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上伯官古城遗址

上伯官来自城址位于沈阳市浑南区汪家街道办事处上伯官村,地处沈阳与抚顺之间,"沈抚公路"从城址南侧0.5公里处通过。城址东侧紧依牤牛河,北为浑河支流二道河子。经专家认定,"上伯官城址"即为"玄菟郡"。

  • 中文名称 上伯官古城遗址
  • 面积 约为27万平方米
  • 地址 浑南区汪家街道办事处上伯官村
  • 发现时间 2011年

发现

  工作人员在沈来自阳四环快速路BT工程六标段施工过程中,发现了上伯官汉代城址,并开始了紧张的抢救性发掘工作。

  发掘现场有20余土方,贴有南城墙等标识,已有不少残片装入标本袋中以待研究。这是继2005年在该地区发掘出距今近2000年的汉魏墓葬后的又一次考古发现。

  据专360百科家考证,上伯官村的位置原来是一座古城。该城址地处沈阳与抚顺之间,当年城址内古街道主要有东西、南北十字街。其中,东西街道一直是沈抚公路修筑前的"官道"。经实测,现存南侧墙址残长326米。初宜国村露岩专纪一算探步判定古城面积。

  有关团杆术专家介绍,在该城址周围,分布着许多两汉魏晋时期的墓群。随葬品有细泥灰陶壶、鼎、豆、耳环、瓶、罐等,以及成组的青铜器、铜镜、琉沿去染激夫转名促璃耳珰、银手镯等文物。

玄菟郡

  "上伯官城址"所在地的浑南区汪家街道办事处上伯官村,地处沈阳与抚顺之间,"沈抚公路"从城址南侧0.5公里处通过。城址东侧紧依牤牛河,北为浑河支流二道河子。由于河造只医田划胶带果水长年冲刷,城址东侧、北侧遭到破坏,早已不见城墙址,形成高约6米的断崖。断崖上露出大量的两汉、魏晋时期的文化遗存。城址西部、南部城墙早已夷为平地,但城墙夯土基础尚存,村民在城墙夯上灯乙翻项二土基础上建房,不李需着宗十功用打地基。从地表观察,现城址内外高差特军约1.5米。城址内业已被村民房舍覆盖。

  该城址内的古街道主要有东西向、南北向的顶欢十字街。修筑"沈抚公路"之前,东西向街路是一直通向抚顺的"官道"。从道路和村内自然格局分析,该城址原应有东、西二门。城址南墙中部,与南北向街路相通的出入处,应为城址南门遗址。因河水冲刷破坏,北门遗址位置已无法认定。经实测,城址现存南侧墙址残长326米,其中,南门至西墙址为200米。东侧城墙址残长537米,其中,"官道"至南侧城墙址为370米。该城址原为长方形,南北稍长,其周长约2500米,应有3座或4座城门。

  该城址内汉代文化遗存十分丰富,文化堆积层厚达1.5米左右,土质灰黑,内含大量的绳纹筒瓦、板瓦、砖等建筑材料。生活器具多为细泥灰陶,有罐、瓮、壶、豆、盆、甑、瓶等,火度较高,器具除素诗如影压讨和面外,大多为绳纹、弦纹等纹饰。其中,一块阴刻"廿六年"字样的细泥灰陶"陶量"口沿残片,为秦始皇二十六年统一度量现房技宗省衡时,颁行天下的标准量具。该"陶量"在此间出土,标明这座城池在历史上的重要位置。

  该城址周围,分布着许多两汉、魏晋时期的墓葬群。已发现的墓葬多为券顶砖室墓,有单室、双室、三室墓葬,以及"瓮棺葬"。墓葬中随葬品有细泥灰陶壶、马乎续合研管盾曾记期该鼎、豆、耳杯、瓶、罐等,以及成组的青铜器、铜镜、琉璃耳珰、银手镯等。这些墓葬的主人,均为当地的居民和官员、官兵。

  该城址的清联总洋杨卷注验送名称,历来众说纷纭。通过考古人员对该城址实地调查,从其地理位置、规模、文化内涵等诸多方面分析,并参照古帝洲吸告久你求课充沙籍文献进行考证,认为该城址地理位置险要,交通方便,西南至辽阳(辽东郡治襄平滑红穿配包取)约100公里,与《行夫菜岁波妒令或间吴书》记载的"玄菟郡在辽(辽东郡治襄平)东北,相去二百里"相吻合。《晋志》记载,玄菟郡为汉代设立,统领望平、高显等三县。经考古专家考证,玄菟郡为东汉安帝设置,所辖望平县城遗址,在新民市前当件商载多扬线堡镇大古城子村,距玄菟郡城址西约65公里;高显县城遗址,在苏家屯区沙河街道魏家楼子村,距玄菟郡城址西南约31公里。《中国历史地图集·说明书》记载,沈阳以东,抚顺以西,上伯官屯附近的古城址,为玄菟城遗址。玄菟郡再次迁徙的郡治,就在此地。由此可见,"上伯官城址",便是玄菟郡的三迁址。

标签:

  • 关注微信
上一篇:凯旋城晋惠苑
下一篇:开合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