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环境传播

在理论研究层面,本书探究了风险社会中环境传播的媒体功能,类型化来自地论述了转型中国的环提家扬坚优每能创境风险议题的报纸再现与影视传播,剖析了环境新闻生产的现实困境,并着重从"社会资本"的视角探究了"邻避冲突"中新媒体、公民记者与环境公民社会的"善治"。此外,研究还探究了生态环境冲突中的媒体的风险沟通360百科问题,并揭示了环境运动中传媒与非政府组织的复杂勾连。

在传播策略层面,研究求重从环境传播的风穿早不静考沉政险伦理、以生态思维重杀画茶封构环境新闻报道、消费大季斯到喜客社会的环境传播策王们试到盐部略等维度,探索性地思考了环境传播的袁属值多使朝父极搞路径选择。

《环境传播--话语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风险语措春事汉境,探究如下几个问题:

(1)西方媒介的环境话语如何演变,这又如何反映到环境传播的研究之中?

(2减危史序)大众传媒在环境风险沟通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3)两查死士格罪序起国家、市场与社会视阈下中国的环境传播如何演变?环境NGO比信击如何获取"政治资本"并借助大众传媒进行环保言说?报刊、广播电视与网络新媒体如何呈现环境风险和建构环保议题?媒体在环境群体事件中如何有效发挥其风险沟通功能? (4)西方媒体如何再现中国的环保形象?我国政府如何强异氧抓化"绿色公关"与对外环境传播? (5)我国环境传播面临怎样的现实困境?我国大众传媒的环境传播路径如何选择?

  • 书名 郭小平
  • ISBN 9787560991283
  • 页数 358
  •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13-09-01

作者介绍

  郭小平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助理、广播电视学系主任,教授,硕士生、博士生导师,曾任湖北广播电视总台经济电视频道总监助理。湖北蕲春人,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广播电视新闻学方向)、博士(新闻学方向)。

  2013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显医带析础的划",2014年入选"华中义做思血妈剧妈学者"晨星岗。香港机作往玉答脱黑独特城市大学媒体与传播系青年访问学者(2011.04);湖北广播电视台安李未海帮雨路啊经济电视频道总监助理(2011.9-2012.9)。

  主要研究广播电视与新媒体、风险传播等,主持2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省部级社科项目。先后在《新闻与传播研究》、《国际新闻界》、《现代传播》、《新闻大学》等杂志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独著《风险社会的媒体传播研究:社会建构的视角》、《环境传播--话语来自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360百科》及《视听新媒体导论》,合著《重大突发公共个次点易洲穿校何哪组事件中的广播电视舆论引导能力研究》。曾获全国广播电视学术著作二等奖、湖北新闻奖(论著)二等奖、湖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中国新闻史学会视听传播委员会副会长,湖北省高等教育学会新闻与传播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中国广播电视协会电视学侵居成许研究委员会会员,湖北省网络文化协会网络新闻评议会会员,湖北广播电视总台与华中科斯但引止喜持裂列师路例技大学共建"广播电胜速主参某动红除画极视与新媒体研究院"研注效吧德但员系究员。

问题提出

  伴随着人类社会从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的转变,环境传播取向也从田园话语、生态系统话语向环境正义话语变迁、演进、融合,这一过程分别体现了媒介环境话语的诗意、科学与民主的诉求。

  《环境传播-量议必巴原度安的板缩杂-话语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味顺严增喜选择》 立足于社会发展的风险语境,探究如下几个问题:

  (1)西方媒地营顺介的环境话语如何演变,这又如何反映到环境传播的研究之中?

  (2)大众传媒在环境区失教范别风险沟通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3)国家、市场与社会视阈下中国的环境传播如何演变?环境NGO如何获取"政治资本"并借助大众传媒进行环保言说?报刊、广播电视与网络新媒体如何呈现环境风险和建构环保议题?媒体在环境群体事件中如何有效发挥其风险沟通功能?

  (4)西方媒体如何再现中国的环保形象?我国政府如何强化"绿色公关"与对外环境传播?

  (5)我国环境传播面临怎样的现实困境?我国大众传媒的环境传播路径如何选择?

  书名:环境传播:话语变迁、风险议题建构与路径选择

  作者:郭小平

  出版社: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9-01

  ISBN:97目银密阳刑回元读守87560991283

  字数:400000

  页码:358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目录

  一、环境传播的现实语境:风险社会与生态环境危机

  二、环境传播的媒介依赖

  三、环境传播的现实路径:环境风险、传媒与可持续发

  四、研究的目来自的与研究问题的提出

  五、研究的现实意义与理论意

  六、研究方法

  第一章中裂山球安久定试飞西方环境传播研究的概况

  第一茶止兴你列话线冲依则施节环境传播、环境新360百科闻与生态传播的相关概念界定

  一、"环境传播"的界定

  二、概念辨析:"生态传播"与"传播生态"

  第二节西方环境传播的研究概况

  一、西方环境新闻研究的流变

  二、西方环境新闻研究的主要议题

  三、对西方环境风险传播的评价

  第三节我国环境传播研究的概况

  一、我国环境传播的研究现状

  二、对我国环境传播研究的评价

  第二章中外环境新闻传播发展的脉同推西滑报死话络梳理

  第一节西方环境新闻传播的发展历程

  一、20世纪60年代以前:资源保护运动与环境新闻的滥觞

  二、20世纪60-70年代:环境新闻的成熟

  三、20世纪80-90年代:环境新闻的发展

  四、20世纪90年代至今:环境新闻的兴盛

  第二节 我国环境新闻传播的阶段性演变

  一、中国环境新闻的启蒙阶段(1970年代)

  二、中国环境新闻车否的起步阶段(1980-1991)

  三、中国环境新闻的发展阶段(1992-2002)

  四、中国环境新龙司林混察闻的繁荣阶段(2003至今)

强观初径盾  第三章环境话语变迁、环境理念的嬗变与环境

  报道的转型

  第一节生态环往益写圆克外倒头群丝境报道演变的背景:从工业文明到曲屋生态文明

  一、原始文明:依赖森林与生态传播的萌需为送乎供怎厂

  二、农业文明:毁林开荒与生态文学传播的诞生

  三浓盾、工业文明:发展至上与科技至上思维主导下的"人类

  中心主义"传播观

  四、生态文明:"人、自然与社会和谐"框架下的传播观

  第二节西方环境新闻的话语变迁

  一、媒介的"田园话语"及其"诗意"诉村心晶随华

  二、媒介的"生态系统话语"及其"科学"诉求

  三、媒介的"环境正义话语"及愿武谁洲扩封动类简其"民主"诉求

  第三节环境理念的嬗变与我国媒体的环境意识觉醒

  一、矛念术块斤水黄快环境理念的嬗变与环境报道的理念更新

  二、我国媒体的环境意识觉醒的复杂动因

  第四节我国环境报道的演变

  一氢绝运部、从报告文学到新闻们未龙远报道的转变

  二、报道内涵不断丰富与报道领域不断拓展

  三、环境报道形指但宁裂云式的多样化

  四、环境报道常态化

  五、单一"曝光模式"的突破

  第五节我国环境传播的发展趋势

  一、环境传播的渠道与组织机构的多元化

  二、环境传播独兴场需她容久比测那浓的"融合新闻学"取向

  三、环境传播中社会资本的涉取:大众传媒与环保NGO的

  互动

  第四章风险社会中环境传播的媒体功能

  第一节风险社会中媒体角色的功能性定位

  一、媒体角色的界定

  二、风险社会学对媒体角色的探究

  第二节环境风险的媒介预警

  一、大众传媒是环境风险的反思性监控机制之一

  二、风险预警是环境传播的重要功能

  三、有效发挥媒体的环境风险预警功能

  第三节生态环境信息的传播

  一、大众传媒是受众获取生态环境信息的主要渠道

  二、大众传媒传播生态环境信息的主要方式

  第四节环境风险的舆论监督

  一、我国的环境报道的演进:从正面报道、风险批评到

  绿色反思

  二、环境传播中的舆论监督

  三、环境沟通中大众传媒进行舆论监督的策略

  第五节媒体的生态教育功能

  一、生态教育的传播途径

  二、媒体的生态教育功能:警示与示范

  三、媒体生态教育的主要体现

  第五章转型社会中环境风险议题的报纸呈现

  第一节社会变迁与我国报纸环境新闻的演变

  一、社会转型与环境风险的媒体"能见度"之变

  二、"国家与发展"框架下环境风险的媒体建构:我国社会

  转型与环境新闻的演变

  三、报纸的环境意识不断地提高

  第二节报纸环境议题分化与"环境正义"的诉求

  一、城市"废弃物"的媒体再现:风险社会的环保主题

  二、城市废弃物处置风险报道的议题框架差异

  三、"城市废弃物"的媒介呈现:城市化与民主化的双重议题

  第六章风险社会中影视媒体的环境传播

  第一节风险社会中生态纪录片传播的多维审视

  一、生态纪录片的滥觞及其发展

  二、生态风险的影像书写及其"生态政治"

  三、参与式影像传播与环境沟通民主

  四、社会转型与我国自然生态类纪录片的变迁

  五、生态影视的"终极关怀"

  第二节环境风险与迪斯尼动画片的生态文化传播

  一、生态风险与动画片的生态意识

  二、迪斯尼公司不同历史时期的生态主题

  三、迪斯尼动画中的绿色寓意

  四、迪斯尼动画片的生态叙事与生态文化传播

  第三节生态纪录片的跨文化传播优势、策略与伦理

  一、生态纪录片"影像书写"的跨文化传播优势

  二、我国生态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策略

  三、生态纪录片跨文化传播的风险伦理

  第七章社会资本视角下新媒体的环境传播

  第一节环境传播中的新媒体使用--社会资本的视角

  一、新媒体传播视域的"社会资本"

  二、新媒体为环保传播实践"赋权"

  三、新媒体促进环保运动的社会动员

  第二节"邻避冲突"中的新媒体、公民记者与环境公民

  社会的"善治"

  一、环境公民社会与环保公共领域的生成

  二、新媒体背景下环境生存权益的表达机制

  三、新媒体视阈下环境公民记者的参与式传播

  四、环境"善治"的重要社会机制:新媒体与环境公民记者的

  环境参与

  第八章转型社会的环境新社会运动、环境群体

  事件与媒体沟通

  第一节 媒介化社会的环境运动

  一、新社会运动视阈下的环境运动与大众传媒

  二、我国环境运动的媒介依赖

  三、生态文明视阈下环境运动与媒体功能

  第二节转型社会中环境群体事件的媒体沟通

  一、环境群体事件的界定

  二、环境群体事件报道量的增加

  三、环境群体性事件中大众传媒的功能

  四、环境群体事件的媒体再现与公众维权的话语策略

  第三节 环境运动中的媒介与NGO

  一、环境运动与大众传媒的关系

  二、环境运动中NGO与媒体联盟存在的问题分析

  第九章环境新闻生产视阈下生态文明传播的

  现实困境

  第一节环境新闻生产:传媒的公共属性与市场逻辑的冲突

  一、我国媒介的双重属性与环境新闻生产面临的挑战

  二、商业逻辑下报纸环境报道的价值追求

  三、《新快报》"绿版"(1998-2001)的短暂命运:新闻专业

  主义与市场主义的博弈

  第二节传媒消费主义与环保传播的张力

  一、消费社会、消费主义与环境危机

  二、传媒消费主义倾向与生态文明传播的博弈

  三、镜像与现实:高端杂志中的消费主义、阶层再现与

  生态文明的解构

  第三节环境新闻生产的偏差

  一、报道观念偏差:极端的"经济增长论"与"环境中心论"

  二、新闻题材选择出现偏差

  三、环境新闻从业人员缺乏科学知识

  四、生态报道缺乏持续性

  五、媒体生态文明传播的片面化倾向

  第四节环境新闻生产:多重博弈主体与生态环境话语冲突

  一、政党与政府:政治精英对环境话语的主导

  二、民间环保组织:环境公民社会的话语实践

  三、新闻传媒:环境议题的建构与环境话语的媒介形塑

  四、公司企业:绿色营销的话语实践

  五、专家:科学话语下的客观主义追求

  六、公众:环境生存权益的表达以及对"专家知识"的挑战

  第十章环境传播的路径选择

  第一节 环境传播的风险伦理

  一、坚持环境报道的风险责任伦理

  二、环境报道:从"人类中心论"转向"生态中心论"

  三、倡导风险报道的"环境正义"诉求

  四、环境风险沟通的民主

  第二节以生态思维重构环境新闻报道

  一、生态环境风险的形象再现

  二、生态报道的叙事策略:抽象议题的具象化

  三、立足于受众以强化环境报道的接近性

  四、借助融合媒介促进受众的环保参与

  五、立足媒体定位形成环境报道特色

  六、增加环境报道的趣味性与辩证性

  第三节消费社会的环境传播策略

  一、可持续消费与媒体传播

  二、"绿色消费"的媒介倡导

  三、适应消费社会特征的生态文化传播

  结语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