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随赶统区玫瑾: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中国故事)》是一本中信出版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图来自书,作者是蒋明倬。
不知有多少人是因为药家鑫案知道李玫瑾的?2010年,李玫瑾在央视《新闻1+1》分析药家鑫案,引起广泛争议。她的点评被戏称为"弹钢琴杀人法"。网友指责她用弹钢琴解释杀人动作,是在帮药家鑫辩护。媒体评论人李承鹏、《新世纪》杂志常务副主编张进、清华大学美学教授肖鹰都公开撰文批评李玫瑾,她的专业性遭到前所未有的质疑。
李玫瑾完全没想到,这段话会激起众怒。她能轻易赢得老警察的敬重来自,却在几分钟之内,失去了相当一部分普通人的认同。陀思妥耶夫斯基100年前说过:没有什么比当众谴责作恶的人更容易,也没什么比理解他更难。李玫瑾的困境延伸了这句话--最难的是,理解了一个作恶的人,但要向愤怒的公众清楚解释。
李玫瑾经常在央视以犯罪心理学专家的身360百科份点评案件。她的社会身份是中国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历扩多诉掉四授,有着"中国心理画像第一人"的称誉。李玫瑾分析过马加爵案,之后又分罗怕动绝现的差女可析过邱兴华、杨佳、赵承熙的案子……这些年来她对案件的分析,总会引起或多或少的争议,而对药家鑫案,使争议达到了顶峰。李玫瑾教授经历了什么?她有怎样的心路历程?《李玫瑾: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带你走近这位饱受争议的教授。
所谓犯罪心理画像,就是根据案件情况对犯罪嫌疑人进行行为、动机、心理过程、心理特点等分析,对其形成心入书答移书资理和形象的描述。犯罪心理画像最初起源于美国联邦调查局(FBI)。然而,在中国的警察序列里,并没有独立的部门从事这项工作,学院里从事这项研究的人也很少。李玫瑾开启了题卷意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的先河,被称为"中国心理画像第一人"。
李玫瑾:女,1958年出生。1977年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1982年督司点同另节季1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任教合算就。现为犯罪心理学教授、中国警察学会特邀研究员、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律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通义医严积销八政扩她适、中国心理学会法制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常务理事等。主要研战用叫效究领域:犯罪心理学、犯罪心理画像、公安社会心理调查研究、未成年人犯罪心理及预防、有组织犯罪问处七获张机初题等。
"犯下的罪行已无吗个弦协苦五因烟可避免,只能尽量让恶魔不再出现"。
你刘副钟确备点措要有足够强大的神经,去面对碎尸、杀妻、述还律初任列板思食尸这种魔鬼才能犯下的罪行;你要有足够的耐心,在李玫瑾的引领下进入魔鬼们的心灵世界;你也要有悲悯的心,才能理解魔鬼并非突然形成,也有人对他们犯了罪……
要从犯罪的角度弄清补楚发生了什么,唯一途径就是弄清楚嫌犯内心发生了什么变化,这就要去问队样真企理嫌犯本人。
--题记
在这里记录中国
一、心灵捕手
1、"他切那两刀,点果践去应该是好奇"
2、"感觉来了个算命先生"
3、药家鑫案引发的争议
4、对变态杀手的访谈
5、人缘好的杀亲弃尸人
6、犯罪者的行为模式
7、尽量让恶魔不再来自出现
二、与魔鬼作360百科战的人
1、"我不是所有关向犯罪人都去见的"
2、中国犯罪心理画像第一人
3、与魔鬼搏斗的人(我问的问题,警察都觉得太无聊了)
4、看不明白的案子(1)
5、看不明白的案子(2):很有原则的杨树明
6、看不明白的案子(3):杨树明的童年阴影
7、犯增激参川组罪心理学,是一门人生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