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森编写的《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犯研究--一种基于来自问题的比较分析》试图通过分析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所显露和引发的相关问题,扩展和深化对课程标准的形态变化、课程标准体系的结构与品质、课程标准实施的实质及其影响因素、课程标准实360百科施的行动框架等问题的理解,借以提高人们对相关实践或变革行动做出反应的意识和能力。
本书首先分析来自标准和基于标准改革的兴起360百科及问题,归纳和分析相关研究视点和视域,从式政界而确定对基础教育课程标准及其实施问题进行一种基于问题比较分析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重点考察课程标准的历史起源和演化过程,对不同阶段课程标准的形态进行纵向比较,明确积察讲友提出课程标准体系的概念,对课程标准体系结构和品质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结合中美两国基于标准的改革或新课程改现矛犯革的进展、问题和经验等,对课程标准实施的行动框架与策略做出阐述和解释。整个研究力图体现从理解到行动并在行确逐散米已飞剂冷静第动中加深理解和做出进一步反应的逻辑。
导语
一、标准和基于标准的改革的兴起与问题
(一)主要的诱因或诉求
(二)多样的形态与问题
二、相关研究的视点和视域
(一)关于标准或"课程标准"的研究
(二)关于课程实施和课程标准实施的研究
(三)关于基于标准的改革的研究
三、本研究的界定
(一)研究对象与目的的限定
(二)研究方法的设定
(三)研究的框架
第一章课程标准的定义、起源与演进
一、课程标准的定义:三种基本方法
(一)演绎尼列群委氢温经性课程标准定义
(二)归纳性课程标准定义
(三)开放性课程标准定义
二、课程标准的起源与演进:历史的考察
(一)课程标准的起源
(二)课程标准文本内容与结构的演进
第二章课程标准体系及其基本结构与品质
一、课程标准体系的规定性
(一)"标准族"与"标准体系"
(二)课程标准体系的特定性
二、课程标准体系的基本结构
(一)学科课程标准体系的机费伯议还附出停育类型结构
{二)学科课程标标准体系的层次结构
(三)学科课程标准体系的类型结构与层次结构的关系
三、课程标准的品质及其意义
(一)课程标准的品质:比较分析
(二)课程标准的品质与实施:三个文本的际遇
(三势蒸卫接混弱官)意义:来自课程标准案例分析的启示
第三章课程标准实施的实质与形态选择
广局日虽感更免镇众积缩一、课程标准实施的实质
(一)作为文本向实践转化的课程标准实施
(二)作为一种公共系统化过程的课程标准实施
(三)作为一种变革过程的课程标准实施
二、课程标准实施的不同形态或类型
南散谁房画是要第县 (一)从目标或计划确定及实施的方式出发所做的分类
命庆笔探 (二)从与文本计划的关系出住生体卷子发所做的实施形态或类型划分
(三)从变革的复杂性或实施的程序出发所做的类型或形教灯歌列重向增决造省态划分
三、课程标准实确底针投仅形天推施类型或形态的选择
界老《一)选择的意义
(二)选择的基本出发点:寻找最大的合理性
(三)选择的主要策略
第四章华整剂构研优友课程标准实施的影响因素及其评价维度
一、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几种典型的分析框架
(一)基本要素分析框架
(二)联动性分析框架
(三)系统性分析框架
(四)整合性分析龙局整销装喜框架
二、课程标准植善等括根实施中的障碍和问题
(一)美国基于标准的课程改革:问题与阻滞
(二)中国的"新课程"实施:问题与困难
三、课程标准实施影响因素的几个评价维度
(一)有涉一无涉
(二)充足一不足
(三)支持一反对
(四)连接一隔离
(五)协调一冲突
第五章课程标准实施的行动框架与策略
一、课程标准实施:源于标准与依托标准
(一)基本理念与判断
{二)基于标准的行动策略
二、课程标准实施:通过系统与变革系统
(一)基本理念与判断
(二)基于系统的行动框架
三、课程标准实施:基于问题的策略
(一)价值冲突与价值平衡
(二)分离的参与者与实施者的共同体
(三)"两边押注"与诱因的比较优势
(四)"有限的资产"与资源的整合和开发
结语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