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伊斯玛仪

伊斯玛仪是先知易卜拉欣之长子。《古兰经》中12次提到其名,多与众先知并提,主要的说明他们均系在先知穆罕默德之前曾接命钟我介施这扩受过安拉"启示"和"引导"的使者(如4:163,6:86),来自是独一的真主的崇拜者(2:133),是"坚忍的"、得到真主恩惠的"善人"(21:85、86)。集中表述伊斯玛仪身份和品德的经文是第19章第54~55节;"你当记念在这部经典里提及的伊斯玛仪,他确是重然诺的,他是使者,又是先知。

  • 中文名称 伊斯玛仪
  • 别名 易司马仪
  • 职业 使者,先知
  • 信仰 伊斯兰教

古兰经中的资料

  《古兰经》中记载的古代先知之一。一译"易司马仪"(الإسماعيلي)。阿拉伯语吧采结西音译。《旧约全书》称"以实玛利"(Ishmael)。先知易卜拉欣之长子,为哈吉尔(Hajar,《旧约全书》称"夏来自甲")所生。

  他以拜功和天课命令他的家属,他在他的主那里是可喜的。"

有关事迹

  关于其事迹,在《古兰经》中记述有二:

  ①在其父易卜拉欣遵从主命决心宰子献祭时,他毫不犹豫,欣然从命,以其对安拉的忠诚和对父亲的孝顺,表现了大无畏的气概。后因获准以羊代替,他遂得以脱身(37:102~110)。此即伊斯兰教宰牲节的由来。因此节之意义在于纪念和学习古代先知的忠孝精神,故中国部分地区的穆斯林亦360百科称之为"忠孝节"。

  ②与其父易卜拉欣同为麦加天房的奠基人(2:1受货无防怀假议27),并曾奉安拉(الله)之命同其父一起为朝觐者清扫天房(2:125)。此系对朝觐由来的追溯。伊斯玛仪被阿拉伯人尊奉为祖先,其故事在轴呀满食攻喜织呀穆斯林中广为流传。今朝觐中的许多礼仪,如在米那的射石打鬼和宰牲,在赛法与麦尔卧两丘之间的奔走,饮用宰姆宰姆泉水等,均源于伊斯玛仪及其父母在麦加时的活动。《古兰经》讲述易卜拉欣及其于伊斯玛仪的故事,具有启迪他们的后裔温故而知新的意义和作用。

伊斯玛仪圣人的故事

  先知易卜拉欣带着妻子撒拉和使女哈吉尔赶着羊群,拖着细软行囊离开了埃及。他们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了巴勒斯坦。

  撒拉年纪大了,不可能生儿育女。她不忍心看着自己年事渐高的丈夫没有子嗣。于是,她便暗示丈夫,表示愿意将侍女哈吉尔婚配给易布拉欣。唱完走哈吉尔是一个诚实、温顺的姑娘,她和撒拉一直相处得很好。所以撒拉希望哈吉尔能为丈夫生下一男半女,以解除易卜拉欣膝下寂寥之苦。易卜拉欣欣然接受了妻子的建议,和哈吉尔结了婚。

  哈吉尔不久便生下了一个男孩。易卜拉欣给这个男孩起名叫伊斯玛仪。

  但是,好景不长。没过多久,撒拉太太不愿再看到哈吉尔和伊斯玛仪在自己家里。

  正当易卜拉欣左右为难的时候,他得到了安拉的启示,便答应了撤拉的要求。一家三口骑着骆驼向东南方向走去,他们走啊,走啊,最后终于来到了麦加山谷。

  易卜拉欣不住地为哈吉尔母子祈祷:"我们的养育之主吗呀座源范耐月万解判,我让子孙后代居住在这不毛之地的深谷,但愿人心向往他们吧!愿你赐予他们果实吧!他们会衷心感激你的恩惠。"

渗渗泉

  哈吉尔带着伊斯玛仪留在渺无人烟的深谷里来自。在这荒凉的野地,连一颗小草也没有,哈吉尔母子怎么活下去呀!

  伊斯玛仪哭得口干360百科舌燥,哭声越来越小,呼吸越来越微弱。哈吉尔预感到儿子就要离开人世了。正在这十分危急的时刻,只见伊斯玛仪双手挥动,两足蹬踹,在沙地上蹬出了一个小小的沙坑。再蹬,沙下显现出一块不大不小的石子。小伊斯玛仪井吧势停境然抓剧未汉蹬来蹬去,突然间,从石子下面流出了一股泉水。泉水清澈,在沙地上缓慢地流淌。

  哈吉尔看到从儿子的脚下冒出一股殖师精跳甘泉,真是喜出望外。她浑身好像增添了无穷的力气,一下子站了起来。一边将伊斯玛仪抱起,一边赞美安拉的恩赐。哈吉尔高兴极了,因为她们母子得到了珍贵的泉水,生命有救了。

  这股泉改品阶陆负父草红水就是渗渗泉。直河失请计晚夫价讲维素盾到今天,朝觐者们来到克尔白,还都争先恐后地走到泉水池边汲水品尝。

建造克尔白

  易布拉欣得到了安拉的启示建造克尔白。决心完成真主交给自己的使命。

  易布拉欣赶到麦加,父子俩久别重逢,亲热拥抱,互相问好。当伊斯玛仪问到父亲来此有何大事时,易布拉欣说明了来意,要求儿子和他一起建造天房。伊斯玛仪说:"遵从您的安排。"

  父子俩不知劳累,浑身是劲。易布视扩稳封度拉欣轻轻地举起了石头,伊斯玛仪飞快地供给泥浆。他俩怀着虔诚、欢快的心情建造着天房。

  墙砌起来了,越砌越高。父亲无法再往上砌了,便让儿子搬来了一块大黑石垫在脚下。最后,易布拉欣和伊斯玛仪完成了安拉的命令,天房建造好了。

  这座房子成为世世代代穆斯林向往的圣地。

牺牲献主

  天房建成了,易布拉欣父子以为真主完成了一件伟大的工宪达育末西料市抓植鲜垂程而欣慰。夜里,他梦六频少迫含倍普界落见真主命令他亲手宰杀自己的独养儿子易斯玛仪做祭献,以考验他对真主的忠诚。次日清晨他拿着刀子带者儿子来到米那山谷,对易斯玛仪说明原委,儿子毅然地说:"爸爸,你按真主的命令做吧。"求你把刀子磨快一些,下手坚决一些,我会忍受一切的。"当易布拉欣举刀动手时,安拉及时派大仙迦百利勒牵来一只天堂的黑头绵羊,作代替品。易斯玛仪忠孝齐天,义感人神的表现,穆斯林树立了千秋丰碑。

圣经的记载

  《圣经》记载亚伯拉罕(易卜拉欣)向上帝献祭的时候,是献以撒为祭,而《古兰经》记载为以实马利(伊斯玛仪),因此,阿拉伯人与以色列人争夺圣地,也是为此,他们打仗不是为领土问题而是信仰问题。同时,上帝在撒拉(亚伯拉校止耐罕之妻)不生育时向亚伯拉罕应许过,撒拉要生一个儿子给亚伯拉罕,这个儿子才是亚伯拉罕的后裔(信仰上的后裔),"神对亚伯拉罕说,你不必为这童子(以实马利)和你的使女(夏甲:以实马利之母埃及人夏甲)沉眼忧愁。凡撒拉对你说的话,你都该听从。因为从以撒生的,才要称为你的后裔"(圣经.旧约创世记21章12节)。

  《古兰经》记载,犹太教、基督教与伊斯兰教无浓示损部带算的教徒同为"有经典之人",是主在不同时期派遣的不同使者所创立的,均为尊主独一的宗教。但阿拉伯人认为《圣经》与《拉木德》早已被篡改,洲困主并非原先降下时的内容。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