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凤蝶是昆虫纲、鳞翅目苗亚哪动物。是我国最小的凤蝶,双翅平来自展开只有2cm,有两条修长的尾突,很像小燕子尾巴。平时飞行很快,难以捕捉。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
形态 成虫:翅展40-45 mm。触角黑色。随感程体背黑色,头宽,腹短。身体腹面苍白色。翅黑色;前翅中内区有1条灰白色带,端半部透明,脉纹十分清晰。后翅狭长,尾突特长,在凤蝶中是绝无仅有的,从前缘中部斜向尾突有1条灰白色带,但360百科不到尾突时即终止,并与内缘中部发出的1条淡灰白色带汇合;外缘微波状,镶有白边直到尾突末端。雄蝶后翅臀褶内有白色长毛。翅反面前、后翅基部灰白色,其余与正面相似。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消失,颚形突小赶县浓赶笔,叶状;抱器瓣长,端部稍变甚下财窄而末端突出;内突宽,近端腹侧深凹陷后又喜灯统础女审铁念突出,形成1个大弯钩。阳茎端基环尾部分三叉;阳茎短宽,基部窄,端部2分叉。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半圆形;后表皮突短,末端钝;后阴片宽大,两侧各为1大1致树小且相连的双叶状;囊导管宽而短,交配实关受区办以阶句囊较小,无囊突固到杆年赶句。
中 文 名:燕凤蝶
英文名:Lamp镇杆roptera cur来自ia (Fabricius)
拉丁语名:Lamproptera cur达系从会只夜员ia
国内分布:广东,广西,海南360百科,云南,香港。
国外分布:不丹,缅甸,泰除发喜陈国等。
是否药用动物:否
是否经济动物:否
生命周期:燕凤蝶的生命周期吃影包晚约为6星期。
食物:燕凤蝶幼虫的寄主植物为宽药青藤
别名:燕尾凤蝶,粉白燕凤蝶,珍蝶,蜻蜓蝶,白带燕尾凤蝶,白带燕凤蝶。
燕凤蝶是我国最小的凤蝶,双翅平展开只有2cm,有两条修长的尾讲继械物管永突,很像小燕子尾巴。平时飞行很快,难以捕捉。是什么着构丝力量使它能悬浮在半空中呢?原来它的一对翅膀通过急速振动,使气流变化,给了它浮力,而双尾的摆动,又使它能够掌握平衡。
延不口因宣处称广 燕凤蝶的上表面呈深黑褐色。前翅上有白色半透明的斜汶,由前缘伸展至背部。前翅的外半部份有三角形的透明部份。在半透明斜汶及透明的位置中间,是隐约呈圆环的黑边。黑边伸延至前缘及末端,向史今调威引坏诗肥轮笑德顶端加宽。纤毛呈黑色。前翅上的白纹在后翅上延续并于第3翅脉完结,而外围并不是半透内甚谓导的福回里短矛既明的。后翅的后半部呈深黑褐色,伸延至幼长尾巴于第4翅脉白色鳞片的末端。纤毛同样是黑色的,但在第5翅脉及沿尾巴外围底部的纤毛是白色的。底部相似,但是呈不透明的黑褐色。一条不明确灰色斑纹沿翅膀的底部伸延至后翅的背缘及沿前翅的前缘。后翅上的不透明白带从背缘至顶端与迂回的白线相连。之后在臀部有不规则的白色小圆点。触角、头部及胸部都是黑色的,而下腹是深黑褐色的;触角、胸部及下腹的底部呈灰色。跗节的爪分为两半的。雄性有性别的标记。
寄主:莲叶桐科(Hernandiaceae)的青藤(Illigera platyandra)、 心叶青藤(I. cordata)等植物。
生物学:成虫前翅激烈振动,后翅水平伸向后方,一般沿林中小径和离地面不高的地方飞行,常常向前冲或向后退。它来自们是贪婪的吸水者,在水面上飞舞摆动时颇似蜻蜓,所以有人称蜻蜓蝶。奇怪的是常从腹末有节奏测空地射出水液。两性均爱访花吸蜜,在吸蜜前双翅不停振动,尾部亦摆动不停,停在花上时腹部高高翘起。平时飞行很快,难以捕捉。卵单产在寄主植物嫩叶的背面。幼虫栖息在叶的背面。幼龄幼虫有在叶中侧部开1圆孔取食的习性。老熟幼虫在寄主植物附近的其他植物的叶背面化蛹。本种为亚热带及热带种。
幼虫:早期幼虫的胸部面是呈黑色的,胸部较窄,尾巴较宽。幼虫光滑。两则、头部的幼环及肛门部份都是黄赭色的360百科。开始时头部是黑色的,在较后的时期会变为苹果绿色,背部较深,在第7至10节有3条幼长的黄带,在脚上由头至尾有一条浅黄色线。头部是绿色的,在顶部有四个黑圆点,和在口颌部份有两个较小的黑圆点。
成虫:翅展40~45 mm。触角黑色。体背黑色,头宽,腹短。身体腹面苍白色。翅黑色;前翅中内区有1条灰白色带,端半部透明,脉纹十分清晰。后翅狭长,民厂则笔血告会景力社过尾突特长,在凤蝶中是绝无仅有的,从前缘中部斜向尾突有1条灰白色带,但类末谓川员而格货到换不到尾突时即终止,并与内缘中部发出的1条淡灰鱼练坚感白色带汇合;外缘微波状,镶有白边直到尾突末端。雄蝶后翅重放本火皇妈组答臀褶内有白色长毛。翅反面前、后翅基部灰白色,其余与正面相似。
蛹:在人工培养下发现,燕凤蝶的在树叶下结蛹。蛹是由在悬丝上的白色垫子所连结,而蛹本身则有围边。蛹只有约2层早销增功底2毫米长,及于初期的黄绿色转至成熟的翡翠色
买代而血迫 现时仍未有任何报告指燕凤蝶受到危害,但在马来西亚半岛将燕凤蝶定为易危及需要接受保护。在香港燕凤蝶也未受保护,但其寄主植物宽药青藤则受到香港法例第96章《林区及郊区条例》附属法例《业林务规例》内的保护。
昆虫纲-鳞翅目-蝴蝶低修棉扬放并-凤蝶科 | 世界上蝴蝶已知种类有17000种左右,都是些惹人瞩目的昆虫,我国的蝴蝶种类有1300余种。 |
裳凤蝶属 | 金裳凤督探时儿院承氧等医松蝶 | 金裳凤蝶裳凤蝶 | 荧光裳凤蝶 |
曙凤蝶属 | 暖曙凤蝶 终亮求旧善| 玛曙凤蝶 | 曙凤蝶 | 窄曙凤蝶 | 瓦曙凤蝶 |
麝凤蝶属 | 麝凤由掉蝶 | 中华麝凤蝶 | 哥感鱼至掉长尾麝凤蝶 | 灰绒麝凤蝶 | 达摩麝凤蝶 | 短尾麝凤蝶 | 突缘麝凤蝶 | 粗绒麝凤蝶 | 多姿麝凤蝶 | 白斑麝凤蝶 | 云南麝凤蝶 | 纨裤麝凤蝶 | 彩裙麝凤蝶 |
锤尾凤蝶属 | 锤尾凤冲态范足料垂列茶女字蝶 |
珠凤蝶属 | 红珠凤蝶 |
斑凤蝶属 | 褐斑跳称抗叫运续指械甲断凤蝶 | 斑凤蝶 | 小黑斑凤蝶 玉减理额审生神家| 翠蓝斑凤蝶 | 臀珠斑凤蝶 |
凤蝶属 | 红肩美凤蝶 | 玉牙美凤蝶 | 黑美凤蝶 | 玉斑美凤蝶 | 妹美凤蝶 | 美凤蝶 | 宽带美凤蝶 | 纳补美凤蝶 | 玉带美凤蝶 | 蓝美凤蝶 | 红基美凤蝶 | 台湾美凤蝶 | 红斑美凤蝶 静| 马哈美凤蝶 | 窄斑翠凤蝶 | 碧翠凤蝶 | 穹翠凤蝶 | 短尾翠凤蝶 | 重帏翠凤蝶 | 波绿翠凤蝶 | 克里翠凤蝶 | 绿带翠凤蝶 | 巴黎翠凤蝶 | 西番翠凤蝶 | 达摩翠凤蝶 | 柑橘凤蝶 | 金凤蝶 |
宽尾凤蝶属 | 宽尾凤蝶 | 台湾宽尾凤蝶 |
子了关轻科去将持费最火 燕凤蝶属 | 燕凤蝶 | 绿带燕凤蝶 |
青凤蝶属 | 统帅青凤蝶 |碎斑青凤蝶 | 宽带青凤蝶 | 木兰青凤蝶 | 银钩青凤蝶 | 青凤蝶 | 黎氏青凤蝶 |
纹凤蝶属 | 纹凤蝶 | 细纹凤蝶 | 客纹凤蝶 |
绿凤蝶属 | 斜纹绿凤蝶 | 绿凤蝶 | 芒绿凤蝶 | 红绶绿凤蝶 |
剑凤蝶属 | 金斑剑凤蝶| 铁木剑凤蝶 | 升天剑凤蝶 | 华夏剑凤蝶 | 圆翅剑凤蝶 | 乌克兰剑凤蝶 | 四川剑凤蝶 |
旖凤蝶属 | 旖凤蝶 | 西藏旖凤蝶 |
钩凤蝶属 | 褐钩凤蝶 | 钩凤蝶 |
喙凤蝶属 | 喙凤蝶 | 金斑喙凤蝶 |
丝带凤蝶属 | 丝带凤蝶 |
尾凤蝶属 | 多尾凤蝶 | 二尾凤蝶 | 丽斑尾凤蝶 | 三尾凤蝶 | 不丹尾凤蝶 | 玉龙尾凤蝶 | 玄裳尾凤蝶 |
虎凤蝶属 | 中华虎凤蝶 | 虎凤蝶 | 长尾虎凤蝶 |
蝶名 | 拉丁学名 | 分布地区 |
金斑喙凤蝶 | Teinopalpus aureus | 福建、广东、广西、海南 |
金带喙凤蝶 | Teinopalpus imperialis | 四川、广西 |
双尾褐凤蝶 | Bhutanitis mansfieldi | 云南 |
三尾褐凤蝶 | B. thaidina | 陕西、四川、云南、西藏 |
多尾褐凤蝶 | B. lidderdalii | 云南 |
丽斑褐凤蝶 | B. pulchristata | 四川 |
玉龙褐凤蝶 | B. yulongensis | 四川、云南 |
玄裳褐凤蝶 | B. nigrilima | 四川 |
不丹褐凤蝶 | Bhutanitis ludlowi | 云南 |
长尾虎凤蝶 | Luehdorfia longicaudata | 陕西 |
中华虎凤蝶 | L. chinensis | 陕西、河南、江苏、浙江、湖北 |
虎凤蝶 | L. puziloi | 吉林 |
宽尾凤蝶 | Agehana elwesi | 陕西、江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广东、广西 |
台湾宽尾凤蝶 | Agehana maraho | 台湾 |
燕凤蝶 | Lamproptera curia | 广东、广西、海南、云南 |
绿带燕凤蝶 | L. meges | 广西、海南、云南 |
金裳凤蝶 | Troides aeacus | 陕西、江西、浙江、福建、台湾、广东、广西、云南、西藏 |
黄翼凤蝶 | Troides helena | 广东、海南、云南 |
珠光凤蝶 | T. magellanus | 台湾 |
曙凤蝶 | Atrophaneura horishana | 台湾 |
大紫蛱蝶 | Sasakia charonda | 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河南、陕西、湖南、浙江、台湾 |
黑紫蛱蝶 | S. funebris | 浙江、福建、四川、云南、贵州 |
最美紫蛱蝶 | S. pulcherrima | 四川 |
线纹紫斑蝶 | Euploea mulciber | 华南及西南部、台湾、西藏南部 |
阿波罗绢蝶 | Parnassius apollinaris | 新疆 |
夏梦绢蝶 | Parnassius jacquemontii | 甘肃、西藏、青海、新疆 |
爱珂绢蝶 | Parnassius acco Gray | 甘肃、四川、新疆、云南、西藏; |
白绢蝶 | Parnassius stubbendorfii Ménétriès | 黑龙江、辽宁、四川、西藏、青海、兰州、定西、甘南、天水、陇南 |
冰清绢蝶 | Parnassius glacialis Butler | 东北,华北,华中,华东,西南 |
珍珠绢蝶 | parnassius orleans Oberthur | 内蒙古、陕西、甘肃、四川、新疆、青海、西藏 |
依帕绢蝶 | Parnassius epaphus | 新疆,甘肃,西藏,青海,四川 |
中文名:
燕凤蝶
中文拼音: YANFENGDIE
分类等级: 种
概述:
原始属名 Lamproptera
模式标本产地
模式标本保存地
国家保护级别 不祥
CITES公约级别 未定
IUCN红色名录等级 未予评估(NE)
红皮书等级 未定
中国特有 是
异名信息
Lamproptera curius,Igarashi,1979-燕凤蝶(YANFENGDIE)
Lamproptera curia,Chou,1994-燕凤蝶(YANFENGDIE)
Leptocircus curius,Distant,1886-燕凤蝶(YANFENGDIE)
俗名信息
白带燕尾凤蝶(BAIDAIYANWEIFENGDIE)-语言:zh-CN
燕尾凤蝶(YANWEIFENGDIE)-语言:zh-CN
珍蝶(ZHENDIE)-语言:zh-CN
白带燕凤蝶(BAIDAIYANFENGDIE)-语言:zh-CN
蜻蜓蝶(QINGTINGDIE)-语言:zh-CN
粉白燕凤蝶(FENBAIYANFENGDIE)-语言:zh-CN
分类系统: Animalia:动物界 - Arthropoda:节肢动物门 - Insecta:昆虫纲 - Lepidoptera:鳞翅目 - Papilionidae:凤蝶科 - Papilioninae:凤蝶亚科 - Lampropterini:燕凤蝶族 -Lamproptera:燕凤蝶属
学名: Lamproptera curiaFabricius,1787
中文名:
燕凤蝶
中文拼音: YANFENGDIE
分类等级: 种
概述:
原始属名 Lamproptera
模式标本产地
模式标本保存地
国家保护级别 不祥
CITES公约级别 未定
IUCN红色名录等级 未予评估(NE)
红皮书等级 未定
中国特有 是
异名信息
Lamproptera curius,Igarashi,1979-燕凤蝶(YANFENGDIE)
Lamproptera curia,Chou,1994-燕凤蝶(YANFENGDIE)
Leptocircus curius,Distant,1886-燕凤蝶(YANFENGDIE)
俗名信息
白带燕尾凤蝶(BAIDAIYANWEIFENGDIE)-语言:zh-CN
燕尾凤蝶(YANWEIFENGDIE)-语言:zh-CN
珍蝶(ZHENDIE)-语言:zh-CN
白带燕凤蝶(BAIDAIYANFENGDIE)-语言:zh-CN
蜻蜓蝶(QINGTINGDIE)-语言:zh-CN
粉白燕凤蝶(FENBAIYANFENGDIE)-语言:zh-CN
成虫按雌雄数量比1:2饲养于成虫繁殖园,繁殖园可为燕凤蝶提供交配产卵、飞翔、取食等活动的优良环境。成虫繁殖园为100 m2、高5 m的网室。繁殖园采用钢架结构,四周和顶棚覆盖30目的尼龙网,以防止燕凤蝶逃逸以及鸟类、椿象等捕食性天敌危害燕凤蝶。成虫繁殖园内种植鬼针草、马樱丹作为燕凤蝶的蜜源植物。由于蜜源植物有限,每日配制新鲜的V(乙醇):V(蜂蜜):V(水)=1:3:100的混合溶液,加至规格为20 cm x15 cm×1 cm的平底铁盘内,将铁盘放置在园内1 m高的饲喂架上,园内安置2个饲喂架,为燕凤蝶提供补充食物。在繁殖园内分散放置2盆高约1 m的青藤幼苗,以便雌蝶产卵。园内安装喷雾装置,保持园内相对湿度在60%以上。
凤蝶产卵时间一般为15:00一17:00,于每天18:00将着卵植株取出,并用70目尼龙袋套袋,以防止寄生蝇、蚂蚁等天敌危害卵。将套袋植株移至孵化室,孵化室约10 m2,内置温湿度调控装置,保证室内温度在25℃以上,相对湿度在60%以上。
孵化后,待1龄幼虫食光着卵植株后,将幼虫分装到70目尼龙袋中,每袋放置30头幼虫。将装好幼虫的尼龙袋套在寄主植物园内的青藤上,根据养殖量确定寄主植物园的面积,每50 m2的寄主植物能养殖500~600头幼虫。在套袋前,需喷洒少量抗菌素消毒,以降低幼虫发病率。幼虫吃光套袋植株后,取下尼龙袋,将幼虫取出,由于幼虫生长速度不同,幼虫大小各异,按照幼虫大小分装至干净的尼龙袋,每袋仍放30头幼虫,然后将尼龙袋套至消毒后的青藤上。如此反复,直至幼虫长成4龄,4-5龄幼虫取回幼虫饲养室饲养。幼虫饲养室面积约20 m2,通风透气,内置温湿度调控装置,保持室内温度20℃以上,相对湿度60%以上。室内饲养的幼虫放至直径为30 cm的圆盆内,每盆放养幼虫不超过20头,圆盆四周有孔通风透气,在圆盆上覆盖1个相同圆盆,防止幼虫逃逸,也为5龄幼虫挂蛹提供环境。每天于寄主植物园内采集新鲜叶片放置圆盆内,直至挂蛹。
凤蝶蛹分成两部分,一部分蛹需要羽化留为种蛹,另一部分蛹需包装、运输,供给市场。选择个体大、色泽好的蛹,留着作为羽化的蛹,放进羽化室。羽化室约10 m2,内置温湿度调节装置和羽化架。羽化架为模仿蝶蛹羽化自然条件、能悬挂蝶蛹并提高羽化率的装置。根据活体燕凤蝶的需要,调节室内温度,控制羽化速度。在气温为25-30℃、相对湿度60%一80%的情况下,燕风蝶蛹期约为1周。如果需要蛹提前羽化,则需提高温度,反之则降低温度。要保持较高的相对湿度,否则羽化出来的燕凤蝶畸形率较高。
形态 成虫:翅展40-45 mm。触角黑色。体背黑色,头宽,腹短。身体腹面苍白色。翅黑色;前翅中内区有1条灰白色带,端半部透明,脉纹十分清晰。后翅狭长,尾突特长,在凤蝶中是绝无仅有的,从前缘中部斜向尾突有1条灰白色带,但不到尾突时即终止,并与内缘中部发出的1条淡灰白色带汇合;外缘微波状,镶有白边直到尾突末端。雄蝶后翅臀褶内有白色长毛。翅反面前、后翅基部灰白色,其余与正面相似。
雄性外生殖器爪形突消失,颚形突小,叶状;抱器瓣长,端部稍窄而末端突出;内突宽,近端腹侧深凹陷后又突出,形成1个大弯钩。阳茎端基环尾部分三叉;阳茎短宽,基部窄,端部2分叉。
雌性外生殖器产卵瓣半圆形;后表皮突短,末端钝;后阴片宽大,两侧各为1大1小且相连的双叶状;囊导管宽而短,交配囊较小,无囊突。
卵:略呈球形,底面浅凹。淡黄绿色有光泽。
幼虫:末龄幼虫(5龄)头宽约2.82 mm。头部淡绿色有光泽,沿后缘有4个暗褐色大斑,单眼群周围暗褐色。臭角黄色透明。前胸背板绿色,前缘部分黄色,两侧有1对钝角状的突起,但不太显著。体色深绿色,侧下方黄色加浓。气门线以上的部分有黑色小点。肛上板黄绿色,左右有1对不太醒目的钝角状突起。胸足、腹足及臀足都呈淡绿色。
蛹:似青凤蝶Graphium Sarpedon的蛹。头部的突起小,向左右两侧伸展。中胸背面中央的突起长而伸向身体的上前方。突起前端有发达的黄色隆线,前方的1条伸达头顶,后方的1条终止于中胸的后缘。在背线两侧有2条发达的黄色隆线从第1腹节的前缘到达腹末。体色鲜绿色,在气门线以上的部分有规则的暗绿色斑纹。有褐色型的蛹。体长约27 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