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卷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卷》是2011年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瑟鲁。

  • 书名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Braunwald心脏病学姊妹卷
  • 页数  424页
  • 装帧 精装 
  • 开本 16

图书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3月1日)

  外文书名: Acute Coronar来自y Syndromes A Companion to Braunwald's Heart Disease

  正文语种360百科: 简体中文

  ISBN席看失材合认刘: 7811167697, 9787811167696

  条形码: 9787811167696

  尺寸: 28.6 x 22.2 x 2.6 cm

  重量: 1.7 Kg

作者简介

  作者:(加拿大)瑟鲁(Pierre Theroux) 译者:颜红兵 袁晋青 合著者:高润霖

内容简介

 存纪民高额想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姊妹卷(第2版)》作为《Braunwald心脏病学》的姊妹卷,为读者呈现了科学与临床知识的精华来自,均为迅速评估和处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所必需。作为完全修订的最新版本,《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姊妹卷(第2版)》涵盖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360百科征的最新基础研究、诊断和治疗的进展。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姊妹卷(第2版)》采用全彩印刷,可弦刑同假风以帮助读者更加详细和清楚地了解医疗器械和手术操

  作的过程。

  新加入的"人群篇",通过对INTERHEART研究、REACH注册登记、欧洲心脏调查和北美地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希之利小顺征概况的探讨,从全球角度创衣铁生矿额病及底角概括了当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疾病篇"涵盖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分子机制、免疫系统的作用,还包括心肌细胞死亡和再生、药物遗传学等全新章节,通过此篇可以更加全面地理解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姊妹卷(第2版)》将最新的检测和治疗手段整合入临床实践中。新章节包括急性缺血性费半去果同吃欢心脏病的生物标志物;无创检查在风险预测分层中的作用;靶病变与患者的风险程度;对抗血小板治疗的无反应性;急性冠状动脉综市周吧识四激未合征的出血问题和顽固性缺血发作的患者等内容。

  通过阅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姊妹卷(第2版)》,您可以从本专业的顶级专家和实力雄厚的编者那里获取最确切的知识。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姊妹卷(第2版)》场族鲁你剧余末代治特别涉及急诊室和冠心病监护落神病房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的特殊考虑。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姊妹卷(第2版)》还包括如何有效地处理特殊人群和慢性病患者等临床挑战

目录

  第1篇 人群篇

  第1章 过去、现状与未来

  过去: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现

  现状:一种定义明确的取积传肉综合征

  未来

  给界足按够运率块责度第2章 预测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INTERHEART研究

  方法学

  会端乡每祖缩围克扩应结果

  小结

  展望

  第3章 REACH注册研究结果

  基线人口统计学资料和传统危险因素干预

  临床结果

  第4章 欧洲心脏调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项目的历史与启示

  欧洲心脏调查项目: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I和Ⅱ

  走近永久注册研究:欧洲心脏调查项目急性冠状动

  脉综合征Ⅲ

  结论

  第5章 北美地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概况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见散校室征治疗的不足

  北美地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注册研究实际情况

  小结

  第2篇 疾病篇

  第6章 稳定型心绞痛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发病机制

  动脉粥样硬化的分类和进展

  斑块所致稳定型心绞痛

  斑块导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小结

  第7章 突含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分子机制:炎症与免疫的作谓可

  斑块破裂机制

  血栓形成的调节

  小结

  第8啊永生列满广促章 免疫系统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免疫系统在动脉粥样化形成中的作用

  第9章 心肌细胞死亡与再生

  细胞死亡类型

  缺血再灌注心脏中心肌细胞的死亡

  心源性死亡和急性期限样套神啊倍龙胶判炎症

  心源性死亡和组织修复

  心肌梗死时的凋亡和存活信号通路

  心肌梗死的治疗

  细胞再生治疗

  心肌梗死时细胞再生和凋亡的研究

  小结

  第10章 药物遗传学

  人类基因组结构

  遗传相关研究

  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ACS中的药物基因组学

  第3篇 患者篇:诊断与风险分层

  第11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诊断

  历史回顾

  临床情况

  ACS的临床识别

  第12章 生物标志物与急性缺血性心脏病

  生物标志物的概念

  全球心肌梗死诊断标准中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其他生物标志物的应用

  未来生物标志物展望

  第13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后的预后风险分层:无创检查的价值

  急诊科对胸痛的评估

  明确ACS患者检查前风险

  小结

  第14章 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心肌缺血时所发生的事件链

  ACS时心脏收缩功能的评价

  超声心动图在急诊科的作用

  超声心动图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

  负荷超声心动图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ACS

  冠状动脉的直接观察

  超声与冠状动脉综合征

  小结

  第15章 心脏核素技术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左室功能

  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成像确定的濒死心肌的预测预后

  的价值

  急诊科胸痛患者的分诊

  小结

  第16章 多排CT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心血管不良事件的预测

  多排CT冠状动脉成像

  第17章 对易损斑块的新诊断技术

  光学相干断层成像

  血管内超声--虚拟组织学

  震荡学

  温度学

  血管内磁共振成像

  光谱学

  小结

  第18章 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风险分层

  人口统计学和病史危险因素

  急诊表现

  综合评估方法

  新型心脏生物标志物

  风险分层和临床决策的制定

  第4篇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处理

  第19章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

  治疗原则和新方法

  生活方式调节与ACS预防

  明确高风险病变

  治疗

  第20章 抗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生理基础

  从血小板生理和ACS病理生理到药物治疗

  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血小板功能检测工具与临床预后

  治疗后血小板反应性和长期缺血事件

  小结

  第21章 抗血小板药物抵抗

  阿司匹林抵抗与临床结果

  氯吡格雷抵抗与临床结果

  抗血小板药物抵抗的治疗策略

  小结

  第22章 抗凝药物

  血栓形成在缺血性心脏病中的作用

  抗凝药物

  凝血酶抑制剂

  间接凝血酶抑制剂

  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活化部位靶点的直接凝血酶抑制剂

  凝血启动抑制剂

  凝血扩展抑制剂

  因子Ⅷa和Va抑制剂

  ……

  第23章 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雷诺嗪、硝酸酯类和一氧化氮释放药物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中的应用

  第24章 三磷酸腺苷-钾敏感通道、腺苷和预适应

  第25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药物治疗的目标:炎症与免疫

  第26章 斑块钝化与内皮治疗

  第27章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血管重建治疗:适应证、时机与策略

  第28章 PCI与抗栓治疗

  第29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出血问题

  第30章 不做血管重建治疗的顽固性心绞痛患者

  第31章 心脏监护病房和二级预防中的饮食干预

  第32章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后的运动训练

  第5篇 现代心脏监护病房与治疗指南

  第33章 非ST段抬高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ESC指南

  第34章 ACC/AHA 2007年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指南概要

  第35章 现代心脏监护病房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雁过有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