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明文征明幽谷清泉图

《明文征明幽谷清泉图》是明朝画家文征明创作的一幅纸本设色画。

  • 中文名称 明文征明幽谷清泉图
  • 画作类型 设色画
  • 创作年代 明代
  • 作者 文征明
  • 现收藏地 江苏常熟博物馆

作品介绍

  《幽谷清泉图轴》又称《山水图轴》,描写了在苍茫的崇山峻岭间,山顶云气弥漫,一条幽深的山溪从山涧奔流而下的景色。画幅左上方题七言诗:"草树离离落照间,清言输与两翁闲。就中消受无人会,满耳清泉满眼山。"署款:"文壁画来自并题"。钤一方白文印"文壁之印"。右边有陆师道于1553年间题跋:"此衡山先生未改名时笔也,先生早岁专学荆关,故笔意如此,尝闻石田翁赠先生诗曰:'老天开眼见荆关,畅怀经营惨淡间,未用荆关论画法,先生胸次有江山。'愚复多黄李谓此诗非先生不能当,然非石田之知先生,亦不能360百科为此诗。盖二公皆十她密杆学倍于学洪谷而有得者也,观此图益信。嘉靖癸丑六月望师道题刻消效察因吗卫。"钤朱文方印"师"、"道"、"陆氏子傅"三枚。画幅左下角钤一长方白文印,右下角钤白文方印"徵"和朱文方印"明"。

  此图在明朝的李日华《味水轩日记》曾著录,著录文字与画面稍有差别,但大意相近,或是凭记忆著录所致。并有评语:"文徵仲山水一轴,两松一平坡,二老坐语。上下山峦 匝。笔意类李唐,而苍郁过之。……五湖细楷如绿豆大,精工之极,皆天地间尤物也。"

  《幽谷清泉图轴》正是文徵明的细笔作品,但属于较早期,虽然其45岁后间有用"文壁"署名,但大部分用"徵明"。此画署"文壁",如陆师道题跋所说"作于文徵明未改丰么名前"可信,则应在45岁前作。此画稍为严谨,但个人风格突出。

作品赏析

  至敌首先看画面的布置,在苍茫的崇山峻岭间,山顶云气弥漫,一条幽深的山溪从山涧奔流而下,山涧上搭一简易小桥,桥边有一平地,长着四棵高大奇崛的古木(此处用了淡赭石和石青设色),树下两人华命香染元社相对而坐,正面一老者穿褐色道服,背面一人穿白衣换员六氢,年龄稍小,似在聆听教诲。山谷下仍然巨石耸立,整个画面山受续坐推协局学重峦复,幽深而险峻。

  此处可见早年用色学赵孟頫,以浅绛设色,但尚未能大胆使用色彩,画面色彩偏于淡雅,触频县湖百主十胡测山石主要用笔墨作,设淡赭星叫化游逐数回石色。山石画法学王蒙,承继了牛毛皴和山势繁密的画法。此种山势,呈现平面化的布置,是非自然主义的。在笔墨之外,我们看不到现实中的山,山的走向、前后、高下、凹凸都没有表现,只是着力于表现它们的重叠和互相挤压。由于画幅上疏密布置的关系,上部留白在心按代责孙发书级理上获得了往上的济队却伸展力,从而减少了压迫感,因此他的山石并没有显现王蒙山石的雄壮,只是显出山重峦复的崇峻。笔墨上采取了干、湿画法的重叠,但并不互相渗透,可见运用得颇为小心和严谨。

  主题方面,隐士、高人在幽林、深山的谈话、品茗、聚会,是文人经常描绘的画面,此中寄托了文人的意趣:在一个脱离世俗繁嚣的环境中,体察到宇宙、精神的力量和乐趣。

者简介

  文征明(1470---1559),初名壁,字征明,更字征仲,号衡山居士,江苏长洲(今苏州吴县)人。他出身仕宦之家,天资不算聪颖,但学习十分勤勉。早年攻诗文书画,师从吴宽、李应祯、沈周等。文征明的仕途不太顺利,屡次科考不中。直到54岁时受工部尚书李充嗣的推荐才得以直接入吏同点括烈少盐特逐交展科部参加考核,授翰林待诏一职。此时他的书画已负盛名,购求其书画的人很多,他本人却不免受到翰林院同僚的嫉妒和排挤。文征明心中悒悒不乐,三年中三次上书请辞才获批准。57岁辞归来自出京,放舟南下,回苏州定居,以翰墨自娱,无意仕进。文征明诗、文、书、画无一不精,是被人称为"四绝"的选呼磁适队外全才。他擅画山水360百科、人物、花卉、兰竹,尤以山水著称。山水得沈周指准起息径话探识高导,学习宋元诸家,主要表现文人生活题材。他的山水画有"粗笔""细笔"两种风貌,人称"粗文"和"细文"。但细笔是其主要风貌,最具特色。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