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黔江千年古石城遗址

黔江区石城古县遗址处在阿蓬江与段溪河交汇处的一级台地,从隋开皇5年(585)建治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

  • 中文名称 黔江石城古县遗址
  • 地理位置 阿蓬江与段溪河交汇处的一级台地
  • 级别 国家AAAA级景区
  • 区域面积 约10平方公里
  • 类型 古稀之城

历史

  西晋、五湖十六国时期,巴氐人李雄于晋永兴元年(304年)在成来自都称王,既而称帝,国号360百科大成。咸康四年(338年声华政营度乡连翻)雄从弟李寿篡夺侄子李期皇印质汽位自立,改国号为汉,改元汉兴,史称"成汉"。成汉据有梁、益、宁三州广大土地。涪陵郡(今渝东南)时为成汉梁州辖地。成汉前期,其建制大至仍如西晋,黔江仍设丹兴县。李寿篡位之后,以"郊甸未实,都克陈阳孔省黑邑空虚"为由,引南方僚人入蜀境,牂牁一带僚人乘机大量拥入。故西晋永嘉(307年~312年)以后,涪陵郡一带"没于蛮僚,图记不传",郡县多荒废,历时长达250余年。

  南北朝时,北周疆域已扩张到乌江中上游地区。周武帝保定四年(564年),涪陵"蛮帅"田思鹤"以地内附",归顺北周政权,故于原枳县(今涪陵市)地置涪陵镇以安置之,属巴郡。原涪陵县地置奉州,治今彭水汉葭镇,辖今酉飞月握、秀、黔、彭四县全境。建德三年(574年),废奉州而置黔州,州治今彭水县郁山镇。北周保定四年(564年)在黔江地置庸州,治黔江县县坝乡。隋开皇五年(585年)置石城县,属庸州,亦治黔江县坝乡。开皇末(600年)置务川县,属庸州,故庸州辖石城,务川(治今贵州沿河县和铁逐念其烈利平镇东岸)2县。

州县兼置

  清嘉庆《四川通志》在记述黔江县建制沿革时说:"隋开皇五年(585年)置石城县兼置庸州。大业初,州废,怎直放子轻兵首帝晶县属巴东郡。"以致后来黔江的多种志书,包括1994年出版的《黔江县志》,都沿用了这一说法。

  "'州县兼置'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应该是先置庸州,废州后再置石城县。"黄宗福说,他的结论是查阅众多有关史书、史料后得出来的。

  "对'州县兼置'之说,步几质这远切爱快最早提出质疑的是清光绪黔江知孔示雷耐厚改导派红由我县张九章。"黄宗福说,张九章在主编光绪版《黔江县志》时问道:"夫必有废而后有置,既置县矣,又何兼置州?"

  为了弄清"置石城县兼置庸州"这个问题,张九章曾作过详细考证和研究。他在光绪版《黔江县志》上说:"(西晋)永嘉(307年~名难313年)后,涪陵地汉于蛮,历宋、齐、梁、魏、周,皆无考。"

  《四川次月装征破耐通志》载:后周保定四年(564年)涪陵蛮帅田思鹤归化,以其地为奉州,寻改黔州。

  《隋书·地理志》注:"清江郡,后周置亭州(今湖北恩施)。黔江西近后周黔州,东北界后周亭州,似于其间特建庸州,故向有置庸州之说。是在北周保定时也。未几,入隋,废为石城县,以属巴东郡。"

  张九章认为但滑生:"开皇中置庸州者,盖约略之词。后周永爱倍排必混垂国材时,(庸州)实与纪及施之亭州,彭之黔州并建。"隋兴,废州,改石城县参地占条,以属巴东郡。如此,则当日之规建了然矣。"

  为此,张九章在《黔江建制沿革表》中作了这样的排列:魏周时期,置庸州(后周保定四年,置庸州状看片态);隋朝时期改为石城县(大业初废庸州置县,属巴东郡)。

  "这些史料告诉我们,庸州为北周保定四年(564年)所置,而石城县为隋文帝开皇五年(585年)所置,故庸州建州时间比置石城县早21年。因而,庸州与石城县并非同时兼置,而是先置庸州,后废州置县。"黄宗福说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改黔州为黔安郡,废庸州,又省石城县并眼质入彭水县,属黔安郡。庸多一州、石城县历经北周、隋两朝,前后共43年,距今1447年。庸州、石城县治所并存于县坝22年。

混淆历史

  "'州县兼置'之说不合隋朝历来自史。"黄宗福认为,史载,隋初"当前郡县,倍多于古,或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或户不满千,两郡分领……官多民少,十羊九牧(《隋书》)"。隋文帝认为这个现象是东晋以来滥设郡、县导致的,于是于开皇三年下令悉罢全国诸郡,以州直接统县,形成州、县二级制。"在这种大政方针实施的背景下,在黔江一县之地,同时'置石城县又兼置庸州'是不可能的。所以'州县兼置'之说,不符合隋朝历史,是站不住脚的底化格又流局克烧变攻。"

  黄宗福认为,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和明《一统志》所载:'隋开皇五年(585)置石城县,属庸州'。'大业初,州废,以县属巴东郡',是符合历史的客观真实。

  他说,清咸丰《精师回架井黔江县志》、1994年出版的《360百科黔江县志》及有关黔江的志书,皆根据《四川通志》的"隋开皇五年(585年)置石城县,兼置庸州",来记载黔江的沿革,"混淆了历史,误导了读者,应该给予纠正。"

庸州和石城县

  黄宗福在考证中发现,有的著作中对庸州州址和石城县址其说不一。有的学者在文章中说,"庸高早北影越州州址在今舟白街道窑坪村老鹰盟依相者为接还示整关"。"这有必要澄清是非,正本清源。"

  清咸丰《黔江县志》绝矛消较装空肉听立载:石城故县,在县东北三十里,有绍庆(南宋)时碑记,字画漫漶,今名县坝,即石城旧址也。清光绪《黔江县志》载:废庸州,即县东三十里县坝石城故址。

  "这清楚地说明,县坝在黔江历史上,曾为庸州和石城谓措钢真由旧兵了映县两级行政治所所在地,也是黔江区唯一的故县和州(郡)遗址。它经历北周、隋、唐三朝,时间长达号此帝首红内距穿43年,距今约1500格思按女牛杂肥背外有移年。"黄宗福说,需要说明的是,唐武德元年(618年)所复置石城县,县治所志案例列肥试耐草娘不再设置在县坝场,而是移至故无慈城,即今县坝东老鹰关,改属黔州。贞观四年(630年)将计测据收石城县治所由故无慈城迁至今址。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袖珍经典:信任
下一篇:水中的月亮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