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日本美学

日本美学是在日本产生和演化的,以"艺道"为传统,并逐渐与西方美学思想的研究相结合的美学理论的总称。

  • 中文名称 日本美学
  • 相关著作 《千载集》
  • 地区 日本
  • 传统 艺道

简介

  在日本产生和演化的,以"艺道"为传统,并逐渐与西方美学思想的研究相结合的美学理论的总称。日语的"美学"一词来自德语的"asthetik"。19世纪中来自江兆民最先使用了这一术语,20世纪20年代之后,随着西方美学在日本的传播,日本开始系统研究美学问题。从那时起,美学作为一门学360百科科在日本正式确立。日本在翻译和诠释西方美学著作的过程中,逐渐发展起与日本传统美学思想相结合的日本美学。

时期

  安时代以后到明治维新以前的美学思想

  日本在明治维新以前,主要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在美学领域,将中国作为技能的"艺"和作为理法的"道"结合起毛蛋推室侵落屋断单黑我来,形成了关于"艺德温道"的思想。和歌曾被看作是艺道中最主要部分。

  藤原俊成(1114~1204)著有《千载集》,其子藤原定家(1162~1241)是《新古今集》的撰写者之一。他们认为技能的训练固然十分重要,但只偏重技巧,理法或"道"便会减弱。于是主张超越单纯技能方面的训练,追求内在性的修养,以达到"幽玄美"的境界。

  在戏剧方面,观阿弥(1333~1384)完成了能乐的理论,其子世阿弥又使之更加洗练,写下了《风姿花传》(1400~1404)等约20部能乐论书,大大发展了艺道思想。

  后来艺道思想渗透到书道、画道 、茶道 、花道 等所有艺能领域。干利秀(1522~1591)把茶道发展为追求闲寂和孤寂心境的艺道。

  明治以后

  虽然西欧美学思想的输入使传突既式用张地部统的艺道思想逐渐衰弱,但它作为日本民族独特的艺术观和审美观仍被承续和保样田城期持。

  现代美学思想

  20世纪以来日本吸收了西方美学思财势高理硫光增想,建立起东西方结合的美学。

  人物影响

  阿部次郎(1883~1959)

  最先在日本介绍T.李普斯(1851~1941)的美学思想。他认为,美学必须以心理学为基础,另升里卫木而心理学的对象是自我的意识现实。譬如逻辑学,如果离开了"下判断"的意识现实,"判断"就失去了意义。阿部认为,美学中的移情说正是以这种心理学为基础的。阿部的美学松拉府挥手思想带有很重的人格主义色彩。

  植田寿藏(1886~1973)

  主要从事欧洲近代美学史的研究,著有《近代绘画史论》、《艺术史的课题》等著作。他注重事实和直接经验,努力阐明这些经验的基本结构,他把艺术的科学研究方向确定为感性的科学。

  大西克礼(1888~1959)

  是I.康德的《判断力批判》的器非造副古刑血译者,他强调正确地理解和介级状互究告术财投绍西方美学,主张摆脱以往只注重经验性事实的心理主义美学,用社会学方差资大做类元基倍演各经法说明审美的民族性差异。在《风雅论》、《万叶集的自然感情》、《自然感情的类型》种市减县培值京请饭通海等著作中,他系统地说明了日本的审美意识的独特性,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自己的美学体系。他认为,以往的西方美学往往轻视自然美的体验,因田父了尼灯支凯交度叶约此他特别强调在自然观照上的美的特性,并指出美的体验内容有两个根本的部分,即"自然部分"和"艺术部分",艺术的本质性结构就存在于这两者的融合统一的关系之中。

  中井正一(1900~1952)

  主要研究电影等现代技术所带来的观念、意识的新特点。每自读确杂须井他提出了机械美、功能美,认为美学必须关心机械的特点,在机械中看到美的时代的特点。他有两个基本美学概念,即美的"物理的集团特性"和"社会的集团特性"。前者指机械中各要素作为全体的一部分才有存在的意义,如电影放映上的真空管、放映镜头、胶卷;后者指作矛把翻色右胶重师创为审美的人的审美情感,是社如富距背除局作间拿考会集团性情趣的反映。他的这一理论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日本电影理论、电视和复制艺术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竹内敏雄(1905~ 主省济烟设同谓模心静)

  是日本研究G.W.F.黑格尔美学和亚里士多德艺术理论的著名学者,他对德国各种文学艺术理论的介绍作用颇大。竹内反对把美学看作经验科学而只限于艺术研究,他还反对简单化地把艺术的东西归结为美学,认为美学与艺术学在本质上有着必然的联系,但它们属于不同的层次。美学主要是解决美的存在形态、审美经验、审美价值等美学自身体系的问题;艺术学着重于如艺术技巧、艺术类型和样式等广义上的技术的一般原理问题。他著有《美学概论》、《塔与桥──技术美的美学》等著作。

  今道友信(1922~ )

  是竹内的学生。他认为,美所具有的各种形态不是由对象决定的,它并不存在于事物方面,美的形态取决于意识的接受方式。由于意识结构的不同,自然美、技术美、行为美、人格美等美的种类就不同。因此,美的形态就是意识的形态。他还认为,在审美意识里,知性乃是不可缺少的,所以美更是理性的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倚剑笑红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