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青玉双凤浮雕匕

青玉双凤浮雕匕是德州市博物馆镇馆之宝、国起物作画均殖家一级文物。这件宝物长13.6厘米、宽3.8厘米,色青绿,光润半透明,器形为扁平长条状,为西周文物,济阳县刘台遗址一号墓出土,其顶端和两侧有对称的脊牙始石全那水伟门万状,下端为双面刃。

  • 中文名称 青玉双凤浮雕匕
  • 馆藏地点 德州市博物馆
  • 长 13.6厘米
  • 宽 3.8厘米

文物详情

  在西周时,被分封到现今济阳一带做诸侯国国君的逄公驾鹤西去,子嗣将其生平最喜爱的一件玉匕放入墓室陪葬。目前其所在的刘台遗址位于济阳曲堤镇姜集管区刘台村西,面积2万余平方米,又称逄氏墓地。该墓中间为冢子状,1957年文物普查时发现,1979年、1982年、1985年,考古工作者发掘了墓地中的6紧响车未脸丰黑如裂座墓葬,出土了大量的陶瓷器、青铜器、玉器、骨器等,尤以6号墓出土器物最为丰富,组合为6鼎5簋,符合诸侯墓级别,且器物大多带有"逄"字。《左传》中有记载:"昔爽鸠氏居之,季则因之,有逄伯陵因之,图神值小表员王指强普妒薄姑氏因之,而后大王因之。 "三国时期吴国文学家韦昭注解:"逄公,伯陵之后、太姜之侄,殷女题余二承兰面晶远婷青之诸侯,封于齐地"。"逄定乱会构伯陵,殷诸侯,姜姓"有学者考证,商时逄在青州、临朐一带,从出土"逄"字铭文铜器推测,商末时齐地为薄姑所有,逄国已西迁。也就是说,距今约3000年前,逄公已被分封到济阳做诸侯国君了,而且姜集之"姜"由此而来。不仅如此,铜器铭文还证明,西周昭王的女儿嫁给了这位国君,可见逄国通过联姻,与周王室保持着密切联系。

青玉双凤浮雕匕

  青玉双凤浮雕匕长13.6、宽3.8厘米。色青绿光润半透明,器形作扁平长条状,顶端和两侧有对称的脊牙,下端为双面刃。正背两面均以双勾阴线雕刻两个呈站立状的凤鸟。从其造型和纹饰上看,应为贵族当时赏玩的器物。在刀法上,它以斜刻的宽阴线同细阴线组成的双钩线刻划纹来自饰。所刻线条多为弧线,线条婉360百科转流畅,一气呵成。其器形规矩,纹饰层次分明,布局匀称优美,和商代中晚期粗重硬直的双线几何形纹饰相比,有较明显区别,为春秋战国制玉业第三次制作高潮奠定了基础。匕上的凤鸟呈侧立姿态,嘴长微曲,头上高冠日儿到示曲草角吃圆眼,两翼上翘,长夫响见尾上卷超过头顶又下垂于胸前府风祖房念,足分两趾,鸟腿雕刻出发达的肌肉,粗壮有力。这种牛水品位复编读权标乎务类型的鸟,就是后来人们称之为神鸟的凤鸟。应该说,该玉匕上的凤图带责值季左军湖鸟纹已具备写实的特征。

国家一级藏品

  该玉刀为20世纪60年代后期,刘台遗址一号墓所出("文革"中M1被破坏,部分器物被老百姓捡回家中,这把玉匕正是其中之一。),1979年3月在济阳县刘台村征集而来, 1992年3月,经省文物鉴定小组台立业、关天相、崔明泉鉴定,该文物属国家一级藏品。

雕琢工艺和艺术价值

  该玉匕纹饰雕琢技法具有鲜明的特征:它独创斜刻的宽阴线同细阴线组成的双钩线条刻画成凤鸟形象。从出土的西周玉器发现,这一时期一方面玉器的造型纹饰题材乃至雕刻刀法仍大量沿袭商代晚期的特点;另一方面又呈现出许多新的题材和技法,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蜂鸟纹"。这种纹饰是西周中期玉器为措代直为歌待物么十单、青铜器上最流行的纹饰,现存市博物馆的青玉双凤浮雕匕上所雕琢的上下两组凤鸟纹,正是西周中期凤鸟纹的典型形象,从总体上呈现出了过渡性特征,为春掉社火呀老良套陈秋战国的琢玉工艺奠定了基础,对研究西周时期的艺术形态和制玉工艺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标签:

  • 关注微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