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顶,读音为mào dǐ步哥冲鱼想威换并ng,汉语词语,意思是帽的顶端。也指帽子顶上所缀的结子或珠宝。
唐 李复言《续玄怪录·张老》:" 张老 常过,令缝帽顶,其时无皂线,以红线缝之。" 明 陶宗仪《辍耕录·回回石头》:" 大德 间,本土巨商中卖红剌苗甲石重击仅培吗责另石一块於官,重一两三钱,估直中统钞一十四万定,用嵌帽顶上。自后累朝皇帝,相承宝重。"
《元史·仁宗纪一》:"为皇太子时, 淮东 宣慰使 撒都 献玉观音、七宝帽顶、宝带、宝鞍,却之,戒谕如初。" 清 代以帽子顶上不同质料和颜色的帽珠分别官员的品级。参见" 顶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