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环境友好型路面铺装技术

《环境友好型路面铺装技术》是2013年3月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冯德成、解晓光。

  • 书名 环境友好型路面铺装技术
  • 作者 冯德成、解晓光
  • ISBN 9787030368416
  • 页数 387
  • 定价 98.00元

内容简介

  《来自环境友好型路面铺装技术》主要从降低路面温度、缓解城市热岛效应360百科和车辙病害角度介绍开展的热反射与热阻铺装技术;从减少路面径流污染、净化和补充地下水、减少雨洪等角度介加设绍新型透水路面铺装材料与结构;在明确低噪声路面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低噪团跟望社星察缩部声路面的设计方法和使用府许个克里境性能;结合开发的路表功能测试装范苗置和系统,介绍影响路面抗滑的主要影响因素及长期抗滑性能的演变,提出抗滑路面设计原则和方法。

  可缩少空探动执案钢供从事城市道路、公路、机二取管培先令准次二场工程、广场工程等铺面设计、施工、管理的技术人员以及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图书目录

  前言

  第1章绪论

  1第条红煤右会鱼径花总帮.1现有路面铺装特点及危害

过才叶实  1.2环境友好型路面铺装的生态效益

  1.3环境友好型道路工程设计原则

  1.4环境年杀妒白功友好型道路工程实现途径

  第2章环境友好型路面的作用机理

  2.1路面热反射和热阻机理

  2.1.1沥青路面温度场计算的基本理论

  2.1.2温度场计算模型开发及验证

  2.1.3单因素路面温度场影响分析

  2.1.4沥青路面温度场影响因素敏感性分析

  2.1.5热物参数对路面温度场综合影响分

  2.1.6热反射与热阻技术可行性

  2.2路面净化径流污染机

  2.2.1道路径流污染概

  2.2.2道路径流污染治理

  2.2.3净化材料的选择及去除机理

  2.3路面降噪机理

  2.3.1降低路面刚度

  2.3.2路面材料的声阻抗与路面噪声的匹配

  2.3.3采用多孔路面

位均吃外府可香评  2.3.4采用纹理优化的细粒径路面

  2.3.5轮胎/路面噪声降低的方法

  2.4路面抗滑机理

  2.4.1轮胎与路面问产生的分子引力作

  2.4.2轮胎与路面间的黏着作用

  2.4.3胎面橡胶的弹性变形

  2.4.4路面上小尺寸微凸体切削作用

  第3章试验系统及试验方末再毛讨交

  3.1室内模拟辐饭聚射试验系统

  3.2热物系数测试方法

  3.3室内径流污染模拟系统

  3.4路面径流污染评价指标与测试方法

  第4章降低城市热岛效应的路面铺

  4.1热反射涂层材料开发

  4.1率省输毫迅广权太命乎兵.1涂层材料组成及性能影响略限式跳硫之阿零建因素

  4.1.2涂层材料的配方及制作工艺

  4.1.3涂层材料的使用性能

  4.1.4涂层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4.2具有热反射和热阻功能的材料设计

  4.2.1陶砂磨耗层

  4.2.2陶粒磨耗层

  4.2.3热阻黏层。

  4.2.4多孔沥青混合料

  第5章减少路表雨洪和径流污染的透水路面铺装

  5.1透水路面的面层

  5.1.1减少路表径流量的目标孔隙率

  5.1.2减少路表径流污染的多孔陶粒沥青混合料材料设计

  5.1.3多孔陶粒沥青混合料去污效能和耐久性

  5.1.4多孔陶粒沥青混合料的路用性能

  5.2透水路面的过滤层材料设计

  5.2.1过滤层材料对径流污染去除效果分析

  5.2.2过滤层材料去除效果最佳厚度分析

  5.2.3净化层材料组合的去污效果

  5.2.4不同径流污染的最优净化层组合

  5.2.5过滤层对污染物去除效果及性能验证

  5.3透水路面结构的优化设计

  5.3.1透水路面各结构层功能与设计原则

  5.3.2透水路面各结构层的材料设计

  5.3.3透水路面结构的去污效能

  5.3.4透水路面结构层组合的去污效能

  第6章低噪声路面

  6.1交通噪声的特点及环境标准

  6.1.1交通噪声产生的原因

  6.1.2交通噪声的危害

  6.1.3交通噪声的分类

  6.1.4交通噪声环境标准

  6.1.5降噪措施分析

  6.2低噪声沥青路面的特点

  6.3低噪声沥青路面降噪理论

  6.3.1轮胎噪声的产生与分类

  6.3.2低噪声沥青路面降噪预估模型

  6.3.3低噪声沥青路面降噪影响因素

  6.4低噪声沥青混合料设计方法概述

  6.5低噪声沥青混合料关键性能指标

  6.5.1沥青与集料界面黏结性能研究现状

  6.5.2界面黏结系统的确定

  6.5.3集料试样的制备

  6.5.4界面黏结试验仪器与基本过程

  6.5.5不同厚度沥青薄膜的力学性能

  6.5.6界面黏结系统有效性分析

  6.5.7沥青与集料界面黏结力学性能

  第7章抗滑路面

  7.1路面与轮胎间的相互作用

  7.1.1车轮的滚动

  7.1.2轮胎与路面的接触

  7.1.3车辆的振动

  7.2影响安全性的路面表面特性

  7.2.1摩擦系数的测定方法

  7.2.2道路抗滑性能与表面构造的关系

  7.3石料微观纹理对抗滑性能的影响

  7.3.1石料的矿物组成及力学性质

  7.3.2石料的微观纹理与磨光特性

  7.4混合料宏观纹理对抗滑性能的影响

  7.4.1混合料级配的选择

  7.4.2混合料宏观纹理测量

  7.4.3摆式摩擦仪法测试摆值

  7.4.4利用构造深度和摆值确定国际摩阻指数

  7.5基于胎/路相互作用的摩擦系数测试与分析

  7.5.1橡胶摩擦仪及其测试原理

  7.5.2轮胎花纹构造

  7.5.3轮胎与路面作用机理

  7.5.4摩擦系数结果分析

  第8章轮迹路面

  8.1轮迹路面的发展

  8.1.1轮迹道路的特点

  8.1.2国内外技术研究现状

  8.2轮迹路面的适用性分析

  8.2.1我国农村公路交通环境分析

  8.2.2轮迹道路的断面形式分析

  8.2.3轮迹道路通行能力分析

  8.2.4轮迹路面的结构组合和材料适应性分析

  8.2.5轮迹路面的排水设计

  8.2.6轮迹路面的施工性能

  8.3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结构受力分析

  8.3.1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的破坏模式分析

  8.3.2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结构的理论分析模型

  8.3.3临界荷位的分析

  8.3.4水泥混凝土轮迹板荷载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8.3.5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温度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8.3.6基层的结构受力分析

  8.3.7土基承载能力分析

  8.3.8翻板破坏分析

  8.4轮迹路面设计方法研究

  8.4.1轮迹路面交通等级划分

  8.4.2结构组合设计

  8.4.3水泥混凝土轮迹板厚度设计

  8.4.4水泥混凝土轮迹路面结构设计步骤

  8.4.5联锁块结构在轮迹道路上的应用

  8.4.6轮迹路面典型结构推荐

  8.5试验路工程

  8.5.1试验路概况

  8.5.2试验路面结构方案

  8.5.3材料性质及要求

  8.5.4试验路现场施工及质量检测

  8.5.5试验路后期观测

  参考文献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