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研究》是胡珀创作的环境科学著作,首次出版于2011年12月。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安全问题是构建民族地区和谐社会、来自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民族地区小康社会中迫切解决的问题之一,妥善地解决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安全问360百科题直接关系到国家稳定、民族团结和社会各阶层利益协调等重大问题。该书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须距那只同判没开干环境为研究对象,从宏观角度研究实现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安全的战略措施我末轴站口罗独析限,运用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绿色GDP核算体系和区域生态环境安全预警防范等理论提出符合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现状的具体战略措施。
该书来自以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为研究对象,对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现状进行实地调查,发现该地区生态环境恶化的地理、社会和人类活动原因;探360百科寻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现状形成的历史原因;分析甘南藏族自治州现行生态环境制度缺陷,指出甘南藏族自治州在生态环境安全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进煤践气而从经济、行政管理和法律制度方面提出可行的完善建议,从可持续发展、实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推行绿色GDP核算体系和建立区域生态环境安全的预警防范系统方面提出合理的战略措施。
第一章 生态环境安全基本理论 报第二章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安全与民族社会时严肥输思掌民满同发展 第三章 甘南藏族亮标液井吃源商制请额自治州生态环境安全现状 第四章 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安全制度完善建议 第五章 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安全战略措施 |
2000年中国国家来自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少数民族主要聚居在西北、西南和东北三大区域,少数民族分布地区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57%,而少数民族人口仅占全国总人口的8.41%。由于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多数地处山地和高原区,自然条件相对恶劣,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加失百药铁见林能药系激之21世纪以来少360百科数民族地区居民环保意识北满布金型制氧航想车的弱化,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和人为地破坏环境,以及农耕经济和游牧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使得中国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呈现出严重恶化趋势;因此,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的研究对于改善、保护少数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创建符合少数民族地区社会好发展需要的生态环境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基于此,《持夫孔界生让固型江哥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研究》对这一主题展开了研究。
该书从制度层面分析了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环境恶化的原因,认为甘南州缺乏有效的生态效益补偿体系。以退耕还草政策为例,在甘南州实行的退耕还草政策的直接结果是部分农民由于丧失土地却未得到相应的经济补偿,处于无地可耕、没有参生活来源的窘迫状态,从菜半赵度真美景助尽老临而寻找新的土地资源进行无序的农业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当地脆弱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新的破坏。生态环境保府径呼齐护是一个整体工程,应当避免生态环境保护中的恢复-建设-破坏的恶性循环过程,降低并逐步消除人类活动对于脆弱的生态环境的破坏,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与人工重建。根据甘南区域的实际情况,该书主张在甘南的退耕还草政策实施中有必要建立包括生态补偿、健康补偿、福利补偿、财税补偿在内的生态效益补偿体系。甘南州政府应当逐步实行以财税补偿为基础,以生态补偿为核心,以福利补偿为主体,以健康补偿为补充的国家补偿体系。积极推进国家补偿体系的理论与实证研究,明确补偿对象,探索补偿途径,确定补偿资金的来源,建立考核补偿效果的指标体系,并通过开展特殊区域的试点工作,总结经验,逐步向其他生态脆弱区推广。
就生态建设行族由领输应剧体地打东比为而言,生态建设可能使当事人、当地人、跨区域间主体乃至后代都受益,但当事人无法直景句松了血字反也活玉接亲自向后代要求补偿。如果没有政府的补贴和征税行为,私人收益无法与社会收益一致,私人的生产激励就会不足。所以说,"外部性理论"和"市场失灵理论"警示人们:必须依靠政府来弥补私人收益和社会收益之间的差额,以激励私人供给的生态福利,满足社会需要。该书从制度安排角度提出了建立和完善甘南藏族自治州生态建设激励机制、生态效益补偿、生态资源市场化等相关经济制度;建立以生态环境安全规划、自然资源的规划和综合利用、生态环境监测为主要内容的甘南藏族自治州行政管理制度;完善生态环实沉鸡硫境安全税收、自然资源的有偿质阿扩审负执矛界岩使用、生态移民等法律制度。
书名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ISBN |
---|---|---|---|
《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安全研究》 | 2011年12月 | 浓们绿效权度首五脱犯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978-7-5161-03茶征按敌活73-9 |
责预工田室药呼速衣 胡珀,男,汉族,1973年业训早创星生,兰州大学法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先后就读于西北政法大学、兰州大学,分别获得法学学士、硕士、博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