治七年七月九日(1868,8,26)开缺养亲


  58

  程諴

  同治七年七月九日(1868,8,26)

  任

  同治十三年三月十一日(1874,4,26)缘事降调


  59

  仓景恬

  同治十三年三月十三日(1874,4,28)

  任

  光绪三年十月廿一日(1877,11,25)署布政使

  后改名景愉

  60

  沈寿榕

  光绪三年十月廿一日(1877,11,25)

  署



  61

  仓景愉



  光绪四年四月廿八日(1878,5,29)因病解职


  62

  李德莪

  光绪四年四月廿八日(1878,5,29)

  任

  光绪十年八月十五日(1884,10,3)同上


  63

  史念祖

  光绪十年八月十五日(1884,10,3)

  任

  光绪十三年十月十八日(1887,12,2)调贵州布政使


  64

  邓华熙

  光绪十三年十月十九日(1887,12,3)

  任

  光绪十五年六月三日(1889,6,30)调湖北布政使


  65

  岑毓宝

  光绪十五年六月三日(1889,6,30)

  任

  光绪廿一年闰五月十六日(1895,7,8)调贵州布政使


  66

  汤寿铭

  光绪廿一年闰五月十六日(1895,7,8)

  任

  光绪廿三年十月三日(1897,10,28)调布政使


  67

  兴禄

  光绪廿三年十月三日(1897,10,28)

  任

  光绪廿四年七月廿七日(1898,9,12)缘事革职


  68

  邹馨兰

  光绪廿四年七月廿八日(1898,9,13)

  任

  光绪廿六年闰八月廿四日(1900,10,17)因病解职


  69

  全楙绩

  光绪廿六年闰八月廿四日(1900,10,17)

  任

  光绪廿九年二月廿九日(1903,3,27)调贵州按察使


  70

  刘春霖

  光绪廿九年二月廿九日(1903,3,27)

  任

  光绪卅年正月十八日(1904,3,4)调布政使


  71

  袁开第

  光绪卅年正月十八日(1904,3,4)

  任

  光绪卅一年正月十三日(1905,2,16)调贵州布政使


  72

  陈灿

  光绪卅一年正月十三日(1905,2,16)

  任

  光绪卅三年二月十一日(1907,3,24)调甘肃按察使


  73

  沈秉堃

  光绪卅三年二月十一日(1907,3,24)

  调

  光绪卅四年正月廿二日(1908,2,23)调布政使


  74

  魏景桐

  光绪卅四年正月廿二日(1908,2,23)

  任

  光绪卅四年二月三日(1908,3,5)调广东按察使

  由临安开广道迁

  75

  世增

  光绪卅四年二月三日(1908,3,5)

  任

  宣统元年六月廿九日(1909,8,14)调交涉使


  76

  汤寿潜

  宣统元年六月廿九日(1909,8,14)

  任

  宣统元年十月十六日(1909,11,28)调江西提学使


  77

  秦树声

  宣统元年十月十七日(1909,11,29)

  任

  宣统三年三月一日(1911,3,30)调广东提学使


  78

  沈曾桐

  宣统三年三月一日(1911,3,30)

  任

  宣统三年八月二日(1911,9,23)修墓开缺


  79

  龚心湛

  宣统三年八月二日(1911,9,23)

  任



  历任云南学政

共有 45 笔资料:


  任职人员

  任职资讯

  类别

  卸任资讯

  备注

  1

  钱开仕

  乾隆六十年八月十八日(1795,9,30)

  任

  嘉庆三年六月十八日(1798,7,30)卒

  离职根据嘉庆朝宫中档004063号

  2

  钱棨

  嘉庆三年七月十六日(1798,8,27)

  任

  嘉庆四年八月廿四日(1799,9,23)卒

  离职根据嘉庆四年八月长编总档

  3

  潘世恩

  嘉庆四年八月廿四日(1799,9,23)

  任



  4

  叶绍楏

  嘉庆六年八月八日(1801,9,15)

  任



  5

  谭光祥

  嘉庆九年八月八日(1804,9,11)

  任



  6

  汪润之

  嘉庆十二年八月廿一日(1807,9,22)

  任



  7

  程寿龄

  嘉庆十五年八月廿二日(1810,9,20)

  任

  嘉庆十七年五月日丁忧

  离职根据嘉庆十七年六月分上谕档,页00057

  8

  顾莼

  嘉庆十七年六月五日(1812,7,13)

  任



  9

  牛坤

  嘉庆廿一年八月十一日(1816,10,1)

  任



  10

  杨殿邦

  嘉庆廿四年九月五日(1819,10,23)

  任

  道光二年闰三月六日(1822,4,27)丁母忧

  离职根据传包

  11

  尹济源

  道光二年闰三月六日(1822,4,27)

  任

  道光二年闰三月七日(1822,4,28)仍留江南道御史任

  未到任

  12

  陈鸿

  道光二年闰三月七日(1822,4,28)

  任



  13

  李棠阶

  道光五年八月三日(1825,9,14)

  任



  14

  王煜

  道光八年八月三日(1828,9,11)

  任



  15

  李品芳

  道光十一年八月二日(1831,9,7)

  任



  16

  李嘉端

  道光十四年八月二日(1834,9,4)

  任

  道光十七年二月八日(1837,3,14)丁父忧

  离职根据道光十七年二月外纪档,页67(父卒於正月廿一日),续碑传集卷25页14,误书回京供职

  17

  李品芳

  道光十七年二月八日(1837,3,14)

  任



  18

  叶觐仪

  道光廿年八月二日(1840,8,28)

  任



  19

  吴存义

  道光廿三年八月二日(1843,9,25)

  任



  20

  王恩祥

  道光廿六年八月四日(1846,9,23)

  任

  道光廿六年八月五日(1846,9,24)缘事革职

  未到任,即以行止卑污革职

  21

  萧浚兰

  道光廿六年八月五日(1846,9,24)

  任

  道光廿六年十二月廿三日(1847,2,8)丁母忧

  离职根据道光廿六年十二月长编总档

  22

  孙毓溎

  道光廿六年十二月廿三日(1847,2,8)

  任



  23

  陈庆松

  道光廿九年八月一日(1849,9,17)

  任

  咸丰元年二月日丁母忧

  离职根据咸丰朝宫中档000534号

  24

  杨式谷

  咸丰元年三月二日(1851,4,3)

  任



  25

  吴存义

  咸丰五年八月二日(1855,9,12)

  任



  26

  陈亮畴

  咸丰八年八月三日(1858,9,9)

  任



  27

  颜宗仪

  咸丰九年十月二日(1859,10,27)

  任

  咸丰十年七月廿二日(1860,9,7)因病解任


  28

  张锡嵘

  咸丰十年七月廿二日(1860,9,7)

  任

  同治元年七月六日(1862,8,1)丁父忧

  七月廿日降调,离职根据咸同两朝上谕档(十二),页330

  29

  孙如仅

  同治元年七月六日(1862,8,1)

  任

  同治元年闰八月十四日(1862,10,7)调江苏学政


  30

  颜宗仪

  同治元年闰八月十四日(1862,10,7)

  任



  31

  梁肇煌

  同治四年六月十日(1865,8,1)

  任



  32

  汪叙畴

  同治九年八月一日(1870,8,27)

  任

  同治十一年五月廿三日(1872,6,28)命到京


  33

  李端棻

  同治十一年五月廿三日(1872,6,28)

  任

  光绪二年六月廿四日(1876,8,13)丁忧


  34

  李岷琛

  光绪二年六月廿四日(1876,8,13)

  任



  35

  卢崟

  光绪五年八月一日(1879,9,16)

  任



  36

  丁立干

  光绪八年八月一日(1882,9,12)

  任



  37

  戴鸿慈

  光绪十一年八月一日(1885,9,9)

  任



  38

  王丕厘

  光绪十四年八月一日(1888,9,6)

  任

  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十九日(1890,12,30)丁父忧

  离职根据光绪十六年十一月(下)月摺档(父於八月十四日在籍卒)

  39

  高钊中

  光绪十六年十一月廿七日(1891,1,7)

  任



  40

  姚文倬

  光绪廿年八月一日(1894,8,31)

  任



  41

  张建勋

  光绪廿三年八月一日(1897,8,28)

  任



  42

  田智枚

  光绪廿六年九月十日(1900,11,1)

  任

  光绪廿八年二月十三日(1902,3,22)缘事降调


  43

  吴鲁

  光绪廿八年四月廿八日(1902,6,4)

  任

  光绪卅二年四月二日(1906,4,25)裁缺


  44

  叶尔恺

  光绪卅二年四月廿日(1906,5,13)

  署



  45

  叶尔恺

  宣统二年七月十八日(1910,8,22)

  任


  实授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