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学院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专业创建于1995年,2008成立计算机学院。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含计算机应用和计算机工程两个培养方向)、"数字来自媒体技术"两个本科专360百科业和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专业。 

  • 中文名称 成都信息工程大学计算机学院
  • 创办时间 1995
  • 类别 公立省属大学下属二级学院
  • 学校类型 计算机学院
  • 现任校长 何嘉

师资力量

  计算机学院现有专职教师41人,其中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24人,博士8人、硕士29人,在读博士6人维著初试请,硕博比达到90来自.2%,硕导9人。计算机学院货都结专已形成了一支数量充足,职称360百科、学历、年龄、学缘结构合理,教学科研水实解究冲其劳化觉每兰平较高的师资队伍。

教学成果

  提术风压计算机学院现有在校研究生、本专科学生1000余人。近几年,学生在参加省部级以上学科竞赛中获得多项奖励,取得丰硕成果安条构信挥周,共计有26人次获国家级奖励,46 人次获省级省京树且往践奖励。学院培养的毕业生有过硬的专业知识、良好的敬业精神及团队协作能力,深得用人单位好评。

  计算机学院立足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行业企业需求,致力于四川省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面向信息技术应用领域,培养有计算机应用技术及数字媒体技术专长的工程技术人才,努力将学院建成在信息化软件系统开发、基于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开发人纸缩款马延简才培养方面有特色,在全国省属高校具有影响和示范作用的应用型计算机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

招生计划

  1993年, 招收"计算来自机应用"三年制专科, 当年招收专科学生80360百科

  1995年, 招收"计算刘雷怀超际蒸机应用"专业本科, 当搞要重苦倍果统飞年招收本科学生38人

  1998年, "计算机应用"专业更名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当年招收概考谓响气交一宽社日本科学生160人

  2001年, "计算机科学与才雷略尔技术"按"计算机应用"、"软件工程"、"网络工程"三个方向招生共计580人

  2003年, 获得"计算机应用技术"硕士学位授予权

  2003年, "信息安全"本科专业申报成功

  2004年, 首次招收"计呼判求其特永命千价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硕士聚宽系图研究生

  2005年, 从计算机学院分离出并分别成立网络工程学院和软件工程学院

  2007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四川省特色专业

  20胶斯07年, 四川省首个"数字媒体技术"本科专业申报成功

  降同2008年, "计算机应用技术"被批准为四川省重点学科

  2008年, 获得农业推广硕士"农业信息化"领域学位授予点

  2009年, 招收在职"农业信息化"领域农业推广硕士

  2009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评为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

  2010年,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

  2010年, 获得"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计算机技术"专业学位授权点

现任领导

  1、军接态倒龙复结火未院长

计算机学院院长何嘉氧苏草尼香内益女牛介教授

  计算机学院院长何嘉教授,主要从事计算智能、基于网络的数据库应用以及计算机应用的研究。全难利顶市座老穿面负责学院的日常管理工作。

  2、党总支书记

  计算机学院党总支书记邹书蓉教授,主要从事基于网络的计算坚课顾机应用和软件工程方今轻便厂切课富胶教面的研究。负责学生宽位故地毫规今发个字战日常管理工作。

  3治量整将零额个石、副院长

  计算机学院远过双等吗唱副院长魏维副教授,主要从事多媒体信息处理、图形图象处理的研究。主要负责为套己标运谓离变他居学院的教学、科研管理工作。

院系专业设置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象采改政紧和包发展,学院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改革、科学研究等方面的综合水平不断得到提升。"计算机应用技术"于2003年获得硕士点授予权,2008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08年获准开始招收"农业信息化"领域的农业推广硕士,2009年获得双学位招生权。从2009级开始,学院所有专业执行全新的CDIO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加强真实工程背景下"构思-设计-实现-运行"(CDIO)的工程实践,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工程技术能力和综合竞争能力,尤其是项目组织、设计、开发和实施能力,以及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学院以飓风软件、实时软件应用、智能工程3个研究所为依托,形成了基于Linux的实时软件工程及应用、数据库及知识工程、智能工程、图形图像处理等研究方向,并进一步向媒体制作、游戏动漫等新的研究方向拓展。

  光电技术学院:

  本科:光信息科学与技术、电子科学与技术、材料物理、应用物理

  研究生:电子与通信工程

  大气科学学院:

  本科:大气科学、应用气象学

  研究生:大气科学、农业资源利用

  计算机学院:

  本科: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

  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技术、农业信息化

  商学院:

  本科:金融工程、会计学、财务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

  研究生:应用经济学

  数学学院:

  本科:信息与计算科学、数学与应用数学

  研究生:基础数学、应用数学

  电子工程学院:

  本科: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研究生: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农业信息化

  大气探测学院:

  本科:大气探测、雷电防护科学与技术

  研究生: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农业信息化

  通信工程学院:

  本科:通信工程、微电子学

  研究生:信息与通信工程、电子与通信工程

  网络工程学院:

  本科:物联网工程、网络工程、信息安全、信息对抗

  研究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计算机技术、农业信息化

  控制工程学院:

  本科:测控技术与仪器、电气工程与自动化、自动化

  资源环境学院:

  本科:地理信息系统、环境工程、环境科学、遥感科学与技术

  研究生: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农业资源利用

  文化艺术学院:

  本科:社会工作、对外汉语、汉语言文学、艺术设计

  管理学院:

  本科:电子商务、工程管理、公共事业管理、劳动与社会保障、旅游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物流工程、物流管理、信息技术与管理、行政管理

  研究生:管理科学与工程

  软件工程学院:

  本科:软件工程

  研究生:软件工程、计算机技术、农业信息化

  统计学院:

  本科:统计学

  研究生:统计学、应用经济学

  外国语学院:

  本科:英语

学科建设

  一级硕士点:8个

  二级硕士点:22个

  专业硕士点:7个

  本科专业:48个

  省级重点学科:5个 (气象学、信号与信息处理、计算机应用技术、环境科学、基础数学

  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 (高速数字信号处理实验室、中国气象局大气探测重点开放实验室、国家统计局统计信息技术与数据挖掘重点开放实验室)

  国家级特色专业:6个

  电子信息工程(第二批)、通信工程、大气科学(第三批)、电子科学与技术(第四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五批)电子商务

优势科研

  气候与气候变化

  气象灾害与防灾减灾

  环境信息分析

  大气探测处理

  气象雷达系统

  高速数字信号处理

  卫星遥感技术

  信息安全

  云计算

  智能工程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区域及产业经济

  政府统计

  代数学

学生荣誉

  多年以来,学生在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竞赛、英语竞赛等各类学科竞赛中荣获国家级奖励102项,省(部)级奖励145项。

  2005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获全国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获一等奖数并列全国参赛高校第六名,位居一般高校第一名

  2007年"NEC杯"第八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了7个全国奖,全国奖获奖数量排名全国第七位,一般本科院校第二

  2009年"NEC杯"第九届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结果揭晓,我校2支参赛队伍获全国一等奖,7支获全国二等奖,全国奖获奖数量排名全国第6名的成绩

  2009年 十一届"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终审决赛,荣获一个全国二等奖、两个全国三等奖,并获得全国"校级优秀组织奖"的荣誉称号

  2010年 获得全国第八届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奖

师资队伍

  学校具有较强的师资力量,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水平高。目前学校拥有专任教师1000余名,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753人,博士231人,高级职称469人,教授117人。学校拥有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和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等国家级和省级专家50余人。一大批出国深造回国的中青年教师已成为教学、科研的中坚力量。为促进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成都信息工程学院还长期聘有外国专家从事英语课教学和部分专业课教学。 邀请了许多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来院访问、讲学,并与美国Temple大学、宾西法尼亚大学、伊利诺宜大学、华盛顿大学、南新罕布什尔大学、香港城市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德国慕尼黑大学、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日本气象厅气象科学技术研究所、印度mysore、爱尔兰卡洛理工学院、日本千叶大学等国外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友好科学合作交流关系。

科研方向

  学校现有18个独立设置的研究所(室), 2个产学研基地。教师的主要研究领域有:电子信息技术、CAD系统机电一体化、高速数字信号处理、专用集成电路应用与开发、天气雷达数字化研究、卫星通信与无线通信、微波技术、生态监测系统研究、多媒体通信技术、宽带接入网技术、GPS与GIS的应用、计算机网络、嵌入式系统设计、光电子与光通信技术、管理信息系统、气象卫星信息处理与应用、环境评价新方法研究与应用、数学、大气科学财会电算化电子商务、统计、经济学等。

  近年来,学院教师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4项并参加了包括973项目、863项目在内的国家重点科研项目13项。承担了国家信息产业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以及部队等单位的横向合作项目,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经济效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近几年也取得了新的突破,获得了国家级、教育部、四川省的多项科研项目资助,推动了该学科的发展。学术论文被三大检索系统(SCI、EI、ISTP)收录的有130篇。许多科研成果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并获得了国家和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中戏八大金钗
下一篇:都市月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