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卷。绍未印度胜论派论师慧月造,唐·玄奘于贞观二十二年(648),译于弘福寺翻经院,灵隽笔受。又名《十句义论》。收在《大正藏》第五十四册。本书并非佛典,乃印度六派哲学中胜论学派之典籍,然与该学派之主要经典《胜论经》(Vais/es!ika-su^tra),该派另一典籍《句义法纲要》,在旨趣上并不尽同。
书中将《胜论经》所提来自之实、德、业、同、异、和合等六句义,扩充为360百科实、德、业、同、异、和合、有能、无能、俱分、无说等十句义。全书即铺述此十种原理之义趣间。共分前后二分。前分叙述十句义之体性,后分叙述其义相及相互之关系。其论述方法与《胜论经》亦不全同,其形式类似《俱舍论》等阿毗达磨文献。关于其成书年代有二说,一说在《句义法纲要》之前,一说为后。
本书之注疏有︰中国之《胜宗十句义论章》一卷(道世或窥基),日本之《胜宗十句义论记》二卷(法住)、《科注冠导胜宗十句义论》一卷(虎喝)、《增补科注冠导胜宗十句义论》一卷(存教)、《胜宗十句义论释》二卷(基辨)、《胜宗十句义论试记》二卷(严藏)、《胜宗十句义论抉择》五卷(快道,此书最为详尽)、《胜宗十印液飞句义论丛林》一册(快道,摘录慈恩之《唯识疏》及《因明疏》等书中有关胜论派教义文句之集大成者)、《胜宗十句义论释傍观录》一册(光严)、《胜宗宽非神白外政又花补十句义释傍观录讲要》一册(光严)、《胜宗十句义论笔记》一卷(法海)、《十句义论闻记》一卷来自(宝云)、《胜宗十句义论私记》二卷(佑澄)、《360百科冠注胜宗十句义论》一卷(公谭)、《胜宗十句义论讲义》一卷(光法)。其中,前二书现已不传。
[22]胜宗十句义论[23]一卷
胜者慧月造
[24]三藏法师兰维联草支至政玄奘奉 诏译
[基笔许高费晚保深滑双胶1262c16] 有十句义。一者实二者德三者业四者同五者异六者和合七亮断套标苦慢星款翻治清者[25]能八者无能九者俱分十者无说。
[1262c19] 实句义云何。谓九种实名实句义。何者为九。一地二水困或业度映金协客议成进三火四风五空六时七方八我九意。是为九实。地云何。谓有色味香触是为地。水云何谓有色苦担达春线绍衣伟火蛋味触及液润是为水。火云何谓有部革色触是为火。风云何谓唯有触是为待力环福终适材风。空云何谓唯有声是为空。时云顾环重虽斤鲁理何谓是彼此俱不俱迟速诠缘因是为时。方云何谓是东南西北等诠缘因是为方。我云何谓是觉乐苦欲瞋勤勇行如把照川减读细衡法变四法非法等和合因缘起智为相是为我。意云何谓是觉乐苦欲瞋勤勇法非法行不字地玉胡才推严原和合因缘起智为相是为意。
与走穿级功队然剧为 [1263a01] 德句义讨殖己由况批云何。谓二十四德名德句革甚者击财久师回鱼察按义。何者名为二十四德。一色掉医以乎盐早民力冲二味三香四触五数六量七别体八合九离十彼体十一此体十二觉十三乐十四苦十五欲十六瞋十七勤勇十八重体十九内握旧环蒸善液体二十润二十一行二十二法二十三非法二十四声。如是为二十四德。色云何谓唯眼所取一依名色。味云何谓唯舌所取一依名味。香云何谓唯鼻所取一依名香。触云何谓唯皮所取一依名触。数云何谓一切实和合一非一实等诠缘因一体等名数。量云何谓微体大体。短体长体圆体等名量。紧河去微体者。谓以二微果为和合因缘。二体所生。一实微诠缘因是名[1]短体。[2]长体者。谓因多体[*]长体。积集差别所生三微果等和合。一实大诠缘因是名大体。短体者谓以二微果为和合因缘二体所生。一实短诠缘因是名短体。长体者。谓因多体长体。积集差别所生三微果等和合一实长诠缘因是名长体。圆体者。有二种。一极微二极大。极微者。谓极微所有和合一实极微诠缘因是名极微。极大者。谓空时方我实和合一实极大诠缘因亦名遍行等是名极大。别体云何。谓一切实和合一非一实别诠缘因一别体等是名别体。合云何。谓二不至至时名合。此有三种一随一业生二俱业生三合生。随一业生者。谓从有动作无动作而生。俱业生者。谓从二种有动作生。合生者。谓无动作多实生时与空等合。离云何谓从二至不至名离。此有三种一随一业生二俱业生三离生。此中随一业生及俱业生如前合说。离生者谓已造果实由馀因离待果实坏与空等离。彼体云何谓属一时等远觉所待一实所生彼诠缘因是名彼体。此体云何谓属一时等近觉所待一实所生。此诠缘因是名此体。觉云何谓悟一切境。此有二种一现量二比量。现量者於至实色等根等和合时有了相生是名现量。比量者此有二种。一见同故比二不见同故比。见同故比者谓见相故待相所相相属念故我意合故。於不见所相境有智生是名见同故比。不见同故比者谓见因果相属一义和合相违故待彼相属念故我意合故。於彼毕竟不现见境所有智生是名不见同故比。乐云何谓一实我德适悦自性名乐。苦云何谓一实我德逼恼自性名苦。欲云何谓一实我和合希求色等名欲。瞋云何谓一实我和合损害色等名瞋。勤勇云何谓一实我和合待欲瞋我意合所生策励是名勤勇。重体云何谓地水实和合一实坠堕之因是名重体。液体云何谓地水火实和合一实流注之因是名液体。润云何谓水实和合一实地等摄因名润。行云何此有二种一念因二作因。念因者谓我和合一实现比智行所生数习差别是名念因。作因者谓[3]攒掷等生业所生依附一实有质碍实所有势用是名作因。行谓势用。法云何此有二种一能转二能还。能转者谓可爱身等乐因我和合一实与果相违是名能转。能还者谓离染缘正智喜因我和合一实与果相违是名能还。非法云何谓不可爱身等苦邪智因。我和合一实与果相违是名非法。声云何谓唯耳所取一依名声。业句义云何谓五种业名业句义。何者为五一取业二舍业三屈业四申业五行业。取业云何谓上下方分虚空等处极微等合离因依一实名取业。舍业云何谓上下方分虚空等处极微等离合因依一实名舍业。屈业云何谓於大长实依附一实近处有合远近处离合因是名屈业。申业云何谓於大长实依附一实近处有[4]离远近处合离因是名申业。行业云何谓一切质碍实和合依一实合离因名行业。
[1263c12] 同句义云何谓有性。何者为有性谓与一切实德业句义和合一切根所取。於实德业有诠智因是谓有性。
[1263c15] 异句义云何谓常於实转依一实。是遮彼觉因及表此觉因名异句义。
[1263c17] 和合句义云何谓令实等不离相属此诠智因。又性是一名和合句义。
[1263c19] 有能句义云何谓实德业和合共。或非一造各自果决定所须。如是名为有能句义。
[1263c21] 无能句义云何谓实德业和合共。或非一不造馀果决定所须。如是名为无能句义。
[1263c23] 俱分句义云何谓实性德性业性及彼一义和合地性色性取性等。如是名为俱分句义。
[1263c25] 实性者谓一切实和合於一切实实诠缘因。於德业不转眼触所取是名实性。德性者谓一切德和合於一切德德诠缘因。於实业不转一切根所取是名德性。业性者谓一切业和合於一切业业诠缘因。於实德不转眼触所取是名业性。地性等亦如是。
[1264a02] 无说句义云何谓五种无名无说句义。何者为五。一未生无二已灭无三更互无四不会无五毕竟无是谓五无。未生无者谓实德业因缘不会犹未得生名未生无。已灭无者谓实德业或因势尽或违缘生虽生而坏名已灭无。更互无者谓诸实等彼此互无名更互无。不会无者谓有性实等随於是处无合无和合名不会无。毕竟无者谓无因故三时不生毕竟不起名毕竟无。
[1264a11] 如是九实几有动作几无动作。五有动作谓地水火风意四无动作谓此馀实。如有动作无动作有质碍无质碍。有势用无势用有彼此体无彼此体应知亦尔。如是九实几有德几无德。一切皆有德无无德实。如一切皆有德和合因缘有实性有异。与果不相违有待因亦尔。如是九实几有触几无触。四有触谓地水火风五无触谓馀实。如有触无触能造实实德业因共不共亦尔。如是九实几有色几无色。三有色谓地水火六无色谓馀实。如有色无色有可见无可见有对眼无对眼亦尔。如是九实五常四分别。谓此四中非所造者常所造者无常。如常无常有实无实有细分无细分因。不相违非因不相违非边有异边有异不圆圆亦尔。如是九实五根四非根。何者为五谓地水火风空是根。如是五根鼻根即地味根即水眼根即火皮根即风耳根即空。如是九实地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十四。何者十四一色二味三香四触五数六量七别体八合九离十彼体十一此体十二重体十三液体十四行。水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十四。何者十四。一色二味三触四数五量六别体七合八离九彼体十此体十一重体十二液体。十三润十四行。火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十一。何者十一一色二触三数四量五别体六合七离八彼体九此体十液体十一行。风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九。何者九一数二量三别体四合五离六彼体七此体八触九行。空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六。何者六一数二量三别体四合五离六声。时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五。何者五一数二量三别体四合五离。如时方亦尔。我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十四。何者十四一数二量三别体四合五离六觉七乐八苦九欲十瞋十一勤勇十二法十三非法十四行。意由几德说名有德。谓由八。何者八一数二量三别体四合五离六彼体七此体八行。
[1264b19] 如是色等二十四德几是现境几非现境。色味香触或是现境或非现境。云何现境。谓若依附大非一实是名现境。云何非现境。谓若依附极微及二极微果名非现境。声一切是现境如色味香触数量别体合离彼体此体液体润重体势用亦尔。觉乐苦欲瞋勤勇是我现境。法非法行唯非现境。此诸德中几是所作几非所作。觉乐苦欲瞋勤勇法非法行离彼体此体声唯是所作。馀或所作或非所作。色味香触若地所有皆是所作。色味触液体润极微和合者非所作。二微果等和合者是所作。重体亦尔如非所作是所作常无常亦如是。如水所有火所有色触风所有触亦尔。地火所有液体一切是所作。一数二别体随所作非所作实和合成所作非所作。二体等数二等别体一切是所作。大体微体短体长体一切是所作。圆体一切非所作。诸质碍及质碍非质碍合是所作。如所作非所作常无常亦如是。此诸德中声触色味香各一根所取。数量别体合离彼体此体液体润势用眼触所取。如是诸德谁何为因。色味香触同类为因者谓二微果等和合。火合为因者谓地所有诸极微色味香触。地及火所有液体地水所有重体。及水所有液体润二微果等和合同类为因。一数一别体二微果等和合同类为因。二体等数二别体等别体同类不同类为因。一体别体彼觉为因。大体长体因多体。大体长体积集差别为因。微体短体因二体为因。合离随一业俱业合离为因。彼体此体一等时相属待远近觉为因。智有二种谓现及比。现有四种一犹豫智二审决智三邪智四正智犹豫智以何为因。非一同法现量为先待各别异念我意和合为因。为何物智名犹豫智。审决智以何为因。犹豫智为先待各别异印我意和合为因。定是此智名审决智。邪智以何为因。非一同法现量为先待各别异见我意和合为因。暗决断智是名邪智。正智以何为因。非一同法现量为先待各别异现量我意和合为因。无颠倒智是名正智。如现比亦尔。现量有三种一四和合生二三和合生三二和合生四和合生。现量云何。谓了相於至色味香触数量别体合离彼体此体重体液体润势用。地水火实取等业有性。除声和合有能无能声性。於俱分有能无能所有智。我根意境四和合为因。三和合生。现量云何。谓於声及声和合有能无能声性有性境所有智我根意三和合为因。二和合生现量云何。谓於乐苦欲瞋勤勇境及彼有能无能俱分有性境所有智。我意二和合。为因比量谓所和合一义和合相违智为先。待合等相属[1]念我意合为因。乐苦待法非法四三二和[2]合为因。欲瞋待乐苦念邪智我意合为因。勤勇待欲瞋我意合为因及命缘为因。不欲故与入出息等业为因。势用以何为因[*]攒掷生业势用为因。法非法欲瞋为先待闻念远离法非法能成净不净密趣俱我意合为因。念因行待现比智行我意[3]合为因。声有三种一合生二离生三声生。一合生者有触实合势用俱有触实空处合为因。离生者有触实离势用俱有触实空处离为因。声生者有触实合离势用[4]待无障空处声为因。如是二十四德几依一实几依非一实。色味香触量彼体此体觉乐。苦欲瞋勤勇法非法行重体。液体润势用声此二十一皆依一实。合离依二实。数或依一实或依非一实。何者依一实谓一数。何者依非一实谓二体等数。如数别体亦尔。如是二十四德几遍所依。几不遍所依色味香触数量别体彼体此体液体润重体势用遍所依。馀不遍所依。如是二十四德谁与谁相违。合离生声能造馀声一切声果相违。法乐正智果相违。非法苦邪智果相违。一切智行果相违。差别智。一切智行果相违。最后声一切因相违。最后我德亦尔。乐苦欲瞋果相违。法非法因相违。欲瞋勤勇果相违。乐苦因相违。中间所有声亦尔。我德勤勇苦有触实合二非果因相违。行我德行念因与苦非果因相违。行念因果相违。作因有触实合非果相违。二性等数与二等觉果不相违。如二体等数二别体等别体彼体此体亦尔。色味香触地所有极微和合者与大合非果因相违。合离展转非果因而相违。一实极微色等能造同类二微等色同类果不相违。最后有分实色等果与因色等同类不相违。中间所有有分实色等与同类果因色等不相违。一实色等展转非果因不相违。一切德与实不相违。如是二十四德几有实几无实。一切有实。如有实无德无动作非和合因缘是有德实之[5]幖帜。无质碍无细分亦尔。如是五业几有实几无实。一切有实。如有实依一实无质碍无德无细分离合之因能作所作事不积集实之[*]幖帜。[6]是[*]攒掷等所待行之因非同类为因亦尔。如是五业谁依何实。取业以一切地水火风意为所依。如取业舍业行业亦尔。屈业以极舒缓细分安布差别果大长实为所依。如屈业申业亦尔。如是五业几遍所依几不遍所依。一切遍所依。有说依附极微意者遍所依。依附二微等者不遍所依。如是诸业若在内者。以身及彼因缘身所合鼻味皮眼根并意为和合因缘。此中身业初者以欲为先我合勤勇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亦以行为不和合因缘。如身业在意及细分业亦尔。鼻味皮眼业初者以我合勤勇身合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亦以行为不和合因缘。如鼻等业在[7]杵等[8]仗及在属身鬘缨络涂香等业亦尔。睡者身堕落业初者。以重性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以重体行为不和合因缘。睡者入出息业或睡者不。欲故初者。以命缘为先勤勇我合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亦以行为不和合因缘。如下流水初者以液体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以液体行为不和合因缘。火之上燃风之傍扇初者。以法非法我合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如前说。四大极微造身因缘初业。以法非法我合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如前说。如为造身为造树等变异及在二微等业亦尔。意趣向及弃[9]背业初者。以法非法我合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如前说。地足业表众生利益不利益异熟初者。以法非法我合为不和合因缘。第二等如前说。在地水火掷打相应业以合重体液体勤勇势用为不和合因缘。如其所应有取等业。若在火除重体若在风除液体若在意除打掷。
[1265c25] 如是有性为是所作为非所作。定非所作。如非所作常无德无动作无细分亦尔。有实德业除同有能无能俱分异所和合一有同诠缘因。
[1265c29] 别有异於实转依一实遮馀觉因表此觉因空方时转。空等想因常非所作无德无动作无细分。除有性有能无能俱分异所和合非一。和合是一常非所作无细分无质碍。一切实德业同异有能无能俱分生至因[1]同诠缘相。如是有能为是所作为非所作。定非所作。如非所作常无德无动作无细分无质碍亦[2]尔。於实德业上各别除同有能无能俱分异所和合非一同诠缘相。是谓有能无能亦尔。俱分实性遍实句义所和合一。无质碍无细分无动作无德常非所作。诸实展转共即此与德业异。德性业性地等性亦尔。
[1266a12] 如是五种无说句义几常几无常。未生无是无常与实德业生相违故。已灭无更互无毕竟无皆是常不违实等故。不会无有常有无常。云何常如地等实馀德不和合。若实性等同异及有能无能异除自所依於馀处不和合。若有性於同等不和合。云何无常谓实与实虽未相应当必相应此於彼无。若於实所有实德业当必和合彼於此无。如是五无几是现量境几非现量境。一切非现量境亦不依他转皆比量境。此十句义几是所知几非所知。一切是所知亦即此。诠因。
胜宗十句义论一卷
[1262022] 【原】丽本
[1262023] 〔一卷〕-【明】
[1262024] (唐)+三【明】
[1262025] (有)+能【宋】【元】【明】
[1263001] 短=微【宋】【元】【明】
[1263002] 长=大【宋】*【元】*【钟明】* [* 1]
[1263003] 攒=撺【宋】*,=厞【元】【明】* [* 1 2]
[1263004] 离=合【宋】【元】【明】
[1265001来自] 念=合【宋】【元】【明】
[1265002] 合=念【宋】【元】【明】
田复知星 [126500错3] 合=念【宋】【元】
[1265004] 待=得【明】
[1265005] 幖=标【宋】*【元】*【明】* [* 1]
[1265006] 是=足【明】
[1265007] 杵=香【明】
[1265008] 仗=状【明】
[1265009] 背=皆【明】
[1266001] 〔传胜同〕-【宋】【元】【明】
360百科 [1266002] 尔=下迫环探护本话合【宋】【元】【明】
本书梵本今已不存,英译本为1927年日人宇井伯寿所译,即《The Vais/es!ika Philoso-phy according to 展又配院选the Das/apadartha-s/astr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