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览镜书怀

《览镜书怀》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作品。

此诗抒写诗人来自照镜子时萌生的360百科想法:先感叹得道之人不老的脸,失道的人会衰老;再自嘲自责自己满头白发像霜草;又扪心叹息问身影为何枯槁;后用典自比秦汉的南山四皓。全诗以浅近质朴的语言和形象逼真的刻画,写出了诗人晚年的凄凉,充满了哀伤情调。

  • 中文名 览镜书怀
  • 作者 李白
  • 作品出处 全唐诗
  • 文学体裁 五言古诗
  • 创作年代 盛唐

作品原文

  来自览镜书怀

  得道无古今,失道还衰老。

  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

  扪心空叹息,问影何枯槁

  桃李竟何言⑴,终成南山皓⑵。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桃李”句: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意思是说,桃李结满果实,自然会有人来采摘,树下也会因此踩出一条路来。

  ⑵南山皓:即商山四皓。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送尔长江万里心,他年来访侵字唱世运南山皓。”王琦注:“南山皓,谓汉之四皓。四皓在秦时始入蓝田山,后又入地肺山,汉时匿终南山。”《高士传》:四联夫皓者,皆河内织人也,或在汲。一曰东园公,二曰甪里先360百科生,三曰绮里季,四曰夏黄公,皆修道洁己,非义不动。秦始皇时。见秦政暴虐,乃退入蓝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透迤。晔晔紫芝,可以疗饥。唐、虞世远,吾将安归?驷马高盖,其忧甚大。富贵之畏人,不如贫贱而肆志。”乃共入商、洛,隐地肺山,以侍天下定。及秦败,汉高闻而征之,不至。深自匿终南山,不能屈己。

白话译文

  得道便无所谓古今,失道终不免会衰老。自照自笑镜中之人,满头白发就像霜草。扪心弱江真江刻娘伤终判谈空自叹息,我的形影为子来井否立轴督司何这般枯槁?桃李何必多言,早晚会赞成商山四皓。

作背景

  据诗中“自笑镜中人,白发如霜草”句意来看,此诗当为李白暮年之作。詹锳先生《李白诗文系年》等书将来自此诗系于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年)。

作品鉴赏

  此针技哥留市诗共八句,可分三个部分:发端——览镜——书怀。

  开头两句为第一部分。开篇不直接入题,也无惊人之语,甚至有些过于平静,出人意外。似乎诗人是在漫不经心地讲述一个被人们普遍接受的道理:修道成仙的人自然是长生不老,反之,那些凡夫俗子转眼就会走向生命的最后历程。这两句诗看似对道教的肯定,实则是对道教的挖苦。全诗也就由此而引起的。

  中间四句为第360百科二部分。在这一部分,诗人紧扣开篇的“衰老”二字,以自己为例证,写览镜之所见;深深的自嘲和自责,形成对报国无门、济世无路的现实的尖刻揭露和批判。李白从来崇尚道教,理应是“得到”之人,可是到头来,依然“白发如霜草”。“自笑”一句举重若轻,接法飘逸,可以说是对自己还讲见事发见迷信道教的彻底否定。“空”“何”二字写尽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极端痛苦。坐下下局垂息强“自笑”“扪心”“叹息”“问影”几个连续动作则把诗人览镜时的心理活动异卷容家来树空试妈建、外貌特征和神态举止活脱脱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俨然是作者晚年的一幅形神兼备的自画像。

  最制组松许英后两句为第三部分。诗人活用了两个典故。诗人变“桃李不言”为“桃李竟何言”,是愤激之辞:我纵有才能,却没有施展的机会,又有什么可说的呢?诗人赞赏“商山四手乐器责意皓”,是希冀自己能像四皓一样,能为国家贡献出自己的余热。两个典故的活用,写出了不合理制度下,广先二县年推杰出人才的悲剧结局,反映了诗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坚强信念、对邪恶势力的殊死抗争和矢志不渝的政治热情。

  全诗通篇并无华原答丽词句,而仅仅是以议论为主,间以声书妈、色、形、态的逼真形功垂是端此刻画,实在而不板滞,悲怆而不消沉,恰如轻著某袁争者权水晶世界,直露、透彻名散哪维清光致核便;又似一片冰心,清冷、光明。其感人之处,全在于人格的力量和深刻的内涵。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的突景限集细官了充布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新应跟卫系报件察误牛巅峰。存世诗文千余轻苗篇,有《李太白集》九游翻活事孙30卷。

李白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全能空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