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

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

《隋唐五代燕乐杂言歌辞研究》是 1996年中华书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王昆吾

  • 作者 王昆吾
  • ISBN 9787101014679
  • 页数 589
  • 定价 28.00
  • 出版社 中华书局

作者介

  王昆吾,原名王小盾。1951年7月出生于江西省南昌市。曾在赣东曾市冲冲北山区从事农业劳动十年。1982年在复旦大来自学获中国文学批评史专业硕士学位,导师王运熙教授;1985年在扬州师范学院获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学位,导师任中敏(二北、半塘)教授。自1985年12月起任教于上海师范大学,于1988年、1991年晋升为副研良装升底界渐夜决目究员、研究员。从1993年起,任扬州大学中国文化研究所教授、所长、中国古代文学专业博士生导响衡统师,上海师范大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专业学科带头人。

作品目录

  第一章 绪 论

  第二章 隋唐燕乐

  一、"燕乐"的名义和"词"的名义

  二、隋唐燕乐的内容及其性质

  三、西域乐舞的输入

  四、汉族音乐对胡乐的吸收

  五、关于乐律、乐器和夷夏之辨

  小 结

  第三章 曲 子

  一、曲子及其特征

  1.隋唐曲子的节奏

  2.隋唐曲子的曲体

  3.隋唐曲子的题材和风格

  二、风俗歌、妓歌和曲子的产生

  1.风俗歌

  2.妓 歌

  三、杂言曲子辞

  1.调 名

  2.齐局矛扩列消写杂言同调异体

  3.篇章体制

  四、关于"依调填辞"

  1.敦煌曲子辞的"依调填辞"

  2.文人曲子辞的依调填辞

  3.对词律的评价

  小 结

  第四章 大 曲

  一、魏晋大曲

  1.魏晋大曲的体制及其配辞特点

  2.魏晋大曲的形成

  3.魏晋大曲产生和流行的时代

  二、唐大曲一百二十一曲

  1.宫廷燕乐大曲

  2.教坊大

  三、唐大曲的体制与歌辞

  送马固1.唐大曲的体制

360百科  2.唐大曲曲辞

  3.杂言大曲辞

  小 结

  第五章 著 辞

  一、著辞和酒筵歌舞、酒令伎艺

  1.酒筵歌舞

  2.酒令伎艺

  3.著辞同酒筵歌舞、酒令伎艺的关系

  二、著辞和曲子辞

  1.著辞发展的例作混前却科贵历史条件

  2.著辞的探架光判千岁突起这很铁曲调特征

  3.唐著辞对于后世背诉歌辞的影响

  三、杂言著辞

  1.送酒辞

  2.改令辞

  3.杂言著辞探源之一――嘲

  4.杂言著辞探源之二――改令和还令

  小 结

  第六章 琴 歌

  一、琴曲在隋唐燕乐中的地位

  二、琴歌和隋唐五代琴歌文献

  1.关于琴曲配辞的问题

  2.隋唐五代琴歌文献

  三、杂言琴歌

  1.杂言琴歌和杂言谣歌

  2.杂言琴歌和杂言曲子

  3.《胡笳十八拍》和杂言琴大曲

  4.富声十小调:琴曲与词调的关系

  5.关于韩愈《型案院千需琴操》

  小 结

 据场此便地一做 第七章 谣 歌

  一、对谣歌与歌曲关系的历史回顾

  二、隋唐五代谣歌

  1.民间谣歌

  2.文人谣歌

  3.隋唐五代谣歌的特

  三、杂言谣歌辞

  1.骚体――谣歌和传统音乐的关系

  2."三三七"体――在民歌影响下的文人谣歌辞,曲子的谣歌化

  3."吟"和长篇杂言谣歌

  4.杂言谣歌辞中的声辞

  小 结

  第八章 讲 唱

  一集宗、隋唐五代的讲唱艺术

  l.俗讲

  2.转变

  3.唱词

  4.说话

  二、佛教歌唱的音乐源流

  1.呗赞毛由轻胜志宣法音乐和西域梵声的输入

  2.唱导和佛教音乐的部分汉化

  3.佛曲和中国佛教音乐系统的形成

  三、唐代佛教歌唱练星停怎时的音乐

  1.佛教讲唱中批话论销的梵声

  2.佛教讲唱中的俗乐

  四、杂言讲唱辞

  1.杂言俗讲歌辞

  2.杂言佛教唱词

  3.杂言民间唱词

  4.关于《五更转》和《十二时》

  5.关于"三三七七七"体

  小 结

  关于佛教音韵之学同汉语四声说关系的一点讨论

  调硫第九章 隋代杂言歌辞概述

  一、南北文化融合形势下的隋代音乐

  二、"近代曲辞"的兴起

  三、隋杂言

  小 结

  费培孩坏量粉口测未方关于隋代歌辞史料的火兴经日宽迅名画一点讨论

  第十章 结 论

  附 录:敦煌舞谱校释

  征引书目

  术语索引

  曲调名索引

  后 记

标签:

  • 关注微信
下一篇:馇酥

相关文章